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4      字数:5541
  建奴已经不是藓疥之疮,而是吸附在大明身上的一颗毒瘤。要剜出大明身上的这颗毒瘤,必须要切断所有可能供给养的一切渠道。你们谁敢保证交换去鞑靼的粮食,不会被送去在辽东各地流窜的建奴余孽肚腹中?站出来给朕认认人。”本来慷慨激昂的御史们,都往后下意思地收缩自己。“你们也知道的是不是,鞑靼得了粮食会分给建奴余孽。只是你们没有想过建奴得了粮食后,吃饱喝足后会继续奴役哀嚎求生的辽东百姓。只是你们没有去想吃饱喝足的建奴,有力气去对抗朝廷的将士,有力气把刀枪加在仍在辽东的冰天雪地里,为清除建奴余孽而奋战的大明将士身上。如果你们中的哪一位能保证朝廷复开与鞑靼的口市之后,粮食、铁器不会流给建奴余孽;如果哪一位站出来说只要边关口市加强管理,就可以杜绝口市的违禁物质留出,朕立即就特旨指派敢保证的人,去口市专门稽查违禁物质。有没有?谁想去?”朱由校的眼光停留在进谏最欢的几位御史脸上,盯得那几位御史不得不垂头躲避自己的视线,才又接着说:“朕也是不得不西征的。南粮北运多少年了,南方会永远没有旱涝吗?一旦南方的粮食产量下降,供给大明的百姓尚不足的时候,鞑靼在口市里就不可能换到足够的粮食,那时候他们会不南下劫掳吗?朕也不想与鞑靼擅起边衅,但是河南等黄河下游的几省,年年被黄患威胁。不仅做不到粮食自给自足,这些年都依靠南方运来的粮食。朕想知道万一南方粮食不足的时候,你们用什么办法赈济甘、宁、陕、晋的百姓。指着常平仓吗?在乾清宫里的你们,谁心里不知道常平仓的现状?谁有法子在南方出现短缺前,补足常平仓应该积蓄的、救灾的粮食?”现在朝廷还有余力能够抵抗鞑靼,朕就盼着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抢出治理黄河水患的时间、让黄河下游的河南等省的粮食能够有自给自足,能够让天下的常平仓半满。朕只期望着老天垂怜大明的百姓,在朝廷能把黄河治理出眉目之前,南方能够保持风调雨顺,让北方的百姓暂时能够吃几顿饱饭。不与鞑靼开放口市的原因,你们现在都清楚了?还有人坚持用开放口市换去鞑靼不对大明用兵吗?”这回不仅是御史了,所有被朱由校扫过的群臣都在努力减小自己的身子,别被天子抓去清点常平仓,别被天子点名去负责与鞑靼的那几个口市。“张问达。”“臣在。”“明年出了正月十五,除了被点做春闱考官的御史,你安排其他人下去各省各道去巡查、核查常平仓,核查各道各府的冗员。”“臣遵旨。”张问达的声音都高了几个调。心里说道:该,让你们这些科道给事中和天子唱对台戏!六部尚书和阁臣都不拦着天子西征,你们就不能掂量是为什么吗?第863章 木匠皇帝118朱由校这边用了五天的时间, 把预算、春闱等重要的事情安排好,甘肃、宁夏的移民之事就全权交给了几部尚书和阁臣们。那边英国公和定国公在李邦华的监督下,把禁军再次梳理了一遍, 点出了五万随天子亲征的将士。但非常遗憾的是倾工部所有, 匠作坊日夜加班加点也只能装备近四万的军卒。四万就四万,朱由校只说待那一万军卒装备好之后再西去就可以。他吩咐徐光启,如果匠作坊的工匠能加班, 小年以后一直到上元节都是三倍的人工。徐光启连声为那些工匠谢天子的恩典,有三倍的银子拿, 工匠们是不会舍得回家放假的。“徐卿,你要为朕看好那些工匠, 不要让任何一个伤了。每天最多不能超过六个时辰。匠作坊的哪一个熟手工匠, 都是工部不可或缺的宝贝。”徐光启知道天子对那些工匠的偏重,衣食住行包括送工匠的孩子读书,方方面面都安排的非常仔细。