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灭三国
作者:行而不辍      更新:2023-09-23 21:36      字数:3259
  沈悠在这个时候击掌道: 【看苏定方的打法,有没有人觉得熟悉?李靖将军的行军路数就差不多是这个样子,有传苏定方是李靖将军的弟子,史书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毕竟侯君集得李世民偏爱,硬是逼得李靖将军收为弟子,传授兵法,那是有史为记。但正所谓打仗的天赋,一通百通,苏定方也是跟李靖将军灭过东/突厥的人,学了李靖将军的兵法,有李将军之风,也不为过。】

  李靖又被点了名,确实如同沈悠说的那样,苏定方的行军风格很是不错。既然后世有所猜测,不如他就收之为徒,反正他也不是不想收个好徒弟。一时间,李靖心动了。

  【大军得胜,苏定方继续整军进兵。胡禄屋等王弩失毕举兵来降。贺鲁独自与处木昆屈律啜率数百骑向西逃走。余下的五咄陆部听闻沙钵可汗兵败,也分别奔往南道降于步真。西突厥这一败而四散皆逃,苏定方追着贺鲁,于伊丽水上与之再次大战,几乎杀灭贺鲁等部。贺鲁及啞运十余骑连夜逃亡。没能捉着贺鲁,那可怎么行,须得把人解决在手里才成是吧,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唐

  已经出征西突厥第二回,万不能再有第三回,劳民伤财。】

  【是以,苏定方命副将萧嗣业继续追击贺鲁,这一位也不负苏定方所托,于突厥石国,萧嗣业将贺鲁擒获带回。唐军此次征伐西突厥, “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息兵之后,苏定方着西突厥诸部各自回到本部。他开通道路、设置邮驿、掩埋尸骨,慰问百姓疾苦,划定部落地界,恢复畜牧业生产。凡被沙钵罗整洁掳掠的财物、牲畜等,全部归还原主。】

  仗打得漂亮,后面收拾得也是极好,谁人听得不连连点头,以为上佳!

  【西突厥灭亡,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降附于大唐,整个西域置于唐朝的掌控之下,唐依两厢分治的策略,分别设置漾地都护府和昆陵都护府,并将西突厥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大唐的版图得以大大扩张。上图请大家对比一下贞观末年的地图和如今灭西突厥之后大唐的地图。】

  话再多都不如上图的直观,当看到那一条条的线向外扩张时,大唐的地图之大,看得人振奋不矣。

  李世民心里的大石算是完全放下了,他的儿子呢,不仅担起天下,更为大唐继续开疆辟土了!好,好!李世民满眼欣慰,嘴都快咧到耳后根,可见他此时的欢喜。

  【西突厥灭,大军于显庆三年十一

  月凯旋而归,常规操作,先献俘于昭陵,高宗在太庙又举行献俘礼仪。随后高宗亲临殿前,大会文武百官及外国君主、使节,苏定方身着戎服,将贺鲁“献于乐悬之北”。随后高宗大封功臣,升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封刑国公,另封其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这一年苏定方六十七岁。】

  【显庆四年,苏定方以少胜多,于乌海大败吐蕃大相达延莽布支。同年,葱岭以西的思结阙俟斤都曼原先统制众胡,率其所部和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个国家再度反叛大唐,攻破于阗。高宗诏令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度西征。】

  【苏定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叶叶水,而敌军则在马头川筑营据守。苏定方一看明白对方是打算和他们打持久战,那怎么行。打仗就该速战速决。于是苏定方挑选一万多精锐步兵,三千骑兵飞驰突袭,一天一/夜强行进军三百里,至天明时到达城西十里远。对方突然听到唐军在下的消息,惊慌不矣,都曼大惊,却只能仓促应战。一个准备齐全,一个仓皇应战,结果可想而知。都曼惨败,逃到马保城。】

  【苏定方都打到这里了,怎么能让他们跑了,继续挥师速功,唐军逼进城门之下,到了夜间,大唐后续大部队相应赶到,将城池四面包围,并伐木以制作攻城器械,遍布城下。这阵势,就说敌军看了能不怕吗?都曼是怕了,只能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自此,葱岭以西全部平定。】

  真,谁听着大唐这些将士打仗没有一种像是在玩似的感觉,怎么就那么顺呢?

  大军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人可挡!

