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又一谏臣
作者:行而不辍      更新:2023-07-18 20:10      字数:3441
  也是陷入癫狂内的杨坚突然感受到独孤皇后握住他的手,让他心中的杀意得以稍退,也让他可以清醒过来。杨坚回头望向独孤皇后,独孤皇后道: “我们的孙儿还在,他们没有了父亲,还有我们。”

  这样的一句话,让杨坚惊醒,是啊,他是没有了儿子不假,可他还有孙子。杀戮,毁灭,不是不可以,起到了震慑之意,也是让人知道,他愿意和他们讲道理的时候,最好他们都讲道理。

  反之,若是他们越了度,他可以杀一回人,也可以杀第二回。如果彼此都不讲道义,杨坚可以更快解决他们。毕竟,虽是杨广起的头,但是这些人敢搅和,明摆着要亡大隋,如此,他还须顾忌什么?

  【屈突通被擒送长安,李渊一见便问: &34;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34;此言所指,屈突通岂不明白,哭道: “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实在是愧对代王。”现如今长安都叫李渊攻下了,代王杨侑也成了李渊的阶下囚,屈突通知道接下来的李渊会做什么。此时,他提起代王,也是希望李渊不管将来要走到哪一步,都不能忘记善待于代王,否则他们这些忠隋之臣绝不会善罢甘休。】

  【李渊也是一等一的聪明人,自知他的言外之意,直夸他是大隋的忠臣,并下令将他释放,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不久,李渊称帝,建国为唐。陇西的西秦霸王薛举于六月攻唐泾州,威胁关中,屈突通从平薛举,大获全胜。当时珍宝堆积如山,诸将都争相夺取,屈突通却秋毫不犯。李渊听闻此事后对屈突通赞许道: “你清正奉国,着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特赐金银六百两,彩物一千段。】

  【见财而不心动,难得可贵,自当赏之,李渊总得让大唐上下知道,他大唐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上行下效,润物无声,不得不说,李渊这心计和远见,也算是帝王中的佼佼者。可惜,他生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儿子,以至于光芒万丈地将他几乎掩盖。这该说幸是不幸?】

  李渊!!!幸与不幸,一言难尽。

  刘邦却是嗤笑一声,如果李世民没有逼位成功,李渊一定以为幸,可这逼位成功就是扎在李渊心上的刺,叫李渊至死都不可能释怀。

  秦始皇眉宇立现光芒,真想跟李渊换儿子,他这些个儿子全给李渊都行,他就要一个李世民!在秦始皇看来李渊纯属身在福中不知福。

  杨坚其实也在想,哪怕李渊是他的儿子,其实大隋未必不能传下去,可惜

  【武德二年,王世充利用唐军无暇东顾之机,出兵夺取大唐在河南的部分州县,屈突通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从李世民讨王世充。可这个时候屈突通的两个儿子都在洛阳,也就是在王世充手下,李渊总不能不管人儿子生死,因此特意问起屈突通此事: &34;东征的事,如今想委托给你,但是你的两儿子怎么办?”】

  【屈突通何许人也,当初为大隋尽忠时,对劝他归降的儿子那是二话不说的直接让人放箭射杀,如今既已归唐,自当忠心耿耿,两个儿子在洛阳,在王世充手下又怎么样,屈突通回答说: “此行愿意为前驱。两个儿子如果因此而死,那是他们的命,臣不会以私情妨碍公义。&34;】

  【李渊当然满意于这样的回答,感叹道: “烈士为保全节操而死,我是见到了。”李世民带领兵马围困洛阳,这一战,窦建德来援王世充,李世民一战擒双王已经细说了,屈突通奉命与齐王李元吉围守洛阳,王世充投降,屈突通论功第一,不久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守洛阳。】

  【几年后,朝廷召屈突通回朝拜为刑部尚书,屈突通以不通法律条文为由,再三辞谢,后转为工部尚书。人贵自知,没那金刚钻,不揽那瓷器活,必须予于肯定。】

  这话说得在理,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是相当惹人嫌的,再说了,朝堂又不是过家家,自知做不好的

  事赶紧提出来,别浪费朝廷的俸禄和人力,确实是挺好。

  【武德九年,都知道的了,玄武门之变,对,屈突通也是支持李世民的人。为李渊默默点了根蜡烛。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担心洛阳发生动/乱,派屈突通驰赴洛阳,以检校行台仆射之职镇守洛阳。贞观元年,行台制度被废,屈突通为洛州都督,赐实封八百户,加左光禄大夫。贞观二年,屈突通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李世民痛惜良久,赐予尚书右仆射,谥忠。这也是对屈突通的最大肯定。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屈突通位列其中,位于第十二名。贞观二十三年,屈突通与房玄龄配列太/宗庙廷。永徽五年,高宗重新追赠屈突通为司空。】

