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5      字数:5139
  杜弘域是真的很累了,他见赵率教的精神还好,就把吴尽忠病了的事情三言两语先汇报了。朱由校赶紧令曹化淳找出从京师带来的、治疗风寒的好药送过去,顺便押着杜弘域去休息。永康侯就对天子说:“赵参将和杜总兵到了,陛下也可以好好歇歇了。臣知道陛下也受伤了。”赵率教大惊失色,惊恐地问道:“陛下伤着了?伤在哪里?重不重?”第876章 木匠皇帝131也不怪赵率教不敏感, 他从进了蹬口, 鼻子里填充的就是血腥味道。更为夸张的是,还有一堆军卒在营门的一侧收拾夜里猎到的狼皮。进了御帐, 永康侯这个身上有伤的人,还呆在天子的身侧。朱由校板脸对永康侯说:“谁告诉你朕受伤了?”永康侯跟随天子俩月了, 熟悉了很多,嘻嘻笑着回答:“陛下, 大家都知道你受伤了哦。就是看着伤势也不重,想着陛下也是为了稳定军心,就没说破啊。”朱由校泄气,放松歪去一边,靠坐到方正化塞过来的棉袄上去了。既然都知道了, 自己还是挑个舒服点的姿势坐了, 但他嘴里却没放过永康侯。“看把你们能的了, 还知道朕要稳定军心。”赵率教见天子不答话,上前两步问道:“医士怎么说?”方正化在一边接话道:“赵参将, 陛下的几处伤口都收口了,轻的地方已经结痂了。陛下没让医士进御帐,怕军心动摇呢。”赵率教张大嘴巴,手指点着永康侯。“你还能好好地站这里,你的脸呢?”永康侯咧嘴苦笑, “赵参将,我就是双腿好好的,才出来支应白天的事儿啊。我要吃饭不靠人喂, 就能挣破了伤口呢。”朱由校闻言立即问:“给你的药膏呢?你没用?”永康侯回避天子的目光,假装没听到天子的问话。朱由校不高兴了,吩咐方正化:“去拿盒药膏来,给永康侯在这里换药。”永康侯赶紧说话。“臣谢陛下关心。是臣看自己的那两个护卫伤的太重,他们都是为了救护臣的。亏得有陛下的灵药,不然他们以后就不能再跟随臣了。臣这点儿小伤口,慢慢将养,有个十天半个月的也就差不多了。”方正化动作很快地捧着换药用的东西出来了。朱由校示意赵率教上前按住要躲的永康侯。“先把他的军袄扒了,他腰上的伤要紧。永康侯,你给朕老实一点儿,莫非你是想要朕给你宽衣吗?”永康侯不敢动了,任由赵率教把他的大氅、军袄都扒了,御帐里再是比别处暖和一些,但冷丁光着上身也让他激凌凌地猛打哆嗦。赵率教看着永康侯腰间已经浸出血色的白布带子,眼角湿润,转头把两个碳盆搬到永康侯身前。方正化手脚利索地一层层解开了布带,将烈酒撒到伤口处,痛得弯腰等着处理伤口的永康侯,一下子直腰跳起来。赵率教看着永康侯的伤口,倒吸一口凉气。“我*你的先人板板,你这样的伤势,不老实地躺着养伤,你这是要作死呢!该。”他伸手抓过酒瓶子,要继续往伤口处倒烈酒,好好治治永康侯。方正化赶紧拦住他,“够了,够了。军中的烈酒有限,你看他身上还有几处伤口呢。”赵率教瞥着永康侯的另几处伤口,不甘地放下酒瓶子,对方正化说:“一会儿我来给他洗伤口。”永康侯呲牙咧嘴哎呦着,由着方正化动作利索地把药粉撒到还出血的伤处,再用银挑子把药膏细致地抹到止住血的伤口上。朱由校在一边说:“这药膏涂上了,你先去后帐烤火,等药膏都吸收了再包扎。方正化,你看好他,然后再送他回去躺着。赵卿,今儿行营里的事情就都交给你了。”赵率教应道:“陛下放心,臣今日会管好行营的。”然后他伸手迅速地从永康侯手里抠出掌军值日的印信,嘿嘿地冷笑一声。“今儿先饶了你,我去巡营了。陛下也多躺躺,臣会与杜总兵交代行营里的事儿,若没有急事儿,就等晚膳的时候再来见陛下了。”“好,你去,都交给你了。”赵率教给天子行礼,然后小心翼翼地掀开一点点的帐帘子缝隙,把壮实的高大身躯挤了出去。杜文焕带着万二的生力军在一个多时辰后到了行营,让整个行营的士气都为之一振。这回连朱由校也不再强撑着做那一天巡视三遍营盘的事情了。白天夜里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他和赵率教等榆林卫的人。等宋光夏在军卒的搀扶下,能够到御帐露露脸的时候,吴尽忠才能够坐起来自己喝粥。杜文焕这两来月带兵在外也是蛮辛苦,但他每日早晚必到吴尽忠床前探视。除了二人既往有几分交情,就是有点儿兔死狐悲的感觉了。“老吴啊,你这是运气好啊。要是你在西宁镇倒下了,都未必还能坐起来的。”吴尽忠点头,开始他虽昏沉沉的,还是知道他带来的那些郎中都束手了。