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捉虫)
作者:长亭渡      更新:2023-07-17 05:41      字数:11527
  宋英决定了和离,而且奶奶和爹娘都支持她,没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暖的了。

  她现在还记挂着的就是她的两个孩子了,也不知道程氏是不是故意的,今天爹娘去程家接她的时候就没看到她的两个女儿,很有可能是程氏一大早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哪个出嫁的闺女那去了。

  她得先在家养好身体,到时候去找程度和离,把两个闺女带回来。

  “英子,你先别想那么多了,好好休息,把伤养好,可千万不要想着寻短见,其他的事儿有我们呢,知道吗?&34;赵氏道。

  宋英点点头,“我知道的,放心吧娘,我不会寻短见的。”

  如果是前两天的宋英,她的确有过一死了之的想法。

  可现在她没有了,她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还有家人在她身后支持她,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宋声也道:“堂姐,你现在还年轻,不过双十年华,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看待事情不要那么悲观,别人不懂你的好,那是别人的损失。总有一天你会遇到对的那个人的。&34;

  乡下人成亲早,别看宋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可她今年满打满算也不过才虚二十岁,放到宋声前世,连大学都还没毕业呢。

  听到宋声这么说,宋英隐隐多了几分信心出来。

  自个这个堂弟读书多见识多,堂弟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这么个理儿,信他总没错的。

  今天也折腾了一天了,宋英之前伤心的厉害,精神一度崩溃,压根睡不着觉。

  这会儿心里的心结放下之后,困意开始翻涌。

  等到宋英慢慢睡着之后,一家子人才从她的屋子里出来。

  家里房间不多,把宋英接回来之后,先安置在了张杏花的屋里。

  张杏花之前是带着宋夏睡一屋的,这下宋英回来之后,她和宋夏没有房间睡了。

  不过在把宋英接回来之前,张杏花让赵氏把灶房旁边的柴房收拾了出来。临时在柴房里搭了张床,先凑合住着。等有了钱,得先把家里的房子盖了。

  等到他们全都出了宋英的屋,宋成在屋檐下低声问道:“爹娘,奶奶,我姐的事,咱们就这么算啦?&34;

  “当然不能这么算了。”宋声道。

  ≈gt;大家都惊讶的看着宋声,没想到他一个文弱的书生竟然是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宋老二也道:&34;等找着他了,我非得打断他一条腿!&34;在场的所有宋家人都有着一样的想法,这件事不可能就那么算了。

  好好一个大闺女送到了他们程家,给他们家生儿育女,结果让人给打成这个样子。更别提程度那个王八蛋还在外面有人了,这事儿说起来本就是他的错,是他对不起英子,结果反倒让他把英子打了一顿,这是个什么道理?

  宋峰道:“程度这个狗东西,可惜今天没逮着他。这小子也不知道躲哪儿去了,等逮着他了我也要揍他一顿!&34;

  &34;这个程度竟然是这样人面兽心的一个人,看着老实,没想到竟然在外面养人!&34;宋平道。“都别站在这儿说话了,进屋说。”张杏花道。

  站在院里说话容易被别人听到,尤其隔壁还是王家,王婶子要是听到了,肯定又该说什么风凉话了。

  况且这件事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能瞒一阵是一阵,不然村子里的人知道了又是一阵闲话。怕吵到宋英休息,一家子人都去了二伯母赵氏的屋。

  到了屋里之后,宋成道:“可是现在咱们也找不着程度这个狗东西在哪,就算想打他一顿都打不着。&34;

  “我就不信他不回去了,有本事他这辈子就别回去,不然我见他一次打他一次!”宋老二道。

  &34;三郎,你有什么法子能找到他不?&34;

  宋声摇摇头,说道:“不用找他,先让他在外面逍遥几天,等他放松警惕了就回来了。到时候等他回来了,再跟他新账旧账一块算。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让英姐把身体养好。&34;

  “说的也是,咱们也没工夫把时间浪费在了找他身上。”

  “大伯二伯,明天你们接着烧炭吧,就按上次咱们说的那个做法烧。我最近又琢磨了一下这个法子,上次应该是冷却的时间有点过长了,所以出来的灰花炭不多。等这次烧制的时候,用灰土覆盖的时间稍微短一些,上次是两个半时辰,这次就缩减为两个时辰,到时候扒出来看看。”宋声又说道。

