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8      字数:5213
  “母亲,您就是因为老二家的,要分家?”贾赦小心翼翼地猜测。“是啊。老大你不用揣那么多心思的。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情。老二家的能干,但是这荣国府不好让老二家的来管的。你们兄弟当官去了,以后要交给她的事情只能是越开越多。我怕她沾了荣府管家权之后,到时候就舍不得放下了。不信,你看今年过年,荣府的宴客,老二家的绝对会出头张罗。”可不就是应了贾母的这个话。荣国府初六宴客的事情,王氏基本全包了。她与宁国府贾敬的媳妇,俩人有商有量的把所有的事情,安排的非常妥帖。为此,贾母还在初七的时候,打发鸳鸯给王氏送去一套头面,向她道辛苦。妻子能干,贾政为妻子感到自豪。大嫂张氏嫁进荣国府多年,哪一年的宴客不是母亲在张罗。王氏真的是做的很好,让往来的女眷都认识到荣府的二儿子媳妇,是个能干的当家人。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镇国公府的帖子。镇国公府老夫人请贾母去做客。彼此都是同一阶层,往年就没少往来,俩家还因为南安郡王府成为姻亲了,再见面自然比起昔日的客气,更多了一层的亲近。就是说的话,细琢磨另有意味。“你们荣府前几天的宴席,和往年一样周全,可难为你了,现在还要操持这些。”镇国公世子夫人也跟进,大赞初六荣国府宴席的周到。贾母笑笑说道:“那可不是我张罗的,是我那二儿媳妇和宁府的侄媳妇一起办的。”镇国公老夫人就等这句话呢。她跟着继续夸奖王氏:“你这二儿媳妇真是个好的,这么大的宴席哪哪都不出一点儿错。想必平日里管家也不用你操心,你真是有福气啊。”王氏笑着站起来,谦虚几句,只推脱自己笨拙,那些都是在婆婆教导下做事的等等。女眷们席间的气氛非常好,贾母扶着丫鬟出去更衣,镇国公老夫人跟在后面出来醒醒酒。“我说你呀,替你外孙女着急啦?”贾母笑着揶揄镇国公老夫人。镇国公老夫人瞪贾母一眼,“咱们活到这把子年纪,谁还不知道谁。我不信你没看出来。”是啊,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王氏是以荣国府女主人的姿态管事呢。俩人挽着手往回走,贾母拍拍镇国公老夫人的手。“过了正月,我那俩儿子就分府了。王氏是看我精神不济,才帮着我做事呢。明年啊,你那外孙女不进门,我就要停一年宴席了。她二年不进门,我就停二年了,如何?”“你当真?”“真不真的像你说的谁还不知道谁呀。我可不想以后府里乱起来不好收拾。”“你也舍得你那老二分出去?”镇国公老夫人把贾母带去休息的地方,想与贾母好好聊聊。“你当真舍得你家老二分出去?”她可是知道贾母对二儿子的偏心。“你糊涂了不是。老二现在分出去,老大知道我没偏心他弟弟,也没存了要亏待他的心思。那他们兄弟的情分就留下了,他以后也会照顾着老二。不然等我们哪天闭眼了,你看看哪个当老大的,会照顾后面那一串弟弟的。”镇国公老夫人可没少生,嫡子嫡女加起来六个。她听了贾母的话,沉思一下道:“可不就是你说的这个理。我听说你家老大把老二整去兵部了?”贾母笑着点头,“是啊,工部的那些事情,老二不好那些,怎么比得过科举出身的清流。咱们勋贵出身的,就是武艺再差,不能领兵打仗,可还是不会忘了自己能端那碗饭。老二虽只考了一个秀才,那也是实打实考出来的。去兵部做个文书什么的,倒是他大哥为他做的好打算。”镇国公老夫人想想自家府里嫡出、庶出的那些儿子,还没怎么地呢,就隐隐在互相别苗头了。她叹口气道:“你这里干脆啊,只有俩个,我们府里这十来个,还不知道以后是个什么章程。”“都有成例的事情,有什么为难的。还了欠银,小家各过各的日子呗。”“那你家二房还愿意分?”留在府里,什么都是府里出银子,出去了可都要自己开销了。“愿意不愿意的,到了分的时候了。我就是想着今年好歹在一起过个年,不然早在出孝的时候,就让他们分家了。还别说啊,要不晚了这半年,还真没我那二儿媳妇显示能耐的机会呢。这就是以后立府,我也不担心他们过不好日子,也不担心我那大孙女的教养了。”“是啊,有个这么能干的亲娘,以后也会是一个能干的好姑娘。就是你这分家了,以后大孙女找婆家,总不如有个荣国公府的名头好。”贾母喟叹,“你这说的是实在话啊。可我不能为了大孙女一个,冒着以后府里出麻烦的风险。