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11      字数:5506
  吴用说完唏嘘不已,晁盖补充道:“事发的时候,公明和时迁去找我和吴学究,我们是几十人一起过去的。公明原想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我们也为公明说话……奈何扈三娘说女人名节为大,以公明蓄意败坏她的名节要逼死她的理由,一剑就销掉了公明兄弟的头颅。我们是想救都来不及救的。”晁盖说着、说着就又流下了眼泪。宋江虽然带了很多人上山,梁山增加了实力,就是宋江的势力再大,他也还是敬重自己这个哥哥做大头领。哪里像扈三娘说要做大头领,自己就得让位于她。自己现在是空有二头领的位置好听,但看她在山上施行的那一套一套的,自己实际就是在裴宣那里挂个名,什么实权都没有。柴进听了这话把心里的疑虑去了八分,更为宋江死的不值感到难过、窝囊了。但晁盖在江湖也是有响当当名号的人,且他说还有几十人在场,他也犯不着为扈三娘在此事上说假话。“那怎么把杨雄等人放下山了?哥哥的身后名……”柴进尤其痛心宋江的身后名受到了玷污。晁盖满脸愧色,“让那仨人下山,是扈三娘发了话,不是我们能阻止的。”酒宴即刻沉默下来,良久以后,柴进觉得这不是待客之道,才再端起酒碗让酒。又喝了两巡,柴进叹息一声说道:“我当初助力白衣秀士王伦,让他在梁山立足,实在是想着江湖上的义士好汉们,能多一个落脚之地。那里想到最后竟是将我亲亲的公明哥哥葬在那里了。”雷横插话道:“大官人是没见过那扈三娘,她不仅武功奇高,整个梁山也被她整治的井井有条、滴水不漏。每一项都安排了得力的人手,凡事都要按着定好的规矩做事,就是官家亲临,也不过如此罢了。若有那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第二日就会被弄去督察那里打板子。那督察裴宣可是铁面无私的孔目。”柴进疑惑,仔细问雷横梁山的管理,末了转而去问晁盖:“小可听说晁天王让出了寨主之位?你如今在山上不管事儿了?”晁盖尴尬,“大官人,不是某想把寨主的位置让与扈三娘。实是那晚公明惹恼了她,她趁机向我索要大头领的位置。唉!林冲不愿与她动手相拼,那花荣、秦明也都是好功夫的。满山几十位好汉,就没有哪一个有底气敢说自己能打得过她、敢和她动手的。”晁盖说到这里,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用手抹去酒渍,换了一幅神情接着说话。“不过她做了大头领,倒也没亏待了山上的任何人。就是之前把扈家庄灭门的李逵,也都得以在寨子里好好地养伤。她将梁山的一切都纳入规矩里了,任事都治理的很好,我自愧不如啊。”柴进看晁盖等仨人一面对扈三娘不满,一面还为扈三娘说话,这也太矛盾了吧?!所以他玩笑着说:“那你们以后就是要奉一丈青这个女人为主了?”吴用接话,“大官人,那女人端的厉害,她还想天下奉她为主呢。”柴进把吴用这话当成了玩笑话,不置可否、哈哈笑着放过了。酒宴用罢,吴用起身把随身带着的包裹拿来,从里面取出一个仔细的包裹。层层打开以后,落出一个小巧的螺钿匣子。“学究,你这是要做什么?”柴进狐疑。“这是扈三娘托我们带给大官人内眷的礼物,说是感谢大官人历年对梁山好汉的照应。这东西是梁山的第一份,是她的一番心意。然后还有一句话问大官人呢。”