  宋声是这么打算的,多烧几次炭拿出来卖,再加上他手里剩下的银子,等到开春的时候先把房子重新盖一下。

  这个白炭的烧制法子他还得仔细琢磨琢磨

  ,不过最近几天没什么时间,马上就是月底,他们学堂的大考快开始了,他最近忙着复习,没有多余的时间干别的了。

  烧炭的活就只能先交给大伯二哥和爹他们了。

  好在之前烧过一次,他们知道这个烧制的过程,这次就把最后冷却时间缩短一些,做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宋老大应道:&34;好,大伯记住了。&34;

  &34;嗯,那烧炭的事就劳你们多费心了。等我学堂大考结束,再看看烧制情况。&34;

  “三郎啊,你就放心去学堂读书,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你两个伯伯和爹都在呢,不会耽误事儿的。”

  宋声点点头应了。

  一旁的宋峰刚才一直没说话,这会儿道:“三郎,这烧制炭的法子不算难,如果有人悄悄的在旁边看过一遍,回去后模仿着同样的法子烧制,那岂不是大家都会烧炭了?咱们这炭就卖不出价格来了吧。&34;

  宋老大一时之间没明白过来儿子说的是什么意思,还是宋老二先反应过来道:“二郎担心的有道理。等下次烧炭的时候,我把外面一圈都用麻布挡上,保管让它严严实实的,谁都瞅不见。”

  宋声却道:&34;没事的大伯二伯,就算他们看了一遍,应该也很难烧制出来的。&34;

  &34;这是为何?&34;

  宋声解释道:“这要想成功烧制出来炭,首先对于木材的选用是很高的。不是随便什么木材都行,对于木材的尺寸要求有长有短又大又小,等装窖的时候如果没有按照要求严格摆放,中间就会有很大的缝隙,这样是烧不出来炭的。&34;

  &34;原来如此!怪不得当时你让我们准备的木材有三尺的,还有三尺半的。原来这个地方也很关键呀。&34;

  宋老大又说道:“那既然这样的话,咱们也不怕村里人来偷看了。大概的烧制过程他们知道,但这木柴的尺寸可不能给他们知道了。&34;

  宋声说道:“不光是木材的尺寸,还有中间每一道程序的烧制时间,都是要严格控制的。一道程序出了差错,最后出来的都是一堆焦灰。&34;

  &34;话是这么说,可万一呢?不行不行,还是得防着点。万一有那别有用心的人搞破坏可怎么办?还是听我的,用

  麻布在外围稍微挡一挡吧,也不全遮着,就把东边那块遮着就行,那块人多。&34;

  第二天宋平和宋峰跟着他爹还有二叔三叔一块去山上锯木头。

  这次不用砍很多,柴房里的木柴还有很多,刚好要腾出来屋子先给张杏花和宋夏住,正愁这么多木柴没地儿放呢。

  按照第一次烧炭时宋声的要求,宋老大他们几个人一块儿把木头劈成上次的尺寸,等做好准备工作时,已经是三天后了。

  第四天早上的时候宋家三兄弟和宋平这一辈的几个男丁全都挑着柴去了土窖处。

  村里人已经关注他们好几天了,自从上一次他们烧出来炭之后,有不少人都打着去偷师的心思,

  准备等他们第二次烧炭的时候,悄悄的在远处看看是怎么烧的,等学会了之后自个儿家里也去烧烧试试,万一也烧出来了呢?

  隔壁王婶子就是打的这个主意,她就在宋家旁边住,宋家人有什么大动静,她是知道的最快的。这边宋老大几个人挑着柴刚出门,她就听见了动静远远的跟了上去。

  宋老大让大伯母林氏把准备好的麻布在旁边一圈围了一下,一是为了防止别人偷窥,二是多少能挡些寒风,能暖和一些。

  宋家开始烧第二窖炭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一开始好多人都出来站在不远处围观。

  麻布围了半圈,不好意思把一整圈都围上,毕竟是一个村的人,要是全都围上了,村里的人估计都该说难听话了。

  他们宋家烧出了炭,村里人心里正酸着呢,这会儿又把一圈都围上,估计会遭到整个村里人围攻,他们会说老宋家奸的不行,不就烧个炭嘛还防他们防的跟啥似的,谁稀得看。

  虽然这些话对于他们宋家来说不痛不痒,但却会让村里人对他们的印象很差。以后还得在一个村里住,不能把名声搞坏了。

  所以宋老二就只围了半圈,说辞就是天太冷围着挡挡风。剩下半圈可以从外面看见,但看到的不太清楚。

  王婶子仗着自己离得近,特地选了一个视野清晰的地方偷看,还真让她瞧见了一点。

  这中间烧炭烧多久,她就注意了多久。从早上开始烧,一直烧到晚上不停歇,眼看着烧个没完,外面又冷的厉害,她实在是撑不住,便回去睡觉了。

  等早上天一亮就赶紧来看情况,

  发现烧了两天两夜后终于开始有动静了。

  盯梢了两天之后,王婶子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方法,回家之后跟丈夫还有婆婆说找陈三叔来给他们也建个窖,她知道怎么烧炭了。

