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13      字数:6375
  这一次扈三娘从北线调回了花荣为主帅,启用了前宋太原府经略安抚使张孝纯为副帅,用黄信为先锋、折可存为副先锋,领兵十万,配置了一营的火炮,目的就是一举平了西夏。坤泰三年开年的西征,一路顺利。有了火炮的加持,花荣又有张孝纯、黄信、折可存这样的骁将相辅佐,顺利拿下了兴庆府。战报到了汴梁的时候,恰好是坤泰年间第一次春闱的状元夸街。满城的百姓都挤着去看新科进士,尤其是新科状元,扈三娘点了一位女娘做状元。这本也是朝臣和百姓预料中也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事情。只是这个状元女是蒋进的次女,出乎了蒋进的预料。蒋二娘子得了状元,得益于她在算科成绩出色,在综合卷里得了高分,给她最后夺得状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本次的会试,扈三娘让六部直接提出自己需要补充的人手计划,先在太学已经学习很久的官员、还有前宋留下来的所有没有实职的官员里,进行了几次考试,择取到部分符合要求的合格者,先期分派去六部上岗。然后在接着到来的会试里,她把九天的会试改成了三天,隔一天一考,不需在考舍留宿,全部是明堂考试,也取消了搜身。几百人一个大考场,各部的尚书和侍郎、郎中被分派去各个考场监察,查到违纪者剥夺举人功名、春闱考试期间在考场前枷号。当然了,以后再也不会其参加科举考试的。更大的变化是扈三娘行使了帝王的□□权利,砍去了诗词歌赋这些历年春闱都要考的科目,并将会试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第一天的考试报考部门不同,考试内容也不同。报考户部、工部的偏重算学的测试,报考刑部的偏重刑律和案例的测试,报考礼部的偏重历朝历代的礼法测试,报考兵部的偏重兵法和各地气候、地形的测试。全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考试。隔了一天的第二次考试,用的是宰相和六部尚书出的综合题目,每部门出五十题。这张大综合卷,六部的事务都有涉及,全是填空和选择题。而且这一份综合卷是有标准答案的。很多人就是跌倒在这一份综合卷纸前。最后一天的考试就是一道大策论、二道小策论题。大策论就很坑,考的是女户对宗法、经济、社会治安等的影响。这个大家都还能理解。而后来的那二道小策论则分别是女性官员在产褥期的工作安排建议,另一个则是如何判定工作场合的异性调戏及应予何样处罚才能杜绝该行为。这样的考试题目就怨不得男性应试的举人折戟沉沙了。与他们有同感的是考武进士的人,他们不仅要先答偏重兵法的考题,也要做那一份大综合卷,然后再去五军都督府参加术科考试。这样选拔人才的考试,李纲为此在小朝会提出疑问。“陛下,这样的进士,以后就难以在六部轮转了啊。”“朕目前需要的是解决六部急需做事的人手问题。至于六部官员流转,那是为宰执、尚书而做的预备人才贮备,前宋还留有近万名的进士呢。”提及前宋留下的进士,能来参加小朝会的人,都无话可说了。那些候缺的进士,十三经熟读熟背,做诗词歌赋差不多是信手拈来,可是六部需要的是做实事的人。这些人和各部考核不合格的官员一起到太学学习,唉!提起他们李纲就犯愁,这些人怎么就不开窍呢。难道还不明白女帝注重的是能干实事的、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吗?在职官员占据了一部分六部需要的人手名额,新科进士实际只录取了六十余人,包括二十三名武进士。这些武进士全部是梁山出身,扈三娘的近卫占了大多数。虽有人对此有质疑,但是在看到所有应试举子贴在贡院外的大综合、还有兵法考试的卷面,比对标准答案,质疑的声音没有掀起任何波浪。这次考试还限定了参加考试的年龄,无论男女以五十岁为限。最终的考试结果出来,年龄最大的青州妇人李清照以四十七岁的高龄,用吊尾的成绩,成为坤泰年间第一次男女科混考的一名女进士。