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19      字数:5056
  英国公夫人明白丈夫回来说这话的意思,立即说道:“去,赶紧走,但是把嘴巴闭紧了。不然以后从谁嘴里漏出去的,我就休了谁。”作者有话要说:晋商在满清灭亡明朝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满清入关前,明朝政府明令禁止与满清进行商业交易。不怕苦不怕死的山西商人不顾明朝政府禁令,跋山涉水与满清进行贸易,为满清政府和百姓提供各种生活和军需物质□□哈赤没钱筹备军需。他把目光投向了晋商,向经常往来于中原和后金之间进行买卖的山西商人伸出求援之手,请求借予巨额钱款,他开出的利息是比较高的。商人的本质是追逐利润,既然回报丰厚,有巨利可图,国家社稷的前途就不放在心上了,这些晋商大亨们很爽快地答应了□□哈赤,给后金提供了巨额借款。为了表示还款的信誉,□□哈赤向借款的山西商人出具了盖有龙玺的借票以为证据,这就是传说中的“龙票”。清王朝入主中原后,清世宗接见了其中最著名的八家,并御封为内务府的皇商。为了表彰晋商对大清建国的贡献,清朝把北方边境的贸易经营权全部给予了晋商,不许他人染指。具体做法是发给晋商龙票,凭龙票进行边境贸易。在晋商的帮助下,满清不仅装备了武器精良的八旗兵丁,还储备了足够的军用战略物质,甚至还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为间谍,利用他们刺探大明王朝的军事经济情报,了解和掌握明朝的一举一动。说晋商是明朝的掘墓人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摘自网文晋商在大明末期的影响)第762章 木匠皇帝17天擦黑的时候, 王安督促小宦官备水, 然后对刚刚绕乾清宫走了几圈回来的朱由校汇报。“皇爷,工部和匠作坊的清单都出来了。欠匠作坊的工匠们薪水,工部主事多算了快一千两。”“其他的呢?”朱由校快速脱下汗湿的衣服, 这身体的底子可真的不怎么样。虽然现在温度不算低,但傍晚的小风, 这小身板未必不会着凉, 还是先换了干衣服安全。“其它的各项, 工部主事都加了一成到两成不等的银子。最后加起来,这两万将士装备的总数要二十三万六千余两。”“成国公府抄的如何了?”王安顿了一下才说:“老奴派了东厂和司礼监的人,共五十多人跟去看锦衣卫登记了成国公府的所有财物、往来的书信、账册。能保证抄家的时候,没有锦衣卫朝财物伸手。”关于成国公府的财产,有骆思恭和王安派去的人盯着是没有敢伸手的。但之后骆思恭只留了登记的帐本,没有把抄家得来的财物放到锦衣卫,反而悉数运送到东厂保管。朱由校泡在热水里,听了王安的汇报,给骆思恭打上一个心思周密、谨慎的表浅。然后对屏风外面候着的王安吩咐。“你明儿和骆思恭一起, 从成国公府的财产里提出二十万四两银票和银子, 把匠作坊的工钱先发了。然后派人盯着工部和匠作坊,那两万将士的军械等不能出差池。剩下的三千多两, 你先抽出一千奖励抄成国公府的人。余额先放在你这里立账, 等这批军需做好了再赏。”“是。”“东厂的人你要约束好,敢出手敲诈匠作坊等,就等着扒皮。”王安听着水声哗啦赶紧示意小宦官进去伺候新君穿衣。“皇爷, 你放心老奴会把东厂的小崽子们约束好的。”“约束不好,可有的是人望着你的位置着急呢。”不用朱由校提醒,王安也知道自己的位置是多么地令人眼热。可是皇爷把自己的位置定在不能伸手,伸手就砍头上,他虽然心里遗憾,可是要命还是要利,那是不用多想的。这一夜的京师,注定了是不能平静的夜晚了。文臣们都在为手里拿到的吏部表格发憷,吏部下派的时候说给一个月的时间,可是户部尚书李汝华追加过来的消息是三天内就要把京师官员的隐田、隐户清单收齐全了。明晚散衙前,必须要把填好的表格送交户部。谁家里没有献田、没有投靠的人,避赋税躲徭役,已经成了家有薄产者的共识。一旦同乡里有谁家的儿子中举,要投靠的能打破了脑袋。及至中了进士做了官,这些事情一般都交给家里的官家和妻子共同打理了。随便填点儿?蒙混过关行不行呢?没有人敢这么干。户部过来传话的人已经说过了,各地撤回来的东厂的矿监、税史,将配合御史台复核官员的田产之事。