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5      字数:4753
  “母亲,还是回去家里舒服。”“那就收拾了立即回去。天子进城用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府上的车子大,你妹妹可以在车里躺着睡一觉。”张之枨立即按着母亲的吩咐,张罗起回府之事了。朱由校回到京师、还分了两万禁军南下平叛的消息,同时送到了内阁和兵部。叶向高略带担忧地望着方从哲,心里为方从哲触到天子的逆鳞、还没有认识到的迟钝感到惋惜。这回天子很可能会用撤了方从哲的内阁首辅、来警告朝臣不能对他隐瞒政事,这就不是方从哲自己想辞职的事儿了。方从哲也被天子知道奢崇明反叛之事镇住了。他原想着天子不过几日的功夫就到京了,东厂和进衣服就是知道了,不等他们有什么行动,自己也来得急当面向天子禀报此事。可是天子提前知道——他傻呆呆地看看刘一?g、在看看韩?p,迟迟疑疑地问:“是谁把奢崇明叛乱的事情告诉给陛下了?”刘一?g立即摇头否认,“不是我。”叶向高也跟着摇头。韩?p一边摇头一边说:“咱们内阁和兵部崔自强一起做的决定,要说也只能是五军都督府了。”“会是英国公?”方从哲直接将怀疑的对象圈定了。“他难道不知道这么做是侵犯了内阁和六部的权利?不行,我得与都察院张德允说说这事儿。”方从哲立即准备自救。叶向高提醒方从哲,“都察院的御史弹劾是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陛下会不会因为此事、有我们内阁有独揽朝政、与兵部合谋欺骗他的想法。”方从哲愣了片刻,想明白这里面的道道,血色顿时从他脸上失去了。瞒着天子南边反叛的决定,是他作为首辅定下的。但要是天子回京以后自己亲自向天子禀报,讲明怕天子直接南下平叛是一回事儿,责任也是内阁与兵部共同承担。但是有人给天子送信了,那么在天子的心中就会立即分出来三六九等了。他这个首辅不仅做到头了,还因为处理政事有差而离职,这让方从哲感到非常难受。他想明白了,立即很沮丧地呐呐自语道:“我就不该在这个首辅的位置上。”叶向高的心里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他上前拍拍方从哲的肩膀权当自己能做的安慰了。但是他心里也非常明白,即便方从哲致仕了,自己也得不到首辅的位置的,能做首辅的应该是刘一?g。韩?p有时候过分的耿直,那不是陛下这样强硬的君王需要的首辅。崔景荣在兵部也有点儿发蒙,话说天子没去南边平叛直接回京师,他的感触真没有内阁那么多。他只是尊重内阁的决定罢了。但是他的眼光盯在张之枨的身上。——这小子本为禁军五品的千户,居然私下里还有锦衣卫的一份指挥使俸禄。遇事就直接跑去给天子报信,老天,不知道军中这样的人物有多少?有这么一个“天子贴心人”,也难怪天子会选了英国公的女儿做皇后了。他都想去问问英国公,被锦衣卫每天监视着是什么滋味了。幸好他只是想想没问出口。英国公在定国公和泰宁侯的凝视下,怒气冲冲地甩袖子、踹门地离了五军都督府。他有足够的理由表达自己的怒气——天子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把他儿子弄去了锦衣卫。可当他回到英国公府的后院,见到妻子和平安回来的女儿时,禁不住开怀朗声大笑起来。“哈哈哈,我原还想着要怎么收尾呢,没想到他居然送我们英国公府这么一份大礼。”“父亲,这值得高兴吗?”“当然值得了。这回府里的锦衣卫要麻爪了。爽。”英国公压低声音,“从成祖那时候,咱们府上就没断了锦衣卫。不过咱们张家一心为朝廷,没什么不可被朝廷知道的。不然老朱家的子子孙孙,怎么会放心将兵权交咱们府两百年!”张嫣咬着下唇不吭声,亏自己还千里迢迢地去送信。“父亲,女儿不去,是不是天子也会知道那消息?”“会的。只不过是有早晚的差别。但是你去了,你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不同了。