“陛下放心, 臣一定会每日过去匠作坊巡查, 看顾好那些工匠, 不会让他们有所损伤。”朱由校知道徐光启与自己一样珍惜匠作坊的工匠,也知道徐光启最是认真行事的性子,把后续要生产的军械清单再度核对以后,让工匠坊的管事按单子安排生产。英国公等天子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了,到养心殿求见天子。“陛下,臣不敢请求跟随陛下亲征,但请陛下从辽东召集几位将领。他们去年曾跟陛下辗转辽东作战, 再次随扈也比其他将领好用些。”朱由校摇头否定了英国公的建议。“朕不能只依赖几个将领,得让禁军大营的将领和军卒,都有机会在御前展示自己的能力。”英国公立即心领神会,天子是要在军中建立威望,那自己掌握禁军多年就更要往后退了。也只有自己和定国公后退,才能在禁军中倒出来空间给天子、给小辈的勋贵子弟,才不会阻了天子在军中的威望、阻了小辈上进的路。“陛下,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告诫京营落选的将士,让他们加紧操练,以后还有机会被挑选去随扈。”朱由校很赞赏英国公的心思剔透和识时务,立即吩咐刘时敏将南边新送来的时新布料、首饰,挑一些送去英国公府。英国公起身致谢,心情复杂地离开了养心殿。隔日朱由校带着装备好的四万大军冒着大雪出发。其后还跟着押送补给的两万辅兵,京师能动用的战马、骡马基本都被征用了。第二批送补给的队伍,就要等着京师周边的地区送骡马进京了。这样的马政现状,更让朱由校的心里沉甸甸的了。仅仅是马政这一块,就凸显了土默川对大明的重要性。东胜卫西控黄河河套,东联大同府,北可拒鞑靼,南可障延、庆。说的详细一点就是东胜卫横跨了黄河两岸,兵力可以辐射黄河北岸的大黑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在黄河南岸也兼领了黄河河套的东北部。其战略位置的重要不言而喻。可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如今不属于大明了,连同黄河凸出的帽顶,都归了蒙古人。现在这地区当主人的蒙古人有十几个部落,大的有三四千人,小的也有千余人。这些部落平时就以牧马为生,靠着马匹与大明交换生活必需品。其实洪武初年始设东胜卫的时候,卫所的将官就是蒙古人。洪武五年的时候,徐达、李文忠、冯胜三路大军北征失败以后,朱元璋便意识到肃清蒙元残余的不可能性。因为蒙古人可以仗着他们彪悍快捷的骑兵,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占据主动。一旦明军疲惫、或是补给被切断,就会变成蒙古人刀下待宰的羔羊。于是朱元璋改变了要肃清沙漠里蒙元残余势力的积极态度,在军事上转为保守行事。利用唐时期的残破长城基础,开始修建明长城。长城的修建,使得东胜卫对土默川一带的控制减弱。更在洪武五年,将东胜卫内迁到大同,放弃了这一片的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直到洪武二十年,明军渐渐恢复了生气,消灭了盘踞在辽东的蒙古人势力后,趁机复建了东胜卫,原计划在东胜卫修建的前中后左右五卫,实际建成的只有左右两卫。但之后在东胜卫实施了军屯,实际控制了这片富饶的马场。西边防线上,与东胜卫呼应的就是京师北边的屏障开平卫。到洪武末年的时候,从西边的陕西行都司向东有宁夏卫、延伸到大同府的东胜卫、宣府以北的开平卫、连接东部大宁都司、辽东都司,在大明的北边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有效的防线。