这个时候,所有的官员才意识到,在文官中一直普遍存在的隐田隐户,使得他们成为了大明律法里的“罪人”。该怎么填写那表格,不仅是六部的官员,就是曾经多次指责勋贵不守律法的御史们,也都加入了不眠大军的行列。才起更呢,诡谲的气氛就弥漫在京师的武勋各府。摆在有实职的勋贵面前,也有文官那样的那份隐田、隐户的表格要填写。但这表格给他们的震撼,还不如成国公府被炒家、全家不论男女老幼主仆都下了大牢的消息。煊赫了二百多年的成国公府就这么倒下了,在武勋中如同平静的水面从天而降了巨石,其波澜的壮阔,瞬间把大大小小的勋贵都罩了进去。勋贵们也不管平日里怎么互相看不上眼了,也不管会不会遭遇御史弹劾了,都只能派管家去英国公府和定国公府打探为什么抄成国公府,因为十六岁以上的子弟,都被英国公世子带去了洛阳。结果各府的管家回来的都很快,说英国公府和定国公府两府的大管家,分别站在各自的府门等大家来问询呢。答案是国公爷的吩咐:“不知道。”没有人敢信英国公和定国公的话。成国公是和定国公一起被传进宫的、英国公是被从军营叫回来的、今日还有兵部尚书、侍郎、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在御前。御前发生了什么事儿,要抄了世袭的成国公府?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答案的勋贵们,注定要过一个不眠之夜了。少数得知了成国公府被炒内幕的就是两国公府的亲家了。朱国弼两年前承继的抚宁侯爵位,起自一百四十年前得封保国公的朱永。朱永的曾祖父只是个普通戍卒;其祖父参与了参与"靖难之变",努力奋斗官至留守司指挥佥事。到了朱永的父亲才因军功封抚宁伯。追赠了抚宁侯。朱永则是因为大同等战功得以晋封世袭两世的国公、五代的侯爵。到了朱国弼这里,他承袭的侯爵是抚宁侯的最后一代了。这意味着从他以后,抚宁侯府就要退出勋贵的圈子了。朱国弼的母亲百般谋划,借着与英国公夫人有旧,将嫡长女嫁到了英国公府为次子媳妇。这已经是抚宁侯府高攀到不能更高的婚事了。他们母子只盼着英国公府在抚宁侯府没了爵位后,亲家能够在军中照顾后辈。抚宁侯朱国弼听说妹妹突然归宁,赶紧过去母亲的房里相见。兄妹俩见礼之后,朱国弼就急忙对母亲说:“娘,我有事情要问妹妹,一会儿送妹妹回来和你叙话。”朱氏拦住长兄,“我知道哥哥要问什么,就在母亲这里说。”然后顺手把丫鬟都赶了出去。“大哥,你要和我说是实话,咱们家里有没有生意是往北边的?”朱国弼吃惊,自己是大同起家,百余年的老根基一直都没敢撒手。“妹妹,成国公府的生意是往北的?咱们府里的生意全是往西边去的。你也知道咱家的人脉都在西边,北边好赚钱也插不进去的。阿弥陀佛!”朱国弼拍着胸脯念佛,原来有多么羡慕那些能在北边的生意里赚钱的人,现在就有多么庆幸自己插不进手了。“妹妹,是英国公让你回来问的?”朱氏赏自己哥哥一个白眼。“国公说我们妯娌几个,谁的娘家在张家口做生意,就等着抄家灭族。还让我们心里有数,谁来打听都推说不知道。我跟世子夫人学呢,她和婆婆请示要回娘家,婆婆没有不愠之色,我们妯娌几个就都回了呗。”抚宁侯老夫人一指头戳在女儿的额头上,“你多长点儿心眼儿。唉,算了,世子夫人怎么做,你就跟在她后面好好学就是的了。”“娘,哪有这么说亲女儿的。好像我很笨似的。”朱氏揉着额头,“哥,这事儿你知道了可不能对别人说,我婆婆说了从谁娘家漏出去的就休了谁。”抚宁侯老夫人赶紧抓住儿子的手,“对,你可不能往外说,以后大郎他们兄弟几个还要等国公府照顾呢。”朱国弼赶紧点头,“娘,你放心,我不会往外说的。和你儿媳妇都不说。”老夫人点点头,“你明白就好,不然一家家的传下去,你妹妹在英国公府可就待不住的。她可不像你媳妇生了三个嫡子。就是你媳妇娘家在张家口做了生意,也不碍她一个出嫁女什么事儿。”朱国弼点头如捣蒜般。他知道媳妇不怎么得亲娘待见,但是看在三个嫡孙的份上,日子也还能维持住面子。所以他先说了不告诉岳家,免得母亲唠叨起来就没完了。他也自己亲娘是为妹妹着想,因为妹妹成亲好几年了,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这要是从自己嘴里漏出去了,英国公府绝对会休了妹妹回来。