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12      字数:5297
  作者有话要说:宣和五年--七月,前辽国将领、金平州留守张觉以平州降宋。十一月,张觉事败逃奔刚成为北宋燕山府的原辽燕京,金人以私纳叛金降将为由问罪,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斩了张觉。后来,完颜宗望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最终导致\\\"靖康之难\\\"。宣和七年--金太宗令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为都元帅,统领金军攻打北宋首都汴京,由于李纲的顽强抵抗,金兵无法攻入,双方订\\\"城下之盟\\\"。第620章 扈三娘56道君皇帝脸色灰败,颓然瘫倒在椅子上, 仿佛失去了所有精神一般喃喃自语:“无论你怎样的说法, 你就是要夺走赵家的江山?”扈三娘哂笑,“是, 只是方式会略有不同罢了。一种是等你们赵家丢脸后, 再从金人的手里夺——让全天下的百姓感激我。另外一种就是现在了, 拿了你赵家的江山, 就要抵挡接下来对金国的战事。我现在找你相商, 你该明白给了你大好处的,你赵家的男男女女不必沦为金人的俘虏。”等扈三娘刺骨打脸的话说完,郓王不甘地插话,对着道君皇帝说道:“父皇,励精图治未为晚。”“哈哈, 赵佶, 你儿子不认可这两条路呢。赵楷啊, 你是聪明人白得了状元啊。莫非事到如今,在朝廷数次围剿梁山之后,我还会乖乖地给你时间,容你去励精图治?容你再看到明早的太阳?”扈三娘话音一落, 手中的剑芒吞吐, 一下了把道君皇帝靠着的椅子背削了一块下来。这一下立即惊呆了赵家父子, 隔了几丈远的硬木椅子啊。道君皇帝努力坐直,对着脸罩寒霜的扈三娘,说出的话似乎在求证什么, “如今朕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写禅位诏书与你?!”扈三娘点头,眼神里闪出的光芒都是坚定的压迫。“对。写了有活路。和你说一声,再拿走帝位,这种行事是王道。与你们赵家的太/祖,不声不响就阴着来个陈桥兵变,夺去柴宗训皇位的霸道,还是有不同的。”扈三娘抬手,剑芒把碎裂的木块,又划成了更细碎的几块。“给你想一炷香的时间,把禅位诏书写了。不然……”“不然你待如何?”郓王乍着胆子,替道君皇帝发问。“如何?”扈三娘失笑。虽然有黑巾遮面,但赵佶父子能相像出他在面巾下冷笑的表情。“不写也很简单啊,现在就杀了你父子俩呗。等太子登基,明晚再找太子呗。你赵佶的儿子、孙子很多么?多进皇宫几趟,很麻烦吗?”道君皇帝只楞了一下儿,就毅然决然地开口了,“好,朕写。”扈三娘用剑芒比量着郓王命令他,“伺候笔墨。”拿到一式两份的禅位诏书,扈三娘扔给道君皇帝一份,“这个你自己明早在大朝会去念。然后带着内宫所有妃嫔,在午时三刻前离开。随身衣物也就罢了,其它的东西就乖乖地留在原处,否则莫怪梁山贼匪为了财物杀人不眨眼。”另一份传令高俅把大军交给梁山指挥的诏书,也在扈三娘的要求下写了。道君皇帝很上道地说:“明日下禅位诏书前,朕会先派人送这份撤军的诏书。只是后宫内眷颇多,一时也难找到安置之处,可否顺延些时日?”扈三娘摇摇头:“你带有名号的妃嫔去龙德宫吧,这对你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你切莫应了不做,给我留下以后杀你的借口。让赵恒、赵楷继续维持朝廷运作,六部的所有人事暂时照旧。若是出了什么乱子,我可是会拿他们的颈上人头问责的。”赵楷没想到自己要继续承担皇城司的事情,而太子赵恒还要继续监理朝政。难道这个梁山的贼首,只是要一个名义上的帝王名号?扈三娘把装了玉玺和虎符等物的盒子拿在手里,再度提醒他,“赵楷,你记得告诫赵恒,莫在监管朝政的时候拨弄是非、投机取巧。我如今这般做事儿,只是想少死些人罢了。”扈三娘把该吩咐给赵佶父子的话都说完了,转身就出了道君皇帝的书斋。书斋内外横七竖八躺了不少值夜的宦官和小黄门,再往外就是躺倒的巡逻禁军军士。然后扈三娘不得不停下了脚步。暗夜里,饶是她眼神锐利,也看不清书斋百余步之外,到底来了有多少禁军。鸦雀无声、层层叠叠的将士,刀剑出鞘、弓箭上弦,扈三娘知道自己的气息已经被弓箭锁定,这些人之所以没有攻进书斋,应该是投鼠忌器了。扈三娘冷笑,这般阵仗倒是挺像样子的。她如同来时一样,如法炮制了包围的禁军,施施然扬长而去。扈三娘回到住处,第二日早早把武松等人打发去茶楼听消息。