老大老二感情好,就是看在她大伯父的面子上,以后结亲的人家也不会委屈到她。”“你想的周全。就是我府里的那几房分出去,未必能有你家老二混的好呢。五品的恩荫,可是少而又少的。”“是啊,结亲都是先看家族、再看父兄。还不知道以后谁家有那个福气呢。我那大孙女啊,模样好性子好,老大家的留的那二孙女,就喜欢跟着她。等分府了,我得把她留下来,也好让她继续跟着她哥哥弟弟们,一道读书习武。”元春快十岁了,得在勋贵圈子里先给她打点根基了。这样等十三四岁带出去的时候,先就有了好名声了。镇国公老夫人知道贾母的想法,俩人又唠到各家的其他孙子孙女身上去了。歇够了,俩人转回酒宴。王氏扶着婆婆离开镇国公府,虽然疲累但她满心满腹的欢欣。经过春节这些宴客往来,与荣国府往来的勋贵内眷,都知道了她持家管事的能力,认可她作为荣国府女主人来出面了。她一方面觉得有些不对,另一方面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从进了腊月,王氏就担了荣国府越来越多的杂事。每一桩每一件,贾赦和贾政只能在休沐的时候,才有空打理。只能她带着几个放了寒假的孩子做事儿。那几个孩子,是被婆婆打发过来,帮不上什么忙,以看为主。但王氏得空了,还是会把细细把府里的杂事,按照婆婆的要求,讲给孩子们知道。她认为婆婆的要求很合适,让孩子们早早认识到吃穿的重要,只有好处。自己丈夫就是读书读到以不理俗事为清高。现在在兵部当官了,每日里就是监理粮草这样的事情。回来还和她说呢,“父亲既往常说大军欲动,粮草先行。断粮三日,无敌自败。我去京营查储备,营官说哪里需要三日,要是敢少了一日,断了三顿饭,都担心军士会炸营了呢。所以人啊,得先吃饱了。府里那些仆妇的吃喝,你多费点心思。就是母亲院子里的小厨房,是管着母亲和孩子们吃喝的,更要你多上上心了。”丈夫能认识到吃的重要,不再清高到不屑俗物,王氏有时候都会想,为公公守孝的三年,太值了。丈夫扭转了性子,不忌讳谈吃穿、赚银子,不愁以后与别人往来的时候,格格不入不合群了。说句公平话,王氏她是有能力,能够担得起荣国府女主人的职责。可就在王氏志得意满的时候,才过了上元节,丈夫和她说分家了,出了正月就搬走。第518章 红楼贾母67这话如同晴天霹雳,立即将王氏击懵了。分家!分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王氏从此就是一位五品小官的妻子, 她往来的人家, 再不不会是出嫁前的那些勋贵, 也不会是出嫁后、尤其是过年这几天往来的勋贵中的顶级阶层。王氏呆了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二爷,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要分家?一定要分家吗?就是珠儿以后考中了进士,有荣国府的门楣,晋升会顺利。元春大起来要寻婆家了,荣国府的嫡长女,与任何勋贵的结亲, 她都不是高攀。二爷,一旦分家,母亲给我们的酒楼,要是没有荣国府这招牌撑着,我们能守住吗?”妻子提的都是实际的问题,贾政也不想分家啊。可是母亲能留他们在荣国府过完年再分,已经是很不错了。正常的出孝了就各自分开,不分的也有, 但那太少了。可母亲刚才把他叫过去说了, “老二啊, 从你父亲去世,这府就是你哥哥的。我活着留你继续在府里, 你哥哥也不会出声反对。你嫂子去了, 你哥哥为了孩子不想续娶, 这府里的事情,你夫妻不可能干看着你哥哥忙乎的。你是必须得像这两年那样帮你哥哥,你媳妇也得像今年这样担起荣国府女主人的事务。可你想过没有,这样做了几年主人后,等瑚儿媳妇进门了,以后就要处处、事事都听新进门的侄媳妇的。跟着还有珠儿娶亲、元春出嫁。万一有个什么处不好的地方,伤了你们兄弟的情分了,不是让你们没个依靠了。”贾母说了这一长段,贾政低着头不语,母亲看着是为自己着想,可搬出去了,大哥哪里还会记得自己呢。贾政衡量来衡量去的,他是真的不想分家。“母亲,儿子分府出去,就不能日日来给您请安、在您膝前尽孝了。”贾母只好耐心劝贾政。“老二,让你现在和你哥分家,都是为你好。趁着你和你哥现在有兄友弟恭的好名声,你分出去任谁看都是你吃亏了。那么你哥以后就是为了名声,也得顾着脸面照应你。至于珠儿和元春,你们夫妻舍得就留在这边府里,和原来一样跟着先生读书,由你大哥教导习武。你们俩休沐的时候过来,把孩子接回去亲近一天。要是不愿意,你们夫妻就把孩子带走自己教养。