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作者:长亭渡      更新:2023-10-11 15:00      字数:6650
  陆清这边又花了两天时间做了些果茶,让容哥儿尝了一下,容哥儿很喜欢喝。这东西里头加了糖,要是拿出去卖,价格肯定不会很便宜。但京城这种地方富人多,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这些是陆清的主要目标人群。所以如果做的好的话,不愁卖不出去。

  他把这个想法跟宋声说了之后,宋声感叹他家本来娇娇软软的夫郎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他开玩笑道:“我们家清清现在可是长本事了,以后挣钱了相公就要靠你养活了。”

  陆清双眼亮晶晶的看着他,说道:“好啊,我养相公。”

  不仅陆清这几天在忙着,宋声现在所在的翰林院这几天也开始逐渐忙碌了起来。因为祭酒大人要重新修撰书籍,他们这些小官员们都跟着忙活着找资料,修订等等,每个人都分了任务下来。

  但不管翰林院忙或不忙,每个月的俸禄都是那么多,及时因为手头上的事加了班回去的晚,那也是没有加班费的。

  宋声在翰林院待了也快一年了,很少出去应酬,他一般都是跟楚越和秦元白聚的比较多。楚越家境虽然比他们俩好,但为了照顾他们俩,选吃饭的地方消费都不算高,他们三个轮流请吃饭,宋声这一年花的并不多。

  宋声再一次的感叹怪不得朝廷的官员都想去有实权的官职上待着,掌握了实权的京官,这灰色收入就能拿不少。都说拿钱求人好办事,当官的就是收钱的那个,还有的直接送名画名茶,古董之类的,都很值钱。

  而像宋声这种翰林院就是典型的清贫的不能再清贫的衙门了,一只老鼠来了可能都不待见的地方,这种京官还不如一些地方官待的好。

  不过翰林院也有可以挣外快的机会,那就是去乡试当考官。即便是不当考官,当个别的什么跟着去的房差,负责乡试的差事也是好的。乡试都是在地方上的府城里举行的,到时候他们跟着去了,那就是跨地方出外差,光是补贴就能拿不少。

  但相对的,这可是个肥差,三年才有一次乡试,这种情况下想去的人都要挤破头,竞争大的离谱。

  像秦元白这种在兵部的就比他好的多,虽然官职比他小,但属于有一点实权但不多的那种。不过秦元白无甚家庭背景,为人又不够圆滑,过的其实也一般。

  好在他现在只有一个人,只顾着自己就行了。如果想把家里老小都接过来一起过日子那就不行了。所以这想要全家都过的好一点的法子,只能努力往上爬升官。

  这果茶准备好了,宋声正在积极的想法子多弄些奶过来。他打听到在京城西郊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养畜场,是朝廷下令专人负责豢养猪和牛羊的地方。

  宋声找楚越帮忙打听过,这个负责养家畜的也是一个官,景朝有一个专门养牛、养猪之类的机构,叫做司农寺。

  这司农寺养的牛不如养的猪多,毕竟京城各家对于猪肉的需求非常大,牛肉却不能轻易吃,主要是负责农耕的。因为数量没有养的猪多,所以这司农寺的官又叫做司豕(shi,

  猪的别称)官。别看人家是喂猪饲牛的,可那也是正经的朝廷封的官。

  宋声想从这里入手,京城里养羊吃羊肉的不多,一般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人杀羊卖肉,所以他便想到了司农寺的牛。

  这司农寺的牛数量少,但那是跟上万头猪的数量相比的。单独拿出来看,数量几千还是很多的。

  这司农寺的司豕官名叫罗禺,原本也是出自一个官宦世家的,只是后来渐渐没落了,只能沦落到现在这部田地,在司农寺做一个司豕官了。

  这人跟楚越的一个远方亲戚有些旧交情,宋声就让他帮忙代为引荐一下,说是有事跟他谈谈。

  楚越在中间牵线,帮忙约好了时间,这天下午宋声刚从翰林院下班就让春生驾着马车过去了。

  司农寺属于朝廷办公机构,设在京城里,但罗禺平日里基本上都在西郊的养畜场,虽然这么多牲畜不需要他亲自喂养,但他每天都要过去检查情况,尤其是夏天,本身这种地方气味儿就比较大,若是清扫不干净,这些牲畜就很容易生病。

  现在给人看病的大夫可比给畜生看病的大夫要多多了,几乎没有什么兽医,如果牛或者猪生了病好不了,基本就直接进了屠宰场或者卖掉了。

  卖掉的这些钱一笔一笔都会记录在册,中间也有油水可拿,只要不是太过明显,缺斤少两的上面的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毕竟司豕官也不好做,整天都要忍着气味跟一群牲畜打交道。

