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14      字数:5368
  林冲把扈三娘赠给鲁智深的药拿出来,对鲁智深说:“师兄,以后在差事上用心一些吧。”鲁智深点头,然后把药塞给武松,“这药你带着吧,我在京里用不着的。”林冲说道:“师兄,给你的你留着用。武二郎那里官家另有准备。”正月十二事宜出征,武松在回京短短的三个月后,以北边军情紧急,带着五万禁军往敌烈八部而去。他的胯/下还是那匹照夜玉狮子,而他的心情却不是几个月前回京一般了。他是寿王殿下,是女帝尚未迎进内宫的、但名分已定的人。他时不时地伸手摸摸贴着胸口放着的绣囊,那绣囊提醒他这几个月的经历不是梦。那里有一枚小印,还有几颗蜡丸。小印是女帝赠与他的身份凭证之一,而那几颗蜡丸是救命的仙丹。 .第651章 651、扈三娘87武松带着五万禁军离开汴梁, 可是御史的弹劾对皇室的影响,还横亘在扈三娘的面前没能消除。事情到了这一步, 武松不肯入宫,女帝也不能收回圣旨, 虽然让武松替代林冲领军北上,也只是权宜之计。这也让柴夫人销假回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跪倒在扈三娘跟前请罪。“你这么跪着也是与事无补。该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把皇宫的托儿所、还有延福宫的学堂都好好清理了, 孩子们过几天就回来了。”柴夫人见扈三娘神色平静, 公事公办地吩咐自己,只好掩下内心的仓惶, 去做比年前只剩了一半的工作。在她休假的时候, 她的中书舍人职位被坤泰第一届的两个女进士替代了。扈三娘如今只让她管皇宫内附设的梁山的子弟托儿所、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在延福宫的学堂。就是皇宫的内务,也在年前的时候交与崔氏和花氏合作管理。也不能说不信任她,那些孩子是扈三娘的心尖子,女帝隔几天必要去延福宫看看的。就是设在内宫的托儿所,女帝每天都会带着太女走过去, 抽查一二个班级看看, 尤其是长托的那些不会爬、不会跑、不会说话、不能完整表达自己心意的孩子们, 看他们是否被照顾的很妥当。女帝让柴夫人做好朝廷事务的同时、也不要疏忽了家里的孩子。柴夫人后悔没把老幺送进托儿所了。这样的工作内容变化后果, 使柴进夫妻从女帝跟前的第一红人,众所周知地退到了顾大嫂、孙二娘之后, 与梁山一般夫妻与帝室的关系没有近上太多了。最糟糕的是开年以后,柴夫人原来偶尔会给太女讲解一般小娘子的日常生活等内容的工作,也被一女进士取代。那女进士李清照被录取后, 作为从七品的书记被分派到礼部下属的翰林院,也未见扈三娘怎么重用她。不过还是为了照顾那女进士,把她丈夫分派到礼部,夫妻俩一起在翰林院修补古籍书册。现在就由她每旬给太女授课半个时辰,授课的地点就在女帝的书房。女帝一边批折子,一边看李清照给太女讲点诗词的小技巧,或者讲她是小娘子的时候发生的趣事。与其说授课还不如说是一个知天命的幸福女人,在向太女分享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娘子、其成长中所历、所见、所思、所悟。其平和舒缓的语气,优美凝炼的命辞遣意,恰如其分的举例,深入浅出的解释,李清照凭着自己远超柴夫人的文学造诣,两次以后就让太女爱上她的课,跟着李清照学起对韵,还向女帝要求增加李清照上课的时间。元月刚刚过完,再迁被贬谪御史的敕令,由童贯送去宰相李纲的手里。李纲看完就情不自禁地抖手。他在童贯的监视下,好容易签下了自己的花押,即命秦桧签出几人的再迁指令,着吏部走加急公文处理。李纲看童贯满意地回去给女帝禀报,才召了秦桧进来与自己说话。“会之,你看看官家与那武周行事相较,是一般的套数。这天下、这天下……”李纲心潮起伏,不能平静。秦桧把手里的公文放到李纲的台案上,心平气和地对李纲说:“这天下就是大元坤泰,与武周无关涉。相公,你可是在为御史鸣不平?”“她这样做,以后谁还敢进言?”李纲眼神晦暗不明。秦桧皱眉:“下官还记得前些天年后的第一个大朝会,陛下强调了御史没有风闻奏事的特权。已经令中书舍人给出御史要调查后再奏事的格式,最多只能宽限到臣闻及某事,经调查后发现需要某个部门配合、上奏给陛下,请陛下降旨令其配合调查。”“这是要堵塞言路了。”“依下官想法,倒不如说官家是在给朝臣立她的规矩。”秦桧从女帝没有罢相,猜测女帝的目的是要维持朝堂的稳定,将国力用在迁徙百姓、去填补北面和西面扩展的疆域。女帝不想更换宰执,自己要敢拱李纲下台,女帝绝对会炮制自己如那几个御史一般。