等日上三竿的时候,武松带人回来报信,说是皇帝又下了禅位诏书了。“大将军,这回禅位诏书可是写的你的名字呢。这就成了?”“早着呢,现在就是个虚名。得你们这些人把大宋的军队都抓牢了,事情才算成了。收拾东西,我们这就回去。”扈三娘带着武松等人取回寄养的骡子,又买了一些干粮带上,一行人不管汴梁城里的新一轮热闹,一路晓行夜宿,匆匆往梁山泊赶。对于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围剿梁山的事情,近卫们都很担心的,他们的父母家人都在山上。而上一次童贯带了十万大军,还是大将军冒险活捉了童贯才解围的。途中休息的时候,有近卫问:“大将军,这回朝廷的兵马更多,还要活捉了他们的主将吗?”扈三娘看着眼前这几个年轻面孔上的毫不掩饰的担心,笑着安慰他们。“朝廷大军没船,没办法攻打的。他们就是要造船,也不是一个月二个月能造出足够船只的事情。”有一个看起来略瘦削近卫,追问了扈三娘一句。“大将军,要是朝廷大军绕过水泊从后山进攻,比如烧山呢?”这娃可真敢想啊!“哎呦,幸好不是你统领朝廷大军,真要烧山,还不好办呢。”再说高俅带着二十万大军去梁山,是抱着一定要剿灭了梁山、自己才有以后的想法。他一路上反复与童贯和众将领磋商,始终没商讨出对付梁山的最好法子。最后还只能采纳童贯原来的提议造船,把大军都运送到梁山山脚下,把梁山围住,一寸寸地踏平了。到了济州,高俅也不入济州城,直接把军队在距离梁山水泊三里的地方扎营。一部分军士跟着工匠在水泊附近伐树造船,其余则分成几组,日夜巡逻。军寨前的空地彻夜燃着火把,照的如同白昼,绝了梁山趁夜色偷袭的可能。梁山的一切事项都是在林冲、秦明、裴宣、公孙胜的主持下。山上对再度来围困的大军,派了大量的哨探,回来的结果却是不太好。秦明先开口说道:“这般的阵势,我们就是想用火炮攻击,也不容易啊。”林冲犹豫不说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好。公孙胜捻须摇头,颌首附会,“是有些难。朝廷大军要是一直这么围下去,倒是能把我们梁山困死。可惜他们早晚得进攻。我们就按照之前想的,先待他们造船到一半的时候,用火炮炸毁了船只,令他们不能靠近梁山,一切等大将军回来再说。”裴宣对他们商量怎么打仗,从来都是不吭声的,他只负责管好山上的所有人都遵守军律。公孙胜看林冲迟疑着不肯表态就着急。他常常想怎么林冲就不能和秦明均和均和呢。说道扈三娘回山的事情,花荣有些为难地提醒大家,“朝廷大军把梁山围的这么紧,大将军怎么回的来啊。该让水军多留意着一些。”裴宣见他们不再讨论军事,插嘴说道:“大将军必有法子能回来的。”林冲想了一会说:“让水寨多多留意吧。”林冲的犹豫落在秦明和花荣的眼里,二人的想法也就多了起来。从扈三娘离山以后,晁盖虽然不管事但与林冲的关系日益亲近。花荣就不止一次对秦明嘀咕。“妹夫,你说豹子头会不会借着大将军离山,扶了晁天王做大头领啊?”秦明的年龄比花荣大不少,这几年心气、性格也沉稳了。“不会的,晁天王没有扈三娘担事,他俩谁做大头领,对林冲都是一样。但林冲要报仇还得靠大将军,晁天王做大头领,咱们也就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在梁山做个小山匪的命了。豹子头会把这点想明白的。晁天王有什么想法,也只是他想想罢了。”而随着朝廷大军造船工地的喧嚣,晁盖一反常态的不作为,开始积极参与梁山的管理事务。吴学究虽不得扈三娘信重,但是他二人原是梁山数得着第二位、第三位交椅,二人与林冲多年相处也是很融洽的。晁盖和吴用联袂来找林冲。林冲因日夜担忧山上的军事,虽后寨交给了秦明总管,水寨交给了李俊,他早晚必要去前寨巡查一遍,叮嘱鲁智深与花荣小心。百般杂事的困扰,令他整个人看起来神色倦怠,可又多了几分与以往的不同。“林教头,现在满山你是最辛苦的了。”晁盖和吴用笑着与林冲打哈哈。林冲就笑着回话,“大家都辛苦。不过是大将军离山的时候有交代,应了她就得做到才好。”晁盖说道:“当初我们也靠你相助,才得以在梁山有了落脚之地。此恩铭记在心,一直无以为报。唉,杀了那白衣秀士的时候,就该你做大首领。你看你那时候推脱,现在不仍是做着大首领的这一摊子事情嘛。”“晁天王真没有说错,”吴用补充,“林教头真该做大头领的。”林冲当初他就不肯做大头领,就有自己的考量。如今自己不论文武都不是扈三娘的对手,且他心里还藏有别的想法,自然不肯认同晁盖和吴用的话。“晁天王、吴学究,你们都知道我林冲的能耐,就是一个枪棒的教头,做领军的将军都勉强,更别说统领现在这一山人马了。当初只有千八百人的时候,我都不肯做大头领,现在更不可能了。”