  全家人半信半疑的看着她,不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

  但如果这个事儿是真的,他们也能烧出来炭,那以后不就发达了?不如赌一赌,万一真让他们烧出来了呢?

  于是王家出钱出力,把陈三叔请来建了个一模一样的窖,开始用来烧炭。

  宋家这边第二窖炭还没有烧出来,就听到村子里传言说隔壁王婶子家也准备开始烧炭了。

  晚上宋声回来的时候陆清跟他说了这些事,有些担忧的问道:“相公,你说他们真的能烧出来炭吗?&34;

  宋声摇摇头说:“应该不太可能。烧炭时别看是一直在烧着火,但前中后的火候是不一样的,只是在旁边看一遍,也很难模仿烧制出来,除非是很精细的看了一遍。不过也有可能他们歪打正着烧出

  来。”像他第一次烧炭的时候,本是奔着烧制白炭去的,最后却阴差阳错烧出来了灶炭和灰花炭。

  宋老大他们按照宋声说的改进方法,把冷却时间减少了半个时辰,结果烧出来灰花炭的跟第一次差不太多。

  把这个结果告诉宋声之后,宋声又让他们试了试别的方法,又接着烧了两窖炭,烧出来的灰花炭还是不多。

  不过即便是这样,宋老大他们也是高兴的。虽然不多但是烧的次数多了就积累的多了。

  而村子里有王婶子这个例子在前,村里人开始兴起了一阵烧炭风。

  每次宋老大烧炭的时候都有村里的人去围观宋老大他们烧制炭的经过,当然不是站在跟前看,谁要是往跟前一站,就被宋家的人给挡回去了。

  他们只能站在不远处悄悄的看,能看个大概。自以为掌握了诀窍,回去之后开始自家张罗着烧制炭。

  然而几天过去了,没有一家烧制成功的。

  就在这个时候,宋家传来了好消息。宋老大他们按照宋声新说的法子改进了一下烧制过程,这次他们烧出来的灰花炭比例非常高。

  这一窖大概烧出来有一百三十斤左右,其中有将近九十斤都是灰花炭。这个消息可把宋家人高兴坏了!

  九

  十斤的灰花炭全部拿去卖掉,一斤五十文,九十斤能卖四千五百文,也就是四两半银子。这还不说剩下的四十斤灶炭,一斤五文钱能卖二百文,那加起来就是四千七百文!

  宋老大心里默默算着这个账,笑的都合不拢嘴了,这才几天时间呀,他们就能赚将近五两银子。平均七八天能烧出来一次炭,一个月烧三次,算起来就是十五两银子。

  老天爷呀,他们老宋家真的是要发财了!!!

  宋声倒是没有太过欢喜,能烧出来这么多灰花炭他并不意外。他心里还惦记着怎么样能烧出来银骨炭呢!

  宋家全家都投入到了烧炭的事情中,这事宋声再没管过了。他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复习功课,还有两天时间就是大考了。

  之前跟他打赌的李鸿云最近状态有点儿不太对劲儿,他虽然跟宋声不在一个班里,但却一直都在悄悄关注着他。

  当他知道了夫子在课上亲口夸了宋声并且下学之后还让他单独来补课时,心里的嫉妒更浓了。

  此时的宋声在他心里就是一个卑鄙小人,他以为之前宋声是故意放出要退学的风声,就是为了来让他放松警惕。

  李鸿云觉得自己真傻,当时竟然还相信了。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发现宋声依旧每天来按时来学堂上学,特地去跟他们班一个相熟的人套了话,这才得知,宋声根本没有要退学的念头,人家还说了明年要下场考试呢!

  李鸿云想,这人手段真卑鄙!

