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15      字数:4427
  ——把皇帝留在长安多好啊,自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为什么要听那些文臣的忽悠放了皇帝东归呢。懊悔之下的他与部下密谋要掳走皇帝。 .第675章 675、武烈皇后21小皇帝在充满了危险的东归道路上挣命, 孙策也因为安全的问题,于再度领军出征的前夕, 被吴夫人叫到正堂耳提面命好好叮嘱了一番。话题就是从他在进攻笮融时候腿上被射中了一箭拉开。那一箭入肉颇深,以至他当时不能继续骑马, 被军卒抬回军营治疗。笮融还命令军卒大声鼓噪“孙郎死了”,好悬造成不明真相的己方军卒溃败,他也养了快一个月才算行走如初。“阿娘, 我以后会小心的。”孙策看着陪坐在一边、美目里全是担忧的大乔, 赶紧应了母亲的叮嘱,企图能尽快蒙混过关。**苦短, 就要带军出征了, 哎呦,阿娘你怎么就不理解儿子呢?!吴夫人看孙策不以为然、心里长草的样子,就不爽快了。她反复猜测原身的希望,除了是想孙策活着、想孙策平平安安地活好,顶多加上个帮着孙策建功立业, 再不可能有其他了。“昔年西楚霸王勇武盖世, 而现在江东也不少人称呼你一声‘小霸王’, 你道是他们是尊你武功高强吗?是敬你的吗?”孙策一愣, 不是尊自己武功高强的?说心里话他还真的很喜欢小霸王这别号的。吴夫人再开口就下猛药了。“不过是说你的领军莽撞像西楚霸王般。你自己想想可还有其他?”孙策不甘心,项羽是盖世英雄, 力大无穷,武功也无人能比的。“阿娘,你看儿子武功这么高强, 这天底下就没谁能是儿子的对手。”“伯符,你还记得你阿翁是怎么去世的吗?”吴夫人没理会孙策的自吹自擂,沉着脸提起孙坚。孙策回想起自己亲手收敛的父亲、脑浆流出干枯在头发和脸上的惨死之状……“你现在的武功,比你阿翁那时候如何?”自己的武功与阿翁相比?“阿娘,儿子……”孙策看母亲双目凝视自己,在等自己回答,他突然间说不下去了。父亲当初是在追击黄祖的时候被伏兵射杀,他的死不是因为武功高低的事情。“伯符,你阿翁他是世间难得一见的武功高强的英雄,可他却折在了无名士卒的箭下。你这次受伤是在腿部,如果是别的地方呢?”大乔在一边担心地望着英俊的丈夫,一双美目里的泪水盈盈欲落。只要想起丈夫腿上那狰狞的伤疤,她就不能控制怕得发抖的身体。她听父亲桥蕤讲过孙坚的死因,圆房后看到孙策腿上刚刚愈合、还新鲜着的紫红色的伤疤,她已经哭过好多次了。应该说是看一回哭半宿的。“伯符,军中也有士卒腿部中箭以后不良与行、然后溃烂、最后不得不截去伤肢的,也有人为此而丢命的。阿娘说的可虚假吗?”“阿娘说的不假。”孙策突然觉得自己昔日身先士卒的做法有点儿不妥当了。吴夫人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虽然动摇了,但还是没有彻底想透,只好继续劝说。“伯符,黄盖、程普等人领兵多年,他们手下有很多亟待军功升迁的人,江东也需要练出更多的能带兵的将军。如今在军中你是帅而不是将,那些身先士卒的事情,你要懂得适时把立功的机会、培养锻炼带兵将领的机会,让给军中其他的人。你在江东的要点是拔擢出像张昭、张纮一样的人,培养出一批像朱治、黄盖、程普忠心你阿翁那样的将领来。”孙策赶紧点头,自己是需要培养一批像朱治他们那样忠心的人。但是在他的心里,军中如今尚没有能替得了自己冲锋陷阵的。“伯符,阿娘说的这些你能明白吗?你想想昔年汉高祖运筹帷幄不如张良,治理民事不如萧何,统军不如韩信,勇武更是不如西楚霸王。你道他凭何得的天下?凭的是把天下的人才用到合适的地方。你现在有这丹杨郡和吴郡立足了,往后就该用脑子多一些了。”“是。儿子明白了。”