逢年过节的过来一趟,也就是了。”贾政把母亲的话对王氏细细说完,王氏急急拽着丈夫的衣袖确认:“珠儿和元春,他俩可以留在荣国府?”“是。母亲说和原来一样。”贾政知道妻子就惦记的就是俩孩子。“孩子和原来一样,每个休沐,咱们可以把孩子接回去。”要说贾政无奈认可了母亲分家的决定,万分沮丧的时候,孩子可以继续留在荣府教养,那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了。“那珠儿和元春继续留在府上,分就分,这事儿也容不得我们反对。就是不知道母亲准备怎么分?”王氏很紧张,京城里嫡子分家,一般会是三七,要是大伯哥坚持给二房再少一成,看婆母不理事的样子,也拗不转大伯哥的。毕竟以后还要依靠荣国府,真不好在分家产的时候闹僵的。“母亲没说怎么分,不过母亲不会亏待我们的。”贾政说的很有信心,王氏也认同这一点。单说这几年酒楼的进账,那就和抱着一个聚宝盆似的了。“二爷,你说侯爷知道我们那个酒楼的进项吗?”“那是母亲的私产,母亲愿意给我们的。大哥就是知道,也没什么话好说。”正月后面的这些天,贾政夫妻俩就在忐忑不安中渡过了。临到分家的时候,请了史侯爷、贾敬、还有贾家的族老一起,出席荣国府兄弟俩分家一事。王氏作为年轻媳妇,没资格去荣禧堂发表意见,只能焦虑不安地在自己的院子里,等待前面递回来的消息。“二奶奶,是三七分。”传话的媳妇子,跑的脸通红,气虚喘喘的。王氏顿时把心落到了实处。“朝廷的欠银呢?”“把朝廷的欠银都留出来了,然后在三七分。”王氏的心立即晦暗得看不到一点儿亮光了,欠银都扣除了,还能剩多少了?荣国府还有三十万的欠银呢。再三七分……王氏立即感到婆婆对二房的疼爱了,没有酒楼的进项,二房搬出去,要不了很久就会与后街的那些族人一样了。多亏了婆婆喜欢自己的丈夫啊。王氏叫周瑞家的给报信的媳妇子拿了封赏。她起身在西院里四处慢慢地转着,自己住了十年出头的地方啊。她目光一点点扫过去,一砖一木都清晰的了若指掌,深深地烙印在心底。这里很快就不是自己能居住的了,王氏深呼一口气,既有轻松也有不舍。分家就分家,搬出去也没什么不好的。自己可以做当家太太,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只要珠儿能争气,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两说着呢。那张太傅又如何,也不过就是举人出身。他就是帮女儿抢到了一个好姻缘,他一死,他那女儿也跟着死翘翘了。哼,侯夫人,她张氏没那个命、没那个福气,她消受不了。每每想到张氏最后离世的模样,王氏就从心里往外流落出一种欢畅来。尤其是她发现贾赦对张氏,已经没了前些年的那般在意,心里更是高兴。她甚至暗暗揣摩过,是不是张氏也觉得贾赦待她少了情分、然后孩子又喜欢腻在老太太那里,自己憋屈的活不下去了呢。这话她只在心里想想,连陪嫁的周瑞家的,都不透半句话风。只是欢喜却是掩藏不住的。解恨!解气!自己可是在好好地活着呢。分家好,自己儿女双全,珠儿在荣国府读书,女儿放在婆母这里教养,以后不愁儿女结不到好婚事。王氏院子里的丫鬟、婆子们,已经在周瑞家的指使下,把不常用的东西,分门别类地打包了。王氏猜测去年秋天翻新的那个四进院子,应该是给他们二房预备的。好,很好,非常好,等分完家,要不是顾及孩子还要留在这里,明天就可以搬出去。半下午的时候,贾政带着两箱子账册回来了。王氏匆忙地迎上去,“辛苦二爷了。”然后接了贾赦的大氅衣,指挥丫鬟们给丈夫打热水擦脸擦手,又让丫鬟泡了丈夫爱喝的茶,好一番忙乱后,才安静下来。“唉。”贾政叹气,“二奶奶,不,二太太。以后我们夫妻就不是荣国府的了。前街那四进院子,去年秋天修缮好的,分给我们了。这两箱子账册,都是属于我们的产业。我们院子里的人都归我们,不想用可以和荣国府换,想要那些人,也可以和荣恩侯提,差不多的都可以给我们。”“二爷,听说是三七分,是吗?”王氏等贾政停下喝茶,赶紧插嘴问他。“是。府里的所有账本,都是这几年我和大哥一起做的。大哥实实在在给了我们一些好产业,舅舅和敬大哥都看着呢。”贾政把丫鬟们都撵出去,向妻子招手,等王氏凑过来,才轻声说:“我们得的过了三成。”王氏立即给贾政奉上一个惊喜的笑容。这笑容,让贾政更觉得自己刚才在分家产的时候,以退为进太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