进士夸街后,扈三娘在集英殿宴请新科进士,见到历史上顶顶大名的李清照,知道她再没有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瑰丽诗篇的机会了。也好,如此赵明诚也不必郁郁而终。如此她也能与赵明诚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不至于晚年流离、再适张汝舟继而讼求离之,被很多人用晚年失节来羞辱。扈三娘将李清照如她所愿拨去礼部,从七品的书记做起。这份工作的内容就是考证历朝礼法对民俗的影响。恰合了李清照热爱金石、古籍研究的嗜好。至于同期通过礼部考核的赵明诚,则与妻子成为了同事。进士分派到各部以后,朝廷和百姓的目光有专注到西夏的战场上。花荣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占领了兴庆府,可西夏皇室却提前逃跑了。气得花荣整理大军,在后紧紧追赶。而蒋敬跟着花荣的征战脚步,向收归回来的兴庆府等地迁徙百姓的事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扈三娘建议先在大元征求自愿者,看看有多少百姓愿意迁徙。然后再领各地宗族势大者,分支迁入。蒋敬把兴庆府作为收复来宣传,他从大唐的裂土演变成今日的天下各国,讲出天下之势分久必合的大道理。让人把他这番话印在邸报、还有汴梁的各种小报上。立即成为街头巷尾的新话题,真的也获得了不少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配合朝廷的优惠移民政策,汴梁及其周围迅速主动分流过去了近十万的百姓。咳咳,蒋敬也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女帝给的移民优惠政策太好、太吸引人。再一个就是百姓认可了禁军的武力,将会很快占领西夏的全境。可不管怎么说,他蒋敬是漂亮滴完成了迁徙百姓的第一步工作。 .第641章 641、扈三娘77到皇太女抓周的时候, 蒋敬基本结束了兴庆府迁徙百姓之事。他携夫人和家里的大大小小的十来个孩子,一起去大庆殿观看太女的抓周礼。梁山的将领们, 只要军阶在千户以上,都得到了携家带口到皇宫观看太女抓周的邀请。其他获得邀请的就是三品以上的那十几位朝臣夫妻, 还有额外受女帝青睐的新科女进士。这也算是太女百日以后的第一次亮相。受邀的人都兴奋不已,兴高采烈地到皇宫来过中秋节。女帝抱着太女出现。母女俩都是身着大红的衣裙,同款同色鲜艳夺目。样貌与女帝相仿的太女, 玉颜如雪, 两眉间点了一颗胭脂豆,骨碌碌灵动的双眼, 左右扫视着大庆殿的来客。突然看到如此多人、如此多热切目光的小娘子, 她有些紧张地搂住母亲的脖子。扈三娘拍拍她的屁股安慰她,跟在扈三娘的身侧的林冲也察觉到女儿的紧张,他立即拉住女儿的小手摇摇。太女从父母这里明显地得到了足够的安慰,神情放松下来。等到众人弯下身子行礼的时候,她裂开小嘴笑了, 松开紧搂母亲脖子的胳膊, 紧缀在女帝之后开口说话, 显而易见的是一幅习惯学着女帝说话的模样。“免礼。”女童的声音稚嫩、娇软, 其熟练的抬手说话的样子,把女帝模仿了五成余。可见这两个字是很经常地使用、才如此娴熟的。扈三娘失笑, 孩子到了学大人说话的时候,每每都捡着她和林冲对话的二个字来学。林冲每次与她见面,不管孩子是由自己抱在怀里, 还是由他林冲抱着,他都一丝不苟地先行礼。“免礼”这俩字是太女听得最多、说的最清晰了。大庆殿在御座前摆放了一个宽大的长案,上面同百姓家一样,放了一些小儿抓周的精巧物品。扈三娘把太女放到案子上,温柔地对小娘子说:“乖,看看喜欢那个,就去拿,归你的。”太女站在案子上不动,众人都屏声敛气滴跟着她转动的脑袋看长案子上的试儿物。谁想到太女突然抓住女帝的衣袖,兴奋地大声叫起来。“剑剑剑。”林冲笑不可抑,看着扈三娘劝道:“要不就给她吧!”扈三娘想想,轻点太女的额头,“什么好东西都不能落到你的眼里。”然后从袖子里拿出自己的短剑,走到桌子最远的边角处放下。