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1      字数:5020
  刘时敏替朱由校说道:“杨大人、左大人,陛下对辽东、对熊大人、周大人等很关切,很想知道详细近况。”杨涟和左光斗汇报了一个时辰,很得了天子的夸奖,还得了三日的假期、和一些赏赐,然后由刘时敏送了出去。刘时敏对杨涟说:“咱家还没恭喜杨大人高升呢。”杨涟在光宗病重以后的表现,不仅使他成为顾命大臣,也奠定了他在朝臣中的地位。朱由校登基,他更是出了大力。他的升迁是毋庸置疑的。左光斗笑着向杨涟先恭贺,然后问刘时敏。“刘内相,文儒迁去何处?”刘时敏笑着说:“你们才离开京师就定下了杨大人去户部做郎中。”从给事中到郎中也算是正常的晋升,杨涟谢过刘时敏的报信,与左光斗一起离开紫禁城,各自返家休息。隔日晚间,周朝瑞、袁化中拽着左光斗一起来到杨涟的府上,庆贺杨涟晋升为四品的户部郎中。周朝瑞在光宗的时候被提为吏科给事中,但朱由校即位后,把六科全部归到都察院。虽有六科的一些“老人”想趁机在朝臣拿到更多的话事权的缘故,也与天子要削减六科权利的心思有脱不开的关系。他被派去核查京师周边的田庄,早出晚归的。听说杨、左回来,留他们休息一天,立即与才升为御史的袁化中登门了。于是杨涟和左光斗知道了京师这一个月的变化。“文儒、共之,你们是想不到天子怎么批邸报的。直说,天子说萨尔浒战败是因为杨高的作战计划,早几个月就在邸报上刊登了。这样的广而告之,难道努/尔哈赤会不做任何准备吗?难道大明的将士遭遇埋伏还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吗?”杨涟大骇,杨镐的作战计划他还洋洋自得地写信给同年顾大章,言称杨镐大军将踏平建奴。“那邸报是发到大明所有官府的。”周朝瑞恨恨说道。“天子在大朝会的时候痛斥邸报泄露军机,锦衣卫拿了不少人呢。”袁化中叹道:“现在想起来还怎么怪责杜松遇伏、杨镐丧师辱国?作战计划是兵部交给邸报发的,满朝就没人想到这可能给建奴知道。”杨涟失去了精气神,呐呐自语:“我是兵科给事中,也没有想到此事。”“还有一人也被天子提出来训斥了呢。就是总督蓟辽边务的蓟辽总督薛三才。他管辖范着辽东镇、山海镇、蓟镇、昌平镇、真保镇以及天津、沧州的军务。他在努/尔哈赤立‘后金’为国号的前一年,还上书说建州女真忠心对朝廷呢。”左光斗说道:“薛仲儒去年已经辞世了。”“天子说了他为官匡扶正直,不畏权贵是人品高贵;整饬军纪,制御有策,也是尽心尽力。但是和杨镐一样,居然没有如熊廷弼、周永春那样发现女真的不轨,也是属实的失职行为。朝廷会因官员的表先在其卒后谥恭敏,赠太子太保。”袁化中说不下去了,周朝瑞接着说。“要按天子的说法,薛仲儒是当不得‘恭敏’的谥号。”“会收回谥号吗?”左光斗颇为担心。他是很推崇薛三才的为人、为官的。袁化中摇头,“薛鲁叔当庭为其兄向天子请罪,天子说既往不咎。只是提醒做臣子们的我们,为了身后名,更认真更细致地做事。”第788章 木匠皇帝43杨涟在家休息三日, 然后去吏部办好勘合转去户部做郎中。户部尚书李汝华特意把他叫过去,与他推心置腹地说起天子对隐田隐户等的处理办法。“文儒,你也知太仓空置多年。陛下有意将各部的财权统一到户部, 各部要在冬月的时候做好下一年度的预算,然后在腊月里讨论。这样户部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 也与隐田的核查有关。若是大明应缴纳赋税的耕地都能按照实际足额缴纳,则朝廷不再缺银两、百姓也不再为赋税、徭役所苦。六科的其他人都被划去了都察院,被分派到各省去核查官员自报的隐田数量是不是属实。再则陛下是坚决要收商税, 是三什税一。”杨涟皱眉, “这个商税可是比较难收的。”李汝华赞同, “陛下心意已决,说天下无农不稳, 无商不富。士农工商, 没有哪一个也不行。士人取消了优待,江南已经有不平的舆论。再一个就是匠户制,陛下也要予以取消。”杨涟不知道该怎么评说陛下了, 他试探着问道:“部堂大人的意思呢?”李汝华苦笑, “事情进到这一步由不得我们不跟着陛下走了。陛下前些日子带人去了工部的匠作坊, 然后命令工部把匠作坊的环境做了大修改, 直言要使匠人能够积极主动做好事情,必须要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做,而不是靠着监工的鞭子。”