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1      字数:5769
  那耿国才简直是个人精/子。在建奴取了抚顺、朝廷又在萨尔浒大败后,他就不再看好辽东,开始着手出售辽阳的田产。但是去年没什么人接手,今年好容易出的差不多了,但看辽阳的城墙又加厚了两层,就准备过了这个冬天就进关。耿国才得知宁家和马家俩小子要准备在张铨嫁女的时候搞事,辽阳的城门已经关闭了。他气得跳脚,也只能抽儿子几拐棍。既不敢出首向张铨告密,也不敢让儿子参与那些与大明为敌勾当。只盼着天亮了城门开启了,一家子能够逃离辽阳城。哪想到侯世禄会派人把要出城的都逮到军营盘问呢。挨了二十军棍后回家以为没事儿了,最后还是被宁家和马家的小子给牵连了进去。阖家再次被抓到军营里。颜继祖他们看了宁完我和马国柱的供词,恨恨地说:“对这种谋反、叛逆之事知情不报,在律法上是等同与合谋的。我看着几家就该比照晋商一样处置了。”侯世禄点头,“道理是这样的。但是辽阳的衙役和军卒,与这几家的旁支很多联络有亲。我也想这么做的。”童仲揆却摇头,“张大人,末将担心可能会引起军卒哗变等其他事儿。”秦良玉啐了一口道:“现在满辽阳城也就十几万不到二十万的百姓,与他们能直接有亲的会有万人?若是斩草不除根,不一次弄干净了,难道等建奴兵临城下的时候,等着那些人内外勾结、里应外合再来后悔吗?”张铨为难,实话实说道:“我虽有便宜行事的旨意,但是一次杀这么多人却是在我的权限之外了。要是我越权斩杀了这些人,引起军卒哗变、丢掉了辽阳城,更是罪该万死。”张铨这么说,其他人也就无话可讲了。颜继祖说道:“下官有个主意,你们斟酌是否可行。把祸首宁完我和马国柱依律先剐了,前晚直接动手的都砍头。震慑住城里心怀不轨之人。现建奴兵困沈阳城,不好把人犯押解进京,不如先关在军营里,不予辽阳本地的军卒挨近。我把这些案卷带回京师,等刑部的处置、天子的勾决意见如何?”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最好办法了。秦良玉忧心忡忡,“若是建奴兵临城下,辽阳本地的那些军卒可堪使用?”张铨无奈答道:“秦将军,你们白杆兵是属于能征善战的,前后加起来有八千军卒;秋天禁军派了两万人到辽东增援,六千拨到了辽阳。熊经略就没打算用辽东本地的军卒来守辽阳,才把沈阳和奉集的那些可疑的或是兵油子遣送过来。”秦文屏就说:“这些人留在辽阳城里,无事尚好,若是有事,他们绝对会是祸害。”这话就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那些人是放不得、杀不得的,张铨也犯愁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些人。童仲揆愤愤,“就该把他们送去给建奴做奴隶。大明哪里亏待他们了,吃里扒外的祸害。”侯世禄有些无奈,“遇到战事的时候,我们一要对敌,二还要分神去防着那些人。”抱怨归抱怨,现在谁也没权利斩杀这些存疑的军卒。颜继祖见辽阳的事情已经不用自己再留下帮忙,就与众人告辞。“出京的时候,张宪台叮嘱快去快回。宣旨之事已经完成,下官明日就返回京师,你们若是有什么奏章,需要下官带回京师的,明晨辰时前送来就好。”由于颜继祖和刘千户、魏千户昨夜帮着忙了一夜,以张铨为首都很感激他们仨。但是战时就是一起吃个饭,也不能饮酒,且张铨还惦记着回家看看女儿女婿,童仲揆就请颜继祖三人、与侯世禄一起到他那里用晚膳。晚上是秦良玉的两位兄长轮值守城,这二位也是稳妥之人。大家说说笑笑就散了开去。张铨匆匆忙忙回府,却得知女儿女婿已经走了。忍不住埋怨妻子霍氏,怎么不留孩子吃了晚饭。