吴用双手捧着包布,把螺钿匣子送到柴进跟前。柴进伸手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明晃晃的镜子,清晰映出自己的相貌。“哎呀,这镜子照人怎么如此清晰?”柴进双手捧着螺钿匣子变了脸色,他仔细看里面镶嵌的镜子,观察自己眉眼,眉毛、睫毛、发丝根根都清晰可见。他家里用的器皿是样样精致,他也算是见过不少好东西的人,可这样的镜子他还真没见过。“这个是扈三娘让山里的作坊弄的,预计拿去东京各处贩卖。山里小两万的人口,人要吃饭穿衣、牲畜要备粮草,单这两样每天的抛费都不是小数目。还有刀枪棍棒、房屋修造、船只的修补,唉,不当家的也知道柴米贵。且扈三娘不准军卒打劫过往的行人,说要靠这个银镜赚出山里的需求。大官人看看这个值多少银钱?”柴进把玩手里的梳妆匣子,木头是上等的紫檀,匣子表面镶嵌了螺钿,是一幅纤弱随风、栩栩如生的兰草图案。“这兰草图是出自那个大家的手笔吧?能把兰草的仪态勾勒的入木三分,单这一幅镶嵌螺钿的兰草图,就值得百十来贯了。再有里面照人纤毫毕现的银镜,若是遇上想讨女娘欢心的浮浪子,千贯也能卖得。”既往晁盖虽是家有余资的富户,也不过是个村里的保正,且他只在拳脚棍棒上下功夫,而不在女色上用心。而吴用落魄要以坐馆教书为生,对女娘用的奢侈品需要多少银子,他们还真就没留意过。俩人听柴进说单是有哦那幅兰草图的首饰匣子,就能值百十来贯钱,已经被震惊得张大了嘴巴。而整个梳妆匣子的定价,让三人齐齐松了一口气,知道山寨以后不用为银钱发愁了。这也是他们来沧州的一个目的。晁盖站起来,从他的行囊里取出一个尺余扁方的木匣,包裹的更是仔细。打开包裹晁盖把东西在自己面前一举,柴进看见一个尺方的木框,里面镶嵌了一块白色的琉璃,透过那物能看清晁盖的五官。“这样清透的琉璃,倒是少见。怎么做成这个样子了?”柴进有些好奇地问。“扈三娘要用这个琉璃替代窗纸,说是不怕雨雪浸湿,还不用每年更换。我们路上不便携带,只能拿这么个大小的,带给大官人做个样子看看。”柴进点头,“这是梁山的另一条谋财的法子了?这个倒是家家户户都能用到的。端看你们是往贵了卖,还是想让家家都买得起了。”得了柴进这样的话,晁盖和吴用就满足了,具体卖什么样的价钱,要汴梁的店子整修好,由那边具体做事的人定价。说完这两件事儿,晁盖与柴进说起朱仝的事情。宋江早先与柴进讲过朱仝曾放了他,如今见晁盖几人是为解救发配到沧州朱仝而来,柴进心生好感。“不如晁天王先在这里住下,我打发庄客去探看朱仝在沧州如何了。得了准信,哥哥们也好动手救他去梁山。”晁盖等千谢万谢了柴进的安排,就在柴进的庄子上住了下来。柴进把梁山的两件礼物拿进去给妻子。看妻子捧着小巧的螺钿梳妆匣子,看完外面照里面,爱不释手、稀罕的不得了,就笑着对妻子说话。“这匣子,我看有二个妙处是别的都不及的。”柴进见勾起妻子看自己了,才继续侃侃而谈。“一个是里面的银镜是个稀罕物,再一个是外面镶嵌的螺钿图案。我猜想那原画定是出自名家手笔,你看这兰草栩栩如生的摇曳姿态,真是不可多得的丹青佳作。”柴夫人点头,手指轻抚那兰草的花纹,好像重一点会摸坏了的。“单这一幅螺钿画也所费不少。”柴进击掌,“娘子与我不谋而合了。我才对晁天王几个说过单凭这幅画也能值得百十贯了,娘子可认同?”柴夫人再度点头,“不知他们那里寻来的好画师,凭这幅兰草也能在东京立足的,或许能入了官家的眼。”“甚至再得个太尉?”柴进揶揄了一句。