自己能捡回来一条命,全是靠着天子从京中带来的好药。杜文焕端过粥碗,“先喝点白粥,再吃药。”吴尽忠伸手,“我今儿好多了,自己来。”杜文焕不放心地帮他捧着粥碗,果然吃了半碗以后,吴尽忠的手开始抖了。“算啦,我来喂你。你矫情什么啊,我都喂了你这么多天了。”吴尽忠刚恢复一点儿坐起来的能耐,没精力与杜文焕斗嘴,喝完粥才说:“嘴里都淡出鸟了。”“正好这汤药有味道,你多喝几天了。”捧着药碗站在一边的杜弘域不赞成老爹挤兑吴尽忠,轻声制止道:“父亲,吴叔还没好呢。”父子俩抢了亲卫的活计,伺候人这么多天,何必每天一定要刺挠人几句、给人添堵呢?!“开之,你不懂的,我这样说你吴叔,你吴叔才好的快。老吴啊,你看看我儿子还从来没给我端过药碗呢,就先孝敬你了。这么好的大侄子,你怎么就不相信,还舍得把他软禁了。你能耐啊。”吴尽忠被杜文焕挤兑的心头火起,用尽全力嚷嚷道:“换我儿子去传话天子召见,你信啊?我上回见开之,他还穿开裆裤遛鸟呢。”杜弘域搁下药碗,果然吴尽忠这是见好了。吴尽忠与杜文焕嚷嚷了两句,身上立即出了虚汗,然后在虚弱中又感觉自己生出了新的劲头。他心里明白杜文焕来激他、惹他是为了他好,顺从地接过杜文焕手里的药碗一仰而尽。“老杜啊,谢谢你们父子俩啦。要是没你们父子俩,我还得多躺半个月。”“哼,你知道就好,你赶紧好起来滚回宁夏镇,别让老子父子为你焦心。”“哼,我偏不。就留在这里等你爷俩伺候着。再说了,算着日子,马文龙和尤家几兄弟也该到宁夏镇了,你也让我我好好歇几日。”杜弘域伸手扶吴尽忠躺下,“吴叔,这药里有安神的,你多睡一会儿,我和父亲晚间再来看你。”杜文焕见吴尽忠告饶了,也上手帮忙儿子。他给吴尽忠盖好被子,又低声吩咐吴尽忠的亲卫仔细照料,有事儿去找他们父子,才放心地离开了。他们身后的吴尽忠,伸手抹去眼角的潮湿。果然自己命好啊,遇难成祥,到哪儿都有人帮扶。朱由校的伤早就好了,他带着人在蹬口和后套之间忙乎了好多天,踅摸着怎么把后套的那些灌溉渠先堵上,让后套不再吸引蒙古人。还要琢磨再怎么引流去两边的沙漠。甚至他心里还有一个妄想,就是抠掉黄河这个帽子顶,增加黄河水向渭河的流量。只要整治好渭河北岸的黄土区,就能减少黄河携带的泥沙量。哪怕将渭河北岸用石头重新垒出河堤,总花费比较起下游的十年、二十年治水开销都省。然后治理黄河泥沙的重任就落在了泾河的治理、陕西的绿化、保证黄土高原的植被,这等于甩开了那个河套“帽子顶”每年进入黄河的三分二的泥沙量。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携带泥沙,造成下游河床淤堵、抬高,每到降雨量过多的汛期,就出现黄河下游“摆尾”、决堤。只要想想下游每次被淹了的大片耕地、受灾百姓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河套这三块冲积平原带来的粮食收益。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有效地减少黄河的“武开河”凌汛。这还是减少了下游水灾的几率。至于从兰州那里分流出多少的河水比较适宜,朱由校决定让朝臣中有这方面特长的臣子去考量,而且还要尽快动手。因为过几年的陕西大旱,若是渭水水流充沛,就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若是不这么处理,陕西过几年将要发生的大旱、以及大旱之后的蝗灾,那几乎是没有什么办法能缓解旱情的。朱由校一边算计渭河,一边算计泾河,在心里仔细估量治理渭河北岸的代价。至于黄河的下游,只要上游减少泥沙的携带量了,反正黄河早已经向南行、并夺了淮河河道入东海了,没有泥沙继续抬高河床,就减轻了黄河对运河淤堵的影响,省了每年清理运河淤堵的银子,减少了淮河的水患对南方诸省的压力。朱由校只要想到中下游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奇思妙想”得到的好处,想到朝廷每年可以省下的几十万、上百万的治河银子、赈灾的粮食,就觉得自己这次西行的收获是巨大的。吴尽忠得知天子有废弃后套、把后套的渠水引去乌兰布和沙漠,还要在南岸开渠引水去库布齐沙漠的打算,咂咂嘴表示自己不能理解。他与杜文焕抱怨,这比先前的在后套种树更白花银子了。且放着好好的耕田不种,反想把沙漠变绿洲,太他娘的匪夷所思。