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3 章
作者:长亭渡      更新:2023-10-28 20:51      字数:11096
  第二天宋老大去了隔壁村的张屠户家里,选了一块猪身上的腱子肉买了回来,宋平则是去了上西村的集市,拎了两壶好酒回来。

  有酒有肉比什么都强,尤其是去别人家里头求人办事,这些算是厚礼了。

  光是这几斤猪肉,还有两坛子好酒就花了一二两银子。毕竟他们这一趟出门一来一回得有三四个月不在家,算上时间还挺长的,拿的东西少了不好看,毕竟是里正,拿的东西体面方便开口。

  酒跟肉都是一大早出去买的,天气渐冷,早上出门地上下了一层寒霜。宋老大跟宋平买完东西就回来了,这会儿时辰还早,张杏花把猪肉放进篮子里,又让宋平提上两坛子好酒,带上大儿媳妇儿林氏去了里正家。

  里正家住在东头,离他们宋家有些距离,这酒有些重,不好提,他们两个妇道人家不好拿过去,就让宋平帮忙提着带过去。

  农家的人都起得早,即便是冬天,也很少有睡懒觉的。家里头的活再少,那也是多少有些活的。

  张杏花就是为了赶早,趁着早上起来出门的人还不多,他们赶紧去里正家里把这事儿给办妥了。不然提着酒和肉的过去让村里的人都看见了不大好。

  还好早上浓雾比较重,十米之内都一片朦胧,只能依稀看见一个黑色的人影。天气不好,太阳没出来,这雾也就没散。

  趁着可见度低,张杏花带着林氏和宋平一路赶到了里正家。

  里正的媳妇儿李氏这会儿刚喂完猪从猪圈里出来,听见有人敲门,把身上稍微拍了拍,洗了下手就去了门口。

  她本来还纳闷着谁这么早来敲门,结果把门一开,看到是宋家的人过来了,赶紧笑呵呵的把人赢了进来。

  其实本来李氏跟宋家关系还算不错的,当时还热心的给玉哥儿介绍了一门亲事,就是杜家。可没想到这个杜家竟然是个火坑,还好这婚事没成。

  就因为这事儿,李氏自责了很久,总觉得自己有些对不住玉哥儿,渐渐的往宋家去的也少了。

  宋家人一开始其实也有些怨李氏这个做媒的,但好在在这事儿没成,再说人家也不是故意的,说到底也是杜家把事捂得太紧了,当初要不是宋声在县城里头读书碰巧撞见了,谁能想到那个杜斌竟然是个人渣。

  都是一个村子的,李氏还来道过几次歉,宋家人后来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不过到底有了些疙瘩。

  这次李氏看到张杏花主动上门来,还看到后面跟着的宋平还挑了个扁担,箩筐里头遮掩的似有东西,她一时之间笑得合不拢嘴。

  外头的动静不小,里正也从屋里出来了。

  看到张杏花带着儿媳妇,还有孙子都过来了,赶紧把人往屋里头迎。

  “妹子咋来这么早呀,是有啥事儿了?”里正说道。

  外头确实冷,三人跟着进了屋,李氏把门关上了。墙上开的有窗,屋子里还算敞亮。正中间烧着炉子,屋里暖烘烘的。

  宋平把挑着的箩筐放下

  来,从里面拿出东西,李氏一看好大一块肉,还有两坛子酒,欣喜之余也感到十分惊讶。

  现在还没到过年的时候,以他们家跟宋家的关系,不至于好到这种程度吧?这又是送肉又是送酒的,难不成是来找他家男人办事的?

  里正一看这么多肉,还有酒,赶紧拒绝道:“大妹子,你这是干啥?怎么拿这么贵重的东西?”

  张杏花坐下来慢慢说道:“李哥,你先别着急着拒绝,我这次来呀,是有点小事儿想请你帮忙照应照应。”

  “咱们两家什么关系,你尽管说便是。还用得着拿这么多东西!”

  宋家现在在他们村子里的地位可不低,没比他这个里正差多少。自从村子里好多人跟着宋家种棉花,这日子过的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这棉花的种子是哪里来的?还不是宋家卖给他们的。这里头稍微有点良心的人家都记着宋家的好。现在张杏花说有事需要帮忙,里正自然是要帮的。

  “是这样,这两天我们收到了三郎从京里边儿寄来的信。”

  里正一听是宋声寄信了,也跟着惊喜道:“啥,咱们村的状元郎写信回来啦!好啊好啊,是个不忘本的孩子,就知道三郎有出息!”

