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4      字数:5121
  这番话说的也算合情合情了。朱由校考虑了一会儿才回答他。“行啊,你要是能保证做到每月翻阴山烧荒,你就在土默川军屯。但是后套是绝对不能耕种了。黄河的灌渠也是必须要堵的。”“明春堵了灌渠也不怕的,土默川的耕种还有有兀良素海的积水。以后朝廷把蒙元赶去不里牙惕以北,这里就不用再驻军戍边了。”哼,想的倒是很周全呢。朱由校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杜文焕所想。杜文焕见天子不反对自己的提议,高兴地站起来向天子躬身致谢。朱由校把该讲给张之厚的事情讲明白了,该交代给杜文焕去做的事情也吩咐下去。然后就对榆林卫文官武将的这俩领头人说:“今天所有将士都辛苦了,你们就留在军营和所有将士一起用晚膳。晚膳多烧了一些今天得到的新鲜马肉,管够吃。明天可就要将剩下的马肉制成肉干带走了。”御帐里的这些官们,即便平日里的日子不是那么富裕的,也还真没有贪马肉这口吃的人。又酸又粗,算是所有肉类里最难吃的了。但是天子留饭,谁又敢嫌弃不好吃而拒绝呢。都只好跟着曹化淳、方正化排队去领晚膳,一人两大木碗,一碗饭一碗菜。方正化的托盘上端着天子的两碗饭菜放到御案上,内里的东西和所有人的一样。就是从一桶桶的饭菜中舀出来。朱由校也没有用方正化试毒,抓起筷子大口地吃着。这一天连着打了两场,酣畅淋漓后,正在长个子的身体,早就在唱空城计了。张之厚的嘴里是难以下咽的、酸涩粗糙的马肉,看着少年天子分明是饿急了,在大口吞吃着和众人一样的饭菜,他心酸得眼泪都快下来了。他抽抽鼻翼,转头见杜文焕像吃什么山珍海味一般地狼吞虎咽,这是不想品味、直接往肚子里倒?用过晚膳以后,朱由校对杜文焕说:“朕后天拔营去宁夏卫。那一万的禁军还留在这里榆林卫这里,土默川那儿已经没了反抗的力量,杜卿,彻底清除土默川蒙元余孽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别等着十八年以后有人来找你报仇、来找大明朝报仇。还有等到转南风的时候,要记得翻阴山去烧荒。朕等着你每月的奏折。”杜文焕赶紧站起来领了旨意。张之厚见天子把后面的行程等交代明白,自己和杜文焕也领了旨意,立即带着榆林卫的文武官员行礼后退出了御帐。让疲惫的天子早点休息。张之厚的心里满满都是对天子的敬意和怜惜,甚至不厚道地抱怨光宗,正值壮年散手而去,把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丢给没成丁的儿子,别说是天子了,就是普通人家的父亲,都是愧对孩子的。杜文焕回到总兵府,见赵率教跟着自己的儿子、带着榆林卫麾下的所有武官都过来了。杜弘域两眼放精光,今天这一战太过瘾了,官抚民和赵率教等人也都是同样的表情。杜文焕轻咳一声道:“天子有令,要清除土默川的蒙元余孽,免得十八年后被寻仇。你们都听到了?”“听到了。”这回答的声音就有点儿有气无力了。现在还留在土默川的蒙古人,都是不能上马提刀砍杀的老幼病残了。对这些武将来说,去土默川赶尽杀绝,未必是什么呈英豪的美事儿。“行啦,都别给我摆这幅不愿意的嘴脸。装什么装啊?啊!鞑靼每次越关奸掳烧杀的时候,可没顾忌汉人的妇孺老弱。咱们也不是什么圣人君子,快别来文臣那套酸溜溜的东西来。”说的众将心里犯呕,不是老大你平日里最喜欢吟诗作词的、讲些圣人言的吗?咱们可都是凑你的趣啊。只有杜弘域知道,他亲爹最喜欢在文臣跟前摆武将的款,在武将跟前显摆文臣的诗文。但是他要是敢戳穿了,别看他儿子都开始蹲马步了,亲爹会把他打出屎来。杜文焕自己也觉得没意思。“行啦,今儿都累了,先散了。记得明儿一早把自己的军功都报上来,我要给兵部上本的。”众将立即高兴起来。这么大的战功,天子绝对会从禁军那里分润一点儿给他们榆林卫的。报多报少的,天子总不能和兵部掰扯他枪挑了多少鞑靼,那到手的军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第二日张之厚按着刘渠交代给他的伤兵营安置要求手册,拽着杜文焕忙了一上午才搞好。末了杜文焕说:“这次的伤兵有福气了。这比我既往养伤的条件都要好。”张之厚瞥一眼羡慕的杜文焕,向官抚民呶呶嘴。“帮你上官一把?”