  可随即他又有点害怕,入学前一阵儿他都没好好复习,每天跟着何荣和陈彦他们俩混的时间最多。听隔壁班的同窗说宋声开学之后进步飞快,还得到了夫子的夸奖,他就吏慌了。

  万一这次大考他考得不如宋声怎么办?

  李鸿云陷入了忧虑中之中。

  他又不敢把这种担忧跟何荣他们俩说,他俩要是知道了,肯定又该笑话他了。

  算了,还是抓紧这最后的时间,好好复习吧,宋声即便是进步飞快,也不可能一下子超过他几十名。

  李鸿云这么想着,自我安慰一下,心里好受了许多。宋家。

  家里人都不知道宋声跟人打赌考试的事,只有陆清一个知情人。

  临近考试前一天,陆清比宋声这个要考试的人还担心。

  br/≈gt;前一天晚上特地叮嘱道:“相公,该拿的东西千万别忘拿了,你的笔墨纸砚我帮你检查了一遍。还有你上次说的那种叫做手套的东西,我按照你画的图样,给你缝了一双。明天要是天太冷了,你就戴上。&34;

  陆清缝的手套是拿之前给宋声做披风的边角料缝制的,布料厚实,里面填充了一层丝棉。

  这丝棉是他前几天去城里的时候买回来的,以往这种东西他从来不买,因为价格比布匹都贵上许多。

  可是想到相公每天读书写字手冻的通红,他咬咬牙狠了下心,买了一点回来。

  虽然现在家里都用上了炉子,这灰花炭也不缺,晚上屋里都是暖和和的,但也仅仅是在家里边儿,相公一出门还是冷的很。

  想到相公之前跟他说过的手套,他就悄悄按照相公画的样子做了一双。

  宋声看到手套的时候十分惊讶,因为当时他就随便在纸上画了两笔,没想到他的小夫郎真的做出来了,而且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因为布料里面没有牛筋,所以缝的手指看起来有些胖胖的,但确实是一双很不错的手套。

  他抱住陆清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夸道:“我们家清清手真巧,我随口说过一次就做出来了,好厉害!&34;

  一向都是陆清夸宋声好厉害,现在反过来被相公夸他好厉害,陆清听了之后不太好意思,脸红红的。

  “明天我就戴着清清给我缝制的爱心手套去考试,肯定能考个好成绩。”

  陆清听他这么一说脸更红了。

  “相公!”

  &34;好了好了,不逗你了,我再去看会儿书。&34;

  陆清一听他还要再看会儿书,准备把炉子给他往桌子边挪挪。

  却被宋声叫住了,&34;没事儿,不用挪了,就放那吧。把油灯挪过来就行,我靠在床边看,等会儿直接吹灯睡觉也方便。&34;

  &34;好,那我把油灯挪过来点。&34;

  晚上宋声看书看困了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还要早起。

  早上第一堂课就要考试,一共考一天半。主要考明经(经义)、进士、明法(律法)、明算(算学)。

  明经,进士所涉及的内容较多,算是大科目,要

  考一天。第二天上午考明法和明算,下午放假半天休息。

  第二天宋声早早起来收拾,陆清比他起来的还早一会儿,给他做了顿丰盛的早饭,不仅煮了两个鸡蛋,还给他用油煎了个闷黄闷黄的饼子,拌了点儿水灵灵的萝卜丝,又用白面和着米熬了碗粥,想让他吃的好点好去考试。

  宋声走了以后陆清开始忙着家里里里外外的家务活,每天早上照例清扫猪圈,把鸡窝里面的鸡蛋摸出来收走,把鸡鸭喂了,然后开始端着盆儿去洗衣服。

  天气冷了,大家都不去河边洗了,都是从外面挑的水回来在家洗的。

  宋声心疼他,不让他用凉水洗衣服,他做早饭的时候特地在后灶烧了一锅热水,刷锅刷碗之后还剩下不少,他舀了半盆出来,又兑上半盆凉水,伸手摸了摸水温,温温的,不凉。

  陆清刚坐下准备开始洗,就看见堂姐宋英起来了。

  这几天宋英一直在家里养身体,脸上的淤青已经下去了不少,还有一点点乌青的痕迹。

  &34;英子姐,怎么不多睡会,起这么早?&34;

  宋英回来已经好几天了,她心里挂念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所以睡得并不踏实。而且她平时在程家时起得就很早,家里的早饭都是她做的。

