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16      字数:3952
  “你说你们这一支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回江山,现在我们合作如何?”司马徽不知道自己怎么突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跟着吴国太的思路就问。“怎么合作?”“吴侯你见过了,你觉得吴侯此人如何?”司马徽仔细回想一下孙策的面貌,双手掐指运算不停。“吴侯好像应该是早夭的面相。不对,吴侯的命数已经改了。”司马徽站起来对吴国太躬身,“请教国太是如何做到的。”“你坐下慢慢说。”吴国太示意司马徽坐下。“吴侯既往不喜亲卫随侍,现在哪怕是在刺史府里,他也会前呼后拥地带上足够的侍卫。你看他刚才陪你过来的时候了,在刺史府里是带了二十人,出府就是二百人,要是出曲阿可能就是两千人了。”“所以,”司马徽接着说道:“吴侯死于非命之厄化解了。”“对。剩下的事情就是咱们合作的目的,助吴侯得到汉室江山。”司马徽半张着嘴,奇怪地看着吴夫人,“吴侯厄运得解,老朽就要辅助他得天下?”吴国太笑笑,“吴侯现有一子还不满周岁,甚是聪明伶俐。你可以从司马家挑选一女做世子夫人,世子夫人所出的嫡长子或是嫡长女,将来继承这天下。你看这条件如何?”吴国太说的很慢,留下了足够的时间给司马徽思考。“如今司马家没有兵权,乱世之中能不能保全己身已经是大问题。或许你可以避祸到荆州,但是刘表相召你可敢拒绝?”吴国太给犹豫中的司马徽又加了一点压力。好久以后司马徽缓缓点头认可了吴国太的提议。吴侯拥有江东快百万的人口,如今汉室割据的诸侯虽然很多,但是稳扎稳打、实力超过吴侯的,也就是袁绍等有数的那几个。他来曲阿的一路上,也看到江东不同与荆州的活力,这种祥和的向上的环境氛围呈现了乱世乐土的趋势。有没有司马家相帮,吴侯要是能保持继续这样,得到汉室的江山也是非常可能的事儿。司马徽立即意识到吴国太的提议对他司马家只有好处。“可是国太,依着吴侯在江东的成就,取代汉室也是早晚应得之事,你何须与老朽这无兵无卒的人合作呢?”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不能轻易就接,司马徽还是问出心中的疑惑来。吴国太手里转着那小印,摊开来给司马徽看,“这个还不够吗?看在武庚他阿翁的面子上,满足你们这些千年不屈的孝子贤孙的愿望。”司马徽看着说笑话一般的吴国太,那毛骨悚然的感觉又来了。“留在司州河内郡的司马一族,可与你有什么瓜葛?”吴国太才不管司马徽的纠结,她是故意要让司马徽毛骨悚然的,要的就是他有不安的感觉。“他们是旁支了。不过也不远。尚未出五服。”“他们旁支倒是人丁兴旺啊。”“是。从苏后之后,嫡支一直人丁稀少。”司马徽有些面对先祖责备的尴尬,没多生几个儿子让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了?“河内郡也不是什么安稳的好地方。曹孟德得了徐州以后,他们不从了曹孟德以后也不会有好。你与他们联系可多?若是他们愿意,也可以迁徙过来。”“我写信给他们。”司马徽觉得不能再自称老朽了。“曲阿这里有一些不错的年轻人,但缺少名师教导。我让伯符与你上表为学官,你多教导一些人才出来。”“好,听国太的吩咐。”吴国太起身走到亭子角向孙策招手,孙策很快就跑了上来。“阿娘有何事?”“水镜先生应允了留在曲阿讲学,你上表朝廷为他求学官之职。还有我给阿绍定了婚事,要水镜先生选个嫡出的小孙女。”前面的学官之事尚在孙策的意料中,可是给阿绍定婚事?但孙策眉头都没皱一下,立即答应下来。“儿子听阿娘的安排。”司马徽则在心里说,我得赶紧写信让儿子们给我生个嫡出的漂亮孙女。吴国太母子面相这么俊美,那阿绍想必也错不了,哎呦呦,这可真是难为人了。水镜先生在曲阿不仅担起了部分讲学的事务,而且还给孙策做了谋士。几件事下来,立即见到水镜先生的不俗,张昭等人都非常钦佩。孙策缠着吴国太问:“阿娘,你给水镜先生的信里写的什么?”“不告诉你。”吴国太虽是笑眯眯地说话,带着一点儿逗阿绍的玩笑模样,但她断然拒绝的表情,显示心里的内容是没有告诉孙策的可能,一丝商量的可能都没有。孙策装出一幅受伤的模样,阿绍却以为父亲在同他玩耍,啊啊地大叫着在孙策的怀里扑腾。“阿绍啊,你阿嬷给你定了小女郎了。”孙策点着儿子的鼻子尖与孩子说话,看儿子涎水滴答的,嫌弃地从孩子脖子后面捞过帕子给他涎水。“要是个丑的,够你受的。”作者有话要说:商朝灭亡后,商人后裔主要有这么几支。1——殷商的王族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部分殷民北迁,建立朝鲜,史称箕子朝鲜。到了西汉的时候燕王卢绾部将卫满灭掉箕子朝鲜。2——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后来周武王去世,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当时又封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算是奉商朝的宗祀。