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救火队员
作者:行而不辍      更新:2023-07-20 23:12      字数:3225
  提到平阳昭公主,气氛有些低落了,其实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在史书上想要记载下所谓的夫妻之情,要么是情深得世人皆知,要么就是两看两相厌到无法忽视。

  【除了他们的开篇记载了他们的夫妻相处模式,不管是柴绍传或者平阳昭公主传,对他们夫妻关系都没有过多的记载。不过,他们二人育二子,在平阳公主去世后,柴绍并未再取妻,终此一生,他的妻也仅是平阳公主一人而已。对,在刀片里找糖吃说的就是我们,我愿意忽略柴绍可能纳妾养婢,毕竟那个时候平阳公主都已经不在了,让一个古代环境中的男人守身如玉,那才是最大的可笑。】

  【再说了,一个能领军打仗,志在天下的奇女子,我想,她也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活?作为一个妻子,她自小接受的教育也告诉她,她的丈夫也不会只属于她一个人,在她身后,这个男人记得她多少,也可能不会是平阳公主所在意的对吧?】

  不管是哪个时期的平阳公主都点头,再点头。男人,不过就那样的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死都死了,他爱续弦不续弦和她还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平阳公主一生最大遗憾,大抵还是放弃了兵权,如男人所愿的退回了内宅。原本不该是这样的对吧。她的人生,既然已经走出去了,就不应该再缩回来,更不应该抑郁而活。

  至于面对敢逼李渊退位的平阳公主的柴绍,听到沈悠提起论起他对平阳公主的情义有或者无时,柴绍连忙道: “你我夫妻多年,我的心意你不会不懂。”

  平阳公主理所当然的道: &34;那我的心意你可懂?&34;

  柴绍一僵,平阳公主道: &34;这么多年我怎么过的日子,你不是不懂。&34;

  一如沈悠说的那样,已经尝过自由的人,再把人关回笼子里,她这些年过得有多苦,她心里有数。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说她放弃军权,回到内宅相夫教子是理所当然的,连同她自己在内,也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一个女子要走的路,就是这个样子,是她错了,是她不该奢望不该拥有的那一切。

  如果不是天幕出现,如果不是天幕肯定的告诉天下的女子,没有所谓的理所当然,那都是男人套在她们女子身上的枷锁,平阳公主未必有这份勇气再站出来。

  &34;一直都是这样不是吗?&34;柴绍知道这是狡辩,可除了这

  一句,他也没有别的话能够解释。

  &34;所以我并未怪你不是吗?&34;连平阳公主自己都觉得所谓的理所当然已经是理所当然,又怎么会去责怪别人?她从来怪的都是自己。从前接受了所谓的理所当然,却依然咽不下这口气,明明心里依然不甘,却没有站出来抗争的勇气。她的所有怨与恨,都是她一手造就的。

  &34;以后,我想为自己活,也为天下的女子而活。&34;平阳公主一字一句的告诉柴绍,不忘补上一句道: “如果你接受不了这样的我,我们可以和离。孩子你要可以留下,不想要我可以带走。”

  和离二字平阳公主不是第一回和柴绍提出,柴绍的脸都青了, “我会因为你不愿意再留在内院而跟你和离吗?在你心里,我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半分气度胸襟的人?&34;

  平阳公主目光闪闪,道: &34;你确定你能扛得住天下非议?&34;

  柴绍昂头示意的指了天幕道:“你看看那儿。现在谁还敢大声说女人就该理所当然的居于男人之下?就不应该抛头露面?&34;

  确实,被欺压惯的女子们,整个环境,全天下的人都告诉她们,她们就该三从四德,以夫为天,这一辈子,她们只能为男人而活。

  可当有人告诉她们,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一切都只是男人定下的规矩,她们可以说不,可以拒绝的。如果一个女人无法反抗,那就两个,三个,甚至十个,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几十万个。只要她们女人能够团结在一起,和男人们说不,她们就可以改变她们所处的环境,消除那些不公平的欺压。

  平阳公主愉悦的笑了, “是啊,上天示警,若不敬于天,谁又敢说什么自古男在上,女在下,男为尊,女为卑呢?&34;

  柴绍嘴角抽抽,他要怎么接话?接不上。

  武德六年,他并不希望眼前鲜活的妻子就那样的离去,如果让她自由自在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可以活得长一些,更长一些,和他白头到老,他觉得这样很好!