这条线上的各卫所,在对阵蒙古的时候,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位置。不仅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形态,具有战略纵深的意义,而且实行军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明战马的不足、西北粮草的缺乏。之后朱元璋令九子领军镇边,可惜朱棣的一场“靖难”,让他的“塞王守边”、朱家人守朱家江山要塞的打算落空。而朱棣得了江山以后,一来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二来也是靖难大战后对东胜卫等处鞭长莫及,便将陕西行都司之下的高山、镇朔、定边等,包括东胜在内的大同以西各卫所内迁,放弃了陕西北部、山西西部和连接甘肃、宁夏的重要地带。这些重要卫所被放弃,很快就让大明的北边防线开始吃力。这对成祖来说,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他用炫耀的“五出漠北,三犁虏庭”的震慑了寇边的蒙元,使得这一带没有蒙古人敢靠近。不料二十多年后,便被鞑靼的“土木堡之变”狠狠地煽了耳光。朱由校此次出兵,一个是要阻止延安府的悲剧,另一个就是要重建东胜卫,拿回土默川这一片的大好马场。所以他出了京师以后,立即采取快速行军的方式直奔大同府。在大同府城外只做了短暂的停歇,大同府从上到下只知道是朝廷派禁军要重建东胜卫,甚至无人知天子领军亲至。朱由校待后军的补给跟上以后,立即带着大军再度前行。这时候,京师的消息也送到了大同府,镇守大同的总兵才知道前几日的大军是天子亲领,吓得几乎是屁滚尿流地派人追随大军的补给队伍,往中军递话要求见天子。可是派去的人都被天子的禁军扣住,没放回来任何一个。因为朱由校离开大同府之后,没有往东胜废城走,而是即刻带军拐向了延绥镇(榆林镇)。同时派人传延绥镇的都督佥事、宁夏总兵杜文焕及其子延绥副总兵杜弘域、固原参将官抚民,带兵觐见。杜文焕见了钦差才得知天子驾临,吓得三魂丢了一半,七魄不见了四个。“天子口谕既往有功与朝廷的武将,被罢官后养有家丁、或是未丢武艺能上马打仗的,可与你一起去觐见,你明儿可要准备好了。”杜文焕擦擦脑门冒出来的大汗,看着宋光夏傻不愣登地问。“我怎么准备?准备什么啊?”钦差是西宁侯宋光夏,他见杜文焕没一点戍边大将的镇静的模样,心里好笑的同时就笑着安慰好像失了魂一般的杜文焕。“天子明天才能到榆林镇,你大可不必这般紧张。”杜文焕见西宁侯那嬉笑的模样就来气,直接呛声道:“西宁侯,换你是在榆林镇守,你现在会比我好吗?从去年秋天关闭了口市,鞑靼寇边多少次了,朝廷那些六部七卿怎么就敢放天子来西边啊。不行,我要上书朝廷,六部尚书有一个弹劾一个。”杜文焕气急败坏,口不择言地嚷嚷着,唾液四溅,弄得西宁侯不得不向后仰身子,以手遮面。宋光夏对杜文焕这样的呛声不以为意,领兵的没几个说话斯文的。另外京师的勋贵太多,除了握有兵权的那几个,其他人还真不如镇守九边的将军有地位、有话语权。他不仅不敢凭钦差的身份发火,还得按耐下不满,当作没事儿一般劝杜文焕。“你啊,还是静下心好好想想该带什么人去见天子。天子这时候过来榆林卫,就是想通寇边的蒙元残孽开战呢。这你还想不通吗?你想想天子在辽东的战绩,带过去的也就是五万人,这回虽然少了一万,但是你这榆林卫去年不是得了一万的禁军援军嘛。”