第 242 章 鲁地
作者:行而不辍      更新:2023-09-23 21:45      字数:3291
  谁人听着项羽的结局不嘘唏,项羽到死都不想自己被人控制,也是没有谁。

  也对,他高傲了一辈子,从来不把谁人放在眼里,现在他败了,败到如此地步,他又怎么能忍受别人的奚落,那比杀了他更让他难受。

  相比之下,嗯,秦始皇更欣赏刘邦这样的人。

  败一回怎么了,那就不算事,完全没有必要在意。只要能活着,留着一条命,再大的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没错,项羽宁可死也不愿意逃回乌江的,好吧,秦始皇是能理解项羽的想法,却绝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是这样的一个人。

  人,还是不要脸的好,不要脸才能活得好。

  【项羽这个人,就像有人评价的那样,他是最后一个贵族,有着贵族们的傲气,宁折不屈,光明磊落。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寻常人是让人很喜欢的,可作为一个领导者,那就让人不怎么喜欢了。傲气往大里说可以是目中无人,那就意味着这样的人很少把人放在眼里,他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也不能接受别人比他更强。韩信这样的人入了他的军中不就是被他无视得跑掉的?】

  【宁折不屈作为一个品质是可贵的,可在争天下时,败了一场,明明有退路,回去整顿三军再卷土重来就是,怎么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因此拒绝离开,而跟明明人数优势远胜于他的汉军死磕,最后更是干脆自尽呢?唉,或许我并不能体会项羽的心情,也不好就这评判他的对错。也可能项羽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他大好的局势都能输给刘邦,退回乌江他也未必能够斗赢刘邦,干脆自暴自弃。】

  真要是这样,项羽最后还算聪明一回。终于是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了。可秦始皇并不觉得同情。就好像大秦亡了,他只气于胡亥把偌大的江山毁了,并没有因此而觉得大秦值得同情。弱者才需要同情,大秦不是弱者,项羽也不是。这回秦始皇倒是想跟项羽好好的交交手。

  “倘若项羽不死,陛下会亲手杀了他吗?”汉高祖时,吕雉突然问了刘邦。

  刘邦笑笑问:“你因何要向你求情的彭越死?”

  哪怕这事沈悠就那么一言带过,刘邦可记着,也正是因为记着,此时翻出来说,只为了说明,道理是一样的。

  果然,吕雉听到这儿低头道:“妾明白了。”

  项羽自刎也就罢了,哪怕是项羽活着,刘邦都不可能让这样的人活下去。项羽的强大没有人比刘邦更清楚,也正是因为清楚,他是断然不可能给项羽喘息的机会,让他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他和项羽之间,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随着项羽的自刎,属于他的时代也划上了句号,不过还是有人记着项羽的。项羽待人一如既往的待自己人亲厚,对旁人苛刻,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项羽一死,各地皆归附,唯独项羽原来的封邑鲁地拒绝降汉。本来刘邦是要强攻的,饶是如此,鲁地却没有因此畏惧,在他们心里,他们的主人就是项羽。天下人都可以骂项羽,独他们鲁地的人

  无一骂项羽的。】

  【好在,

  刚得天下的刘邦也没有犯糊涂,

  要自己把大好的局势毁于一旦。强攻鲁地只会引起反弹。要说刘邦最大的一个优点莫过于听劝,这会儿也听。有人给刘邦出主意,刘邦即率领诸侯兵,拿着项羽的头颅去招降鲁地父老,让鲁地的父老乡亲们接受项羽确实已经不在了,这才使鲁地降汉。对于死人,刘邦必须得大方,下令以鲁公的规格安葬项羽于谷城。】

  【在作为领导者这一点上,很明显的比较,项羽真就不如刘邦。刘邦不管心里再怎么不服生气,为了大局他能忍。忍,心上一刀,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也就更能成就一番大事。项羽是英雄,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太过意气用事,也太过感情用事。咳咳,别想着二凤哈,二凤也感情用事不假,在国家大事,关系兴亡的大事上,他可没有感情用事,不能比较。】

  李世民

  好吧,他就在那儿,确实值得很多人仰望。

  项羽,当学他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勇气,别的缺点,还是别学了。

  【我是为项羽惋惜的,大好的局面,本来他可以开创一个王朝,却因为性格的原因,价值观的不同,最终败于明显处于劣势的刘邦手上。刘邦,汉朝,咱们这汉人之称就是对汉朝最大的肯定,别的就不比较了。西楚霸王项羽就到此划上一个句号了,接下来我们讲讲淮阴侯,韩白卫霍四大名将之一,也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