  “睡不着了,就起来看看家里有什么活要忙的,我过来搭把手。”宋英道。

  被接回娘家来住,虽然家里人都不嫌弃她,但她也没办法在家里做个闲人。

  看到陆清准备洗衣服,她从屋里又拿了一个盆出来,放在旁边跟陆清一起洗。

  虽然是冬天,但是用的是温水,倒也不冻手。

  程度还在外面没回来,都躲了好几天了。宋英一直在家里等着,只等他回来就去跟他和离。

  这两天她本来想把两个孩子接回来的,可是她娘陪她一块回了程家之后发现程氏这两天也不在家。问了程家老二之后,才知道她带着两个孩子去闺女家小住了。

  程氏就是防着宋英把两个孩子接走才去了闺女家的,虽然两个孙女是不值钱的女娃娃,但好歹也是他们老程家的血脉,家里也不缺她们两口吃的,等把她们养大了嫁出去,那聘礼就该有不少哩!

  以后她有了孙子,就能留着钱给孙子娶媳妇儿用了。

  她觉得她这大儿媳妇儿现在只是在

  气头上,夫妻俩哪有隔夜的仇?而且就算再生气,她肯定也不敢和离。

  宋家男丁多,那阵势有些吓人。万一气狠了,连带着她也打一顿可咋整?她还是带着孙女出去躲几天,等大儿媳妇儿气儿消了再回来。

  程氏的算盘打的精明,可她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宋英如今是下定了决心要和离的。

  陆清看宋英气色好了很多,说道:“英子姐,今天天气好,我等会儿准备去后山上看看有没有野生的菌子采一些回来,你要不要一起去?&34;

  宋英虽然这几天休养的精神好了许多,但毕竟是经历了这么大一件事,整天看着心事重重的,天天在家呆着也不好,不如跟他一块去山上散散心。

  宋英一听,赶忙应道:“好啊,等晚会儿出发的时候你叫我,咱俩一起去。”

  洗了两件衣服后,看时间差不多了,宋英起身去灶房做饭。这一顿是他们宋家一大家子人吃的,陆清每天早上给宋声是单做的,一般做完之后他也就顺道一起吃了。

  等洗完衣服之后陆清去屋里做针线活,他上次光买丝棉就花了快二两银子。

  给宋声做手套还剩下一些,他打算外祖母也做一双。外祖母身体不好还经常怕冷,刚好等下次去看她的时候给她带上。

  想到这陆清又有些担忧,也不知道外祖母的病好了没有?

  等到宋英吃过早饭之后,两个人一块背着箩筐到后山采菌子去了。此时的宋声正坐在学堂里答题。

  今天上午第一场考的就是经义,这个对于宋声来说难度并不大,其实考的就是一个人的记忆力。

  随便打开四书五经其中任意一本,随便翻开一页,盖上其他字,只漏出半句,然后让你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或者下半句,有点类似于宋声前世上学时候的文言文填空题。

  然后再从任意一篇文章中随意挑一句话,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这个有点像文言文翻译。

  背书对于宋声来说是最简单的,至于解释其中的意思,通读过之后,大概意思他知道,应当不会差到哪儿去。

  所以想考过这一科,基本上得把四书五经的全部内容都背下来才行。

  因此这第一科就是比拼实力的,想靠运气过关是很难。不过以宋声如今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这一科对他来说反倒是最简单的。

  中午吃过饭之后,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下午开始考进士。进士主要考策论,诗赋和文章。

  前一阵儿夫子专门给他布置过几篇策论,他倒也写得像模像样。尤其是最后一篇写军队的策论,参考了六国论的论述方法,反倒被夫子夸赞了一番。

  宋声打开试题一看,这次的策论题目不是他之前写过的民生疾苦,也不是军队策略,而是盐铁论。

  景朝的盐和铁流通都是由朝廷掌控的,不过在建朝之前,盐矿跟铁矿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那个时候的盐价跟铁价都要便宜许多。

  毕竟都是私盐跟私铁,贩卖的人多,这价格就便宜。

  但因为这种大权都掌握在世家手里,国库亏空,财政来源不足,要常常仰大族鼻息,前朝就是因为国弱,才会一步步亡国的。

  而朝廷接管之后,所有的盐跟铁都开始进行统一监管。没有贩卖私盐的人了,老百姓想要买盐就得到专门的盐商那里去买,这价格就高了起来。

  所以盐铁归朝廷管制之后有利也有弊。

  对于国家财政肯定是大有裨益的,每年光是来源于盐矿跟铁矿的财政收入就有不少,而这些财政收入可以用于国家军队还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整体而言是有很大好处的。