杜文焕急得在屋里转圈,西宁侯没一会儿就被他转得发晕,伸手扯住他道:“你再转下去天黑了,我看你明天怎么见天子。”杜文焕被西宁侯按倒在座位上不得动弹,醒过神儿了立即高声喊道:“来人,把开之喊过来。”门外的亲兵答应着跑了。作者有话要说:东胜卫,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元为东胜州。开平卫为元上都。咳咳,捉虫,谢谢玉帮忙第864章 木匠皇帝119杜文焕这时候已经冷静下来,伸手去扯按着自己双肩的西宁侯双臂。扯了两下没扯动, 西宁侯不想看他如蠢驴拉磨似的转圈, 杜文焕讨厌西宁侯粗鲁动手, 俩人一言不发地就较上劲儿了。西宁侯到底比杜文焕年轻了二十来岁,手里的功夫又一直没丢下去, 英国公挑拣勋贵随扈的勋贵, 百里挑一的那么大的难度,他都能力克二十出头的晚辈们, 位列前几名而雀屏中选。可见其实力之强横。等到了天子跟前, 这一路应对下来,他这年纪自然又比那些武艺高的、年轻的勋贵晚辈们,多了一些的稳重劲儿,所以才在众多勋贵里脱颖而出, 被天子派到榆林镇传旨。杜弘域是杜文焕的长子, 字开之,如今刚到而立之年。知道有钦差来宣天子密旨,就早早在其父的书房外面的院子里候着呢。亲兵跑过去喊一嗓子,他立即就跑过来。进来见钦差把亲爹按在椅子上挣脱不开, 只愣了下, 便笑嘻嘻调侃挣扎得脸红脖子粗的二人道:“父亲,你这是在和钦差大人练什么新功夫吗?”杜文焕老脸涨红,开口喊道:“西宁侯,我不转了,你赶紧撒手。”西宁侯见进来的是杜文焕的儿子, 怎么也要在人家儿子面前给做父亲的留足体面的。他立即讪讪地松手,退回到自己刚才的位置上,嘴里还说着“你早说啊,我岂不是早就松手了。”他方坐下就见杜弘域上前给自己行礼。“末将延绥副总兵杜弘域拜见钦差大人。”西宁侯略尴尬地还礼,嘴上遮掩着拉近乎:“小总兵莫多礼,快起来。我与你父亲是太久未见了,闹着玩儿呢。”杜弘域搭着西宁侯虚扶的双手站起身,然后往后退了半步,又一个晚辈礼恭恭敬敬地行下去。“小侄不知世叔与父亲的渊源,是小侄唐突了,世叔莫见怪。”西宁侯一笑,心说这杜文焕这儿子可以啊,转眼间就与自家成世交了。嘁,这世叔叫出来了,初次见面,少不得要掏见面礼的。他有点儿肉痛地从靴筒抽出一把匕首,这是从英国公那里连抢带耍无赖得来的,是工部才出不久的新钢打造的,锋利无比柔韧有加,真正的数量有限的宝贝,儿子磨了几次,他都没舍得。“贤侄,这是工部今年新钢制出来的利器,没多少的,这个,权且当世叔给你的见面礼。”杜弘域立即恭恭敬敬地接过去,“小侄谢叔父赏。工部今年出了不少好东西,连马刀、枪头都比既往的耐用。小侄如今能得了这么一样好东西,真托了天子派叔父来传旨的福气了。”西宁侯嘴角抽抽,这可真是会说话,这一会儿就托到天子给的福气了。他心念转动,看着杜文焕说:“老杜,若是我儿子有贤侄的一半,我就是以后见祖宗也不愧了。”杜文焕知道自己的儿子,那是有根杆儿就能往上爬、粘上毛可以与猴子比精灵的,自己和妻子都是憨厚之人,也不知怎么养出来这么一个儿子。他摆摆手说:“你喜欢就带了去,送你啦。”西宁侯哂笑,“你舍得?舍得我就带走了啊,可没的反悔的了。”杜文焕起身作揖,“那老哥哥先谢过你了。”看,看,他哪里是自诩的憨厚之人啊。俩人之前在京城不过是在兵部见过几面,私下里没一点儿的往来,这一会儿就连儿子都舍得交给人家了?当然舍得了,西宁侯带去了那就是御前,儿子能在天子跟前露脸,不比跟着自己在榆林这里吃风咽沙、还要时刻防着鞑靼寻他报仇好?!虽然自己不惧鞑靼,但是儿子能有个远大前程的机会,真的要感谢西宁侯给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