杨涟点头,“这话有道理。学子读书也是这般的,必得他自己内心里想学才能够学得好。”“你倒是能跟上陛下的想法。算啦, 这些先不说了。老夫就将核查隐田一事全部交与你,做的好,老夫与你请功。要是做不到位,我们户部、老夫与你可就是大明的罪人了。冬月底前,派出去的御史都将回到京师,带回来各地最新的鱼鳞册,这样我们户部就有了明年全年的收入预算。”杨涟站起来表态:“部堂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此事。”“文儒,我知你是清廉、慎重、有能力之人,核对鱼鳞册的时候,你可以调轻信重的人来户部帮手,户部还缺郎中的。”“谢部堂大人信任。”“还有一事儿就是南京六部与京师六部合并,南京户部尚书汪应蛟到户部任左侍郎。现在已经在路上了。我听说他上了折子与天子,对熊飞白要求的辽东拨款有不同的意见。来来来,你坐下给老夫讲讲辽东的事情。一千两百万啊,搜光京师各部和内廷,也凑不出那么多给熊廷弼的。”杨涟听说一千两百万就愣住了。“部堂大人,我与左共之在辽东的时候,没听到熊廷弼提起过此事。”不仅才从辽东回来的杨涟觉得惊讶,就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所有人都感到吃惊。熊廷弼疯了吗?就因为新君继续像神宗那样相信他,他就敢狮子大开口,打着巩固辽东的名号,敢要千二百万两的银子?这事儿一下子盖过了那些晋商被阖族收押的风头,而福王府被抄早已经是昨日黄花。朱由校坐在养心殿里,手里捏着熊廷弼的那个三方布防的策略折子。这折子的内容已经由魏朝给包括兵部尚书崔景荣等人在内的所有人读过一遍。“你们都说说,熊廷弼的这个策略是不是可行?”兵部郎中以上都被传到了养心殿里,五军都督府的两国公还有几个侯也被传了过来。诚意伯刘孔昭是被朱由校点名传来的。这些人想着熊廷弼那策略看起来似乎是很有道理,若是建成了应该能防住建奴了。可就是这一千两百万的银子……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想着从哪里弄到这笔数额巨大的银两。朱由校等了许久,没等到苦思冥想的这些兵部老爷们说话,心里渐起不虞。武官遇事不敢挺身说一个“战”字,也不敢对文臣所定的策略发表否定意见,国公也好、兵部从尚书到郎中,与孙策兄弟、周瑜等人比起来差太多了。这要是梁上,那些土匪虽莽撞,但也早就嗷嗷叫着请战了。而在三国,那些自诩头脑转得快的,早就献上十条八条对敌的策略了。唉,他在心里叹气,真是一世不如一世地累心啊。诚意伯刘孔昭突然站起来,对朱由校拱手。“陛下,依臣陋见不如将这千二百万两投到装备我们大明的将士。练出精兵一举彻底灭了女真。”朱由校微微点头,总算有个带脑袋考虑事情有血性的了。英国公在心里嗤笑,别说千二百万两银子,要是有一半,他就敢起来出头应下此事。用五百万,一年可以吃出、练出十万的精兵。再配上百万好马、□□、火炮等,不说铲平建奴,也能收回抚顺等地,问题不就是在没银子嘛。定国公也附和诚意伯说道:“陛下,这千二百万花出去就是一个被动的防御,真不如用来花在提高大明将士的实力,以图荡平辽东的贼寇,有了长久的安宁好。”在崔景荣的心里,也是定国公这样的想法。有了诚意伯和定国公开口,他也附和了他们的意见。但是他面带犹豫地提醒少年天子。“陛下才派了杨文儒和左光斗去辽东,以示陛下信任熊飞白。臣以为在无实力与建奴对战的时候,主动防御以待时机决战也是可取之道。现在驳了他防卫策略,会不会引发熊经略不安、导致辽东震荡?”朱由校哂笑,“在座的诸位、以及在朝的所有臣子朕都信任的,就是所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会继续用你们和遍布大明的朝臣治理天下。可是朕信你们,就要把你们每个人的所有折子都照准?否则就是不信任了?”崔景荣讪讪,心里说大道理是这样的,但是熊廷弼那就是心眼小、惯是分不清军国大事和小事的区别,什么都能拿来置气的人。可他知道这话是不能由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嘴里说出去,不然天知道熊蛮子会做出什么荒唐的置气事儿。英国公站起来,“陛下圣明。