  所以宋声要找罗禺还是得去西郊。

  翰林院下班早,他坐在马上上赶到西郊的时候日头刚下山,罗禺在里头忙了一天刚下班。

  下面有人通报说有一位姓宋的官员前来拜访,他想起前几日楚家那个小子跟他打的招呼,便知道是哪个来找他了。

  罗禺没在西郊见宋声,而是先去换了一身衣服,他在养畜场待了一天,身上全是味。

  换过衣服后出来,宋声正在门口等他。

  罗禺事前打听过宋声,知道他是去年的状元郎,出来后脸上带着笑道:“宋大人久等了,看你坐着马车来的,刚好今日我这马车被夫人拿去征用了,不介意送下官一程吧。”

  “当然不介意,罗大人上来吧。”

  宋声本以为这在司农寺任职的罗大人是个年过五十的人,结果打眼看上去对方也才三十多岁的样子。

  罗禺一上马车,春生便恭敬道:“大人家住何处,麻烦您说下,小的好赶路。”

  罗禺住的地方不是什么富贵街,也是寻常百姓会住的地方,他说了巷子名后,春生心里有了数,这地方离他们家老爷住的花溪巷不算远,他架着马车拐了个弯,朝着罗禺住的地方行驶去。

  宋声这个马车里面地方虽然不算大,但坐两个人还是足够的。罗禺坐在他对面,也没问宋声的来意,而是说着别的:“你这个车夫还挺机灵的。”

  宋声笑了笑,“不瞒罗大人,这春生是从老家跟着我过来的,我用他用习惯了。”

  “哦

  ?跟你从老家来的?我听说宋大人的老家好像是宛平府的,这距离京城可有些远了,一般像你们初来京城做官,都会雇一个京城的车夫,毕竟本地人熟悉路,不管去哪都认识路,很少有人会自己从老家带车夫过来。”

  “罗大人说的不错,不过春生脑子转得快,也机灵,不过几天就把京城大小街道摸了个半熟。而且我平时主要去翰林院去的多,其他的路他可以慢慢熟悉,倒也不打紧。”

  “你说的也对。”

  “听说罗大人善于饲养,在下很是佩服。”能把猪牛养好也不是一件易事,这罗禺当年家道中落,不得已回乡司农,据说他买了一个庄子全都用来养猪和牛了,而且养的猪牛都膘肥体壮,也很少生病。

  特别是他还研究出了一套劁猪的方法,按此方法养出来的猪不仅没了膻味,肉质也很鲜嫩。据说因为这个他名气大增,有不少养猪的农家百姓都来跟他讨教这个方法。

  也正是因为他饲养有道,这才被朝廷聘到司农寺里头去,给朝廷官家养牲畜。

  宋声本以为这罗大人会是个失意之人,毕竟曾经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官宦子弟,如今沦落成养猪的,多少会有些情绪。

  但跟他这一路交谈,他发现这位罗大人当真是一位豁达之人。

  “你可别小瞧这养猪养牛的手艺,这里头也是有大学问的。一头猪崽子能不能养好,不光是要靠劁猪,后面每天喂食要喂多少,饲养的时候要注意瞧我,跟你说这个干什么,你又不养猪。我这都成习惯了,宋大人勿怪,勿怪。”

  “罗大人,无妨,晚辈只当是多学点知识了。老百姓除了农耕,这畜牧养殖也很重要。”宋声自称晚辈,而且对罗禺十分尊重,言语和神情之间都没有轻视他的意思,这倒是不由得让罗禺心生好感。

  一般很少有年轻的后辈来找他,很多见了他不是捂鼻子就是绕道走的,不出口奚落他曾经官宦子弟的身份已经是好的了。他很少见到宋声这样对他这样尊重,丝毫没有看低他的意思的后辈了。

  马车上聊了这许久,虽然说得都是一些题外话,但让双方都对彼此有了一个好的印象。

  马车到了罗家门前停下了,春生出声道:“老爷,罗大人,咱们到了。”

  罗禺道:“宋大人不如留下来一起用饭吧,我家夫人这个点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很少有人只见了第一次面就邀请对方上门吃饭的,罗禺对宋声发出邀请,说明对宋声印象很好。

  宋声心里惦记的事还没办,自然应了下来。

  他转头对春生道:“你先回去吧,跟清清说我在罗大人家里吃晚饭,不用给我留饭了,等晚会儿你再来接我吧。”