霍氏笑着揶揄他:“新婚回门都要在日落之前回到婆家的。你若舍不得又何必这么早挑了女婿?!”张铨也笑着说:“瑞征文采武艺都配得上咱们的女儿,你不是也看好了?”霍氏叹息道:“如今同在辽阳城还好,以后要是跟着女婿回去,可不是要十年八年不得见,甚至有生之年就再见不到,我这就跟摘了心肝一样地难受。”张铨只好劝慰妻子:“我们这些年也是天南海北地宦游,你看我这个做儿子的,不也没有守在父母的身边嘛。你若舍不得女儿,就多去秦夫人府上看看。她不会反对的。”“我知道秦夫人不会反对的。唉,还是少去的好。让凤仪早点断了对娘家的念头,好好与瑞征过日子。见平,父亲要接世浚会京师读书的事儿?”张铨立即摇头,“我们若是没带他来辽东,留在父亲身边也就算了。现在建奴兵困沈阳,我要是把儿子送走,民心岂能安稳!”辽阳城里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送进京师或者送去南方。在南城城根不远处的一个小院里,文氏就揽着幼小的儿子对丈夫低声恳求。“老爷,把承斗送去姐姐那儿,也算是给夫君这一支留下了香火。妾身陪着老爷留在辽阳同生共死。”毛文龙晃晃脑袋,“不是你的那么简单。承斗还小,一路到杭州他怎么受得了。”“先送到京师舅舅那儿啊。”毛文龙犹豫起来,自己四十多岁了,只有这一个还没到启蒙年龄的儿子。而文氏所说的姐姐是自己的嫡妻张氏,她提的京师那处是自己的亲舅舅沈光祚,现在是顺天府尹。作者有话要说:宁家是辽阳大族之一,与孔府旁支在辽阳的世代联姻。宁完我(1593-1665年),字公甫,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清朝初期大臣。后金天命年间,投降□□哈赤,隶汉军正红旗。久预机务,遇事敢言。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谥号文毅。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马家也是辽阳的大族,在辽阳有很大的一片地方,就叫回回营。马国柱(?-1666年),辽阳人,隶汉军正白旗,清初重要大臣。生年不详,早年对皇太极完善清朝制度方面贡献颇多,是当时重要的汉臣之一。他在清军入关后奉旨担任江南江西河南总督,他也是清朝占领两江地区后的首任总督。康熙三年(1664年)二月病逝。许家与马家比邻而居。汉回通婚也算是地方的一大特色。第807章 木匠皇帝62毛文龙的犹豫了很久,才对文氏说:“张大人嫁女、秦夫人娶媳妇, 城里差点翻天了。现在花点儿银子, 倒是可以把承斗送出去。就是难在从这里到山海关这段路。我前儿与来宣旨的禁军护卫闲聊,说是从辽阳往南百里的驿站都撤了。百姓也是就近来辽阳或是去卫所, 百里内荒无人烟。”文氏就不由得把儿子搂得更紧了。成人一天赶百里的路还感到艰难呢,这么小的孩子、在这样的开始数九的天气里出门, 她实在是放心不下。可把孩子留在辽阳,她更不放心了。“老爷, 都怪我舍不得, 承斗早就该送去姐姐那里了。”毛文龙伸手拍拍文氏单薄的肩膀, 把困得有些发蔫的儿子抱起来。“别说你舍不得,我还舍不得呢。每天轮值回来看到承斗,我这什么疲累都没有了。赶紧让婆子打点儿热水来, 给孩子擦擦手脸,没看承斗困得都睁不开眼睛了。”文氏赶紧去吩咐婆子端水, 然后自己摘了腕上的镯子, 拧了热毛巾给儿子擦脸擦手。毛文龙现在是守备。他出生于万历四年。其祖父原是在陕西经营官盐的商人,后来因为生意需要,迁到了杭州。他父亲弃商从文, 纳捐为监。凭借盐商的富奢,得以娶到杭州望族之首的沈氏女。毛家的财势与沈家的才气结合,各得所需两全其美。