臣看熊飞白的防御策略是不错。这一年安抚辽东、镇守沈阳做的也很好。但是这防御计划耗资巨大,不是朝廷现在能承受的。还是驳回才稳妥。臣赞同诚意伯的主张,练出精兵,荡平建奴。不然被动消极地防御,就是建了万里长城,没有强兵悍卒去守,也护卫不了大明的安宁。”兵部的其他人也开始附和了,朱由校在心里决定:以后议事的时候绝对不要这些没主见的应声虫参与了。议定熊廷弼的防卫策略不可能施行,朱由校留了崔景荣和三位勋贵继续商讨辽东之事。“朕的意见是今冬、明春重点防御建奴攻击沈阳和辽阳。晋商不能再给建奴提供物质支持的消息,不出十月建奴就该知道了。随之而来的两件事儿,一个是九边加强防卫,再一个就是需要人代朕去巡边,一定要堵住所有可能给女真输运物质的漏洞。”诚意伯霎那间心有灵犀地意识到、为什么天子点他来参加这次的议事了。他站起来请求道:“陛下,臣愿意代天子巡边,堵住大明九边防线上的所有漏洞。”“好。那你准备准备,明日领旨后日出发。”“谢陛下信任微臣。臣就是赴汤蹈火也要完成巡边重任。”崔景荣认为诚意伯代天子巡边很合适,有爵位、还有五军都督府的差事在身。“陛下,兵部要不要派员陪同诚意伯一起?”“兵科已经划去都察院,你们兵部可还有够资格能去科道的人没有?若是没有就选派御史同行。”英国公插话道:“陛下,有御史同行,兵部要是再能派个郎中随行,比较适合处理巡边中遇到的兵部事情。”朱由校想想,笑道:“这样三种人组合巡边,是很周全。那就以诚意伯为主,兵部尽快把郎中选定。”崔景荣笑道:“陛下,臣推荐留都兵部郎中刘元珍。他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初任留都吏部主事,后升为兵部郎中。丁忧后在万历二十八年补为留都兵部职方司郎中,主要掌管疆域图籍。此人做事认真,对训练军卒也独到之处。是陪同诚意伯巡边的合适人选。”定国公说:“留都官员尚在来京途中呢。”英国公就道:“派人去传旨,让他不必到京师,直接与诚意伯去汇合好了。”朱由校点头,“就依崔尚书和英国公的所言。魏朝,令人传张问达来。”崔景荣等人见后面是要与张问达挑选随行的御史,与他们已经无关了,俱行礼后退出养心殿。张问达来的很快。他这几日一直在寻摸着私下见天子的机会,不是为了政事,而是为了晋商那些人。因为他是陕西泾阳人,与那些被下了大牢的晋商们,有着转弯抹角的姻亲关系。他知道那些晋商该杀,给他们求情的事儿,是坚决不会做的。但是他奢望着能求到新君额外开恩,赦免了那些女眷和孩童。作者有话要说:找到微博账号的密码了,关联了自动登录。上次是谁问我来着?当时明月在66,就是这个第789章 木匠皇帝44张问达来的很快。他这几日一直在寻摸着私下见天子的机会, 不是为了政事,而是为了晋商那些人。因为他是陕西泾阳人,与那些被下了大牢的晋商们, 有着转弯抹角的姻亲关系。他知道那些晋商该杀,给他们求情的事儿, 是坚决不会做的。但是他奢望着能求到新君额外开恩,赦免了那些女眷和孩童。张问达到来后,魏朝替天子把事情解说与他。张问达明了少年郎的心理, 在变声期间嫌弃自己的嗓音不想说话。带魏朝解说之后, 张问达看向天子。“陛下这御史人选, 要从既往的兵科给事中里挑,是吗?”朱由校看着张问达摇头。“那是?要选有内秀之人?”朱由校点点头。刚才说话太多, 他现在是一个字也不想说了。“此人只管看, 然后回来报告?”朱由校再度摇头,不想与张问达继续打哑谜。“有内秀,能辨得出什么时候该说话。在遇到诚意伯刘孔昭、兵部郎中刘元珍以及戍边将领有疏忽不到的时候, 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口, 什么时候闭嘴。既不能激化矛盾、也不能视而不见隐患。”张问达开始犯难, 御史里直言之人比较多, 能达到天子要求的就很少了。他突然间想到一个人。“陛下,臣推荐王德完王子醇,他是广安人,万历十四年进士。初由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 后来累积考绩升迁为户科都给事中。既知兵事又知钱粮,神宗时因卫先帝而被杖责除名。先帝时召回,启为太常少卿。经这些年沉淀,他再度回京与往日大有不同。老臣尝与周明卿言,欲意擢其为左佥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