  张杏花笑道:“三郎说阿满这孩子自从上了战场之后就没回来过,这次打了胜仗,年底应该就回京城了。这不是玉哥儿一直在家里嘛,两个人离那么远,这婚事都耽搁好几年了。眼瞅着玉哥儿年纪越来越大了,为了两孩子着想,干脆让玉哥儿去京城跟阿满先把婚事办了。”

  里正十分惊喜,没想到不仅从张杏花这里听到了关于状元郎的消息,还听到了李满这个好几年没信儿的从军的消息。

  “说的也是,这俩孩子都耽误好几年了,看看咱们村的谷子,那可是跟玉哥儿他们同一茬的孩子,现在孩子都多大了。不过说回来,咱们宋家村还是他们的根,这婚事要是在京城办了,以后回来还办不办?”

  “办,那肯定是要办的。等阿满安顿好了,什么时候能回来了,就在村子里再办一次。”

  “这个好,村里也好久没有办喜事了。”

  说到这个,里正又忍不住提起宋声来,跟张杏花打听了不少他的消息。里正对宋声的印象极好,而且这可是他们村出来的状元郎,要知道当时宋声考中状元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里正差点没把他们宋家村的村名改成状元村。

  张杏花挑拣这一些跟他说了,最先说的就是陆清在信里头写的那些,宋声因为被皇帝赏识,还被赏赐了不少东西。

  里正惊呼宋声给他们村的人争光了,高高兴兴的说道:“咱们这个三郎真是给咱们宋家村挣脸面,咱们这儿的县令何大人上次还提起了他。”

  他口中的何大人就是何跃,当时宋声走的时候给他提了个建议,可以在凤坪县发展一下棉花种植,事实证明,这两年过去,老百姓的日子在逐渐变好,说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等到今年年底官员考核政绩,这完全可以写到何跃的考评结果里

  去。何跃心里十分感激宋声,也因着里正是宋家村的,何跃平时也会多加照拂一些。()

  张杏花点点头,又跟里正客气了几句,两个人拉了会儿家常,这边大伯母林氏也在旁边坐着跟里正媳妇儿李氏说话,宋平则是去找里正家里头跟他同龄的人说话去了。

  ?长亭渡的作品《小夫郎他旺夫呀》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拉了会儿家常,张杏花开始说正事儿了。

  “李哥,我这次过来,确实是有事想拜托你帮下忙的。这不是玉哥儿要去京城办婚事吗,家里头肯定得有人给他送嫁。毕竟是京城,路途遥远,这一来一回要耽搁不少时间。三郎说反正是要去的,不如一块儿去。刚好我们家里面的人除了老三,都没去过京城,就想着这次不如干脆都去了,一起去见见世面。”

  里正一听他们全家都要去京城,惊讶道:“你们全都要去吗?那可是京城,远着嘞!冬天路也不太好走,万一到路上再下起大雪,安不安全都两说呢。”

  这个张杏花也想过,但现在不是还没下雪吗?真要是赶上下雪了,那就再路上耽搁两天。只要不是下雪封山封路,就能赶路。

  “我知道李哥你是为我们好,但我们家里人都已经商量过了,都决定要去。但是我们去了吧,在家里头就没啥人了。所以就过来请你帮帮忙,在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帮忙照看着点儿。”

  里正本来以为是什么大忙呢,没想到就这点小事。赶紧摆手说道:“这有什么的,还值当你专门跑一趟。你就打发你们家大郎过来跟我说一声就行了,拿什么肉跟酒的,快快快,还是拿回去你们自己吃吧。”

  张杏花自然是不会拿回去的,这东西本来就是给他们买的,把东西拿回去像什么样子?

  “李哥,东西你就收下吧。我们这一走也得好几个月呢,家里头还有一条大黄狗得请你们帮忙喂着点,拿这些东西我还嫌少了呢。”

  李氏在旁边站着没吭声,她的小儿媳妇这会儿也在屋里,她轻轻拍了拍自家丈夫的胳膊,眼神里的意思不言而喻。

  里正的小孙子站出来说道,“阿爷,宋家阿奶说的有道理,您要是不收这东西,所谓的心里也不安心不是?”

