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0      字数:5430
  熊廷弼任巡按期间,努力实现这一方略。他修建了自海州卫、盖州卫、三岔河起,经辽阳、沈阳到开原、铁岭、北关止的七百余里的边墙;增修了清河、叆阳、宽奠、大奠、长奠、草河、熊岳等七座城池,并修墩台一百余座。还建粮仓十七所,每所三五十间,三年之内积谷三十万石。整顿了军队,革去贪污、隐占等弊端,改变了风气,充实了营伍。他与北关叶赫部、蒙族各部搞好关系,使努尔哈赤深感局势对他不利,不得不采取退缩方针,归还故地等,以求与大明重归于好。应该说熊廷弼做的这些才是拯救辽东的最佳措施。但是有才能的人通常比较桀骜。他那狗脾气惹恼了朝中看他不顺眼的人。再加上很多人没意识到□□哈赤的危害,反而认为辽东危局是武将夸大,有的甚至主张“疏北关,亲奴酋”的方针。所以熊廷弼巡安辽东三年期满后,朝廷将他改任为南直隶督学御史。随着他的离任,这些有独到见解的卫辽方略也就荒废了。而熊廷弼的臭脾气也令他在做督学御史的时候闯了大祸,他因杖死生员芮永缙被弹劾回家等候勘察定罪。这一等就是七年。这七年间,□□哈赤兄弟逐步壮大,开始蚕食辽东。当大明朝廷不能坐视建州女真成为辽东的最大部族的时候,匆匆开始了对建奴的讨伐。结果萨尔浒之战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大明由军事上绝对的主动优势,变成了变动的防守之局面。这才有了熊廷弼再次得到朝廷信重的机会,让他得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的身份经略辽东。可他这次到辽东面临的危局,可与他十二年前被授为巡按御史、初到辽东的时候大为不同。熊廷弼有才华有能力有脾气,但是他更有不能言说的致命缺点:置气。也可以说是小心眼、度量不够、没有宰相肚子能撑船的气度。军国大事他也能拿来怄气。表现就是他在六月得到的任命,偏等到七月辽东的战局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姗姗离开京师赴辽东。真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等他慢悠悠地行至十三站(今辽宁锦县西北)得知铁岭已经失陷了。等他进入辽阳,辽阳已经是座半空之城。人心惶惶之下,能离开的都跑掉了,就是朝廷的官员和将领也备下快马欲逃了。这时候熊廷弼展现了超卓政治能力和铁血手腕。他果断地采取了强硬的一系列措施:逮捕了知州李尚皓。罪名是提前将家眷送回内地,动摇了军心、民心;斩了临阵脱逃的将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有效地震慑欲逃者;公开祭奠开原、铁岭的殉难军民,从而初步安定了民心,稳定了军队。但辽东形势并不令人乐观,军队虽有几万人,但无军械、无健卒、无好马(好的都抽去参加萨尔浒会战了),而哨探报□□哈赤攻破北关后还要乘胜攻占辽阳。面对这种危局,熊廷弼持尚方宝剑又斩杀了贪将陈伦,没收其赃银;撤掉李成梁的第三子、无能总兵李如桢,而以李怀信代之。适当地收缩兵力,并将守卫沈阳的绝大部兵力陈兵于辽阳,大张旗鼓地准备干粮、行具,假装要进攻□□哈赤,夺回失城以雪萨尔浒战败之耻。□□哈赤探知熊廷弼这样的举措,果然没有立即进攻辽阳。熊廷弼对阵□□哈赤的第一战,通过虚张声势获得胜利。