他就不仅欠了你的情,还知道英国公府是他最坚决的支持者。”张嫣还是皱眉。“算啦,别想那么多。回院子好好睡一觉,歇过乏了再让宫里的女官给你讲课。但是,闺女,你可给为父记好了,她们只是给你讲课的女官,不是你的上司、主管,规矩还要你给她们立的。明白吗?”尚仪赵氏给英国公留下的印象可不怎么好,让英国公在心里记得要提醒女儿,千万不能像寿宁公主朱轩?w那样,被嬷嬷用礼仪捆绑着拿捏住了。“明白。就像之前府里教我们武学的供奉一样。”英国公摇头,“她们哪里配与我们府里的武学供奉相提并论。咱们府里的那些个供奉,都是参加过万历三大征的有功之臣,都是真刀实枪从战场上历练出来的。这里面的门道,你什么时候琢磨明白了,什么时候你在内廷就游刃有余了。不懂?”英国公看着女儿藏不住自己的笑意,要不是派女儿出去一趟,他还不知道派来府里讲解内廷诸事的女官,居然还想用规矩来框住他这个英国公的念头。由己身想到女儿,这些女官怕是还想像拿捏平民出身的后妃那样,拿捏国公府出身的皇后呢。他继续点拨女儿。“她们啊,就和你小时候教导你规矩的嬷嬷差不多。你是主她们是仆。别看她们有内廷的品级,但是这个主仆尊卑还是不能乱了。等你进宫后看天子怎么对待司礼监的那些掌印、秉笔太监,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天子在这方面做的好着呢。”张嫣一边听一边用心去记父亲的话。想着天子把司礼监出身的曹化淳和方正化当贴身宦官用,她若有所思地转着眼睛似乎有所触动。英国公见女儿听明白了,又略问问在行营里的事情,得知朱由校把后帐的行军床让给了女儿,自己睡御案对付了几天,点点头赞了一句。“不错,像个男人样。”然后就把女儿打发回她自己的院子去歇息,自己叫了二儿子和三儿子去书房议事。乾清宫那边朱由校没有见内阁的阁臣,只让刘时敏出来递话,说是连日赶路很累,朝政都处理很妥当,天子要好好歇歇。刘时敏还去兵部见了崔景荣,告诉他禁军的辎重队伍可能明后天到,让他安排给刘渠的两万人送补给、炮弹等等。余事不急就等后日大朝会之后再说了。第883章 木匠皇帝138崔景荣很想对刘时敏说安排补给的事情去找户部和工部去, 但是念及自己参与了内阁“蒙蔽”天子之事, 在天子越过兵部派兵南下之事上理屈, 顿时气馁了。他打发兵部郎中杨涟去安排这些事儿。错了吗?没有。可是杨涟是科道出身, 原来是兵科给事中, 遇事就弹劾已经是他故有的思维模式了。崔尚书召他立即过去, 人家见面就问:“崔部堂, 奢崇明反叛之事, 是内阁压着不奏报给天子,你知道吗?”怎么可能不知道。但是杨涟也不是耿直到迂腐, 还知道问本部堂一句“知道吗”。崔景荣对上这个耿直不要命的、先帝任命的“□□顾/命大臣”就有点儿犯怂。“内阁有权利做决定, 我也不能反对的。”杨涟立即打开弹劾状态, 就要开讲。崔景荣赶紧拦住他说:“平叛的补给还没人去安排,炮弹是重中之重,这事你先找户部和工部解决了。余事回来商量。”等杨涟把补给之事都安排好, 崔景荣开始给杨涟讲内阁的担心, 担心天子直接率军南下。“若天子真的南下了,你想想武宗就是因为落水生病而薨逝的。南方遍地沟渠河道相连, 内阁也是为天子担心啊。”“可是部堂忘记信王监理朝政了。”杨涟在户部和工部走了一趟,因要与相应人员商议事情,不得不调整心态去做事。他心里的气势,已经步入刚听说“蒙蔽天子”那么激愤了。崔景荣倒吸一口凉气。怪不得他从方从哲做出不告诉天子的决定后,一直觉得有什么东西让他心里放不下,原来是他与内阁把监理朝政的信王也甩开了。他起身对杨涟拱手,“文儒, 我先谢谢你。这事儿你提醒的好,算我欠你一个人情,回头再说。”崔景荣匆匆撇下目瞪口呆的杨涟,自己去内阁与方从哲等人去说信王。信王是天子给朱由检的拟的封号,他是大明朝目前唯一的亲王。虽然还没有正式册封,但该有的金印等等都交代礼部去准备了,只等天子西征回来就正式行册封礼。而他崔景荣与内阁商议八百里紧急军报,居然把天子派的监理国事的信王忘记了……原来是为了天子能直接回朝的本意,岂不是有可能要被御史歪曲成欺君了?