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6      字数:5345
  张瓒脸色难堪起来,他气呼呼地坐下来,对妻子说:“当初小妹的婚事,我就不赞成。妹妹的性子,根本就不适合嫁到高门大户去做长子媳妇。父亲就说他看了恩侯十年,绝对会护着妹妹的。可这护着也得有个分寸,不能纵的她不把规矩放眼里。”“夫君,倒不如你和妹夫说说,以后别纵的妹妹太过了。”大嫂觑着丈夫的脸色缓缓说话。“咱们为女儿择夫婿,也要想着夫君的人品为第一,然后是学识、才干。瑚哥儿的天性好,对女儿也会好。依着妾身来说,瑚哥儿承爵总是得几十年后的事情。到那时候夫君您未必就会比公公差多少,也不能说什么齐大非偶。”张瓒丝毫没有犹豫地拒绝了,“等我到了那地步再说。那也是孙辈再联姻的事儿。况且,我们是的清流人家,为什么要和勋贵联姻。”“夫君,您要是和父母亲这样说,我,我只好自请归家了。”张瓒沉默,妻子与他结縭二十余载,人品、行事处处值得他尊重的。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情谊深厚,妻子把大归这样的话说出来,他不得不慎重行事了。“兰英,你放心,我不与父亲说下辈联姻的事儿,我就过去问问妹妹的事儿,得怎么处理妥当了。”“那你也别说的太直率了,父母亲都上了年纪了。”“好,我会注意的。”夫妻感情好,张瓒自然把妻子的劝告放在心里。张瓒去寻父亲说此事,恰巧遇到弟弟张钰也在父亲的书房。二弟为人一向灵活,让他也听听,或许会有好主意的。张英却不以为然,“这事儿只是你妹妹舍不得与亲骨肉分离,向恩侯哭诉了几句罢了。要是荣国公父子不拿那主意,她就是哭漏了老天,凭她自己啥事儿也办不成。”张瓒着急,“父亲,咱们现在只论自己的错处,看怎么求得荣国公夫人的原谅。至于荣国公父子的错,他们自家夫妻、母子算账去,那不在咱们能够置啄的。不然这事儿那天爆出来了,会损害张家声望的。”“矩臣,你不用担心那么多,有荣国公父子在前面挡着,轮不到别人批评你妹妹的。”张太傅不以为然。张钰却说:“父亲,大哥说的有道理,咱们该好好思量一下的。假如,儿子是说假如荣国公先离世,这个是很有可能的,他多年征战、伤病在身。荣国公夫人在丧礼上,就拿此事来说妹夫、妹妹不孝,您说妹夫还能承爵吗?瑚哥儿以后还有前程吗?世人不会再说死人的不对,可是会怎么看妹夫、怎么议论张家女儿?”张太傅的脸色随着次子的话,渐渐地郑重起来。是啊,史氏原就不爱长子,真要在贾代善的葬礼上来这么一出,她娘家有史侯出面为她撑腰……那是妥妥地要把爵位给次子啊。怪不得荣国公父子一说,她也就不声不响地同意了,原来算计都在后面呢。m的,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说的是一点儿也没错啊。真要出现这样的局面,自己二十年的心血、所有的筹谋就付之东流了。张太傅严肃地看着二个儿子,“实不相瞒你们两个,对你们妹妹的事情,我是早有打算的。可我没想到她心性懦弱,是个扶不起来的。当初为太子选妃的时候,为父为何急忙忙到圣前请赐婚给恩侯,就是因为圣人眼光毒辣,我怕你们妹妹一个照面就被圣人看透。到那时就不仅是不能当选太子妃的事儿了,以圣人对荣国公的倚重,再想请旨赐婚都办不到了。”张瓒就有些恼怒了,但在父亲跟前他极力收敛自己。“父亲,咱们好好的,为何要与勋贵联姻?妹妹选个家境差不多的次子,她能过的轻松惬意,既不会害了恩侯,我们也不用担心这么多。”张英摇头,长子就是君子做派,从心往外的君子,他这样以后可怎么做一家之主。他把目光转向次子,兄弟俩一直关系甚好的。自己因为身为户部尚书、长子中状元,就压了才中秀才的次子,十年不去科举。现在他想听听次子怎么说。“衡臣,你怎么看?”张钰看着父亲的眼睛说:“父亲,您可否先告诉儿子,为何定要将妹妹往东宫或是国公府打算?你可有担心贾代善得知了妹妹的实情,结亲变成了结仇?知道这些,儿子才好说自己的看法。”张英尴尬了一会儿,沉重地点头。“世人都道我们张家也是江宁大户出身,你们祖父也曾中举,到你们这一代算是坐实了的传承。不知你们是否有留意过、历朝历代的皇家文武重臣的地位的变迁。初初立朝,都是文贱武贵,到得百年之后,就开始文武相衡,而后就是文贵武贱了。现在朝廷上就是文武相衡的时期。圣人西征后,无外忧无内乱,很快武将就会在朝廷上失去气势了。”张瓒和张钰点头称是。“为父得以教导太子和恩侯,全属意外。