  春生闻言应了声好的,就驾着马车回去了。

  陆清在家里等着宋声回来吃饭等了好一会儿都不见人影,不过他也逐渐习惯了自家相公偶尔加班,干脆跟李妈妈道:“先不等相公了,端饭吧,给他留一些放锅里热着,咱们先吃。”

  他这话

  才刚说,李妈妈应了后正准备往屋里端饭,就听到了门外一阵响动,好似马车的声音。

  陆清以为是宋声回来了,到门口接他,春生上来道:“夫人,老爷有事去了罗大人家里,说晚上不回来吃晚饭了,也不用给他留饭了。”

  陆清愣了一下,这个罗大人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既然相公有事要忙,他就不问了。

  “行,你也辛苦了,等会把马车停好就洗洗手过来吃饭吧。”陆清道。

  春生把马车停到了马厩里,又把马儿身上的缰绳取下来,栓到了马厩里,这才洗洗手去吃饭。

  宋声这头跟着罗禺到了他家里,罗禺家的宅子比他在花溪巷的房子要大上很多,是一处四进的院子,带倒座房,马厩,后院还有一块菜地,可以种菜养鸡养鸭。

  别看他是个司农寺的司豕官,但每年里面都有油水,这养好的猪供应出去都是要收钱的,也能有不少其他进项,比宋声一年的俸禄要多。

  到了屋里,罗夫人已经把饭菜摆好了。罗禺跟自家夫人解释道:“别忙活了,坐下一起吃吧。这位是宋声宋大人,去年的状元郎,现在在翰林院任职。”

  罗夫人笑了笑,夸道:“真是年轻有为,老罗已经很久没请朋友上门吃过饭了,难得今天你来做客,早知道我就多做几个菜了。”

  罗禺和自家夫人感情很好,一直招呼着他吃饭。

  宋声客气了几句,喝了两杯酒,他开始说起正事来。

  “罗大人,实不相瞒,晚辈此次前来,是想让罗大人帮个忙。”

  “你说。”罗禺对宋声印象很好,想着如果不是什么大事他倒是很愿意帮忙的。

  “罗大人,你们养畜场里应该有不少产奶的母牛吧?”

  罗禺点点头,“养畜场里的牛都是有数的,每年新生小牛也要够量,所以我们一般还把让公牛和母牛关在一起,希望多生几个小牛犊,的确有不少母牛在产奶。不过你问这个做什么?”

  宋声一听有戏,赶紧接着道:“是这样的,不怕罗大人笑话,我是农家子出身,翰林院又是个清贫的地儿,夫人和孩子都跟着我在这边,家中花销大,我家夫人就想做个小生意,需要用牛奶做原料,这才找到罗大人这里来。罗大人可以让人将母牛的奶水寄出来卖给我,我出钱买,不是什么违背法纪的事,也不会给罗大人带来麻烦的。”

  京城里喝牛奶的人不多,大多数人嫌奶有股子奶腥味,不会直接买牛奶喝。养畜场里的母牛产的奶几乎都浪费了,如今宋声提出来要买新鲜的牛奶,罗禺有些动心,这对于他来说完全是一笔额外的进项。

  只是罗禺十分好奇,“你要这牛奶用来做什么?”

  “我家夫人研制出了一种新的饮品,名字叫做奶茶,是奶和茶的结合做出来的,除了需要茶之外,另外一个便是需要大量的牛奶了。”

  “奶茶?”罗夫人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东西,她惊讶道,“这茶跟奶放在一起,能好喝吗?”

  罗禺也有此疑问

  ,他活了三十多年也没听说过奶茶这个东西,听到宋声提到它,也十分好奇。

  宋声笑了笑,说道:“受众不同,肯定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毕竟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等到时候铺子开张了我让人专门送过来几杯给罗大人和罗夫人尝尝。”

  罗禺觉得奶和茶这两个东西混到一起肯定味道很怪,不一定能卖的出去,劝道:“宋大人,你若是缺钱,我这里还存了一些,可借你周转应急。但若是你说的这个东西不好卖,到时候再开了铺子,那不是把本钱都赔进去了?”