吴夫人最后又加了一把力、“昔日叮嘱你阿翁小心他也没记在心上。大乔而今只刚刚及笄,你也多为她想想。”大乔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一颗颗泪珠就在吴夫人的话音刚落下的时候,顺着白皙的脸颊滚落,烫得孙策的心就是拧劲地疼。“是,阿娘放心,儿子以后不会再像之前那么莽撞了。”母亲的殷殷叮嘱、娇妻的漱漱珠泪,让孙策立即打消了再去阵前显示自己武力勇冠三军的炫耀念头。“还有,你去哪里都要在身边带足了护卫。”“是,阿娘,儿子记得的。从去年就让护卫把儿子围在中间了。”“那你怎么还中箭了?”吴夫人追问。孙策尴尬,连连求饶。“阿娘,儿子保证,就是以后上战场也会让护卫把儿子围起来的。”唉,那也不用杀敌了。算了,还是听阿娘的吧,以后多招揽一些勇将去冲锋。“好。那你们小夫妻回去吧。”吴夫人看孙策换了心甘情愿的模样,是把自己叮嘱的话记在心里了,立即摆手放他们小夫妻回房。挑在孙策领军出征前夕、要大乔陪着、与他说这些话,就是为了加深对他的刺激。但愿自己的一番苦心不会白费。孙策揽着泪水涟涟的大乔回去自己的院子,他一边走一边回想着母亲的话。怀里的为他担忧啜泣的娇妻,让他想起母亲见到父亲遗骸时候的悲伤,回想起父亲那太阳穴被箭矢洞穿留下的孔洞,他心里也开始后怕起来,要是那一箭不是中在自己的腿上……岂不是要害了阿娘和妻子伤心?岂不是父亲和自己的所有愿望都要成空了?不须去看别人,只看灵帝的身后事,还有那么多的汉臣忠心朝廷呢,都免不了董卓擅权,鸩杀了少帝和何太后,无限江山也日渐被豪强割裂。那袁绍和袁术兄弟俩当初那么忠心汉室,如今袁绍不也是霸着冀州、青州望幽州,袁术占着扬州望荆州。也不知道袁术会不会对徐州动心。在寿春的袁术得知刘备得了徐州,早就不甘心了。但他一直与荆州的刘表胶着呢。孙策带着吴景等独立出去了,他暂时也抽不出人手去取徐州。但他把原来在刘繇手下任丹杨郡太守的周尚(周瑜的叔叔)召回寿春,然后直接地把孙策从刘繇手里取得的丹杨郡划归到自己的名下,任命了自己的从弟袁胤为丹杨太守。他想用处理九江郡和庐江郡的旧招数、来处置孙策才取得的丹杨郡和吴郡。这回孙策手里有了三万多的人马,可就不鸟他袁术昔日的做法了。孙策在丹杨囤积了近万军卒与袁术相峙,坚决不允许袁胤带着人踏入丹杨郡一步。同时按着张昭给他出的主意,将丹杨郡交给自己的舅舅代理太守,吴景以前就做过丹杨太守,后来被刘繇逼迫不得不再度依附了袁术。袁术任命他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一同对抗刘繇的下属樊能、张英等人。孙策起兵打刘繇,吴景和孙贲跟着孙策打了樊能之后,又在秣陵攻打笮融、薛礼。孙策在牛渚受伤,降贼重新反叛,吴景前往攻讨,他在孙策夺得曲阿和吴郡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后刘繇逃去豫章,孙策本想派吴景前往寿春向袁术报告,被吴夫人拦了下来。只打发了一个军卒送去孙策的手书。袁术在孙策这里吃瘪,气得不得了。可也知道孙策如今羽翼已丰,不同昔日只有几百人的时候,他这时候不能派兵与孙策开撕。于是袁术派使者来召督军中郎将吴景回寿春,还允了吴景做广陵太守。张纮和张昭见了袁术派来的使者后,俩人商议一番就请吴夫人出面。“夫人,伯符现在可信的人不多、正是缺人手的时候,袁术相召吴景回寿春……”更多的话不用张纮说,吴夫人立即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了,派人传信请吴景来说话。吴景在父母早逝后,就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妹妹、跟着嫁给孙坚的姐姐一起在孙家。他们姐弟感情好,孙策也是吴景看着长大的。