晁盖再想继续劝说,林冲非但执意不肯,还把话说死了,“我此时掌管山上的军事,也只是一时之事。等扈三娘回来,这些都要交还与她的。不然就看她杀宋公明的狠绝,我要敢抢她的大头领,是自寻死路呢。”晁盖二人无功而返,心里不痛快。送他们出门的林冲面色也不愉快。正在此时,就见山道上几支火把簇拥着一行人,快步往聚义厅走来。作者有话要说:相关资料: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后周恭帝(959年-960年在位),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三个哥哥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柴世宗39岁猝死,他以冲龄登基。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颁布圣旨优待帝母子,赐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于当房州,终年仅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的顺陵。第621章 扈三娘57吴用看着远远过来的那些人, 心里下意识想着该不是扈三娘回来了吧?自己费了那么多的心劲, 才说通了晁盖, 让他恢复了精神、重新鼓起雄心,现在不等说通林冲……要是扈三娘回来了, 一切盘算可就落空了。待人略近了一点儿, 可真的就是扈三娘和武松等人, 吴用心潮起伏呆在那儿了。费尽心力的筹谋再次落空,把吴用憋屈得好悬立即呕出一口血。因晁盖做大头领,对吴用言听计从, 林冲是百事不管的脾性,吴用虽坐着第二把交椅,可也与大头领不遑多让。等宋公明几番周折后还是上了梁山, 吴用觉得自己是真的找到了能成为张子房那类人物的机会。可再没想到,万事刚刚开了一个头,打下扈家庄,扈三娘在聚义厅露面,自己多年苦心孤诣的诸般谋算就随着宋公明去了。吴用的心里也一直在奇怪着, 为什么扈三娘能把宋公明的结拜兄弟花荣、武松当成心腹使用,对宋公明的心腹李俊也照用不误, 怎么就另眼看自己呢?自己虽与宋公明走的近了一点儿,晁盖都没说啥的, 应该也没落到才上山的扈三娘眼里啊。从宋公明出事,自己也积极表态要投靠扈三娘。可她居然一直用审慎的眼光和提防的态度对自己,与自己隔着一段距离, 并不肯信任、重用自己。弄得自己不仅比不过公孙胜,比不过裴宣,甚至比不过后来的降将呼延灼等人,更别提与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和武松相比了。这让吴用不仅与上了梁山以后的“心想事成”背道而驰,还慢慢成了山寨里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吴用不甘心,他找不出扈三娘闲置自己的理由。就想趁着扈三娘不在,撺掇了心志偏弱的林冲夺了大首领的位置,不愁林冲这样的人,以后不重蹈晁天王对自己俯首帖耳的过去。可是扈三娘在这关键的时候回来了……林冲这时候已经往前去迎扈三娘,晁盖和吴用相顾无言,只好收拾心情快步跟上去。俩人同时心里也在疑惑着,朝廷二十万大军把梁山泊围的风雨不透,他们是怎么过的官军营地的呢。扈三娘临近聚义厅了,见林冲在前、晁盖和吴用在后,还略有些惊讶。晁盖和吴用与她略略寒暄了几句,用天色已晚不阻碍扈三娘休息告辞离开。扈三娘招呼林冲去聚义厅说话,林冲汇报了这段时间山寨里的大事小情,然后说起晁盖和吴用来找他的意思。“大将军,吴学究和晁天王来找我叙旧,说起昔日他们才到梁山、我应该做大首领的旧事儿。不过,你知道我的,我不想做大头领。”林冲把三人说话的内容先说给扈三娘,不想扈三娘从别的地方知道了,与自己生了什么嫌隙。萧让把自己这段时间的记录,捧到扈三娘跟前,轻咳了一声。林冲略略不好意思,赧然转脸对萧让说:“萧先生,你都听到的,我并没有应允他们的。”萧让点头,破例开口说道:“大将军,从你离山,林将军在聚义厅议事,就喊老朽一直跟在他身边。”扈三娘展颜一笑,“我信你们。不过是吴学究有些不甘心罢了。”林冲见扈三娘这么说就放下心,问起扈三娘去汴梁可顺利。武松从身后的背囊里拿出圣旨,往林冲跟前一放,“看看,官家禅位给我们大将军了。”又拿出装有玉玺和兵符的盒子,把东西一样样地摆出来,展示给林冲和萧让看,得意得好像这些东西都是他弄来的。“我们大将军亲自去了皇宫,没有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