  宋声笑着拒绝了罗禺的好意,“不会直接开铺子,到时候我们会先找人试试口味的。”市场调研还是要做的,不过这个他就不跟罗大人说了,不然罗大人肯定又要追问何为市场调研,他还得费心解释一下。

  罗禺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很好,不骄不躁而且心性纯直,这种人在官场待了一年了,还能保持这种好似白纸一样的品性十分难得,不忍看他本就不富裕的家里更难,便说道:“这样吧,你看你头一次做这个需要多少牛奶,直接派人来取吧,我就先不收你钱了。你这奶茶要是卖的好,能够盈利,到时候再付我钱。”

  这牛奶虽然在养畜场一大部分也是浪费,但卖给宋声还是要走公账记册子的,不然卖的钱全叫罗禺一个人拿了的话,被有心之人举报了,会说他这是拿着朝廷的财产以权谋私。

  宋声没想到罗禺这么好心待他,当即道:“多谢罗大人,等我家夫人的这个铺子开业了,一定把每样奶茶都送过来给您和夫人尝尝。”

  “诶,这你就见外了。你可是状元之才,我就是个养猪养牛的,不用这么客气。”罗禺笑着道。

  宋声知道罗禺是在自轻,但按照现在朝廷大部分官员的想法,他们大概也是这么认为的,一个养猪的有什么前途,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但宋声不以为然,他道:“罗大人不必妄自菲薄,一个人的才能如果在他擅长的方面得以发挥出来,那叫做物尽其用,朝廷有像罗大人这样的官员,咱们大景的福气。”

  他这话听起来像是吹嘘的场面话,听的罗夫人都笑了。

  但宋声并没有吹嘘的意思,他神色严肃,沉声道:“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在罗大人擅长的领域能做出一番成就,那也会得到天下人敬仰的。”

  罗禺叹了口气,“哪有这么容易,我懂的都是一些养猪养牛的东西,天下人敬仰什么的说的却是过了。”

  谁不想名扬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呢,但罗禺在沦落到去庄子上养猪的时候就已经认命了,还不如做个清闲的养猪人好,想当年他一个庄子上养了几千头猪,可谓是一个大型养猪场。这些猪被他喂的膘肥体壮的,而且都是劁过的,肉质非常好,一年下来靠养猪都能挣上万两银子,他的家底多半都是那个时候攒下来的。

  哪像现在,给朝廷当个司豕官,俸禄少不说,事还多,也就是有个当官的名头了。

  宋声却道:“古往今来的农学著作有很多,罗大人也可以将自己

  养猪养牛的经验著书立说啊,要是老百姓们有了专业的养殖类的书做指导,一定会很感谢罗大人的。”

  “比如先人所著的《农桑辑要》,就是专门教百姓们农耕技术的,怎样种植庄稼,什么时候需要拔草施肥,什么时候丰收,如何收庄稼等等,教会了百姓们如何种地。在这本书出来之前,人家也说这书的作者就是个种地的,别的没什么了。”

  “还有《汜胜之书》,是专门教老百姓们栽培作物的技术和种子选育的,也是一本很有用的书。还有很早之前的东朝尚书崔是写的《四民时令》,也是关于例行农事的。但是关于养殖类的书却很稍有,若是罗大人以后能将自己善于养殖的经验之谈著书立说,惠顾百姓,一定能得天下人称颂。”

  其实宋声还想说在他所在的现在有一本《母猪的产后护理》也很有名,但想了想还是没说。不过这本书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放在景朝,猪崽的存活率并不是很高,如果罗禺能够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书惠及百姓,一定能得天下人称赞,这话是他的真心话。

  罗禺听得热血沸腾,著书立说啊,这是个好想法,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还可以把知道的东西写成书!

  他一开始还以为宋声是在说笑,就连一旁的罗夫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她并不是认为自己的夫君没有这个著书立说的才能,只是觉得这事好似一个玩笑,自家丈夫是一个在养殖一道上很擅长的人,但著书立说她也从来没想过。

  罗禺没想到今日才是第一次见面的宋声不仅没有取笑他是个司豕官,还鼓励他把自己积累的养殖经验写成书籍册子,能惠及天下百姓。当真是位为天下民生着想的好官呐!

  宋声不仅摸了摸鼻子,其实他也没有特地为天下民生着想,只是觉得罗禺不应该浪费自己的才能,这要是放到他前世所在的现在,罗禺应该是当代的农学大佬了。可惜生错了时代,时运不济。

  罗禺道:“你说的这个提议我会好好考虑的。”

  他对宋声的态度更热情了,“我与宋大人一见如故,宋大人如果不嫌弃,以后我叫你宋老弟如何?”

  “当然可以。”宋声道。

  养猪养牛养了这么些年,除了自家夫人外,罗禺还是第一次遇到一个跟他观点想法这么一致的人,当即滔滔不绝的谈了起来,毕竟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实在是太难了。难怪大家常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罗禺发自肺腑的觉得的确如此啊!

  罗禺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跟宋声深入的聊关于养殖方面的问题和经验,他想听听宋声的看法,比如哪些适合写进书里,哪些不合适写进去。

  宋声无一不答,一顿饭都没吃多少,全在那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