熊廷弼抓住时机加固辽阳城墙。然后带着一千军卒冒雪出现在已被□□哈赤占领了的抚顺关,做出勘察地形、要攻打抚顺的阵势。□□哈赤以为熊廷弼要袭击他,立即采取应对措施:砍树堵山口,运石整修关隘、山城。熊廷弼又赢得了大修辽阳城的时间。几个月后,高厚壮固的辽阳城魏然屹立在辽东大地上,防卫能力空前加强。熊廷弼分析辽东地形,认为□□哈赤进攻辽阳必出抚顺关。沈阳、奉集距抚顺各六七十里,互为犄角,完全可以控扼住抚顺。于是熊廷弼于万历四十八年四五月间,亲自督修沈阳、奉集城防,部署了兵力,命总兵官贺世贤率领三万人守沈阳,柴国柱率兵二万守奉集。刚刚部署完毕,六月十二日,□□哈赤兵分两路分别进攻沈阳和奉集,被贺、柴二部击退。八月,又以五六万人进犯沈阳,熊廷弼亲自到沈阳督阵,打退了建奴的进攻。这第二战是真刀实枪的硬抗,熊廷弼又战胜了□□哈赤。就在这样的辽东局势中,姚宗文以户科给事中去辽东勘察战况,回到京师却煽动弹劾熊廷弼,欲除之而后快。刘国缙、御史顾慥、冯三元、张修德,给事中魏应嘉也先后参与了弹劾熊廷弼之事,进而引发了对首辅方从哲的弹劾。杨涟和左光斗看着沈阳城墙上的战后余痕,看着排队经过搜捡才能进城的百姓,时不时的就有健壮的男子被拖到一边,被军卒仔细盘问。紧张的局势,让他们这些号称是钦差的百余人、几十辆大车组成的车队,也没能直接进了沈阳城。守着城门的百户,派军卒往军中送信,要求上级军官派人来核实。“二位大人,不是小的不通融,实在是战时有军令不敢违。”杨涟和左光斗想与那百户继续攀谈,问熊廷弼治军之事。不料那百户看二人的眼神都变了,不用说就知道那是开始怀疑他们为假冒的钦差。那百户干笑着:“大人既然到了城门,经略府很快就能派人过来迎接。不如到这边坐着谢谢。”杨涟和左光斗反应也不迟钝,看着持刀荷枪围过来的这一大群军卒,只好命令跟过来的护卫军卒不得轻举妄动,老实地站到那些刀枪的包围圈里。还好熊廷弼来的够快,远远就认出被刀枪包围的杨、左二人。他哈哈哈朗声大笑,“文儒、共之,是不是问了不该问的军情啦?”作者有话要说:这章辽东的背景交代的比较多实话说大明对女真各族的政策有点儿小人心第785章 木匠皇帝40杨涟和左光斗看向跳下马、迎着阳光大步流星走过来的熊廷弼。周围所有的人、声, 仿佛一瞬间都流逝了生命力, 都成了衬托他的背景,让这个昂藏矍铄的老者身上,凝聚了所有的注意力。一些民众甚至匍匐在地上磕头,口里喊着“大人庇护辽地, 恩德齐天。”熊廷弼几步到了俩人跟前,深陷的眼窝, 憔悴的脸色, 无不显示着他还没有从大战中恢复过来。杨涟双手抱拳,对熊廷弼道:“熊经略,下官有圣旨在身,恕不能全礼。”左光斗则后退半步向熊廷弼深深地弯下腰,“下官左共之拜见熊经略。”熊廷弼则抱拳深深施礼,“刚刚击退建奴,故城防检查严格,还请二位莫怪。”敢怪么?虽然护送他俩的禁军百户已经递上兵部的勘合做身份证明,但那百户就坚持钦差之事做不得准,然后他俩只是问两句前些日子的大战,就被人刀枪相加地围了起来……杨涟和左光斗虽猜出那百户是有意的, 这时候也只能秘着心思赞那百户把守城门的认真态度可嘉。熊廷弼带了百来位骑马的护卫, 两伙人合到一处往衙门去。熊廷弼嘶哑着嗓子大声地喊话。“文儒、共之,你俩别看我的护卫带的多、排场大,实在是老夫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遭遇了数次的街头刺杀, 而后不得不多带着些护卫了。”杨涟惊讶,“沈阳城里也不安全?”熊廷弼冷笑。