  张杏花笑了笑说道:“是这个理儿,还是谷子懂事。”

  里正虽然不想收宋家的东西,但家里头的小儿女都想吃肉,到时候还要给他们宋家的大黄狗喂吃食呢,拿他们点肉不过分。

  最后事情说妥了,等他们走了之后,宋家的宅子就让他们帮忙给照看着。

  这事算是解决了。里正这个人还是很仗义的,心里头有大家伙,村里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儿都会来找他。

  张杏花他们离开里正家里之后,里正家里头就炸开了锅。

  逢年过节,他们家的亲戚上门都没拿这么多的肉,那可是猪腱子肉啊,猪身上最好吃的肉了,好大一块,上手掂量掂量就知道最起码得有五六斤。

  更别说那两坛子酒了,凑近一闻就知道那不是普通的高粱酒,而是价格还不便宜的汾酒。

  “爹,这宋家出手还真是

  ()  大方,这好酒和好肉一买就买这么多。”这话听着可不像正经的夸赞。

  里正瞪了他一眼,这个头发短见识也短的儿子没一点眼力见儿,“人家宋家怎么样跟你有什么关系?不想着跟人家搞好关系也就罢了,说凉话倒是哪哪都有你。”

  最后李氏把那些肉和酒收了起来,正好也快过年了,天气这么冷,这肉就算放个把月也不会坏,过年他们也能少花些钱买肉了。

  这头张杏花回到家之后,开始安排接下来的事。

  还没等她说话,宋英过来找她了,说是薛四功夫好,反正在宋家村待着也没事,他担心大家的安危,他到时候会护送他们一块去京城。

  张杏花没反对,毕竟他们一家子人多,路上又不是跟着商队或者镖局走的,的确存在危险。有薛四在肯定安全不少。

  再者,张杏花大概也是看出来了,说什么薛四想要护送他们去京城,其实就是舍不得英子吧。

  毕竟他们这一走就是三四个月,这么长时间不见面,有人会着急的。

  他们一家子人虽然多,但又不是在京城长住,像是一些被褥锅碗瓢盆之类的根本不用带,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行。

  张杏花没上过学,数数只会从一数到九,她把大毛叫过来帮她数了数,家里有多少个大人,多少个小孩,稍微估算了一下,约莫着两辆牛车肯定能挤得下。

  家里大房,老大跟大儿媳妇,大郎二郎还有他们的媳妇儿,再加上每个人跟前都有两个孩子,算起来一共有六个大人外加四个孩子。

  孩子还小,可以坐在大人怀里,一家子挤在一辆牛车上也能挤下。

  二房人就不多了,四郎不在家,他很久没给家里写过信了,听说还是在军中后勤处做生意,也不知道是做啥生意的,上次他在信中提过一次,后来就没再说了。

  除了他之外,就剩下宋老二还有媳妇儿赵氏,再加上玉哥儿,一共才三个人。

  三房人就更少了,只有宋老三和宋夏两个人。

  再加上和离回娘家的宋英,以及薛四,两个大人带两个孩子,人也不多。

  家里的小牛犊早就已经长成了大牛,给牛套上板车,就能拉东西了。

  先前为了耕地,家里又买了一头牛。所以宋家现在是有两头牛的。给两头牛都套上板车,就是两辆牛车了。

  牛板车的空间挺大的,稍微挤一挤,能坐不少人。两辆牛车,一个牛车坐七个人,怀里再抱上几个孩子,完全不是问题。

  反正冬天天也冷,挤一挤更暖和。

  宋平瞧了瞧,说道:“阿奶,两辆牛车够咱们用了。”

  张杏花想了想,人是够坐了,他们也不带什么锅碗瓢盆里的东西,能减轻不少负担。可她还想给三郎带些东西过去呢。

  大伯母林氏说道:“阿娘,今年新收的棉花还剩下不少,给三郎装上一袋吧。他跟清哥儿两个人在京城肯定买啥都贵,把这棉花给他们带过去他们就不用花钱买了。”

  一

  到冬天大家都穿上了棉衣棉裤,小孩子们再也不哭着闹着说冷了。但这做棉衣棉裤最需要的就是棉花,家里刚好种的有,就想着给宋声他们带过去一些。

  二伯母赵氏也跟着说道:“还有咱们家烧的那个银骨炭,今年产量虽然不高,除了卖出去的,还攒下来一些。不如也带上吧,三郎他们在京城居住不容易,虽然他们那个什么翰林院里头也发炭,但说不准根本不够用,还是给他们带上,也省得花钱买了。”