再则看世袭的成国公府都被抄家了,万一自己的岳家真参与了往北边的买卖,先知道了消息也救不了他们家。朱纯臣那个胆小鬼,不用上刑就会把他知道的人都攀咬出来的。“行啦,这事再别提了。等用了晚膳,老大你就赶紧送你妹妹回去。你妹夫不在京里,也不好留她在家住下的。”朱国弼赶紧起身让外面的人去端晚膳进来。“妹妹,也不知道你今儿回来,所以厨房预备了什么就在娘这里对付用。等下回你和妹夫一起回来,哥一定弄一大桌你爱吃的。”朱氏嗔怪抚宁侯,“哥,你这样就是和我见外了。从小到大你照顾我多少呢。”抚宁侯老夫人搂着女儿的肩膀,看着儿子道:“看你们兄妹俩始终这么好,我就放心了。”老夫人这一辈子就这一双儿女,但是占足了抚宁侯府的嫡长位置,如今一儿一女都过得好,也不枉费她二十多年家里家外的谋划。母子三人在一起用了晚饭。抚宁侯带着母亲匆匆准备的给英国公夫人的礼品,送妹妹回去英国公府。回来后就在母亲的房里盘桓到二更天,然后直接回去前院的书房安歇。不回自己的院子,也能免了母亲明天再追问是不是告诉了妻子的麻烦。唉,无论在府里还是在都督府,哪里都需要下心劲才能过的去啊。这一晚上,英国公就在书房里和女儿张嫣一起用晚饭。把白天的事情详细地分析给女儿听。他太知道男人的心思了。所谓的好皮相、好性格、好家世加起来,都不如一个能揣摩到男人的心里想什么、想听什么的解语花更可心。“父亲,天子这么做是要先断了建奴的补给、然后再与建奴死战吗?”张惟贤点点头。“从长远看是这样的。但与建奴死战还远的很。如今是不把建奴的补给断了,辽东就会守不住。可突然断绝的这么狠,也还得小心建奴会狗急跳墙。这个冬天啊,辽东的压力大着呢。”“父亲,有成国公府的财货支撑,那两万将士能及时派出去了,够不够啊?”张惟贤摇头。“肯定是不够的,还得陆续增兵的。”张嫣撇嘴,“父亲,上次您说了京营的将士不能再抽了,可是要征卫所里那些整日种地的农夫去打仗,怎么可能打得过日日在马背上的建奴。”“咱们是守城,新兵过去了也只是给老兵做辅助。”张嫣摇头,“那还不如把新兵放在禁军中操练一年半载的,先从禁军中挑能打的去辽东,过去了也顶人用,不是单纯充数的。”“这个想法为父也有过,用新兵替换悍卒拱卫京师,得要天子的同意。”“要是外面都丢了,留了四十万的精兵强将守卫京师,最后也是没用的。京师要靠南边运粮食进来。”第763章 木匠皇帝18文臣武将的这一晚没过好, 朱由校也没得好过。戌时正与朱由检一起给光宗守灵上香后, 他就被光宗的三个同父异母弟弟、他的皇叔们给缠住了。说道光宗的后事,不得不佩服礼部、翰林院还有残存的内阁成员的灵活性。他们把万历四十八年做了一个分割,前七个月属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 后五个月属于光宗朱常洛的泰昌元年。这样就便于新君明年改元了。不仅神宗、光宗的谥号定了,就是神宗的原配皇后王喜姐、光宗生母的太后谥号, 还有光宗原配的谥号、朱由校生母的谥号也一并定了。还附上明年改元的建议年号。要说孙如游为什么这么大胆, 还是户部尚书李汝华与他说那隐田的事情, 让他揣摩出新君是要做实事、不愿意在这些“虚名”上花精力的人。所以他不管内阁首辅阁臣方从哲和大学士刘一燝怎么反对,坚持先把初步方案报给天子。“若是天子不同意这些谥号和年号,打回来咱们再议就是了。”方案在朱由校准备用晚膳的时候送进了内书房,朱由校立即通过。对这样快速的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朱由校是不吝啬自己的赞赏词汇。“孙卿,朕就知道这些事情交与你做,一定是又快又好的。”新君毫不掩饰的称赞,让孙如游很意外,也让他感觉到有点儿不好意思。既往哪个皇帝、皇后、太后的谥号不是得争来吵去几个月, 让所有人把对死者的敬重都表达了、还要把有权参与讨论的翰林学士们的才学都显示出来了, 才能定下来啊。像自己现在这般匆匆几个时辰就拟定好了,怎么看都有点敷衍塞责的味道。“当不起陛下的夸奖, 这也是方首辅、韩学士, 还有翰林院的几位学士一起拟定的,他们也都是饱学之士,非臣一人之力。”孙如游反不敢揽功了, 他得把所有人都拉上,免得御史弹劾他对帝后的身后事不敬、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