毛文龙的父亲开始与沈氏亲弟沈光祚一起读书。但天有不测风云,毛文龙在九岁丧父,母亲只好带着他们兄弟依附母家的亲弟沈光祚居住。沈光祚也把这几个外甥当成自己的亲子教养。可是毛文龙虽是跟着舅舅读书, 喜好的却是兵书,对四书五经始终是勉强对付。沈光祚明白他在举业上是没可能有出息,只好延请名师教导他武艺。但随着沈光祚在万历二十三年(1589)杏榜高中,踏入仕途,毛文龙在杭州无人拘管,文不成武不就地荒废时日,并因志向远大、但仕途无望就无意娶亲。转折发生在万历三十三年的时候,毛文龙被祖父做主过继给在辽东鞍山做生意的伯父为嗣子。沈氏舍不得长子,可是另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有子,比较之下就只好舍了跃跃欲试、想去辽东闯出名堂的长子。毛文龙北上的时候,沈光祚已经是刑部的主事了。他知道外甥的思想是成为将军建功立业,就推荐外甥去了李成梁的帐下。当时辽东的局势已经开始紧张,努/尔哈赤不断地扩大势力,李成梁英雄暮年只能回避努/尔哈赤的锋芒。这期间毛文龙跟着李家诸兄弟和家将,踏遍了辽东能去之地,还在辽东的武举中得了第六名,成为百户。之后在沈光祚的运作下,他很快升为千总。到万历三十三年(1608)了,他升为叆阳守备。然后由母亲做主娶了山西士族出生的张氏。遗憾的是张氏不能生育,几年后张氏做主给他在辽阳纳了一妾文氏,生了一子毛承斗。萨尔浒之战后,张氏想要带走毛文龙的唯一的儿子去杭州。可是文氏怎么都舍不得,毛文龙也不支持她,只好放下了这念头。毛文龙镇守的叆阳镇朔关是大明辽东长城的第一关。毛文龙的叆阳守备是个实打实的有实力的武官。他的麾下有十二个城堡、三千多名将士。正月的时候,熊廷弼到镇朔关视防务,正遇到努尔哈赤进攻叆阳、宽甸等地。熊廷弼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只能勉强分兵去加强各地的防御。五月的时候,□□哈赤先是派出大贝勒代善进攻毛文龙管辖的区域,毛文龙向熊廷弼求增援,熊廷弼却无兵可派。毛文龙无法就只好带着有限的兵力与代善抗争。最后还是被代善攻克了六个堡垒,又被努/尔哈赤增派的数千精兵偷袭了镇朔关,损失不少的牲畜和人口。十月,熊廷弼派人通知毛文龙带着残余将士、百姓退回沈阳。毛文龙满心的不甘愿,他不想撤离镇朔关。周永春派去的人却告诉他:“毛将军,晋商被皇帝连窝端了。建奴今冬从张家口得不到粮食等补给,必然还会再度向叆阳用兵。经略那边为了守住沈阳和辽阳,是没有兵力派给你的。你认为你这几千人,能守住叆阳到宽甸这一大片吗?还是你想给建奴送粮草、周济他们过冬?”毛文龙不用想也知道结果。要是不给他再拨万八千的军卒,他无法守住叆阳这里。只要他不是想找死、不是想独自面对冬天为寻食物而拼命的建奴,他只有服从地领着军卒和百姓回到沈阳这一条路。在沈阳耽搁了几天,又把他拨到辽阳。辽阳就辽阳。正好爱妾和儿子之前被他送去了辽阳。可是辽阳驻军对自己带来的军卒,总是以那种防备的眼光相看,这让毛文龙非常地不舒服。等到宁完我和马国柱的事发,毛文龙觉得自己硬生生地在腊八的大冷天,被吓出来一身的白毛汗。这俩祸害要是得手了,建奴就会得了辽阳城,他毛文龙绝对会被努/尔哈赤活剐了。在他手里毙命的女真人可不是个位数了。毛文龙不支持文氏的主张,文氏悔得睡不着。她在大炕上翻来覆去,毛文龙也被搅合的无法安睡,只得对文氏说:“我明儿问问钦差,看看他肯不肯把承斗带去京师。”文氏这才安静下来,心里算着该给钦差预备什么礼物,算了许久沉沉睡去。毛文龙第二日一大早就去巡安御史府,想见颜继祖。他想的很周全,先以托颜继祖给自己舅舅带信,凭这舅舅的顺天府尹,不愁颜继祖不帮忙。