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9 章 。
作者:长亭渡      更新:2024-02-05 21:37      字数:5180
  粉条厂在短短大半年的时间内发展迅速,收购的番薯也多,做出来的粉条也多。

  靠着酸辣粉吸引过来许多外地的客商,吃了粉之后都买了一些回去。

  粉条厂第二次招工的时候前来应聘的人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这次负责招工的不是郑昀了,郑昀现在是粉条厂的大管家,要忙的事情很多,招工的事情交给了底下培养的其他人。

  现在不论是城里还是周边村里的百姓们,谁家要是有一个在粉条厂当正式工的,往外说起来比谁都骄傲。

  这可是稳定的工作啊,因为有这个因素,就连一些到了年纪该成亲的小伙子都好找媳妇儿了。

  上次过来问魏五郎的那个阿旺第一时间过来,一大早排队排到了他,他紧张的浑身是汗,老老实实答了几个问题,又到旁边让大夫把了脉,心扑通扑通跳的回去等结果去了。

  他本来就身体强壮,平时也是干惯了苦力活的,这次来的又早,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录用通知,高兴的在原地直接蹦了起来。

  现在谁家要是有一个在粉条厂工作的,谁不羡慕呢?管吃管住一日三餐都能吃肉,每个月还发差不多一两的工钱,每隔三个月考核的时候,干得最好的还能拿奖钱!

  听说每次的奖钱最低都有二两银子,往上还有更高的,里面的人干起活来都跟不要命似的,生怕被别人赶超了,都想着拿奖钱呢。

  阿旺得知自己被粉条厂录用了之后,全家人都高兴的不得了,当天晚上还杀了一只鸡庆祝。

  粉条厂的效益好,但大部分都是把粉条销往了下面的各个县里,还有本地府城。

  宋声看着这大半年来的流水,心里琢磨着怎样把粉条卖到外地去,最好是卖到关外。

  不过还没等到他琢磨出好用的法子,就听说有个从外地来的大客商过来了,想要见见粉条厂的掌柜,说是看上了这里的生意,想要寻求合作。

  郑昀先把人留住了,这头赶紧来禀报给宋声。

  宋声身为一介知府,不好出面跟人谈生意,就让郑昀把陆清请去与人商谈此事。

  陆清这些年一直都在经营生意,对于这方面他已经很熟练了。

  等到晚上宋声回来的时候,陆清跟他说了跟那个外地客商谈生意的事儿。

  “这人不是关外人,不过他经常去关外做生意。他拉的都是一些关外没有的东西过去卖,比如玉德镇的瓷器,还有锦绣坊的缎子,这些到了关外都能卖出高于本钱好几倍的价格。”

  “他把东西拿到那里卖完之后,再买一些当地独有的东西拉回来卖,又能赚不少。不过平时他的货物都是经过筛选的,比如瓷器,都是专门生产瓷器的玉德镇买的,还有那些锦缎,也都是有名的锦绣坊出的。”

  “估计是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酸辣粉的名声,得知咱们这里有一种别地儿没有的特产,也就是粉条,所以引起了他的兴趣。”

  陆清分析完之后,宋声拉着他的手温声问

  道:“如此说来,咱们这次说不定要走运了。”

  陆清闻言眉眼弯起,捂着嘴轻笑道:“我也这么想的,你知道吗相公,这个客商一下子要了两千斤的粉条,好大一个单子呢。我当时听到的时候心里可震惊了,但又不能让他看出什么,所以尽量保持着淡定,跟他谈完了事情。”

  “清清真厉害!谈的如何?”宋声非常捧场的抬起手给他鼓了个掌。

  陆清仰起小脸做了个有些小骄傲的表情,“那自然是成了!”

  宋声给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如果这批粉条能够成功卖到关外去,就能打开外面的销路。关外有很多牧民,平时吃的牛羊肉比较多。粉条炖肉味道很不错,到了关外不会卖不出去的。

  不过他虽然有这个自信,但也要看情况。这次这个客商拉到关外的粉条如果卖的好,那他以后可以考虑组建一个小型商队,专门往外卖他们这里的粉条。

  粉条厂的生意越来越好,收益自然是越来越高的。苏昌平当时冒着风险把大半个家底儿都填了进去,现在收到了不少好处,原本被挤兑的差点就要搬走到别的地方发展的他现在躺着都能赚钱,每天笑的嘴巴都快咧倒了牙后根。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当时本来能一块赚这个钱的张员外后悔的肠子都快青了,他当时知道粉条味道不错,是个值得发展的商机,但他没想到这生意竟然发展的如此之快。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经营的如此红火,甚至养活了整个城西的老百姓。

  现在就连隔壁州府的人提起他们肃昌来,都会问一句:“听说你们那儿有种吃的叫粉条,是真的吗?”