又喊了紫宸殿的一个小黄门,在另一角放了太女要求几次也没给玩的玉玺。离得近的人立即看到太女的眼睛好像都放光了,但犹豫明显地出现在她脸上。也就那么一瞬的功夫,就见太女松开林冲的手,蹬蹬地奔着短剑而来。脚步稳当,不见跌撞,到了扈三娘的跟前,也不管短剑周围的东西,噗通就坐下了,留着涎水两手去抓短剑。扈三娘满脸怜爱地给太女擦涎水,太女已经出了八颗乳牙了,处于逮什么都拿来咬咬磨磨牙的时期。果不出所料,下一个动作就是撅在那里开始啃短剑。受邀而来的大人孩子都笑了起来,太女真是可爱啊。扈三娘再给她擦嘴嘴,耐心地说:“不好吃,咯牙的。”林冲走过来把短剑放到太女怀里。太女抱着短剑,转脸看着玉玺,糯糯甜甜地道:“阿娘,要。”顾大嫂拍着手笑着赞扬太女:“官家,可见太女心里明白,要先有了官家的剑,才能再要玉玺的。太聪明了。”与女帝关系亲厚的,有资格开口说话、且与太女熟识,都开始逗太女,赞扬起小娘子的聪明伶俐来。在太女尚未明白来客说话意思的时候,扈三娘和林冲这对做父母的先是骄傲自豪,后来也不仅为抓周作弊在暗地里有了那么一丝的羞愧。无他,小孩子的心性,新奇的、拿不到手的,看到了一般不会放过。扈三娘前几天抱着太女,连着几次表演了短剑远程劈开石头、劈落树枝,然后把短剑放回衣袖,太女这几日得空就揪女帝的衣袖要短剑。玉玺也是同样的道理。着也是没有没办法的事情。一国太女,未来的女帝,不好在抓周上做出什么抓胭脂、抓首饰的事儿。她需要从第一次的公开露面,就给王朝的绝对拥护者带去母女相承的关联、给王朝的未来臣子们树立起对她这未来女帝的坚强信心。抓周礼办得很成功,抓周之后,太女扈琳的大名也被所有人知晓了。鲁智深在随后的宴席上,拍着林冲的肩膀说:“师弟,如此甚好,我也放心你。”林冲笑着抱拳谢过鲁智深的关心,看着鲁智深眼前仍是没有酒碗,暗暗在心里好笑,师兄嗜酒如命,可如今还不是说戒断就戒断了。席上大部分人都没怎么喝酒,只有那些未婚的、或是老的不想再生的,才捧着酒碗酣畅淋漓地拼酒。顾大嫂几个坐在女帝的近侧,柴夫人身怀六甲也来观礼。扈三娘看着她挺辛苦的,就劝她去偏殿歇歇。柴夫人笑着说:“陛下,这是最后一个,生完这个就不再生了。”扈三娘点头,“你们夫妻膝下儿女双全,是不必再生了。生产多了也伤身体。安太医那里有不伤身体的药,以后可以酌情用。”顾大嫂看着太女对扈三娘说:“我就盼着能有一个像太女这样乖巧的小娘子。陛下可有什么好方子?”她生了几个儿子了,盼女之心日盛,可是孙新总说儿女随缘,私下与安太医商量好,只说没有生女的方子。扈三娘明白孙新心中所想,乃是怕生了女儿随了顾氏的性情。只笑着说:“儿女随缘,或许你下一个生的就是女儿了呢。”女人坐在一起,来来去去的少不得谈些生儿育女的话题。太女看着与她相仿的孩子,注意力跟着那些孩子走,但还是能安稳地坐在母亲的怀里。“想不想和他们一起去玩?”扈三娘注意到怀里女儿的目光,柔声问。太女摇头,抱着怀里的短剑不撒手,央求扈三娘:“阿娘,碎碎。”扈三娘摇头,集英殿里这么多人,哪里是比划剑气的地方。“明天阿娘送你去托儿所,你要乖乖的,晚上回来可以看碎石头。”太女听明白了扈三娘的话,知道明天乖乖的,晚上就可以看碎石头。至于托儿所是什么,她也不问,只靠在母亲的怀里看别人说话。太女去托儿所很顺利,不哭不闹。常跟着她的宫女子都留在她身边陪着,和在紫宸殿里等阿娘回来、等爹爹回来是一样的。本来她满了一周岁,就送去在内宫的托儿所,是扈三娘和林冲都商量好的。让她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长大,以后也不缺从小认识的人做帮手。开始的第一天还好好的,乖乖仔一般地留在最小班,看着那些基本不会走,还在地板上四处爬的小孩子留口水。可第二天就开始串班,负责照看托儿所的娘子们,都是梁山的内眷,还有就是不想出宫的宫女子。大家都知道这是太女,也没人敢阻拦她,由着她串班。反正照顾她的人都跟在她身后呢。几天以后,她自己选定留在大班里,看四岁以上那组孩子玩积木,继而很快加入进去。没多久就跟着大孩子后面,跌跌撞撞地疯跑疯玩。