自己派两个得用的心腹带着儿子,混在钦差的禁军护卫里,进关以后就安全了。可是他看到的是整装待发的禁军护卫,颜继祖已经上马,要立即离开辽阳城了。张铨见他过来很疑惑。对毛文龙带回来的那些军卒,张铨觉得纪律太松懈,想下狠手整治还没有倒出功夫。毛文龙率先行礼后,张铨问他有何事。“大人,末将过来就是想问问天使哪日回京,要带些土仪予做顺天府尹的母舅。”张铨还不知道毛文龙与沈光祚的关系。但他看过毛文龙的档籍,添的父母亲眷皆在辽东鞍山,而沈光祚则是江南人。于是他就看向颜继祖。颜继祖就道:“宪台有令速返京师,这就要离开辽阳了。”毛文龙无法,只得向颜继祖和张铨拱拱手,丢下了心里的念头,眼看着颜继祖在禁军护卫的簇拥下离去。张铨见颜继祖离开,邀了毛文龙一起去军营。他一边走一边问:“你说的顺天府尹可是沈光祚?”毛文龙点头,“是的。那是末将的母舅。末将幼时在杭州跟着母舅读书,及至舅舅进士及第,末将被出继到鞍山承嗣,仍是事事要靠舅舅指教。”张铨见毛文龙说的能对上,心里的疑惑就去了几分。难怪毛云龙很快就从百户到千总,又升为守备,并被派到叆阳受信重啊。也难怪今年五月他没守住叆阳那里,也没见什么处罚下来。张铨这么想就有些怪罪毛云龙没守住叆阳的意思在里头。几百里的防线,就是总兵官去守,也难免因为兵力分散,建奴骑兵移动的迅速而顾此失彼的。毛云龙在为自己太晚来找御史的沮丧没持续多久,辽阳城下就来了万余的建奴骑兵,与出城的颜继祖前后相差不到一个时辰。这让他一面觉得杀敌立功的机会来了,一面心里又暗暗庆幸,庆幸颜继祖没有问自己的所求。要是略微耽误个把时辰,就要被在辽阳城下绕圈示威的建奴堵个正着。这万余人是宁完我派去沈阳给努/尔哈赤送信勾来的。初八所谋之事无一得逞,他和马国柱就意识到是中了张铨和秦良玉之计了。二人躲在马家的地窖里,自知可能逃不过去这一劫,就派了心腹费尽心思出了城。那心腹往南走了半天,就无人跟踪才敢掉回头、兜了圈子去沈阳。努/尔哈赤还是很在意宁完我和马国柱的,这俩人在政务上对他帮助多多。宁家、马家既往在抚顺也与他有生意往来,如今二人很可能身陷囹圄,他当机立断从奉集调了一万的人马、从沈阳这边又拨了五千一起去辽阳。试图在攻城的混乱中,给宁完我和马国柱制造出脱逃的机会。张铨见建奴大军开到城下,还偏偏捡了西北面,占据有利的的上风口来攻打北门。他跟着秦良玉、侯世禄在北城楼观看战况。秦良玉便道:“他们这些人基本都是骑兵,连云梯都在现做,可不像是有准备要攻城的模样。”侯世禄听了秦良玉的话,立即明白为什么自己觉得这些建奴奇怪了。他略想想就对张铨说:“张大人,他们这些人恐怕不是为攻城而来。”张铨点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传令下去,挑断宁完我和马国柱的脚筋。若是有人敢去白杆兵营闹事,先杀了那俩祸害。”秦良玉笑着不语,白杆兵营是谁想进就能进去的么!她还是很给张铨面子吩咐自己的随从,“让军卒多加小心。小心有人在兵营外面纵火。”张铨见建奴的大军到了城下,不管他们是不是能够攻城,还是严格执行戒严令,任何百姓不得出家门上街,否则格杀勿论。战争的紧张气氛就这么笼罩了辽阳。作者有话要说:叆阳城是军事重地。明末清初,明军在这里据守镇朔关曾与□□哈赤连番恶战;清朝末年,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这里都是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在这里全歼国民党一个整编师,扭转了东北战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