  李员外因为这个事儿跟他也闹了矛盾,现在对他的态度也不如从前了。

  张员外忍了一段时间,眼看着粉条厂的生意越来越好,终于忍不住了,特地备了厚礼上门找宋声谈投钱的事。

  他是这么说的:虽然现在粉条厂经营起来了,但现在这个规模还是太有局限,应该再扩大一些,还有听说那些宿舍建的也不多,扩建肯定还需要不少钱,他愿意出当初三倍的价格扩建粉条厂,分红就按照原先他们谈的来。

  这个条件相当优厚了,张员外特地拉下脸来又给了这么大的面子就是希望能够分一杯羹。毕竟现在粉条厂前途不可限量,现在多花点钱算什么?按照这情况一两年说不定就回本了。先前他也是目光短浅了,现在醒悟过来想要挽救一下。

  但宋声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当然不会。

  宋声本来都不太想见他的,但他三番五次的登门,他家清清实在是不堪其扰,想想还是见面把事情说清楚的好,也好让对方死了这条心。

  张员外被宋声拒绝的时候犹如在寒冬腊月里被浇了一盆冷水,可对方是官,他就算是全城最有钱的人,也不敢与官斗。

  最后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了。

  而最初拿钱入股建设粉条厂的几个人每天都高兴的合不拢嘴。这里面最开心的要数魏五郎了,当时他拿来的可是他们家这十几年来所有的

  家当,现在都不知翻了多少倍了。

  魏母开心的不得了,夸她儿子有眼光,跟对了人,夸完自家儿子又开始夸宋声这个知府当的好,带着他们家的人发家致富,是个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

  家里有了钱,也不愁给儿子娶媳妇儿了。

  不过半年的功夫,魏二郎,魏三郎就已经定了亲。剩下魏四郎和魏五郎自然也不愁娶媳妇儿的,只是他们俩现在一心想干事业,还没空去相亲呢。

  不止魏五郎一家,有很多原本过得十分贫苦的老百姓因为粉条厂的缘故,家中的日子也好过了起来。

  粉条厂招人并不看出身,相反,在身体素质都很好的情况下,还会优先招一些家中没有田产没有生计生存艰难的人进厂工作。

  街头有几个流浪的乞丐甚至都进了厂工作,每次轮到他们休假的时候就会出来找以前的乞丐同行炫耀自己现在的日子过得有多好。

  城西的吴家也是一样。

  吴二郎在粉条厂干了有大半年了,他干活麻利,而且学东西快,每次活都能干的又快又好,已经连着两次拿奖钱了,一次拿了二两,一次拿了三两。

  再加上他每个月的工钱,这大半年下来,攒了不少银子。

  这天是他休假的日子,他为了干活方便,早在几个月前就申请了住宿,现在跟其他人一起住在大通铺里。

  一大早起来后他先去厂里的食肆吃了个早饭,然后回到屋里端着脸盆儿把脸清洗干净,又借来别人的刀子刮了刮胡子,随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这才高高兴兴回了家。

  吴阿奶老远看到孙子回来,高兴的走到门口迎接。

  “二郎回来啦,累不累?快进屋里坐着歇会儿。”

  吴二郎咧嘴哈哈笑了两声,露出一排泛白的牙齿,搀着吴阿奶一块儿进屋,“阿奶我不累,跟你说多少回了不要到门口站着,天已经凉了,吹风吹的多了容易生病。”

  吴阿奶笑了笑,孙儿体贴,她心里也高兴。

  一进屋,吴二郎就从怀里拿了一个钱袋子出来塞到了吴阿奶手上。

  “怎么又往家拿钱呀?二郎,这些钱你自己留着花吧,上次你拿回来的钱都还没花完呢。”

  吴二郎自然是不收的,“阿奶,这是我这几个月的工钱,这次又发了二两的奖金,加起来快有五两银子了。您快收好,阿爷的病好不容易有了起色,正是用钱的时候,您可别舍不得花。我不是跟您说过了,厂里的待遇可好了,你看我现在比以前还吃胖了几斤呢!”

  吴二郎没说假话,他的确吃胖了几斤。只不过看着并不显胖,他每天干的活多,身上练出了肌肉,瞧着比以前更强壮了。

  吴阿奶嘴里念叨着:“你阿爷看病买药的钱还有呢,你这孩子,拿着钱给自己买两身衣服穿。”

  “阿奶,那您就替我存着嘛。反正以后还要娶媳妇儿呢,不都得花钱呀,这些就当是攒着娶媳妇儿的钱。”

  一说娶媳妇儿,吴阿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以

  前她总恨自己没用,孙儿已经到了娶妻的年纪,但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拿什么娶媳妇儿?