  沈悠给项羽划了一句号,接着也得继续论起另一个人,对,韩信。

  刘邦!!!其实真不太想让沈悠细说韩信的。

  “什么时候让姻儿他们起程?”刘邦郁闷的时候转头问起吕雉,吕雉知道刘邦心里急,将刘姻许配给韩信这事,他们家是定下了,韩信那边的反应是没有反应。刘邦和吕雉都在等,他们也有数,有些事不必说得过于直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儿不该做,刘邦相信韩信未必没有数。

  “韩信那边还没有消息。”吕雉知道韩信在顾忌什么,然而这样的政治联姻对谁都好,韩信不会不懂。

  “没有消息也得去。”刘邦眼中闪烁着让人无法忽视的精光,吕雉抬头与之对视,她自然明白刘邦此话何意。结果已经揭露,如果韩信不同意联姻就意味着韩信想好了别的打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把刘姻和刘盈送过去,韩信倘若无所顾忌的动手,就是给了朝廷把柄。

  刘邦道:“这是最坏的结果。我并不希望韩信没有反应。”

  不给反应的韩信必然是在暗中准备着什么,扪心自问,刘邦要是知道有人随时准备要他的命,他也会想方设法对付那一个人。就像曾经的范增这样待他时,刘邦听从陈平的离间计,借项羽的手解决了范增。

  可是刘邦如今作为算计着韩信的那个人,他也知道一点,韩信不会乖乖由着他们算计的。

  “和韩信正面对抗我们并没有多少胜算,尤其还有一个彭越在旁边。”两个都是帮他打败项羽的能将,他们的本事刘邦有数,也正是因为有数

  ,刘邦在没能一击即中将他们解决前,并不想出手。

  哪怕各路的异姓王都明白一个道理,刘邦并不喜欢他们这些危及他地位的人存在,没有撕破脸皮之前,大家都可以相安无事。沈悠将他们各自的结局道破,算是撕破脸。算是对吧?

  刘邦心里有着数,也知道越是急越不能急。

  “留侯有什么好计谋?”刘邦身边有人,一个张良一个萧何,他们未必不会想出什么好办法。

  “急不得。”刘邦不是没有向他们问计,再多计谋也需要时间准备。

  吕雉不作声了,刘邦道:“实在没办法就让孩子们先过去。”

  吕雉眼孔骤然睁大,她不愿意,她一点都不愿意。“陛下该知道,若是两个孩子都出了事儿,妾会疯的。”

  刘邦最是清楚吕雉看重的是什么,正因如此,有些底线刘邦就不能踩。过了那个线,本来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吕雉就会成为刺向他最锋利的尖刀。

  “朕不糊涂。”刘邦沉稳的开口,他想要拖延时间,并没有任何挑起自己内乱的意思。

  吕雉是他的助力,现在是,以后也会是。

  没有谁会像吕雉一样为他守着大汉江山,这样的一个人,他岂能自己推到敌人那边。

  【我们看看韩信的标签。韩信,生年不知,淮阴人,也是秦时的东海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明朝茅坤赞其为“兵仙”。】

  【出身贫民的韩信,早年贫穷又没有好的品行,无法被推选成为官吏,又不能经商维持生计。常去别人家里蹭吃蹭喝。那时候大家伙的日子都过得不好,嗯,哪怕是日子过得挺好的人,也不可能乐意那样一个人一直蹭吃蹭喝,因此韩信当时挺招人厌的。】

  !!!秦始皇正急着记下韩信所在之地,生年不知什么的不重要,蹭吃蹭喝啥的也不算太重要。没有好品行,又不擅长经商维持生计,这不是问题,重点在于韩信他会打仗,他把项羽打败了!

  所以,去去去,赶紧给他找韩信去。

  汉高祖时的韩信听到沈悠说起他的过往,嗯,沈悠特意表态的几句话,好吧,没钱的人供不起一个白吃白喝的人,有钱的也不乐意白养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前途的人。显然那个时候的他挺讨人厌。

  【不过显然韩信没有这点自知之明,《史记》中有载,韩信曾经多次前往南昌亭的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忧心这种状况,一天早上偷偷把饭煮好吃完。到了吃饭时间,韩信去了,亭长的妻子却没有给他准备的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对此我只想说一句,果然是升米恩,斗米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