  但对于老百姓而言,盐价跟铁价都涨了不少,要比曾经多花一倍甚至两倍的价钱才能够购买到,会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艰难,这就是弊端。

  所以这个策论题目出的还是十分精巧的,不论从哪方面论述都有可能写不好。

  宋声想起之前夫子的教诲,大多数都在阐述民生。盐铁虽然是国家经济动脉,但实际上牵扯的也是民生。

  正所谓先有大家后有小家,没有国,何以有家?前朝盐铁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却不过二世就衰败而亡,国已破,百姓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这就是残酷的民生。

  宋声想着想着,有了思绪,开始提笔在纸上答题。策论答完之后,接下来便是诗赋。

  在这一点上面,宋声属实是有些无能为力。前世作为一个纯正的理科生,让他做一首诗出来,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了。

  即便是这一个月来被夫子鞭策教导了许久,可他仍旧没开窍。比起世家大族里从小就受到熏陶教育的学子来说,在这一方面他差得远。

  其实诗赋的题目并不难,给的都是一些具象化的名词,这次的主题是雪。现在已经是深冬时节,这个时候出个关于雪的题目,也算是应景了。

  宋声一瞬间就想到了前世众所周知的那首独钓寒江雪。

  可他提笔顿了顿,却没有往上写,这个朝代他虽然没有听说过,但科考制度还有内容有些像前世古时候的几个朝代的揉杂,他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前世的那些经典诗词流传下来。

  如果真的有,那他写上去被发现了就是作弊,倒不如坦诚一些,即便诗赋这一项他答的不好,也可以从其他方便弥补回来。

  于是宋声随便编了一首写了上去。

  诗赋答完了之后,下一项是文章。文章的题目立意是从儒家经典中挑选的,有点像宋声前世考试的语文作文,但不是命题作文,而是根据题意进行自命题。

  只是这个作文是文言文形式的,要仿照着现在四书五经中的遣词造句,并不是那么好写的。除了诗赋一项,对于宋声来说,第二难的就是这个文章。

  宋声努力的从记忆中搜刮着有关于这次文章立意的有关词句,花了许久,勉勉强强终于凑了一篇文章出来。

  他一边写一边感慨着前世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能写出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那是真的很厉害了。

  下午考完试后大概到了平时下学的时间,今天不用再去夫子那补课,他便早早的回去了。他提前跟陆清说过今天会回来的早一些,到时候跟家里人一块吃饭,不用再给他留饭了。他如今走的路多了,脚程比一开始快了许多,到家的时候刚好赶上开饭。

  家里人都知道他今天开始大考了,平时只要他在家,大家说话的声音都自觉的小了几个度,就怕打扰他读书。

  饭桌上从张杏花开始,挨个往宋声碗里夹菜,“三郎最近备考辛苦,多吃些补补。”

  宋声无从拒绝,只好挨个接受了家里人的好意。

  一顿饭下来他都吃撑了,要不是他说吃不下,他爹和大伯还要往他碗里夹菜。

  晚上宋声没在看书了,第二天考的是算学和律法,他对这两样还比较有把握一些。不如早早休息,养精蓄锐。

  陆清知道他最近读书辛苦,尤其是前两天还总熬夜看书,费眼睛的很。

  他特地打了

  盆热水过来,给宋声准备了热帕子帮他敷眼睛。

  宋声今天属实有些累,这会儿正躺在床上享受着小夫郎对他的疼爱。

  陆清一边给他敷眼睛一边给他按了按双暨,说道:“相公,今天我跟英子姐上山去摘野菌子了。

  宋声闻言叮嘱道:“天气这么冷,你们要是上山得小心一些。天寒地冻,脚下容易打滑,万一摔着了就不好了。&34;

  &34;嗯嗯,相公放心吧,我们走的是大路,不碍事。&34;

  &34;嗯,英子姐这两天精神怎么样?&34;

  &34;好多了,今天一块上山散了散心,就是还记挂着两个孩子。&34;“程氏还没回来吗?”