“建奴派了不少的奸细混进了辽地各个城池。若不是老夫谨慎、命不该绝……”熊廷弼摇头唏嘘,“早就不知道坟头的草有多高了!”左光斗也诧异地问:“怎么建奴如此猖獗?”熊廷弼点头。“确是如此。你们在辽东多待几日,就会看到城里的军卒搜扑建奴的奸细。有辽人、有女真人、还有蒙古人,防不胜防的。你们在城里也要多加小心,老夫已经折进去几个护卫了。要不是在建奴攻城的时候,派了军卒守卫城里的各条街道,还下了戒严令,百姓上街就格杀勿论。可能我们的将士在前面守城,后面的奸细就敢搞里应外合了。”熊廷弼这话就出乎杨涟和左光斗的意料。二人吃惊地瞪大眼睛,异口同声问道:“那岂不是很危险?”熊廷弼沉重地应道:“是啊。所以现在对进城之人审察的很严格,凡是手上的茧子是拉弓射箭、或者像是操练刀枪磨出来的,言行举止不像农夫的,都要收容甄别后再许其亲友作保。不能提供亲友作保的疑犯,十个里有九个是建奴的奸细。唉,如今建奴已经成势了,这守城还要防备城里作乱。也亏得老夫有先见之明,来了辽东就先加固了辽阳、沈阳、奉集的城墙。不然单看这几个月,以努/尔哈赤对沈阳、奉集出动的人马,真要是被他们内外勾结上了,沈阳和奉集可能已经易手了。没了沈阳、奉集成犄角控扼抚顺,辽阳被建奴得去了,失去辽东也是早早晚晚的事儿。”杨涟对熊廷弼的辽东策略钻研的很深透,他点点头说道:“熊经略大才,才能守得住辽土,换任何人都是不成的。”左光斗附和着点头。经过萨尔浒的战败,朝廷官员一反过去对建州女真的轻视,开始重视甚至有惧怕的隐性心理。大明多少年没有过的惨败,六七万的将士捐躯毙命于一役,损失的军需辎重更是难以计数。打击太大,骄傲的大明臣子有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熊廷弼却突然转了话题,“二位来时可遇到快马往京师送信的信使?”“遇到到几起的。有什么不妥当吗?”杨涟虽这样问,心里想的却是难道我们俩,还敢把信使拦截下来看送回京师的军报?要是兵部尚书还差不多。熊廷弼道:“辽东巡抚、副经略周孟泰的母亲去世了。他也是才得了信。已经向朝廷告假要回洪洞县按制守孝。唉,天有不测风云,不知道辽地再派谁来做巡抚啊。”熊廷弼惆怅叹息,但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杨涟轻声说道:“陛下要辽东稳定,不肯因人为因素致辽地有任何不安。辽东需要周巡抚稳定民政、参赞军务,未必会同意周巡抚回乡守孝。”这是杨涟根据与新帝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而推测出来的。私下揣测圣意的事情,论起来是违制,可是谁没干过呢。熊廷弼听了杨涟的话,眉眼立即鲜活起来,末了强自压制住欢欣,压低了声音说:“老夫与周孟泰协作无间,甚是害怕换了巡抚,若民政、军政之间起了龌蹉争执,怕就不能全心力地在军务上。”杨涟和左光斗立即称赞熊廷弼全心为军国考量。实际上俩人都知道熊廷弼的脾气不和人。来的路上俩人就商量好了,坚决不因任何事与熊廷弼争辩、争吵,俩人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安抚熊廷弼,免得他被姚宗文等人的弹劾激起牛性,拿朝廷大事儿置气。几人说着话,就到了经略衙门。巡抚周永春带着衙门的所有官员,已经摆好了香案。驻守沈阳千户以上的将领,听说有钦差来传圣旨,也都聚集了过来。杨涟在香案前站定,待所有人都跪好后,才大声宣读了圣旨。