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14      字数:5620
  “咱们以前攻青州、高唐州不是没用过火炮。火炮的炮弹也有区别。去西边北边的没带三号炮弹,去南边的还是带了一些的。所以……”林冲慎重地说:“那李俊就是有了异心!不然他可以派人回来请求增加三号炮弹。”他相信扈三娘的判断。“所以李俊那人是不能留了, 南边不是大理久攻不下的问题,是他要囤积了足够的物质,在大理自立为王。虽大理的夷人与汉人的人口各占了约一半,但他带去了五万禁军的战兵,还有三万的辅兵,再加上孙立带多去的一万战兵还有数目不清的辅兵。这些人足够他在大理立住的,我们以后的强攻可能会损失很大。”林冲明白扈三娘的意思,这样反叛的行为,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就处理干净。不然拖久了就会像毒瘤一样,不仅仅是要剜毒瘤还会带走血淋淋的好肉。“我去南边,我是禁军大都督,也可以号令了李俊带过去的禁军将士,愿意跟着李俊反叛你的毕竟是少数。你留在汴梁,把李俊的内眷接到宫里先看起来。”林冲过去是最适合的,不知为什么扈三娘就是觉得有些不安心。“李俊的长子是跟他一起过去南边的,若是他真的要反,也是没把其他人放在心上了。不过我总觉得你过去的提议,有点心里不安。”扈三娘掐指演算不出林冲的未来,只觉得灰蒙蒙的一团,看不分明反而令自己心生畏惧。夫妻俩一夜都没得安睡,第二日一早扈三娘就召公孙胜等人到紫宸殿商议军情,派童贯去把李俊等将领的内眷都接近宫里安置。公孙胜得知扈三娘焦虑南边的战况,心领神会地猜测到怕是领军的李俊有变,立即起身说道:“陛下,工部新研发的火炮比原来提高了约有三百步到五百步的射程,大都督带着新的火炮过去,配上比原来威力更强的炮弹,陛下也可安心一些。不然臣陪大都督走一遭可好?”吴用也猜到应该是李俊有了变化,不然有火炮加持,小小的大理哪至于反复拉锯。他站起来说道:“工部的事情还得你撑着,督察这面有裴尚书、还有鲁达、顾大嫂,我陪大都督去南边吧。”梁山的将领,扈三娘都根据各自能力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在自己前面的各部尚书,也都是恰如其分站在能显示他们特长的之处。原来童子军的那些孩子们,十年的功夫,不论男女也都逐渐顶用了。吴用觉得自己必须要抓住机会争取立些军功,不然在朝堂上就会永远这么不上不下地混下去了。扈三娘听到公孙胜的说工部新研发的火炮射程有了提高,心里就踏实了一点儿,不然到了要与李俊对射的时候,死一个军卒那也是她的损失。第二日扈三娘带着太女送领军南下的林冲。殷殷叮嘱道:“安全为上,早去早回。”林冲点头应允,交代花荣道:“官家、太女、还有汴梁的安危,就劝交给你了。”“大都督放心,下官祝你旗开得胜,到时在这里迎你凯旋。”林冲这队禁军主要是携带火炮和大量的炮弹,打着南下增援的旗号,由沿途州府供应他们粮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李俊在孙立在到南疆的当晚收缴他所带的军卒不成,就防着他往西边和汴梁送信。他费尽心机把孙立困在军营的中部,孙立也毫不含糊地派了十几个亲卫回去汴梁和西边送信。虽然大部分被李俊的心腹人拦住,但还是有几个机灵的混出了军营。因此在去汴梁给女帝报信的军卒见到女帝的时候,在西边的秦明已经整理了三万禁军往南而来,不过他带的将士行动不如林冲迅速。