杜文焕端着架子,把黄河中下游受河套带过去的泥沙危害,细细地给他算了半天,终于把黄河的利弊说清楚了。最后恍然大悟的吴尽忠,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天子的想法是为了大明的所有人。像我这样的一个只知道砍砍杀杀的总兵官,能想着眼前的后套不种地是可惜了的,已经就很不容易了。”杜文焕瞧着这个没半点上进心的老兵痞,拍拍他的肩膀嗤笑:“你要是也和天子想的一样,那你就——”吴尽忠一巴掌拍过去,“闭上你的鸟嘴,老子还想好好地博个世爵、封妻荫子呢。”作者有话要说:有关河套的灌溉图、地势图等发去了q群,感兴趣的亲可以对照着看有关撇开河套、减少河套水流量,从而减少泥沙对下游河床的危害,主要是考虑泾河、渭河的流经地质构造西征今晚结束第877章 木匠皇帝132朱由校的想法在大多数的武将眼里都属于匪夷所思的, 但他们拘与对皇权、对天子的根深蒂固、有生而来的畏惧和敬仰, 很快就接受了天子是为黄河下游百姓着想、宁可放弃后套这大好的耕田、继而还要放弃河套这能够让三边自给自足的肥沃良田。啧啧有声的惋惜言论,落在了从固原赶过来的三边总督李起元耳朵里。李起元对武将的论调概是嗤之以鼻。这些武将就是读书太少了, 什么事儿都等着文臣灌现成的给他们,也难怪熊廷弼不给他们好脸子。哼, 天子是想减少往河套去的黄河水,而不是把黄河截流了。等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变绿洲以后, 前套也罢、后套也罢,还会部分耕种的。就是毛乌素沙地要是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植树造林,恢复秦汉时期的森林模样,黄河南岸那一片也会耕种的。“陛下,依臣陋见, 不如往后套迁徙部分陕西的百姓来耕种了。这些百姓应纳的赋税, 就用来做毛乌素沙漠植树、咳咳, 就是陛下所说的绿化的花费。让黄河北边沿岸这里先数目成林,然后就可以把后套收到的税赋, 用去南岸的植树。”“时间呢?如果要花费十年以上的时间,怕是下游的治河费用会拖垮朝廷的。你知道内库从‘三大征’之后就靠着矿税往里填补一点银子,萨尔浒前后往辽东投的那几百万,是彻底淘空了内库的。”接着朱由校又补充了一句,“朝廷的收入有限, 预算的压力太大了。”李起元想想说道:“三边将士今年的粮饷提前足额发放了,秋收的时候,臣就可以将部分秋税移过来补充黄河这两块沙漠的植树开销。有三边今年这百万两粮饷的银子做周转, 臣可以在五年内在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种满树苗。”两块沙漠的绿化是为了子孙后辈的百年大计,李起元决定豁出去了,就耗在三边做总督了。朱由校咧嘴做了一个苦笑的表情,“看来那百万两白银,朕是拿不回手里了。”李起元笑着安慰年前的少年。“陛下放心,户部会给陛下大婚银子的。再说了,就是那笔银子进了内库,以后也还是会花在治理黄河、淮河、运河以及赈灾上,不如臣替陛下在上游把黄河治理清澈了,连渭河的北岸、还有泾水也按照陛下所想,陆续绿化固定了陕西的水土,千载之后也是咱君臣的佳话。”朱由校心里认同李起元的想法,这事就得三边总督扛起来,承担全部的协调工作。难得现任总督积极主动想承担、做好这件事儿。于是他郑重地对李起元说:“若李卿在五年内完成第一步,朕以世袭伯爵酬卿。若是李卿能在十年内彻底解决黄河水患,朕就以世袭侯爵相酬谢了。”李起元大喜,躬身向天子保证,“臣将竭尽毕生之力完成此事。”文官拜相难,封爵更是凤毛麟角了。更何况是凭借治理黄河得来的世袭爵位,大禹治水的美名,可是流传了千古呢。读书为的不就是封妻荫子的千秋功名吗?!有人肯做且是积极主动要求承担这样艰难的重任,朱由校便与李起元秉烛夜谈。君臣细细讨论治理河套沙漠还有渭河、泾河的疑难点,等到天光大明的时候,李起元已经在心里拟好了具体的行动步骤。他这些年的游宦经历,促使他行事更有决断的魄力,这魄力也是建立在思考问题更周密更细致的基础上。他当着天子的面,把君臣一夜详谈归纳为可施行的方案。当他落下最后一笔,轻吹墨迹的时候,脸上是由衷的自信微笑。“陛下,此奏章大多是陛下的心血,臣就等内阁批转回来就着手去做了。”朱由校虽熬了一夜但精神头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