官抚民憨笑往后退,这玩笑可不是他能参与的。张之厚又按着手册检查了一次,把榆林府的所有马车、骡车、牛车、毛驴车都借了出来,还有一些民众听说是去天子的行营接伤员,连自家的三轮车也都铺垫好了推出来,跟着衙役商量。“咱们就是推一些行走不便的、轻伤的军爷,那也是跟着万岁爷打鞑靼受伤的不是。”心里想的却是万一能见到皇帝呢,那可是能吹嘘几辈子的事儿啊。对衙役来说这有什么不允的,欢迎着呢。早把伤员接到伤兵营安顿好,大雪天的,也能早点下衙回家啊。为着百姓的热情,朱由校还真的就从御帐里走出来,给这些冒着风雪来接伤员的百姓见见龙颜,激动得百姓不顾不顾地跪倒在雪地里磕头不肯起来。弄得朱由校没法只好转身回了御帐,这些百姓才爬起来,赶车的、推车的,热情洋溢地忙乎到快日落了,才把上千的伤员接进伤兵营。西宁侯等天子无事了,凑上前去说:“陛下,臣见杜文焕的儿子、榆林卫的副总兵杜弘域昨天临阵的时候,头脑冷静,出手干脆,咱们明儿带着他去宁夏卫?”朱由校瞟一眼西宁侯。西宁侯有些尴尬,搓搓手说:“陛下,臣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可造之才。要是能跟着陛下学几个月,以后榆林卫这儿里,陛下也多个直近的门生。”“还有呢?”“还有?没啦!”“杜文焕给了你什么好处了?你这么拉拔他儿子?”“陛下,他什么都没给臣啊。要是臣收了他一个铜板一分银子,陛下就削了臣的爵位。”西宁侯立即就指天发誓了。“行啊,既然你看好他,你就先带在身边。朕要观察观察再说。还有一事儿朕要先提醒你,朕带的这些禁军的纪律比边军要严,出了什么事儿,你要连坐的。”宋光夏一躬到底,连坐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啊。他谢过天子就出了御帐张罗,立即打发随身的亲卫,趁着天没黑赶紧去接了杜弘域进营。杜文焕见西宁侯果然说到做到,千百句要叮咛儿子的话只剩了一句。“开之,为父盼着你能封侯拜将,但更盼着你能平平安安。”“父亲,你放心,儿子会好好的。家里都拜托给父亲和母亲照料了。”“放心,那都是我亲孙子亲孙女的。”杜弘域带了简单的行囊,领着父亲送给他的、榆林府武功最高的几个护卫,跟着来接他的人去了天子行营。杜文焕站在城墙上看着大雪里的儿子背影越来越远,马蹄的印迹也似乎被大雪覆盖了,他伸手抿抿眼角,就见远处的儿子回身往城楼招手。风雪中送来儿子模糊的喊话,他虽然听不听儿子喊的是什么,但也挥挥手回应儿子。嘴里喃喃自语道:“我这就回去,这就回去了。”直到看不清那几个背影了,他才心情复杂地下了城楼。第868章 木匠皇帝123被大同府官员派出来追上天子亲征军的人, 都被皇帝都留在了榆林府。送这些人给张之厚的曹化淳, 同时带去天子的话:“皇爷说这些人都是伶俐的,打发他们来照顾伤兵最合适了。皇爷还说等回程的时候会带上他们的,希望张大人能够用好他们。”留在伤兵营也好过跟着辅军运粮草啊!天子的这一安排, 简直让这些伶俐人,要山呼万岁了。从追上天子的后军之后, 这些人各个都补足了从娘胎里出来、就没有吃过的苦头。张之厚点头在曹化淳递送过来的人数、人名文书上画押,然后对曹化淳说:“请曹内相转告天子,下官一定会按照伤兵营操作手册使用这些人的。”曹化淳赶紧订正道:“在家就是伺候皇爷的宦官,当不得大人称呼的内相。张大人请放心, 咱家会把你的意思转告给皇爷。”张之厚起身送曹化淳离开,偷偷将一个荷包塞给曹化淳。曹化淳简直像是被一块红碳烫着似的躲, “张大人,皇爷不准内侍收任何官员的赏,咱家要是敢收,皇爷会剥了咱家的皮。”张之厚迷惑, 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了?曹化淳看他那模样,就知道他离开京师太久, 不知道换了皇爷以后宫里的变革。看在他尊敬自己、称呼自己为内相的份上,开口点拨张之厚。“皇爷登基就改了内廷的规矩了。皇爷说宦官都是皇家的奴才, 而文武大臣是皇爷聘请的先生。谁要是敢因为金银等事勒索皇爷请的先生, 就等着扒皮抽筋。咱家多说一句给张大人。王安王内相是老皇爷的秉笔太监,皇爷登基后,他做过司礼监的监正、东厂厂督, 够得皇爷器重信赖了?!可就是这样,他都不敢收一两银子,还把老皇爷登基后、皇爷拔擢他之前得的宅子、金银都上缴给皇爷了。咳咳,不瞒你说,宫里近十万的宦官,如今也只按名额留了一千个内侍。外头有无数人在等着咱家这样留下的人犯错呢。