这些孩子多少懂事一些了,在前几日的抓周礼上也见过她,对她过来大班玩,又有宫女子看着、提点着,倒是很容易就接纳了她。有些有弟弟妹妹的,玩起来还会多少照顾她一些。太女在大班适应的很好。还跟着摇头晃脑背诗词,当然年龄太小了,也是随记随忘。玩了一年后,等这个年龄组的孩子满五周岁,升去新延福宫正式读书了,她就不肯去托儿所了。勉强去了,不是偷着四处乱跑,就是自己爬树,宁愿孤单地在树上望风景,也不愿意与才升到大班的孩子玩。林冲问女儿为什么这样,小娘子娇娇地回答:“爹爹,就不要他们。”得到女儿这样回到的林冲很无奈,孩子太小,也不能跟着升级上学的那些孩子。只好在自己去军营的时候,由女帝把太女带在身边。其他的时候就自己带着了。好在她不吵不闹,女帝处理政事,她就自己在一边玩积木;有时女帝召见朝臣,她也眨着大眼睛,安静地听君臣奏对。跟着林冲在大都督府的时候,往来的粗鲁将官,见到乖巧的太女,都不约而同地放低说话的声音。等到休沐日的时候,女帝也会宣一些年龄在六到八岁的小娘子和小郎,轮流进宫陪她疯玩大半天。出现这样的情况,扈三娘明白是孩子的行动力超过了同年龄组。对于扈三娘早早就把女儿抱在怀里,给女儿疏导经脉、教导女儿修习内功,林冲从来都是坚决支持的态度。在他的心里,若不是扈三娘武功高强,怕是初到梁山,就会被宋江指给矮脚虎王英或者被李逵打杀了。而扈三娘拼到现在得以成为开朝立代、一言九鼎的女帝,林冲更认为是扈三娘以一己之力震慑了前宋皇帝不得不退位而来的。林冲从来以女帝的身手高强为骄傲,并不以自己文武都不如扈三娘而感到难堪、瑟缩或是有什么心理的不舒服,他是最盼着女儿也能有女帝一样的高绝武功。汴梁的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林冲适应了每天去紫宸殿过夜,适应了女帝抱着太女,给她梳理经脉。所有人也适应了天下换了女帝,适应了朝廷不停地往西、北迁徙百姓,甚至适应了朝廷开放皇家园林艮嶽任由百姓参观游玩,咳,以收费的形式。艮嶽开放伊始就限定了每天进入的人数,参观艮嶽需要提前预约、提前购买入园的门票。即便是这样,汴梁的百姓也趋之若鹜地往艮嶽来。因为女帝说了,门票所得全部补给在西边、北边为国征战捐躯的将士内眷,还有就是重伤退役的禁军士兵。没多久,户部和督察院的官员加入进来。因为去艮嶽参观的,常常会给阵亡将士遗属遗孤以大笔的捐赠。扈三娘指示将捐款与门票分开处理,门票所得每季度派送一次。捐款投入到朝廷的买卖里做一份投资,每年分红利给阵亡将士遗属遗孤。户部邀请了几十名的自愿者监督门票所得及官府的派发的百姓。朝廷的买卖也是与商家合作,那部分也是透明的事情。林冲笑着对扈三娘说:“这艮嶽所得比一次性拍卖得来的银钱还多。”他心里万分佩服扈三娘这些年与蒋敬、公孙胜开发的那些赚钱的生意。开源节流,才能勉勉强强应对了西边、北边不断征战军费开支。 .第642章 642、扈三娘78扈三娘78花荣带着十万大军, 有足够军需供给配合,他不服帝王和朝廷所望, 在西夏的战场上所向披靡。同期秦明带着十万大军继续向北追击溃逃的女真人、武松则带了余下的十万大军向西清扫残余的辽**卒蒙古人、还有部分女真人、色目人等。呼延灼和关胜紧随秦明和武松之后,去镇守新得来的疆域、尚未稳定下来的城郭。前线不断有伤残军卒退役, 也不断有训练合格的新兵正式加入禁军。随着战事的稳定,远征大军开始与汴梁的守军进行轮换。坤泰五年的初冬,又有远征的五万禁军被轮替回汴梁休养。孙新在夏日里带军去了西北, 替换回来的是禁军步军都督武松。林冲像去年一样, 依旧抱着太女扈琳骑马,代替女帝去迎接远征归来的大军。扈琳看起来是很乖巧地坐在林冲身前, 如果她不坚持自己握着马缰驭马, 也不再经常地拍拍马脖子督促战马快跑,就比较像样子了。林冲胯/下的战马是特意调换过的、脾性温和的老马。他拗不过女儿的坚持,或者说他从来都没坚持过、有什么事情是太女不可以做的,这就导致天家出现了严母慈父的局面。接下来就还是近卫们常看到的父女出行模式。大都督一手搂紧太女,一手随时准备抢缰绳或者揪马鬃的紧张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