等李俊收到自己撒出去的探马回报消息,说是林冲带万余人来增援的时候,林冲所部禁军距离他已经不到百里。还没等他拿定主意,是吃下林冲所带的人马还是装作无事一般呢,西边的探马也报回来消息,说是秦明带了三万大军来增援了。李俊明白大势已去。他把孙立带着的人用克扣粮草等方法,分化了一部分过来。可要领着一直由林冲执掌的禁军、来造女帝的反,自己带的五万战兵都未必会一心跟他走。林冲此来,定会带了女帝的圣旨,凭他大都督的身份收缴自己的军权,且有秦明率领的三万将士为他所用,真的枪炮相对地打起来,自己这边有多少人肯动手都难说,取胜的希望是没多少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希望。跟随混江龙李俊多年的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是一起贩私盐的过命交情。在到了大理之后,李俊就把自己的打算说给他们听。“我不瞒诸位,昔日及时雨是怎么看待咱们兄弟的,那一丈青后来得了大首领,有事怎么待咱们兄弟的。看她登基后,咱们兄弟也还是听吆喝的,不如在大理自立为王。有禁军的火炮,咱们找匠人复制了,以后也不怕一丈青再派人来南疆。”李俊迟迟不把大理全境打下来,就怕大理会被朝廷与其它收到大元版图的地方一样处理,吏部派执政的官员,兵部另派驻军将领,自己则要带打下地盘的禁军回京。再一个就是因为工匠复制火炮的事情不顺利。实话说了,扈三娘和公孙胜在火炮里设置了防盗版装置,拆开了就不能复原。尤其是点火底座的设置,拿到图纸都没法复制,里面的技术是千年以后的。林冲过来,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一是装糊涂,就用汉民守城的借口。二是赶紧跑路。大家都是水里的好汉出身,有船有人哪里都能立足。可是李立不想啊,他老婆孩子全在京师呢。不像李俊还带了一个长子出来。张横张顺也不想造反。在大元听扈三娘的吆喝,跟李俊跑就不要听李俊吆喝吗?而他们仨听了李俊的打算后,张顺就说:“大都督虽然被称为豹子头,其实这些年看下来是个心慈面软的,只要我们坚持说是舍不得汉家子弟,也就被问个延误军机,顶多打几军棍了。要是跑的话,被捉住了,可就没了活路。”童威、童猛惯听李俊的主意,李俊就是犹豫才找他们参详。他见李立等人不想走,也就只好打定蒙混过关的主意。第二天早膳刚过吴用的亲卫就到了,要李俊等人立即各带百人卫队去迎接睿王殿下、五军大都督林冲。李俊细问林冲所在,距离大营也就几十里了,心里暗道林冲的速度好快。他赶紧吩咐人请了孙立一起,带着童威童猛等去迎林冲。林冲见李俊等人乖觉,也没当场发作他们,只收缴了李俊的军权。李俊辩解自己要孙立的那一万军卒是为了便于统一指挥。秦明迟了两天赶到,十万战兵兵临大理的石城郡,林冲带来的火炮往城头倾泻一轮炮弹后,李俊就傻了眼。幸亏自己没有贸贸然与林冲直接动手。一路势如破竹,大理的军队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大军尚未抵达王城,段家王室就派过来投降的官员来。有吴用协助处理大理的事务,秦明和孙立要带兵回西边,林冲把李俊领出来的禁军分了二万与秦明带走。留了黄信下来,带领二万禁军等朝廷派官员来管理大理。让吴用与李俊等人一起带着一万大军押着段家人在后,自己带着那一万禁军先行回汴梁。回程在江陵府上船,林冲心里总有个声音提醒他去杭州六和寺去拜拜。那声音搅得他昼夜不得安宁,他只好顺从心意去六和寺。可林冲进了六和寺的主殿,立在佛像前就不能动了。 .第654章 654、扈三娘睿王殿下在杭州六和寺风瘫的消息, 被当地官员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汴梁城,送到了女帝的手中。扈三娘看完消息就抖得不能自制。为什么?为什么林冲要去六和寺?难道武松跟着要断臂吗?这世界不是已经被自己改变了吗?安道全立即和太医院的几个高手组成帝国最高急诊小组, 快马加鞭往杭州赶去。在他们到杭州的时候,远在塞外的武松收到林冲的最后一封信。武松还是那个德行, 除了军报不往汴梁写信。但林冲派去的送信人,必要把去送的情况都问细了才好回去复命。武松看了林冲的信,心里打怵, 怎么突然就不能动了呢, 要说是佛祖怪罪也该怪罪自己这做下了洗不清杀孽的祸胎啊。武松匆匆传信孙新与自己会和,把林冲风瘫之事告诉孙新, 俩人手里还有十五万的战兵, 近十万的辅兵呢。孙新就说:“武二郎,你未过来的时候,我也是带了十万战兵的。如今不过是要扫清前辽可能存在的残余和东边躲到大山里的女真,你带十万大军回京,我慢一点儿, 也很快能清理干净了。”武松犹豫很久, 没有扈三娘的命令就退兵, 他有点不敢。但对林冲的挂念使他第一次派亲卫回京, 问扈三娘自己可否去杭州看林冲。一来一往就是半个多月的时间,等武松得了扈三娘允许, 将军队交给孙新十万继续在北边,让张青带五万禁军随其后回京,武松恨不能一步迈到杭州。武松进了汴梁城就感觉京城的气氛很不对。原来五军大都督林冲风瘫在杭州的消息传回京城后, 空虚的禁军大营里,只有花荣带着不到五万的战兵和一万多的辅兵了,那些平日里在汴梁城里夹紧尾巴的宵小帮闲们蠢蠢欲动了。裴宣连续多日抓捕了不少在街头闹事的,也不宣判,只管昼夜枷号在衙门前或者闹市区做威慑闲汉的。武松先回府洗漱更衣,管家见他回来,立即抓住他说:“殿下你可回来了。睿王这一倒,不知有多少人盼着那官家和太女……”管家不敢再说下去了,武松明白必然不是什么好话了。他重重地哼了一声,然后吩咐道:“我收拾出来的那些东西呢?”管家卡巴眼,跟不上武松跳跃的思路。武松做势要捶人,吓得管家缩脖子,试探着问道:“殿下是说那些嫁妆吗?和礼部送来的聘礼放在一起,都锁在库房里呢。”“你现在就给我收拾一下,把那些个箱子装满了,一会儿等人来了就抬进宫去。能收拾出来多少算多少,我先进宫去了。”管家愕然,主家无人来接,还带这样过门的吗?但他看武松脸色不好,也不敢出言反对,连声应了去收拾武松的嫁妆。而武松把自己收拾整洁了,带了他的近卫往皇宫而去。扈三娘最近的压力有点大,汴梁宵小的闹腾挺让人膈应的。所以她让裴宣把人枷号十五日以后再收监,然后统一送往北边服役三年到五年。但朝中的潜流让她心烦,难道自己的江山是靠林冲打下来的么?看来这些男人的思想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她正烦着呢,童贯进来说:“寿王殿下求见。”扈三娘愣一下才想起武松该回到京师了,“让他进来吧。”三年不见,武松似乎没什么变化。“官家,臣武松给官家请安,给太女请安。”太女大了,也懂事了,她在扈三娘叫武松免礼后,上前给武松行礼。“武叔叔好。阿娘就盼着你回来呢!”太女行了一个晚辈的请安礼,再加一句话,立即把武松说的眼圈泛红了。抬头看看扈三娘,可扈三娘脸上的表情,从来与心情无关,看不出什么。他伸手揉揉太女的包包头,“长高了很多啊。你爹爹写信给我,说你能和他过几招了,一会儿叔叔陪你练练可好?”太女乖巧地点头,“多谢叔叔肯指点我。阿娘说我差的太远了。”