柴夫人无奈地朝丈夫笑笑,“唉,到底是他们赵家的天下,怎么折腾也是他自家的事儿。”柴进沉脸,目露不悦。“贼子辜负了先祖,欺凌孤儿寡母,窃取了柴家江山,哼。”柴夫人忙勒令屋子里的丫鬟都闭嘴,把人撵出去以后才说:“夫君,这事儿以后还是莫要再提了。我们夫妻总要为儿子、女儿多着想一点儿的。”柴进凑近妻子,把自己听来的有关梁山那些说了。“娘子,你说那扈三娘的所作所为,像不像能让天下奉她为主的啊?”“夫君,你可要想清楚了。”柴夫人放下梳妆匣子,双手抓住丈夫的手,“如今我们有铁卷丹书,赵家为了面子好看,也得让柴家嫡系一脉好好地绵延。要是你与梁山往来密切,看梁山在青州、江州的作为,那是杀官造反的行径,咱们莫要被牵扯进去了。”柴进低头不语,柴夫人急得摇晃丈夫的双手,“夫君,就是梁山造反,才有多少人?东京的人马过百万,朝廷派过去十万人剿匪,梁山怎么能抵住十万大军啊!”柴进喟然长叹,“娘子说的有道理。但看扈三娘的所作所为,都是盛世明主降临的做派。她要是能得了赵家的江山……”柴夫人明知丈夫的心结是劝不转的,也只好委婉说道:“赵家占据江山,我们尚可以凭祖宗遗泽度日,要是换了人,我们可就要仰人鼻息了。”“让他们赵家子孙安稳地享受百年富贵,我们却不得不偏安一隅,哼。”柴夫人攥紧了丈夫的双手,满目担忧将心事一泻无余。“好啦好啦,你莫要这样担心。朝廷官员与我们柴家怕有瓜葛、退避三舍的,我们要是不与京东东路的好汉们勾连密切,怕是什么无赖汉子,都要到我们头上撒野了。我就保持如今与他们的这样关系,你就放心吧,我会把握分寸,不会参与太深。”柴进安慰妻子的话,也就是这么说说罢了。他开始筹谋怎么能帮着梁山、尽快壮大梁山的实力了。至于晁盖他们关心的朱仝,没两天呢,庄客就把朱仝的情况打听得很详细了。第592章 扈三娘28晁盖他们关心的朱仝,没两天呢, 庄客就把朱仝的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报了上来。柴进请了晁盖几人一起听庄客的回报。“朱都头甚得知府的信任, 知府家的小衙内也喜欢缠着他做耍, 这半月内他早晚都抱了小衙内到街上走两遭,买些吃食玩耍之物。”晁盖就向柴进解释道:“朱都头仪表非俗,貌如重枣, 美髯过胸,如关帝一般。他为人又和气,行事灵活, 是以招人敬重喜爱吧。”柴进就道:“他这般怕是不会愿意和你们走的。”雷横黯然,“朱都头也是为了我才落到这般境地, 他原在衙门里就是众人推崇尊敬的人物。可得想个什么法子, 能让他肯与我们回去。他的内眷、儿子我们都派人接到梁山了呢。”吴用微微一笑,叹息道“他得了小衙内的青眼, 衙门里的公干只会如敬重他, 不会难为他。我们也只是想他过得好, 不若改日送些金银与他,你俩看如何?”柴进和吴用说的轻巧, 可晁盖和雷横怎么舍得自己的救命恩人、如今要仰仗一个幼童的鼻息度日。不用吴用再多说什么, 雷横就明白了劝说朱仝的障碍在小衙内。晁盖和雷横常琢磨着去见见朱仝, 吴用就劝说,“不久以后就是孟兰节了,各处都要放灯,想那日沧州府不会早早关闭城门, 许是那日过去见朱都头最妥当。”吴用头脑灵活,晁盖尤其信他,听他这么说也就放下心思,安心住在柴进的庄子里,每日与柴进喝酒、叙话,与柴进说梁山的变化细节。柴进越听越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就是一时找不到能够插手动作的地方,颇为遗憾。