  &34;奶奶找别的村的熟人打听了,说是还没回来呢。程度也没回来。&34;

  “平日里你多安慰安慰英子姐,让她不要着急。等他们一回来咱们就去找他们算账,这件事绝不会这么算了。&34;

  陆清点点头,又说道:“冬天山里的野生菌子还挺多的,就是时间太短了,上午去了没多久就到中午了,明天我跟英子姐再去摘一点。&34;

  &34;好,那你们出门记得当心着点,小心脚下打滑。&34;宋声叮嘱道。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说了些夫夫间的小话,把水倒了之后便睡了。

  第二天上午宋声考律法和算学,律法前面都是类似于填空题,中间有一些简答,最后一部分是给了一些案例,让你分析应该如何判这个案子。

  当宋声看到在河边发现浮尸,水中浸泡三日有余的题目时,有点怀疑这题是不是出自大理寺的真实案例。

  不是说考律法吗?怎么还考起破案来了。

  好在这些题对于宋声都不难,只不过中间多了一些推理的步骤而已。

  后面考的算学就更简单了,鸡兔同笼的题都很少,几乎都是纯计算题,只有最后一道压轴题是一道应用类的题目,稍微有些难度。

  宋声答的很快,这两科做完都提前交卷了。

  提前交卷之后就能去吃饭了,在食堂吃还是去外面吃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到下午都不用再上课,属于休假时间。

  宋声刚从考试的房间里出来,梁又明就跟过来了。

  r/≈gt;宋声看到他,说道:“你也提前交卷了?”

  宋声估摸着自己应该提前交卷了半个时辰,所以这会儿看到梁又明有些意外。

  梁又明点点头,&34;反正后面那几题也不会做,待在里面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早早出来出去逛逛呢。&34;

  梁又明就是个自来熟,自从上次宋声跟他打听了一些关于军队制度之类的事情之后,他时不时的就凑上来跟他闲聊,好似关系更亲近了一点。

  两个人身高差不多,他俩并排走,梁又明一只胳膊揽上他的肩,说道:“中午别在学堂吃了,咱们出去吃吧,我新发现了个地方,味道很不错,一块尝尝?哎呀,我请客,快别磨叽了,等会儿去晚了该没雅间了。&34;

  宋声无奈的被梁又明拉走了,一路上他的嘴就没停过,只听他道:“看不出来你还挺有本事的,上次你画的那个东西听说很有用,我表姑父还嘉奖你了,是不是真的?&34;

  “嗯

  “我听说我表姑夫让工匠在那个东西的基础上又改进了一下,只用其中的一半,重新做了个大的,现在用到了搬石头上面,好像能省一半的力呢。&34;

  宋声闻言抬眸道:&34;搬石头?是从低处往上面运吗?&34;

  &34;好像是吧。不过我也没见过,就是听我爹说的。&34;

  宋声觉得县令卢大人改进之后的这个装置应该是个动滑轮,从低处往高处运东西才能省一半的力。

  范阳卢氏不愧是大家族,教出来的人果然机敏聪慧。只是从他画的那个装置中,就琢磨出了应用动滑轮来搬运东西,不愧范阳卢氏之盛名。

  两个人一路说着说着就到了吃饭的地方。

  宋声他都一看牌匾,上面写着迎春坊三个大字,里面还隐隐有乐声传出。

  宋声直觉这不是什么好地方,看着有点像是勾栏之地,他抬脚就要走,被梁又明拉住了。&34;哎呀,你先别走嘛,你别看这个地方有点那啥,但这是一间乐坊,可不是你想的那样。听着丝

  竹之声,吃着美味佳肴,你不觉得是人生一大乐事吗?&34;

  “我不去。”宋声皱着眉,还是不想进去。

  说是乐坊,可看里面弹琴奏唱的女子穿着都有些少

  ,怎么都不像个正经地方。

  他对这些一点儿都没兴趣,还不如早早吃完饭回去抱着自己香香软软的小夫郎呢。

  梁又明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他不乐意,刚想再劝两句,就见宋声好像看到了什么吸引他的人一样,径直走了进去。

  宋声站在门口看见了里面有一个人有些面熟,仔细回忆了一下原主的记忆,发现这个人跟他印象中的程度面容十分相似。

  所以程度因为害怕宋家的人找他算账,跑出去一直在外面躲着,就是躲到这儿来了?那英姐口中说的他在外面的相好,难不成就是这迎春坊的人?

  他想搞清楚情况,所以就进去了。

  梁又明以为他看上了里面的哪个小娘子,这会儿乐呵呵的在他旁边说道:“宋兄,看不出来你原来是个口是心非的人呀。刚才还信誓旦旦的说不进来呢,这一转眼看见个小娘子就抹不开眼了?&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