  毕竟这可是银骨炭,京城里卖的价格也不便宜。反正他们在家里头烧的都是灰花炭,也用不上这银骨炭。

  老大家的跟老二家的都是心好的,说的话正好说到了张杏花的心坎上。

  她十分欣慰,拉着两个儿媳妇的手道:“你们两个都是个好的,等明年再种棉花了,咱们就不拿出去卖了,全留在家里头给你们做新棉袄新被褥。”

  除了棉花跟银骨炭之外,家里人有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再拿点其他的东西带上,说是给宋声和陆清他们用的。

  在他们看来,宋声夫夫俩在京城里生活艰难,肯定是省吃俭用,哪比得上他们如今在宋家村的生活,不说能够顿顿吃鸡了,最起码顿顿吃肉还是能做到的。

  宋家三兄弟又从家里收拾了不少东西出来,说要给宋声带过去。

  而宋平这个当大哥的,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捆绳子,说要给宋声带过去当晾衣绳用,还说他们的晾衣绳肯定没有这把结实,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么一来,两辆牛板车肯定不够用了。

  张杏花干脆让宋老大他们到集市上又买了一辆骡车回来。

  骡车适合赶路,而且比牛车便宜。到时候就算从京城回来,骡车在家里放着也能用来拉货,不会闲置糟蹋了。

  骡车主要是用来拉东西的,最后全家收拾完,行李还有给宋声和陆清带的东西全都放在了骡车上,也不知道都堆了些什么,竟是装了满满一板车。

  一家人出门之前,张杏花特地让宋平去跟里正说了一声,这才出发。

  他们仅用了一天收拾东西,赶在第三天的早上就走了。早上雾气重,他们人多,阵势也大。光是牛车就有两辆,再加上还有一辆骡车,他们想走得低调一些,不想被当面议论。

  一辆牛车在前面,中间是堆满东西的骡车,后面又跟了一辆牛车。这也是为了看好骡车上的东西,走在后面万一不小心被人拿了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走到镇上的时候,张杏花在路边看到一个写信先生,可以代笔书信。她想着不如在这里写封信给三郎,告知他全家都要去京城的事情。

  但想了想,说不定这信还没有他们到京城的早,又不打算写了。

  用他们年轻人的话来说,未告知而到,不就是个惊喜吗?

  路上宋平在前头赶车,家里人每人都戴着棉花缝的厚厚的手套,拉着缰绳手不会太僵。

  他一双脸冻得红红的,说话带着热气,笑呵呵的回头高声跟他们说道:“你们说

  到时候三郎如果看到咱们全都来了(),会不会高兴的跳起来!

  宋老大忍不住拍了他的后脑勺一下?()_[((),脸上带着笑说道:“你以为三郎像你这么不稳重啊,三郎就算是高兴,也不会跳起来的。谁像你整天跟个兔子似的,一高兴就窜的老高。”

  等到他们赶到半路的时候,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了。阳光照在大地上,照在他们的脸上,看着温暖又和煦。

  虽然天气冷,但他们的心是热的。因为有着想要见的人,有着一颗期盼的心,寒冬腊月都不再是冰冷了。

  孩子们也没出过远门,里面最大的孩子就是大毛了。他今年九岁,上了两年私塾之后,一改往日的调皮,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性子竟然逐渐沉稳起来了,两只手往袖子里一抄,跟个小大人似的。

  但毕竟还是个孩子,脸上是忍不住的欢喜。

  宋家的人个个都十分高兴,出门的这一天是好天气,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个好兆头。今年能过个团圆年,只是四郎不在,也不知道他今年过年能不能回到京城跟他们一起过。

  不过这都不当紧,四郎最起码没什么生命危险,大家知道他平安无事就够了。

  相对于宋家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只有薛四的脸上有着沉重的神色。

  他在第二辆牛车的尾端坐着,其实他是会骑马的,但是马匹太贵了,他在打铁铺子干活挣的钱几乎没留下多少,都给宋英了,所以他自然是买不起的。

  宋家人肯定也不会掏个大价钱给他买一匹马,他就只能一块儿跟着挤牛车了。

  旁边坐着宋英,宋英怀里抱着一个闺女,张杏花帮她抱着另外一个闺女。牛车一下一下有些颠簸,薛四细心的用一只胳膊挡着,怕她们不小心滑下来。

  他心里装着事,按照宋家这赶路的进程,肯定能赶得及到京城过年。

  想起曾经的一些往事,他忍不住揉了揉双鬓。扭头悄悄看了看旁边一脸温婉娴静的女子,他突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她……还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名字叫什么。

  如果她知道自己欺骗了她自己的身份,她会怪他吗?会不会不理他了?