  【平阳公主香消玉殒,柴绍的人生却没有结束。自武德七年三月起,突厥不断入侵唐边,八月十二日,秦王李世民在五陇板击退突厥军。为配合李世民,柴绍于二十三日在杜阳谷击败突厥军。武德八年,突厥又多次南下攻扰唐边,突厥侵扰鄯州,柴绍奉命前去救援。武德九年正月,柴绍率军攻打

  胡人,六月,玄武门之变,都知道了结果了。柴绍拜右卫大将军。】

  【柴绍一直在前线抵御突厥的侵扰,说是救火队都不为过。七月初三,柴绍在秦州打败突厥,斩杀突厥特勒一名及将士一千多余及,凯旋而归。随着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大封功臣,柴绍实封一千二百户。果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瞅准了时机,趁唐高祖李渊身边无人才动的手。”】

  李世民??天幕,你这才知道吗?

  谁谋反不得瞅准了机会?有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可不是一句虚言。李渊!!!否则你以为李世民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得了手?沈悠:说得好像跟李世民来硬的你能斗得过似的。李渊……

  【之前说过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们都是按灭国论的,嗯,柴绍参与灭了哪个国?梁国还记得吧。之前讲李世民在突厥内乱时,进军梁国,夺回朔方。这梁国,那是大业十三年起,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据朔方郡起兵反隋,后称帝,国号就是梁。大唐建国后,梁师都依附突厥,经常引突厥南下侵扰,唐军虽然屡败于梁师者军,但因其受突厥保护,未能将其歼灭,故而对梁师都,大唐的武将都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瞅的就是一个机会把人灭了。】

  【终于,李世民瞅准了机会。突厥内乱,自顾不暇,哪能管得上梁师都,李世民从来都是一个擅长把握机会的人,他手下的人也一样。一边李世民派人用书信劝梁师都归附,一看对方不从是吧,行,软不行就来硬的。李世民让夏州都督长史刘旻、司马刘兰伺机出动,刘旻得令那必须得严格执行。反间计了解一下,内部瓦解从来都是最好攻克的法子。】

  【君臣不和,这国还能强盛都有鬼了。梁国之内降唐者接踵而至,梁师都名将李正宝本来打算捉着梁师都投唐的,没想到事没成,那没关系,他人降唐,大唐必须也是高兴的。这样一来,梁师都还敢信人吗?他不信,那就更让众臣不安了。恶性循环之下,这梁国能不每况愈下?】

  确实是恶性循环,但要说解,也不是不能解的对吧!

  秦始皇眼中闪过一道冷光,最后又确定了一定,这要是个有本事的,能败得那么惨吗?正是因为这梁师都无能,也就注定他的结局。

  【好,局都已经开好,贞观二年,唐太/宗即命柴绍和殿中少临薛万均率军攻打梁师都,同时又遣刘旻等进屯朔方东城进逼。这种时候,梁师都必须得找

  突厥救援,突厥也是不容易,自家都乱成一团了,还能派兵救援梁师都,毕竟是战略要地,卡着不归唐,对他们突厥百利而无一害。大军不能来,小股兵马支援还是可以的。】

  【突厥来援就来呗,谁还怕他们不成?大队兵马,此时的大唐都未必没有一战之力了,更何况不过是小股的突厥兵马罢了。突厥兵至城下,唐将刘兰城偃旗息鼓,按兵不动,看起来像是怕了,不敢打对吧!直到黄昏,黑夜降临,梁师都一看对方没有战意,只好退兵,就在这时候,刘兰成大举进攻,大败其军。】

  【突厥再忙与内乱,这种时候也反应过来大唐不趁乱出兵突厥,而是要攻下朔方,明摆着是要先收回这战略要地,将来再慢慢收拾突厥。突厥援兵驰救朔方,大唐能不防着他们这一招?柴绍在离朔方数十里处与其遭遇,柴绍率军奋勇出击,大破突厥军,随后乘胜包围朔方城。这一回突厥算是看出来,他们要是再敢派兵前去救援,下场都只有一个,有去无回!】

  【诚然朔方是很重要,可是再重要也不能一直不断白白的搭上突厥将士的命。再说,突厥内部人心各异,再派出兵来送死,只会让颉利再一次失人心,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再次引发内乱。颉利哪能再让此时的突厥再生事?失去最强力的外援,朔方的结局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