圣旨的内容一部分是赞扬辽东的将士守土有功,天子赐内帑金万两赏赐有功官员,抚恤阵亡将士遗属也赐予了万两内帑金;另一部分内容是肯定熊廷弼安辽策略,再就是为了表彰熊廷弼安辽战功,特赐麒麟服一件,美酒十坛。杨涟读罢圣旨,在众人谢恩后,将圣旨卷起来,走过去虚扶起熊廷弼,将圣旨交给他。“熊经略、周巡抚,下官带来的那十几辆大车,都是天子从内廷所出的财物。林林总总还有一些药材和成品的伤药,就没有写在圣旨上了。下官这里有内廷给的清单,你们派人来点收。”杨涟的声音不小,在场的官员将领听得很清楚,各个在惊讶之余,围去了那十几辆大车。什么时候天家这样想着将士了?舍得用内帑金奖赏,还舍得从内廷出药材、成品的伤药。要知道内廷出来的伤药,那都是能够去腐生肌的啊。熊廷弼看众人围的不像话,大声呵斥起来。“你们没见过银子还是没见过药材啊?”周永春笑着对熊廷弼说:“飞白兄,他们也都是高兴的。天子是首次赐药呢。喂喂喂,那些伤药你们不能这样抢啊。等点数清楚了,受伤的人按伤势领药。”那些将领被周巡抚说的笑起来,七嘴八舌抢着说话。“周巡抚,你放心,下官会看好伤药,不让坐衙门的抢了去。”气氛欢愉了,熊廷弼笑骂几句,与周永春一起邀请杨涟和左光斗入衙门喝茶。杨涟和左光斗在二人跟前,不论是年龄还是科举都是小字辈,再三谦让后,还是熊廷弼领先进了衙门的后堂,与周巡抚左右居中而坐,杨、左二人分坐下手的左右。喝了一轮茶,熊廷弼毫不掩饰地问起京师弹劾他的事情。杨涟慢慢地把天子对弹劾熊廷弼的那些人的处置,详细地说了一遍。末了杨涟补充道:“陛下甚是相信经略大人,委派我二人特来辽东就是表明其对大人的信重、对辽东所有文臣武将的肯定和赞赏。”左光斗也对熊廷弼说:“经略大人是辽东柱石,陛下不会因他人谗言动摇对大人的信任。”熊廷弼的脸色放晴,“文儒、共之,你们也莫称我什么大人,叫我一声飞白兄也是可以的。”俩人赶紧起来抱拳行礼,口称“飞白兄。”周永春也借机说不用臣自己为巡抚,一声孟泰就足矣。杨涟和左光斗哪里敢托大,忙又对周永春行礼,只管称呼其为“孟泰兄”。四人行礼、还礼,在坐下以后已经亲热了很多。熊廷弼和周永春都知道杨、左二人在光宗病后和辞世后的作为,杨涟的所作所为早就赢得了朝堂重臣的钦佩,熊、周二人也是同样的想法。“文儒,你能为朝不计个人生死上书,老夫是钦佩万分啊。”熊廷弼感慨万千。杨涟推辞道:“涟在京师上书,也是知道先帝是明君。就胆量、见识、能力来说,照二位前辈还差的太远。假使飞白兄、孟泰兄在京师,必也会与涟和共之一起,去乾清宫迎天子登基的。”朱由校登基之事,熊廷弼和周永春只从友人来信里得知了一二。如今见了杨、左两位在现场的当事人,哪里还会放过问细节的机会。及至杨涟和左光斗把天子抽刀刺死李选侍,然后又一刀刺穿客氏和李进忠俩人,两刀就断送了三条人命。周永春搓手感叹,“陛下真是不容易啊。小小的少年郎,心怀生母死仇,还能与李选侍虚与委蛇周旋,终得到为生母报仇的机会。心志坚强,可叹可赞。”熊廷弼道:“陛下如此有血性,辽东失土之仇、将士捐躯之恨,指日可雪耻矣。”杨涟立即拍案称赞道:“飞白兄说出了兵部所有人的心里话。陛下登基伊始就召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同议辽东军事。”当即把天子召集兵部等事说与熊、周二人。第786章 木匠皇帝41熊廷弼和周永春听完以后, 心潮澎湃,激动得不能自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