  【显庆五年正月,苏定方率军押送俘虏到东都洛阳,高宗亲临乾阳殿,举行受降仪式。有官员请依法处置都曼,苏定方叩头请求说: “臣先前已经晓谕陛下旨意,答应免他死罪,望陛下饶其性命。&34;唐高宗但闻,立刻道: &34;朕为卿保全信义。”便赦免都曼。】

  【唐高宗,作为一个夹在他爹二凤和唯一的女帝中间的皇帝,他算是被低估得相当严重的皇帝之一。就他对苏定方的反应,驭下之道,以扬我大唐将士之威,哪一样不干得漂亮。】

  【将在外征战,代表的就是大唐,苏定方既然答应饶都曼性命,那就是代表了大唐。倘若此时的唐高宗无视苏定方的承诺,试问从今往后,各方诸侯还能相信大唐的将士们说的话?失信于天下人,也必丧其威。】

  【作为一个皇帝,掌握天下

  ,不可能总揽天下大权,相对于拿着权利不放,难道不是知人善用,懂得放权,才能治理好国家?在这一点上,唐高宗跟二凤学得是相当的好。对苏定方,高宗看重苏定方的信义,便是真正拿了苏定方视为国之栋梁,因此他才会愿意守护苏定方的信誉。敢问听到一个皇帝愿意保全他的信义,苏定方能不对这样一个皇帝感激涕零,肝脑涂地以报之?】

  【不过是放过一个手下败将罢了,既可扬大唐之信,又能得一个忠义之猛将,何乐而不为?】李世民以肉眼可见的更高兴了。好儿子,真是他的好儿子,事情干得漂亮,太漂亮了!哎哟,他怎么从来没有发现他这儿子竟然有他的风范呢?

  李治!!!

  【接下来,必须又是封赏环节,苏定方因功被加赐邢州钜鹿的实封食邑五百户。也是在这一年,二月十日,刚生擒都曼,献俘洛阳的苏定方随高宗巡幸太原。三月十日,苏定方被任命为熊津道行军大总管。对,苏定方又要再次出兵灭国了。】

  【没办法,在苏定方收拾都曼的时候,百济小国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进犯新罗,新罗王金春秋上表求援,本来唐朝已决意东征百济,但苏定方此时尚在西域,故高宗迟迟未命将出师。等苏定方什么的,这时候的大唐看着最能打的人就是苏定方了。再者,像苏定方这样出兵即灭国的主儿,比起派不确定的人出战,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必须是一出兵即能荡平边境,更值得一个帝王下令。】

  这话就更不假了,谁乐意仗打得反反复复的,不过是因为手下没有那么能干的将士,只能退而求其次罢了。于李治来说,他分明有这样的帅才,他为什么要退而求其次?那才是脑子有问题好吧!

  【唐军从城山乘船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百济军沿江屯兵据守,苏定方一看即从东岸出兵,依山摆开阵势,与百济军交战,唐朝海军扬帆前行,覆盖整个海洋,相继到达。这黑压压的海面上都是船,就这阵势,足以令人闻风丧胆。于气势上胜人一等,打起来,有苏定方在,还怕唐军后退吗?不出意外,百济战败,阵亡数千人,余众奔逃溃散。】

  【唐军大部队乘潮而上,兵力更盛,战船首尾相连而前,驶入江中,飞桨击水,擂鼓呐喊,苏定方率兵、骑兵夹江并进,直逼真都城。唐军距城约二十里时,百济倾国之兵来战,苏定方率军迎击,大败百济军,斩杀一万余人,唐军乘胜攻入外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降向北境逃去,苏定方进军包围百

  济泗讹城,扶余义兹的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百济王,率众坚守城池。】

  【只是扶余义兹的孙子扶余文思见大势已去,率左右从城上缘索而下,很多人追随之,扶余泰无法阻止。此等良机,苏定方岂能错过,当即命士卒登上城楼,树起大唐的旗帜。城中更加人心惶恐,扶余泰无可奈何,只好开城投降。这时候,百济大将祢植又带着扶余义慈来降,扶余隆与百济众城主

  都前来奉表归诚。自此,百济平定。其国地分为六州。显庆五年十一月一日,扶余义慈及扶余隆、扶余泰等五十八人被苏定方献俘于东都洛阳则天门。】

  d,为什么苏定方灭国灭得比吃饭还要容易?

  无数人都在心中问出同样的疑问,可惜,无人能答之。

  【前后三灭其国-西突厥、葱岭三国、百济。皆生擒其主的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十数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唐朝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其广袤疆域至高宗朝达到巅峰,唐朝的声威随之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既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基础,同时也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现今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