后来殷商遗民一分为二,成为后来的卫、宋两国。历史上关于水镜先生究竟是哪个支系的后代,倒没有说明,只是知道他是殷王王室后代。这文里司马徽的出身就是瞎扯淡的,毕竟有了穿越大神、地府、很多匪夷所思的事儿,不差这个历史上还有二个人得殷王封号的。一个是司马卬,原为赵将,项羽立其为王。据说司马卬是司马懿高祖父司马钧的八世祖。还有一个是李旦,出生的当年就被封为殷王,以后转封了很多王号的唐睿宗,武则天生的第四个儿子。但当得起殷王王室之称的只有殷商的武丁。第694章 694、武烈皇后40孙坚这一日在刺史府里接到部曲禀报, 说是一自称桓阶的人来求见。孙策大喜,忙亲自出迎。说来桓阶是对孙家有大恩的人。当初孙坚被黄祖的军卒射杀后, 尸体被送给了刘表请功。是桓阶冒死去求见刘表,讨回来孙坚的尸首。之后桓阶因为要守父孝, 回返家乡。至于讨还孙坚尸身的事情,桓阶认为孙坚对自己有恩义,要不是孙坚做长沙太守的时候举荐自己为孝廉, 朝廷也不会任命自己为尚书郎。这事儿孙策是念念不忘的。他在得了长沙郡之后, 他就派人给桓阶的家乡送信,隔了这么久终于等到桓阶到来。几年不见, 桓阶看着被侍卫簇拥出来迎接自己的孙策, 不再是孙坚猝死时那个凄惶的少年,而是比其父更有神彩的、威名赦赦的吴侯。他赶紧上前一步,先躬身施礼。“拜见吴侯。”孙策忙伸手搀扶起桓阶,语带激动地说:“伯序,你的礼恕我不敢当。去年我从长沙郡回来, 说给你送信了, 舅舅还问我你几时能到曲阿来呢。”孙策一边说着话挽着桓阶往刺史府里走, 一边对身边的侍卫说:“往后院送信给告知伯序来了。”孙策的热情让桓阶很感动。孙策先给桓阶引荐了“二张”还有司马徽, 闻讯而来的吕范和孙河与桓阶施礼,再度向桓阶表达谢意。正说着话呢, 遣人过来了,让孙策得空邀请桓阶到后院一见。桓阶跟着孙策、孙河去后堂,见吴国太的正堂乌泱泱的十几号人。桓阶给吴国太施礼, 吴国太忙让孙策搀住他.“伯序,你是孙家的大恩人呢。伯海,你和伯符扶了伯序上坐,仲谋你带着弟弟妹妹们先给伯序先生行礼。”吴国太相让,孙河和孙策把桓阶请到正位,按着他坐在那里,然后孙策和孙河退后一步,与孙权等弟弟妹妹给桓阶磕头。桓阶慌忙站立起来,“吴侯,伯海,破虏将军昔日对我有恩,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可担不起这样的大礼。”吴国太在一边也俯身对桓阶施了一礼。“伯序当日接出破虏将军,就翩然离去。我们一家老小终日念着你的恩泽,这礼你受得起。”桓阶赶紧回礼不迭。大乔抱着孙绍前来给桓阶施礼,吴国太给他介绍道:“这是伯符的妻室、桥蕤将军的长女。这是伯符的嫡长子阿绍。”孙策接过阿绍,再度给桓阶行礼。桓阶还礼阻止道:“乔夫人和世子莫再多礼。”团团行礼后,吴国太问了几句桓阶在家乡的事情,然后对他说:“伯符这里正缺人呢,伯序留下帮忙吧。”桓阶此来曲阿刺史府就有求职之意,见吴国太开口,孙策和孙河也殷切地相邀,立即点头允了。几人回去前面说公事安排去了。再说曹操占据了徐州之后,袁术就好像是摆在饕餮面前的美味的大餐。可是曹操没能力下嘴。一个是兖州处于恢复期,战乱之后是蝗灾。虽然夏侯淳开始兴修水里,积极恢复农业生产,但要见到收成也还要等到秋收。另一个就是朝廷对他再度屠城的指责。原来站在曹操一边、或者是暗暗支持曹操的人都不再也不敢为曹操说话。曹操见钟繇对自己也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才开始后悔纵容士兵屠城。他私下里勉强对钟繇强辩道:“元常,屠下邳之事确实是士兵因折损的同袍太多而泄愤。”“那之前呢?”钟繇追问。曹操回避不答。钟繇叹气道:“孟德,你太令人失望了。如果你因为军资问题掘梁孝王之墓,虽是天子不悦,士大夫也多不认同你的行为,但总是有情可原。可你一再屠杀徐州的黎民百姓,我们这一路看着荒野上暴露的白骨、还有好多是近期的尸骸,你这样如何再以德服人。”曹操被钟繇说的面皮发胀,黑着脸赌气道:“不能以德服人,我就以武服人好了。”钟繇甩袖而去。他边走边唾弃自己,既往怎么就认为曹孟德这滥杀无辜、视人命如草芥、杀人如麻的刽伍能够匡复汉室呢?随后曹操就面临以钟繇这个御史中丞为首的朝臣弹劾。曹操倒不出来手去攻打袁术,袁术可还惦记着徐州呢。袁术占领的淮南地区,多是物产富饶之处。其中他以前占据的荆州南阳郡,这是荆州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郡,也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荆州与中原交通联络的枢纽。后来被刘表和张绣叔侄合力谋走,而张绣就驻扎在南阳宛城,成为刘表北面的一道防线。袁术目前还占据着扬州治所寿春、九江等十个郡。要不是孙策独立出去后,与称帝的袁术隔江相峙,袁术的战略位置、占有的丰腴之地更是令人眼红。如今曹操对他虎视眈眈,刘表和张绣与袁术有旧仇纠葛不清,怎么看袁术都陷入了重重的包围里。可是袁术就是未认识到自己处境的艰难,摆出架势要继续攻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