故而他只好耐着性子劝李纲。“相公,官家说要有初步调查的证据,不能风闻奏事罢了。现在各部官员能齐心协力做好陛下交代之事,就是托赖朝中没有行卑鄙之事的小人、行那无中生有之事来陷害同僚的缘故。不然岂不是又回到前宋熙宁后期的局面,相互倾轧无时终了。”李纲见秦桧完全没有领会到自己的意图,也不耐烦与秦桧多说,点点头算是要结束俩人的谈话。不料秦桧的下一句话吓得他惊惶起来。“相公可是认为如今的宰相权利不如前宋各朝吗?”李纲极力平息自己的呼吸,他推崇的个人成功是出将入相,为天下黎民百姓造福。进而他推崇前宋相权节制君权的权利分配形式,他直觉扈三娘手握没有限制的君权,对天下不是好事情,可秦桧却说自己是为了宰执之权利大小与女帝相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有何不对?”秦桧想起自己与太女闲聊说起此语时,太女的回答是:“阿娘说了,大元是阿娘的天下,阿娘要将大元治理成她希望的样子。不需要与别人共治的。”他纠结了一会儿,还是让猜测女帝维持稳定的目的占了上风。“陛下要把大元治理成她希望的样子,不需要与别人共治的。”李纲挑眉看秦桧,“会之何来此语?”“太女谓之与下官。”秦桧深吸一口气,“现在天下稳定、百姓和乐、税赋充裕、陛下开疆辟土,是欣欣向荣的大好时机,诸般事情我们只需按照陛下的指使去做就好。相公何不顺从圣意达成陛下的宏伟心愿,却放不下与官家争权的心思呢?”“荒谬。本相哪里是为宰执之权与官家相争了。要知好战者必亡,善泅者多溺。现在不节制君权,还要异日江山倾颓再惊慌失措、亡羊补牢吗?”李纲掰断手中的笔杆,双眼与秦桧的视线对视,可秦桧却在李纲的逼视下,看出了他的色厉内荏。秦桧与李纲拱手,“相公师心自用,下官无可置喙。相公要是此时想遏制君权,使陛下达成大唐疆域的梦想受阻,下官恐相公成为陛下祭旗之人。”“你……”“那几个御史是被陛下用来杀鸡骇猴了,既往不知那要骇的‘猴’是谁,而今下官从柴尚书之处明了,是所有阻碍陛下达成心愿的人。相公谨慎。”李纲摆手,让秦桧退了出去。室内陷入窒息般的寂静中。李纲明白女帝警告自己的“下不为例”不是说说而已,这秦桧就是女帝选出接任自己的下一任宰相。只看秦桧推崇女帝、唯命是从的样子,若是自己罢相,不仅是自己满腔抱负无处施展,朝廷也势必出现女帝一言定乾坤的局势。须知君权要有节制,才不会出现一人昏聩而致天下黎民遭殃的旧事。比如那隋炀帝,惊才绝艳的一代帝王,他的哪一项大政,都是值得讴歌的举措。可他数政并举,却导致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害得隋王朝是土崩瓦解了,可苦的还是黎民百姓。李纲反复思考现在的天下形式,忖度朝堂的文官能支持自己这时候争取辖制君权会有多少人,如果这些人都被罢官、或是主动致仕,是否能让女帝屈服?他算来算去,喟然叹息——女帝清明勤政,内帷无可指摘,大元在蒸蒸日上。愿意参与限制君权的人,不足文臣的半数。即便全部离去,有太学里那些待岗的准官员在,对女帝也构不成压力。可等到女帝昏聩的时候,她大权在握也成定势,那时候还来得及吗?李纲有为天下的未来担忧之心,但他也承认秦桧那杀鸡骇猴的话惊醒了他,女帝她只需要听令行事的宰相。看女帝对柴进夫妻的闲置,他笃定寿王进宫之事、柴进在钦天监做了手脚,此事违背了女帝的心愿。那柴进可是跟着她从梁山而来,柴夫人又是她心腹信臣。女帝把柴进放在礼部尚书位置的意义重大,即便如此,因为柴进引发了御史弹劾,女帝就摆出冷待、抛弃素日深信的柴进夫妻趋势,可见其心性的冷漠和冷酷。这也让他认识到,宰相从还是不从,女帝的心意都不可能更改——最多是换个宰相。坤泰的第二次科举,录取的女进士人数大幅上升,男女所录取人数接近各站半壁江山了。这是朝廷有意放出的信息,男人读书的人数多,最后与女子取的人数一致,由此可见还是女子容易做官。由此带动了女童在全国读书的新纪元。这第二次春闱还单独开了别开生面的医科考试,由太医院正主持对所有郎中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继续行医的资格,不合格者留在太医院培训半年到一年。这是前宋覆灭以来第一次对医士的考核,参加者云集,比进士科还热闹。纷纷攘攘半个月以后,大部分参与考试的郎中都拿到了初级医士的认证。安道远奉女帝诏令,把梁山那一套经过太医院院正认可的医疗防疫、外伤治疗方法、妇儿千金方要集结成册,免费发给报名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大元的春天是欢欣轻快的,大元的百姓也在期盼再来一个丰收之年。