  【以前朝旧臣的身份归降,那之前可是一直以歼灭李渊大军为目标的人,怕是连屈突通自己都绝没有想到自己归唐后能得到如此礼遇厚待。追谥为忠,配享太庙,这可

  都是最高的荣誉。更别说李世民对他的两个儿子也极是不错,屈突寿袭其爵位,李世民多年后至洛阳,想起屈突通的忠节之事,拜屈突诠为果毅都尉,并赐予粮食布帛表示抚恤。屈突诠后官到瀛州刺史。】

  贞观年间如今还活着的屈突通听到这里,激动的与李世民跪下了,老泪纵横的道: “谢陛下。”

  “老将军何必行此大礼。老将军忠节义气,谁人不敬,朕只是给了老将军应得的肯定。”李世民并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值不得屈突通行此大礼,吩咐一旁的人道:“快扶老将军起来。&34;

  一声老将军唤来,何尝不是对屈突通最大的肯定。

  屈突通又不是没有见识的人,他哪里会不明白自己是有多幸运才能遇上李世民这样的明君,可惜,他没能为李世民做得更多。

  杨坚听到这里,已然不知如何反应,屈突通忠吗?自然是忠的,他也配得上李世民追谥的忠,可惜,终是他大隋没有这样的福分。

  【既然讲了屈突通,就不得不讲讲另一个同样也是由大隋归降大唐的人,骨鲠大儒,直言不隐的宋国公萧璃。这一位虽然也是一个敢于进谏的人,但怎么说呢,他和魏徵还是有所区别的,且听我道来。】

  萧璃的名字出来,如果说之前杨坚和独孤皇后都以为或许他们听错了,如今算是真真切切的听清了。

  &34;怎么会。&34;是的,独孤皇后脱口而出的话同样也是杨坚心中的震惊,他怎么想都觉得不应该,别的人或许可能叛隋,萧璃万万不该。

  不,没有什么不应该了,一但为君不仁,天下人心自易,如屈突通,不是也被逼得不得不降于唐吗?

  “也好,我们听听看,他到底做了多少的荒唐事,以至于众叛亲离。”杨坚忍下心中的怒意说出这一句,他所指的他是何人,独孤皇后自明了。

  【萧瑀,字时文,南兰陵人,本为梁明帝萧岿第七子,西梁灭后,随姐姐萧氏进入长安。对了,萧氏是隋炀帝的皇后,也就是说萧璃本来生在帝王之家,后来国亡了,姐姐也被选为王妃,自出生以来,一直都是高高在上,享尽荣华富贵的皇亲贵族。】

  萧瑀??他怎么听着这话觉得分外刺耳呢?

  【他的出生是传奇,他这一生也是传奇,只是在大唐,在李世民手下,他是六起六落,即六次拜相,六次被罢相,

  甚至削去爵位,被贬出京。】

  ???这回人人都惊奇不矣,不禁在怀疑他们是不是听错了,六次拜相,六次被罢相,这还能活

  着?

  不不不,不能这么说是吧,在别人手里这一位或许早死了,这不是碰上了李世民。

  【前面说魏徵善谏,谏得二凤每每见着他都头痛无比,连要杀魏徵的话都说出来了,那也没怎么贬魏徵是吧,怎么对萧璃这一位却是六起六罢呢?要说我们二凤虽然是个脾气急的人,可是身边的人都挺靠谱的,不会纵容他肆意行事,能被贬了六次的萧璃,到底都是怎么做到的?】

  好了,天幕,别再绕弯子了,你倒是赶紧说吧!

  【萧瑀这个人,对,没错,他也是个敢于犯上直谏的臣子不错,可他最大的问题在他严厉刻板。咱们魏徵谏归谏,人家不是死脑子,人家会变通,大概是因为他们两人的宗教信仰不同,导致他们的行事风格也各有不同。魏徵当过道士,那是潇洒随心也自在的人,萧璃却是自幼好佛,难免一根筋。】

  说到宗教,把这归到他们的性情上确定合适?

  【只是随口一说,大家听着只当一乐。话说萧璃第一次罢相,嗯,怎么说呢?作为一个皇亲贵族,他在隋朝时是皇后的亲弟弟,归了唐,他娶的是隋文帝皇后的侄女,而李渊的母亲与独孤皇后是姐妹,因而与李渊也是有亲的。而当初李渊起兵,萧璃也是以郡归国,作为皇帝的小舅子,举郡而归附,更多原因就是因为隋炀帝他听不进劝,最后更是连小舅子都容不下,将萧璃贬为河池郡守。换句话来说,萧璃是无论在身份上来说,还是归降的功劳来说,都是有的,因此李渊授他为光禄大夫,封宋国公。而且,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相斗之时,萧瑀是明摆着支持李世民上位的,这样的一个人,在李世民在位期间这么屡起屡罢相,好几回纯属也是他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