二人就手就在扈三娘的眼前比划起来,小的撮指做剑、大的半弯腰以掌代刀,进攻的不顾一切,防守的滴水不漏且绝不反击。童贯看了一会儿赞道:“太女照前些日子又有进步了。”扈三娘看着比试正欢的俩人,眉头略略松散开来。这些日子小孩子也被朝堂气氛影响,好像也是闷闷不乐的。但是谁告诉她自己盼着武松回来呢。但看太女抿嘴认真出招的小模样,忍不住放弃了追问。唉,能让孩子轻松一刻也好。太女能说那句话也是在崔夫人和李应的娘子她们闲聊的时候听见的。“虽大都督风瘫在杭州了,但官家允了武都督归京,也是有盼头呢。”“等武都督到京就好了。官家和太女就有了依靠。”就连她的师傅、礼部六品的员外郎李清照都抱着她安慰她,“等武都督回京就好了。”太女对武松印象很深的。她记得父亲对武松的信赖,也记得武松抱着自己的安全感。而这些在父亲重病不能回京,在别人嘴里说出他回来,阿娘和自己就有依靠,让她从心底升起对武都督的期盼和孺慕。等太女练出蒙蒙细汗了,武松截住她,“太女殿下,今儿够了,改日叔叔再陪你练。”太女点头,脆生生地笑着道谢,“谢谢叔叔指点。”扈三娘说道:“武二郎,你唤她琳儿就好。”武松心花怒放,连声应了,接着对扈三娘扔了一个大雷,“我刚才让人把我的嫁妆抬去庆寿宫了。你放心外面的事情有我呢。”武松回京的当天,就自己把嫁妆抬去了庆寿宫,震呆了包括女帝在内的所有人。这消息也瞬间传遍了京师。京师汴梁的气氛,没等天黑呢,就又回到了往日的祥和热闹。裴宣在衙门前看着拎着铁尺和锁链轻松回来的差役,在心里叹道:“这人心啊,还是欺官家是小娘子啊。”谁也不出头说武松这样进宫了不合礼法。寿王的敕封颁了好几年了,当初为着钦天监测算吉日引发的乱象,还有那几个御史往被贬谪的在黄龙府,往南贬谪的到了钦州,回京遥遥无期。再说了,就是封了寿王也不是官家娶正夫入赘。挑不挑吉日成礼,是官家给不给武都督做脸面,愿打愿挨,随便人家的事情。接下来的大朝会,武松拉着太女,站在往日林冲的位置上。花荣站在武松的身后。那武松可不是像林冲的好脾性,他见谁说话不合心意了,立即就怒目而视,花荣拉了他几次的衣襟,才制止住他,免了他在大朝堂与别人做出呛声。要叫花荣说,武松是没参加一月前的大朝会,要不然他非得当场捶死几个的。晚间他回去和崔氏念叨,怪不得赵匡胤能篡得周世宗遗留的天下呢。这天下本来是扈三娘打下的,林冲还没死只是病了,就暗潮汹涌了。可想而知当初柴进祖宗活的艰难。崔氏道:“官家还没给武都督摆酒宴,就这样算了?”花荣摇头:“大都督病在杭州不能起身,官家那里有心情。武二郎不会在意的,等大都督回来补办好了。”杭州每日间与京师快马联络,京师安顿下来的消息传到杭州,风瘫不起的林冲轻松下来,落出数日来的第一个微笑。“我就知道武二郎肯回京师的。”安道全劝他道:“殿下现在能够安心养病了吧。依着我说不如趁着天气尚可,就回汴梁去吧。”林冲坚持拒绝,“安太医,我不瞒你,这是我的命数,我不能回京。”安道全劝过林冲很多次了,从来都是这样的说法。他也不以为意,照例招呼亲卫帮自己给林冲喂药。林冲在自己能够安静地躺倒了,闭上眼睛那日在佛前见到的情景,就开始一幕幕在眼前回放。怪不得自己那日擒获的扈三娘那么容易,怪不得自己觉得她武功强到自己难望其项背……自己都这样了,回京说什么?说她是妖孽,说她不是扈三娘,有人会信自己吗?这样的念头纠缠他几天后,他就换了心思——她就是妖孽了,又如何!这些年的夫妻情谊不是假的,她为自己生的琳儿不是假的,她对琳儿的教导不是假的。她是靠自己的努力,给天下争出一条平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