  现在好了,再过不了多久,就能攒够娶媳妇的钱了,她能欢欢喜喜的看着孙媳妇儿进门。

  “对了,阿爷的病怎么样了?这两天感觉好些了吗?”

  “好多了,你上次还给他买了一根人参回来补身体,那么贵的药,吃了能不好嘛!”

  吴阿奶是笑着说的,语气温和,带着一股和蔼可亲,吴二郎挠着脑袋嘿嘿笑了两声。

  他想起回来之前还买了些东西没拿出来,这会儿赶紧把刚才回来拿着的包袱打开了,里面有两件新衣服,还有一匹新布。

  “阿奶,这是我去铺子里给您和阿爷买的衣服,一会儿你们试试看看合不合身,不合身的话还能拿过去让人家给改呢!”

  阿爷阿奶已经好多年没有穿过新衣服了,吴二郎挣了些钱,就想着给他们两个换身新衣服穿穿。

  吴阿奶嘴上说着他又乱花钱,他们老两口有衣服穿呢,但目光却一直在新衣服上看。

  真好啊,这布料摸着就舒服。

  吴二郎看出了阿奶的心思,知道她喜欢,只是怕花钱。

  “阿奶,这衣服人家是不退货的,我买都买了,您就试一下嘛。”

  吴阿奶这才“不是很情愿的试起了衣服。

  自从二郎到了粉条厂工作,吴阿奶的气色都变得红润了许多。

  “很合身,不用改了。”吴二郎笑呵呵的道。

  他在家待了两天就又回去了,走的时候吴阿奶给他装了许多她亲手做的花馒头。

  馒头全都是白面做的,她平时都舍不得吃白面,这还是吴二郎挣了钱拿了回来,她才买的。

  馒头做成了花瓣形状,中间镶嵌了几颗红枣,模样看着十分好看。

  她分开装的,其份一个装在了包袱里,而另外一份是拿油纸包的,还用红线绳打了个结。

  “二郎啊,阿奶没什么手艺,就这枣花馍做的还不错,从前你阿爹阿娘还在的时候都说好吃。这一份你留着自己吃,另外这一份是孝敬知府大人的。”

  “阿奶听说知府大人经常去厂子里头视察,如果他去了,你到时候把这馒头送给他,就说是咱们家感谢他的。知府大人是个好官,想必不会嫌弃咱们这点儿不值钱的心意的。”

  吴阿奶话说的慢,吴二郎都一一听在了心里,声音洪亮的应道:“我记住了阿奶,放心吧,我一定交给知府大人!”

  “好孩子,回了厂里要好好干活,听大人的话,知道吗?”

  “阿奶,这话您都说过好多遍了,我听的耳朵都快磨茧子了。知道了知道了,您就放心吧!”

  宋声并不知道吴二郎家里的事,现在的他越来越忙,但凡有空还得下到各个村子里走访,查访民情,所以好一阵都没来粉条厂察看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吴二郎自然是见不到他的。

  见不到人,但馒头还是要送的。感

  谢知府大人跟感谢知府夫人也是一样的嘛!()

  于是等到吃过晚饭的时候他请了一会儿假,特地出去了一趟,到了宋府门口。

  ?长亭渡提醒您《小夫郎他旺夫呀》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陆清刚吃过晚饭,宋声还没回来,宋乔过来禀报说有个叫吴二郎的来送东西。

  吴二郎不大好意思进去,把东西交给宋乔就跑了。

  陆清接过宋乔递来的盒子一看,里面是一个用油纸包的挺严实的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枣花馍。

  还好现在天气凉了下来,枣花馍倒是没有放坏。陆清无奈的笑了笑,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最近这几天家里总是能收到许多奇奇怪怪的礼物,一看就是普通老百姓送来的,有些甚至没名没姓,把东西放到门口就走了。

  还有人拿了一筐鸡蛋或者一包黄油饼过来的,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这恰恰最能反映老百姓们的心意。

  等到晚上宋声回来的时候,陆清笑着打趣道:“哎哟,咱们的知府大人回来啦!”

  宋声看他的神色和眼神,抬手摸了摸他的头,温声道:“怎么了这是?”

  “报告宋大人,宋大人深得百姓爱戴,今天又收到了百姓们送来的礼物,要不要尝尝?”

  早在一开始有人往家里送东西的时候宋声就跟陆清交代过,如果是不值钱的东西就收下,如果是贵重的就退回去。

  既然陆清收下了,应该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是百姓们对他的心意。

  “什么东西?鸡蛋还是面饼?我还没吃饭,刚好饿了。”

  “你肯定没有见过,这是粉条厂的一个年轻小伙送过来的,说是她奶奶专门给我们的宋大人做的。”

  陆清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地加重了专门两个字和宋大人三个字的语气,略显调皮了些。

  宋声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道:“那还不快让宋大人尝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