孟兰节的时候,晁盖等人在柴进的庄客帮助下,早早就伏在衙门的四周,不错眼珠地盯着知府衙门的前后门。老天不负他们所求所望,初更以后,朱仝的肩膀上坐着穿了一领绿色纱衫的小衙内,俩人边走边说笑地出了知府的衙门,一路往地藏寺去观看放河灯。朱仝扛着小衙内绕着地藏寺转了一圈,小孩子欢笑着爬去放生池的栏杆上看热闹,朱仝小心地两手扎撒在孩子的身后,怕他跌下去了。他是把小衙内当成自己的亲子照料呢。雷横捡机会合适,赶紧上前说话,“哥哥,借一步好说话。”朱仝听声音熟悉,回头一看是雷横,大吃一惊。赶紧把小衙内从栏杆上抱下来,嘱咐他说:“小衙内你且下来在这里坐着,我去买糖给你吃。”小衙内不依,“那你快去,我还要去桥上看河灯。”朱仝点头,转身与雷横说话。不料雷横把朱仝扯到僻静处,晁盖、吴用也冒了出来,一起劝说朱仝上山。那知朱仝只是摇头不肯,“哥哥们的好意谢过了,等过个一、两年,我就可以回返家乡做良民了。在这里知府带我也甚好,哥哥们放心是了。”朱仝再三谢过,转身却不见了小衙内。他在放生池边寻了两圈找不见人,心急如焚。雷横提醒他道:“才那小衙内说要去桥上看河灯呢。”朱仝吓得腿发软,那么小的孩子自己去桥上了?会不会被拥挤的人群踩踏、拐走,出了什么意外?朱仝疾走如飞往桥上去,才上了桥就听人喊:“谁家的孩子落水啦?”等朱仝再赶去河边,落水的小孩子已经被人救上来,他看着躺在那里已经毫无知觉的小衙内,双目滴泪。把一腔子的怨气都发到了雷横的身上。“雷横,你怎么不早说?看着他小孩子自己上桥?我昔日看你家贫母老而不忍去救你,今日你怎忍心、怎忍心看无辜的童子落到这样的下场?你这是害了对我不薄的知府,要害死我了啊。”雷横无言以对,惭愧地移开视线。最后还是晁盖和吴用好说歹劝的,阻了朱仝回去知府衙门的打算,把朱仝劝去了柴进的庄子里避祸。第二日晁盖就与柴进告辞要返回梁山。柴进听闻知府的小衙内落水溺毙,知道朱仝到底被他们仨算计得没了后路,也不强留他们,备了丰厚的盘缠,让他们带信回去谢谢扈三娘的礼物。并说自己在东京汴梁还有店铺,要是扈三娘想要在汴梁售卖那两物,他可以略尽微薄之力。几天后,晁盖和吴用、朱仝一起回了到梁山。而雷横在与他们同行了半天后,吴用见朱仝对雷横反感的太厉害,借口自己有东西遗落,又打发雷横回柴进的庄子去取,实际让他避让一段时间。几个人心里都明白朱仝是迁怒,就是朱仝自己心里也清楚,只是不肯正视罢了。到底还是他自己辜负了知府的信重,害得信任他的稚子无辜丧命。到了山上,晁盖和吴用去聚义厅缴令,也让朱仝第一时间拜见扈三娘。扈三娘见少了雷横就问:“雷都头呢?为何不见与你们一起回来?”晁盖只好忍羞含愧上前,把雷横拖着朱仝说话的事情原原本本地禀报了。扈三娘对这样的结局有些无语,自己令李俊和阮小五截回了李逵,可雷横的出现,还是导致了令小孩子出现意外的结局,难道那孩子的死劫是在孟兰节,是躲不过去的?“晁天王,你莫推脱到雷横身上。”扈三娘的声气不好了。“你们仨在找朱都头说的的时候,若是把那个小孩子考虑在内,怎么会出了意外?要我说就是不算计得朱都头没了后退之路,怕是朱都头不会跟你们上梁山吧?这就是你们报恩的手法?朱都头自己都说过忍两年就可以做回良民,莫非你们惘顾他的心意还是对的了?”晁盖和吴用羞得无地自容。扈三娘就只看着吴用,盯着他发问:“军师,你下山之前与我立的军令状可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