  到时候要怎么跟她说,他其实不是在山野中长大的薛四,而是在京城薛家长大的薛家大少爷薛君堰呢?

  薛四脑袋里一团乱麻,他身体本就健硕,不怎么惧怕寒冷,虽然也穿了棉袄,但他刻意将外头的扣子解开了几个,任由冷风灌进他的胸膛,让他保持片刻的清醒。

  冬天里赶路的确有很大的阻碍,毕竟路程长,最短也要一个月。路上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几乎寸步难行。更何况他们坐的还不是马车,没有什么挡风的东西,一看天色不好,就得赶紧到另一个落脚的地方躲避风雪。

  但今年跟前两年有些不同,前两年冬天雨雪多,尤其是降雪,之前宋声还在书院的时候,就经历过一次严重的雪灾,村子里有一些人家的房子都被压垮了。

  但今年不同,也不知是前两年冷过头了还是什么原因,今年竟然只

  ()  下了两场雪,每次只下了一两天,就没再下过了。

  这倒是让头一次出远门的宋家人赶上了好时候,在路上没受太多风雪的折磨。

  ……

  京城。

  宋声跟陆清他们还不知道宋家人决定要来京城过年的消息,他们也没有收到信,也没有人给他们捎口信儿,所以只能一天一天的等着。

  其实宋声觉得奶奶张杏花他们大概率应该不会过来的,毕竟是冬天,又要出远门,的确不方便。

  不过为了玉哥儿的婚事,说不准会让他爹带着玉哥儿和二伯他们一块过来,毕竟二伯是玉哥儿的爹,得有个主婚的。而他爹宋老三之前就来过京城,好歹对这个路要熟悉一些,互相能有个照应。

  不过赶到年底玉哥儿估摸着是要来的,反正家里头那边肯定会来人,临近过年那几天,他让春生和郑昀多去城门那块儿盯着点儿就行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京城中迎来了第三场雪。不过这雪下的并不是很厚,而且京城里头的人家门前是不会积雪的,不等雪稍微下的厚点,就把雪给扫了。

  奶茶铺子到了冬天卖的都是热奶茶,生意更红火了。这铺子从开张到现在,每个月的账面收入都在增长,陆清压根没想到铺子的生意竟然这么火爆。

  他一时之间竟然还有些后悔,早知道当初租铺子的时候就租个更大一点的了,现在想要多请几个人扩展一下门面都没法弄。

  左右两边的铺子都是别人做着正经生意的,不会转让给他租。

  罗大人那边给供应的牛奶有限,冬天喝奶茶的多,喝果茶的少,所以每天做出来的奶茶都是限量的。

  门口一大早就排起了大长队,来的晚了就买不上了。更夸张的是有一次还不到中午,奶茶就卖光了。

  可门口还有好多人,陆清觉得好可惜,要是还能接着卖奶茶,肯定能多赚不少。

  宋声看出了他的想法,安慰道:“钱是赚不完的,咱们现在赚得够用就行了。你要是想把生意做大,可以像之前开麻辣烫铺子一样,再另外找个地方开一家。”

  宋声知道陆清其实是有一份事业心的,他并不反对他发展事业,反而会鼓励支持他。一个人在忙于事业的时候,身上其实是闪闪发光的,那也是他自身拥有的魅力所在。

  “可是再开一家店,还要重新去选地方,租铺子,然后进行铺面装修。还要重新招人,培训他们,教他们制作奶茶,还要教他们经营的方法。”

  光是想想这些要重来一遍,陆清就有些打退堂鼓。

  宋声给他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也许还有一个办法,你不用操心那么多,像是店铺选位置,装修,还有招人等等,这些你都不用管,也能开一个新的奶茶铺子。”

  陆清本来靠在他的怀里,听见他这么说,噌的一下坐了起来,立马来了精神,“相公,你是不是有新的主意了。”