崔景荣到内阁把信王的事情一提,叶向高立即就认识到事情麻烦大了,他提醒刘一燝和韩爌去找周嘉谟和黄克缵,请二人出面为内阁说情,而他叶向高则去找张问达。刘一燝和韩爌也是十五位托孤的“顾/命大臣”之列的。刘一燝找到周嘉谟把事情说完,周嘉谟跌足叹道:“你们糊涂啊。你们以为陛下是光庙吗?那就是成/祖在世。”刘一燝对周嘉谟躬身到底,抱拳求道:“如今就只有老尚书的能去陛下面前为我们辩驳一二了。”“唉。内阁本就是为了分六部尚书职权设立的,让我这吏部尚书为你们说情,无济于事是最可能的结果,要是惹得天子疑心,认为六部尚书与内阁勾连到一起了,一并裁撤了你们内阁几位呢?”刘一燝脸色灰败,他再没有想到自己伺奉君王的一片忠心,辛苦二十多年最后会是“欺君”的下场。周嘉谟见吓住了刘一燝,心里也为他们几个不忍。遂开口安慰刘一燝:“季晦,你既然信得着老夫,老夫就为你走一趟了。后果如何,是不敢打包票的。但你回去都察院找张德允,御史不弹劾,这事儿才有压下去的可能。”刘一燝谢过周嘉谟掉头去都察院。叶向高与左都御史张问达还是有些交情在的。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张问达,满脸愧疚地说:“我当初就不该举荐方中涵入朝。”张问达瞪眼,“他享受了朝廷对士人的优待,他不该入朝?”“你这么说他是应该为朝廷出力的。但我说的是他没有阁臣之能,我反而举荐他入阁,要是落个以‘欺君’的罪名被削职流放,就是我的罪过了。”“你还是想想你自己。”张问达没给叶向高好脸。“这么大的事情,你们几个就敢私下瞒了?那是八百里加急的反叛之事啊。比鞑靼占了大同还要紧呢。”“是,是,是。你说的对。所以找你求救来了。”“我真是三辈子不修该了你、欠了你的了。”叶向高向张问达作揖,“我们是同年,这时候不互相拉一把,还能眼看着方从哲被流放不成?若是方从哲能平安致仕,我也不会被免职的。唉,丢不起这个人吶。”方从哲、叶向高、崔景荣、朱国祚、张问达他们几人都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在如今的六部七卿家内阁制的组成中,只有朱国祚原是在留都做尚书,但两京合并到京师后,他也是后来居上,到了吏部做侍郎,眼看着吏部尚书之位在望。他们这一科的进士,成为朝臣中谁也不敢小觑的存在。更别说在各地占据重要封疆大员位置的同年了。张问达知道自己是必须走这一趟的,不然一旦方从哲、叶向高、崔景荣一起下去,他们万历十一年这科的人,在朝的很快就会只剩朱国祚一人。即便朱国祚现在是吏部侍郎,就是以后是吏部尚书了也没用。叶向高不会再被启用,崔景荣失去兵部尚书的位置、再想上来就不可能了。尤其是自己与方从哲的年龄都已经到了七十岁了。唉,反正自己致仕在即,好不好的以顾/命大臣的身份、豁出脸去求天子呗,希望天子给自己这个脸面了。“中涵去找朱兆隆了?”“是。我让刘季晦去请周明卿。崔自强与韩虞臣去请黄绍夫。”张问达点头,也就只能这样了。“唉,以后内阁在陛下面前可就直不起来腰啰。”叶向高苦笑,“能不被流放就烧高香了。不是我说虚话,你也该看出来了,以陛下的秉性,阁臣和各部尚书不像太/祖、成祖年间那般,就已经是命里积德了。”张问达点头,叶向高的能力他很佩服。因为叶向高是他们万历十一年里的三百进士中,第一个升到高位、晋为有宰相之誉的阁臣,且七年之久的时间里为“独相”。单叶向高在万历帝和朝臣中斡旋的能力,就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你心里明白就好,内阁肯先退一步,陛下不是赶尽杀绝的性子,怕是会令周明卿给你们记上一笔的。”叶向高咧嘴,“我懂。不赚个把柄在手里,天子怎么收回相权啊。命苦呦。”“你自找的。”叶向高噎了一下,三步两步赶上张问达,拉着他的袖子说:“六部尚书该谢谢我没提议中涵找大家一起商议呢。”张问达拂袖而去,留了一句堵心的话给叶向高。“后悔啦?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