这些年吴景一直跟着孙坚东拼西杀,说起来也是征战有功。他原来的丹杨太守也是袁术看在他姐夫孙坚的份上,举荐给他一个空头的太守名号,实际还是姐夫孙坚带兵帮他驱逐了前任的太守周昕得到的。现在姐姐让他为外甥孙策继续做丹杨太守?这有什么好迟疑的,当然是要跟着外甥孙策了。“阿姊,你放宽心,我会帮伯符守住丹杨的。”吴景下了决心不听袁术的传召,领了孙贲去丹杨,孙策就令人把袁术的使者赶了回去。几个来回后,袁术为了拉拢孙策不倒向刘表,就向朝廷为孙策请封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孙策到底是年轻气盛,被折冲校尉和殄寇将军的封号怄的够呛。张纮劝说他道:“伯符,如今你已经从怀义校尉晋升为将军了,还有何不乐的。虽折冲校尉是个只能领军不到八百的职位,殄寇将军的品级也极低,但丹杨和吴郡都在你的麾下呢。”张纮劝孙策别计较虚名了。吕范也来劝他。“伯符,刘繇是扬州刺史,可他到任就不曾踏足过寿春。要不是吴景吴太守帮他,他连曲阿的落脚点都没有呢。”张昭在事后摇头否定袁术,此举太小家子气了。“既然想让伯符与他结盟,共同对付刘景升,朝廷现在的官职都是名实不副的,他何苦来怄伯符呢。就是不敕封伯符为上将军,难道伯符手里的几万人会不听伯符号令么。”张纮就说:“袁术若不是如此心胸狭窄、没有长远眼光之人,当初在破虏将军赶走董卓的时候能够乘胜追击,天下也不会是现在这般形式的。”张纮说的很对,袁术的心胸狭窄让汉室的皇帝刘协,失去了从董卓手里挣脱被挟持的机会。而被挟持了数年后,刚刚从长安踏上东归之路的少年皇帝,被临时下榻处的大火浓烟困住了。 .第676章 676、武烈皇后22郭汜要掳皇帝回长安?!杨奉和董承得知这消息后, 立即加派军卒把皇帝严密地保护起来。俩人商议之后,决定先下手为强, 立即点齐手下所有的军卒带兵去打郭汜。郭汜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军卒,只好匆匆逃命。他做出要跑回长安继续依附李傕的姿态来麻痹杨奉和董承, 实则暗地里联络了他自己的军卒,准备搞点杨奉他们想不到的乱子来。搅浑了水才好摸鱼啊。可是杨奉等人在长安是看够了皇帝被挟持、那些往昔高高在上的大臣们奴颜婢膝的模样了。对杨奉来说,好容易从反贼变成了护驾的将军, 要能把脱了桎梏的皇帝送回洛阳了, 自己这辈子还有再升几级的盼头,是不是?所以面临可能出现的风险, 那杨奉恨不能揪住所有人, 一起把皇帝捧在手心里、不错眼珠地看着他的。可是有千日做贼的得手、没有千日防贼成功的。随扈的将军们再如何地小心谨慎,千防万防,防的了外鬼防不了内贼,意外还是发生了。伍习是郭汜的部将,他听从了郭汜给他的指令, 在选在自己值夜的时候, 放火烧皇帝下榻之处。哼, 不信你们救火的时候不乱起来。浓烟滚滚, 大火炙热地烤着穿着睡袍的小皇帝。小小少年立在大火里,吓得眼泪都没了。自己就要被烧死了么?好在是一场虚惊, 早有准备的杨奉将军带兵把皇帝救了出来。然后又召集军卒击退了伍习想趁乱裹走皇帝的军卒,粉碎了郭汜的阴谋。刘协以为东归洛阳之路以后会太平了。怎么可能!护送皇帝的几位将军突然又起内讧了。杨定、杨奉、董承夹击宁辑将军段煨,大军就僵在路上不得前行。尚书等人好容易劝说开对峙的将军再度启程, 李傕、郭汜与张济已经联兵来追赶皇帝了。杨奉、董承等护着皇帝匆匆往前逃,结果在弘农的时候被李傕等追上了,还被李傕等打败了,累及百官士卒死了不少。幸好接了求救消息的白波帅李乐带兵来救打退了李傕。李傕不肯认输,继续带兵紧紧追击。皇帝就在一会儿杨奉赢,一会儿李傕赢的战斗中继续往东逃命。到了陕县时候,身边的卫士都不足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