咱家可不敢违反了皇爷的规矩。”张之厚收回荷包,郑重对曹化淳行礼,“是本官唐突了内相。多谢内相指点。本官唯愿内相追随陛下心想事成。”这话曹化淳爱听,自己混到了在乾清宫有地位的份上,吃喝是再不用愁了,行事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宦官的穿戴自有规矩在,剩下的就是为了“名”了。他抬手回礼,谢过张之厚,上马追赶天子的亲征军去了。张之厚跟在曹化淳的后面出了巡按衙门,在登上城楼前,看到整装待发的杜文焕等人。“张大人,等天子的亲征军拔营走完了,我这就带军去土默川了。榆林卫这里有参将官抚民负责。”张之厚点点头,与杜文焕一起登上城楼,看着纷飞大雪里的一队队禁军,忍不住怜惜心痛地对杜文焕说:“天子还没成丁呢。”杜文焕深深呼出一口气,眼前的白雾立即就在睫毛上挂上了霜。“所以咱们做臣子的,拼了老命也要完成天子交代的事情。”张之厚点头,“此去小心,别有半点儿的妇人恻隐之心。就像天子所言,免得十八年后有人到榆林镇寻仇。”杜文焕不满意地呛声:“我们武将过的就是刀头舔血的日子,哪里会有恻隐之心那物件。”张之厚被噎住,摆摆手说:“行啦,你该走啦。天子的禁军快走完了。”他停了一下,笑着揶揄杜文焕:“你不是在这里送开之的?”杜文焕的脸子立即拉嗒下来,“儿女情长那种事儿,是你们文人才做的。哼。”他说完话,冲张之厚一抱拳,“别过,勿送。”张之厚莞尔,这么个别扭性子的杜文焕啊,也就是自己在陕西转腾久了,早摸透了他的脾气,换个人怕是早就要在榆林卫闹文武不和了。——宰相肚子能撑船,不和武夫一般见识!朱由校带着大军往西边而去,呼啸的西北风从身后刮过来。禁军将士们骑在马上裹紧衣袍,在山野雪地间迤逦而行。未到申时,所有人都已经冻得透心凉了。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旷野里西北风呼啸着没半丝可避风之处,都只好顽强地硬抗着往前奏。这让想劝皇帝下马的曹化淳,张了几次嘴,到底没敢说出来让皇帝去坐车的话。今儿是丰城侯李承祚轮到天子身边做近卫。他裹紧大氅往前看仍然在马背上好好端坐着的天子,抽抽鼻子也把脖子从大氅衣里挺起来,也没觉得后背吹来的风更冷。暗啐自己一口,还不如一个少年郎能撑得住,这些年白打熬身体、磨练武功了。说道武功之事,李承祚又眯起眼睛看天子的背影。他可记得天子前日在万军阵里的勇猛,这要是换去禁军大营,凭着这武功也会很快出头的。唉!天家到底是得上苍垂青的皇帝命。看看神宗没出息地窝在宫里,几十年无奈地与文臣置气还没赢;再看看光宗,嘁。李承祚不想提光宗,从他记事起就知道光宗是个好女色,哼!到底栽在女人身上了。巴拉手指数一数,好像这三个皇帝中,还是走在前面的天启帝靠谱。太/祖能打跑了蒙元、开辟新朝代就不用说了。其后就是成祖最威,而后是汉王。可惜武宗了,居然落水导致身亡了。就不知道自己侍奉的这个天启帝会不会更上一层楼。丰城侯迫切希望自己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为子孙留下国公的名号,就像英国公、定国公府一样,被所有的勋贵仰视。李承祚一边咬牙切齿地硬抗身后袭来的寒风、硬抗寒风中裹挟而来的鹅毛大雪,一边紧跟在天子马后,胡思乱想些有的没的。直到天色变暗了,前锋派人来回报前面五里地有合适的扎营之处,他才收敛了心神。这样的大雪天,曹化淳和方正化这俩没有武功在身的,是冻得试试呵呵的快僵了。等御帐一扎起来了,他俩赶紧地生火煮雪熬姜汤地忙起来了,可等不及大锅的姜汤送来。方正化抖着手用雪把手擦了又擦,然后把冻饼掰碎泡到姜汤里,连锅一起端去皇帝御案前,曹化淳捧着碗跟在后面。“皇爷,先吃点儿垫垫。”曹化淳从自己的那碗里舀了一勺试毒,**辣的姜汤饼烫得他不敢咀嚼就往下咽……他被烫得几乎叫出声来。但是这姜汤就得趁热喝的,等凉到合适了再试,天子吃的时候就凉了。天启帝把他二人的辛苦都看在眼里呢。他见曹化淳烫的那模样,就温声说道:“朕不急,你俩也不要着急。这么一锅呢,冷的慢着呢。你俩也都吃一些暖暖。”曹化淳来来回回取了几次雪,煮的东西是多,也得天子开口赐予啊。能在冻了一天之后,趁热吃一碗热乎乎的姜汤泡饼,方正化和曹化淳俩人吃的是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