  “京城里这段时间跟风开奶茶铺子的是不是有好几家?”宋声问道。

  说

  起这个,陆清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嗯,奶茶其实并不难学,他们多买几杯回去琢磨琢磨,怎么着也能做出个六七成出来。”

  实在是因为他们这个奶茶铺子生意太火爆了,惹得人眼红。

  就像当初的麻辣烫铺子一样,一开始开起来的时候只有他们一家,可看看现在,整个宛平府城里头的麻辣烫铺子有多少?甚至连客栈里头的后厨都能做一碗出来。只是味道不同罢了。

  这奶茶铺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样东西火起来,肯定有人跟风去做。

  陆清开的这家铺子名叫一枝春茶,也不过才两个月的时间,京城里开始有什么两枝春茶、三枝春茶这样的铺子开了起来。

  他们做的奶茶的味道肯定是不如陆清这个奶茶铺子里头做的奶茶味道好,但如果价格比他们稍微低一些,再加上距离的问题,客人离那边的奶茶铺子近,那那边的客人也许就会就近买奶茶,不会再跑这么远到他们这个一枝春茶的铺子来了。

  不过好在陆清这个奶茶铺子里头卖的奶茶种类多,而且他还会不断推出新的味道的奶茶,也就是推新品,所以经常喝他们家奶茶的人,只会认准他们家过来买。

  虽然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但看到京城里头开始一个个冒出两枝春茶,三枝春茶的铺子,陆清心里头还是膈应的慌。

  宋声又道:“他们这几家铺子收益如何?”

  一说起收益,陆清笑了,“那自然比不上咱们家的铺子的。”

  陆清悄悄去逛过几次,其他几个奶茶铺子门前人很少,因为味道跟他们家铺子的奶茶差远了,所以很少有回头客。

  “你可以找个时间约他们的掌柜的谈一谈,就说同意他们加盟我们的奶茶铺子。”

  “加盟?这是何意?”

  “就是我们给他们提供跟我们奶茶口味一样的配方,让他们的铺子也能做出来跟我们铺子里一样的奶茶,就是变相的开了一家分店。”

  “那这样的话,我们有什么好处?把配方都给他们了,那他们岂不是想赚多少赚多少?以后不就更能光明正大的跟咱们抢生意了?”陆清疑惑道。

  “非也。加盟可不是免费的,而是要出加盟费的。我们可以跟他们签订契书,让他们铺子里卖跟我们一样的奶茶,让他们招的人到我们这里免费来培训,但是每年要给五千两的加盟费。只要他还卖我们铺子里头的奶茶,那他就要交这加盟费。”

  陆清听得眼睛放光,“加盟费五千两!这么多。”这个想法简直闻所未闻,他还从未听说过有这样做生意的办法。

  “可是一年五千两会不会有点太多了?他们会同意吗?”

  宋声笑了,耐心的跟陆清说道:“你算一算咱们铺子里头的流水,一年下来大概能挣多少钱?刨去五千两之后,剩下的可都是他们挣的。怎么算最后都能挣钱,所以这对他们来说,趁着现在咱们的铺子开的还少,加盟的越早越有利。”

  宋声敢保证,只要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听到陆清的这个提议之后(),稍微考虑一下就会愿意投资加盟的。

  整个京城现在只有他们这一家正宗的奶茶铺子?(),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京城十二坊,地方大着呢。哪里都可以开奶茶铺子,只要别开在什么平民窟,绝对能够挣钱。

  陆清越想越觉得这是个顶好的主意,他抱着宋声狠狠亲了一口,他相公的脑袋瓜子实在太聪明了,每次想出来的主意都超好的。

  其实宋声只是照搬了前世那些连锁奶茶店的套路而已,事实证明无论到哪个世界,这个方法都稳赚不赔。

  不过这事儿不急,反正也快到年底了,先过完年再说。

  又过了几天,宋声休沐,秦元白邀请宋声和陆清到家里做客。其实也是想让陆清来陪他的新婚夫郎乔哥儿说说话。

  两个小夫郎手挽着手到里屋说话去了,他们两个大男人就在外间坐着喝茶聊天。

  秦元白:“大军快到京城了,听说是葛达将军带的队,你那个准弟婿就是这个葛将军旗下的吧,那应该会跟着一块回来了。”

  他一说是葛达带了手下的兵回来,宋声就知道李满肯定也在回城的队伍之列。

  宋声面上露出喜色,说道:“还有几天到?”