在这举国欢欣轻松的日子里,大元的边军是摩拳擦掌准备向西南、向南开拓疆域了。秦明回到汴梁结束休假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替换出了李俊等水寨的将领,让他们能够去南边训练更多的水军。 .第652章 652、扈三娘88扈琳的番外在孤出生之前, 阿娘就写好了册封太女的诏书。我曾经缠着阿娘追问,若我不是小娘子是小儿郎呢, 是不是阿娘就要把太女给二娘子当了。那时候我已经明白当太女意味着以后可以接过阿娘的帝位。我这样追问阿娘是有足够的道理。因为阿娘偏爱小娘子们是举国闻名的,但也不是说对小儿郎们就不好。而是从阿娘开始, 大元的小娘子可以和小儿郎一样去读书、进学、做事、做官,享有和小儿郎一样的权利。阿娘说那是男女平等。关于男女平等,阿娘给我讲了许多, 小时候我拥有与小儿郎一样爬树下水的权利。在我更大一些的时候, 阿娘讲解的内容也变化了很多,每逢这样的时候爹爹总是在一边笑着点头附和。我知道, 不论阿娘说什么, 爹爹都会认为阿娘说的对。就是阿娘说月亮是方的,爹爹也会凑趣捧着阿娘的话——“看起来真的有角啊”。我常会忆起阿娘弹琴、爹爹舞枪的光景,也会忆起阿娘和爹爹对练,教自己招数的时光。忆起爹爹给我喂招的时候。忆起自己初学弹琴,让爹爹配合舞剑的那次, 阿娘突然在我身后伸手快速挑抹, 打断了我才学的曲子节奏, 害得随着琴曲慢悠悠的节奏舞剑的爹爹, 急急转身不迭差点跌倒。爹爹只笑嗔阿娘的玩心和我是一样重。后来想起来,爹爹对我的纵容和溺爱, 还比不及他对阿娘十分一。可那样的爹爹,去了江南再没有回来。别人都认为阿娘是不伤心的,只有我才知道那一年阿娘搂着我睡觉的时候, 滴到我头发上的泪水有多少。只是阿娘在人前从不显示她的喜怒哀乐,最多的时候不过是沉着脸盯着人看罢了。阿娘曾经在我装睡的时候叹息过,到底还是在杭州的六和寺啊。不该让他去江南的。那字字句句里含着的悲哀,比李师傅给我讲的任何伤感诗句都扎心。等我长大了,有了心仪之人,有了心爱之人,有了岁月的磨砺之后,自觉体会了阿娘那时候的几分伤心。鸳失爱侣也就是这样的吧。可年近花甲的阿娘却不以为然地对我说鸳鸯才不是什么坚贞的好鸟,雄鸟也会偷情的。坐在帝王的位置上,称孤道寡就别痴心妄想情情爱爱了,实力不足连命都保不住的。这个我从小就明白。西辽、黑汗、吐蕃相继灭国,这些国家的王室子孙,阿娘是一个没留。就连出嫁的公主郡主及其子孙,阿娘也没留。阿娘说天知道这些王室的子子孙孙里,会不会有奇才,她怕给我留下祸根。尤其是对辽国,阿娘看得尤其紧。超过十人的部落就不留。这也是后世对阿娘毁誉参半,不,史册将阿娘记为残忍好杀的根源。阿娘说过她唯一后悔的就是征伐的脚步太快了,如果放慢一点点,如果……可阿娘为什么说到底是“在杭州的六和寺啊。不该让爹爹去江南呢?”阿娘始终没回答我这个问题。唉,还是回到前面关于圣旨和太女的话题。阿娘那时候骗我说,我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告诉她自己是小娘子了,所以她才写下那样的圣旨,若我告诉她自己是小儿郎,她就会写下册封太子的诏书。我信阿娘的话。那是我要过八岁的生日了,妹妹扈斌出生的那天。后来我跟着刑部裴尚书学到刑律有关继承的时候,裴尚书说阿娘在梁山的时候就定下了以后是嫡长继承制。只因为我是嫡长,不论男女都是会由我来继位。但我的疑问是阿娘怎么知道我是小娘子的。这个问题等到我大婚的前夕,阿娘才给我解开了谜底。原来是这样的。哈哈哈,哈哈哈……这么简单的法子啊。我也学着阿娘把生女儿的秘密传给我的嫡长女扈华,我们扈家代代就要都生女儿,大元王朝代代都是女皇。这样才能让阿娘费心为小娘子们创造的男女平等延续下去。我在阿娘禅位给我的时候郑重做了保证,华儿在她继位的时候,也向我做了这样的保证。继续说男女平等的话题。阿娘说男女平等追求的是广义上的平等,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男女平等就是男子能做什么,娘子也一定要做到同样的事情,那是狭义上的平等。对某些人坚持狭义平等的说法,阿娘嗤之以鼻。阿娘说天生万物,男女都由母体一样孕养,所谓的小娘子不如小儿郎是出生以后的人为环境造成的。小儿郎在五周岁以后就可以去读书,而小娘子被关在家里学习整理内务、女红、烹饪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自然小娘子们因为没有学识,头脑眼界也就不如儿郎了。我信阿娘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