  秦元白算了算时间,说道:“估摸着还有六七天,应该就能到城门了。葛达将军、孟驰将军他们都带人回来了,他们带的那一部分出去捞军功的世家子弟也都跟着一块回来了,就在这一批回城的军队里面。”

  宋声对那些混军功的世家子弟不感兴趣,他最关心的还是李满的伤势,不知道恢复的怎么样了。

  秦元白又给两人分别倒了一杯茶,“不过听说那些个世家子弟里头,好像有个薛家的少爷挺有名的,还活捉了高丽王室的人。”

  宋声再次从别人口中听到了薛家这个字眼,有些敏感,便多问了一句,“薛家?是京城南平侯府薛家吗?”

  “对,就是这个薛家。上一任的南平侯都把家业败得不成样子了,好在这一辈当中还有人能顶立门庭,也是不容易啊。”

  “这个南平侯有几个儿子?这次也跟着去高丽打仗了吗?”

  这事秦元白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毕竟他也不是京城中的贵族出身,知道的也都是从别人那里听说来的。

  “南平侯好像挺风流的,生了好几个儿子,不过他的大儿子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后来正妻亡故之后,他又续弦了一任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是嫡出的。后面还有数不清的小妾,给他生了好几个儿子。这都是人家后院里的家事,我知道的也不多。”

  “不过听说这次一块前去高丽的,就是这个续弦的妻子生的这个嫡出的儿子,表现的很不错。就是这南平侯府一年比一年没落了,在陛下那里做了好几年的冷板凳,如今也只是空有一个侯府的名号罢了。”

  京城中的世家贵族向来多,宋声很少去主动打听这些。只是因为听到薛这个姓,想到了还在家中的薛四,那人看着孔武有力,像是个习武打仗的。

  ()  两个人闲聊了一会儿兵部的事,又说了一会儿工部造纸坊的事。

  说起这个造纸坊,秦元白可谓是相当佩服宋声了。

  “听说朝廷里的造纸坊新改造的纸已经在市面上流通了?怎么样?反响如何?”

  其实是造纸坊悄悄先放出去了一部分样品拿出去卖,打算看看市面上情况反响的。

  结果刚放出去没两天,就被一抢而空了。

  因为拿出去卖的新纸太少,导致大家越传越玄乎,弄的京城中这几天都在说出现了一种十分光滑而且写起字来非常流畅不散墨。

  这传言自然少不了工部的几个大人在后面推波助澜,就是为了给新纸做噱头。

  “你别听外头传的那么玄乎,就是普通的纸。只不过原料改用竹子做的,用起来更光滑一些,写字会更加流畅。”

  秦元白一脸感兴趣的样子道:“你那有新纸吗?回头也拿给我两张让我试试。”

  “行,等下一批新纸出来,我给你留一打。”

  里屋,陆清在榻上坐着跟乔哥儿说话。

  乔哥儿刚来京城不久,好多事情都还不习惯。陆清今天是抱着圆圆出门的,团团和圆圆现在都会流畅的说话了,但团团话少,看得多,听得多。圆圆就不一样,一张小嘴非常甜,很会哄人,见过的大人就没有不喜欢他的。

  今天特地抱着圆圆过来,也是想让乔哥儿高兴高兴。

  果然,乔哥儿一看到圆圆整个人的眼睛都亮了,好可爱的娃娃!

  “你当心着点,他有点沉。”陆清提醒道。

  “不碍事的,我就喜欢小孩子。”乔哥儿一边抱着圆圆,一边逗他笑。

  圆圆不怕生,还很配合的扬起了个笑脸,把乔哥儿看的心都要化了。

  “你这孩子实在是太讨喜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个这么可爱的孩子。”乔哥儿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陆清捂着嘴轻笑道:“你才成婚多久,哪那么快就有孩子了?你要是急了,就跟你家相公说,叫他好好努力。”

  一说起好好努力,乔哥儿脸红了。

  他家相公这一连几天晚上都在努力。

  自己最近几天每天起床都很晚,好在婆婆看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是让脸皮儿薄的他有些不好意思。

  想想他跟秦大哥好久没见了,又是新婚,秦大哥平日里看着斯斯文文的,可是一想起晚上的事情,乔哥儿觉得他好像判若两人,每次都把他弄得说不出来话,可真是羞死人了。

  “你快别说了!”乔哥儿红着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