圣人给太子配备的师傅,各个都是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但圣人认为户部在算学方面,虽不如钦天监那些人,可用来教导太子是最适合的。最初为父也不是太傅,因恩侯桀骜不驯,与太子打得不可开交,太子既不肯换伴读、又不肯用太子身份压制恩侯,为父用了大量心机,才将他们二人调/教得能够平和相处……而后从户部侍郎升为户部尚书、阁臣,再得了太傅的封衔。也不是为父的学识就真的高过朝廷的同僚,只不过圣人重视与荣府三代情谊、为父沾光了罢了。”张太傅说完,陷入沉思。好一会儿之后,他才继续说道:“为父那段时间出入宫廷,静心揣摩世家大族的历史。那的名头说的好听,要是中间断了一代,后面就容易沦为耕读人家、普通乡绅了。你们可留意五十年前的那些阁臣、尚书的后辈都在哪里吗?”兄弟俩齐齐摇头,别说五十年前的尚书,就是自家老父亲的前任,他的后人也从朝堂上消失了。“可是你们看出了太皇太后的郑家,虽说太皇太后、太后相继离世,郑家没落了。但有圣人在,他们家要是有一个子弟能出息,圣人必然会拔擢。就是没有子弟出息到能站到朝堂上,仍然还有几个在宫里做御前侍卫。这些人放出去,最少会有一个五品的千户做。而今承恩公的爵位,还在太后的侄子头顶。郑家长房那一支,仍然在京城有地位。”张太傅说道这里,露出惋惜的神色来。“可惜啊,你们妹妹要是能有你们兄弟俩的三分心性,我都敢把她送上太子妃的位置。如今要转个大弯了,或许要等你们往后把你们的孙女,送到太子妃的位置了。那得借得瑚哥儿他们兄弟与皇家的联系了。五十年后、哪怕一百年,都不虞张家会沦回你们祖父那时候的光景了。”“父亲,为何不把心思用在教导子孙努力、博个有出息的前程上?”张瓒的问的直接,张英示意次子来答。“父亲,大哥,你们看我说的对不对。举人好中,进士就看机缘,即便春闱得中,仕途坎坷的也多有人在。大哥,与你同榜的进士,现在还有是六品、七品的人呢。他们真的是能力不够吗?那句朝中有人好做官,是至理名言的。父亲您是担心您自己致仕后,没人提携我和大哥,选中了荣国公,而不是选中了恩侯?”张英点头。“门当户对的结亲,也都要图谋一点的。彼时我去圣前求旨,最怕的就是贾代善以恩侯在议亲,而拒了婚事,幸而……”张太傅满脸的侥幸,“也是你们妹妹命里有侯夫人的诰命。”张瓒出声打断他,“父亲,要是荣国公知晓您把不堪做长子媳妇的妹妹,硬塞去荣国府,会不会变成结仇?要是荣国公夫人以后指责恩侯和妹妹不孝……”第482章 红楼贾母31捉虫圣人给荣国公父子的赏赐, 在他们父子回府后不久, 就由魏九带着人送过来了。同来的还有太子妃跟前得用的内侍三德子。魏九笑着对荣国公说:“国公爷,圣人可说啦, 要您保重有用之躯,继续做大景的定海神针呢。”贾代善忙推脱, “大景的定海神针唯有圣人才能肩负,老臣不过就是追随圣人的马前卒。魏公公, 定海神针那是玩笑话,你可不能再说了。”“荣国公,咱家在您跟前可当不起那一声公公,您要看得起老奴,就还是像从前一样, 唤老奴一声魏九。”“你这出来宣旨是代表天家颜面呢。老臣敬你魏公公那敬的是圣人。”“好,好, 好。国公爷您说的都有道理。”魏九知道等自己回去的时候, 自己与荣国公的一言一行就会放到圣人的案头了。荣国公是圣人跟前的第一人,但是圣人现在,似乎对太子都不像以前那么信任了。三德子见他们二人寒暄往来了几个回合后,才上前给荣国公父子行礼,态度谦卑地说:“太子爷和太子妃娘娘,打发小的来看看府上的小公子。还请国公爷和世子爷行个方便。”贾代善打发贾赦陪着他二人去看孩子。那些有关新生儿的御赐品,贾代善大手一挥让儿子直接带回去了,自己得的那些百年人参、灵芝、首乌,他则让人捧着, 跟着他送到正院去。贾赦看着老爹往母亲那儿献殷勤的模样,觉得特别地辣眼睛。什么时候父亲对母亲这么好了。也不能说父亲既往待母亲不好,但真的没有像最近几个月这般着紧的时候。贾母无事就在自己的屋子打坐练功,贾代善带人刚刚进院就惊动了她。她只能收功,从内室走了出来。“国公爷?”一串小厮抱着各式样的盒子,“您这是要做什么?”贾代善献宝,“圣人才赐下的百年人参、灵芝、首乌等,拿来给你补身子的。”“给我?这是圣人是给国公爷的?”贾母略诧异,贾代善这是借花献佛来了?“自然是给夫人的了。夫人管家理事劳苦功高,吃用得是府里头一份的。”贾代善拿出在圣人跟前回话的劲头,说的情真意切。要不是贾母早知道贾代善的那德性,换原身回来,估计都得把紧闭的心扉,敞一道门缝给他了。“那就多谢国公爷了。鸳鸯,把首乌留出来,明儿打发人给国公爷配点乌发的药丸。省得国公爷老是羡慕我的黑头发。”贾代善赶紧递话,“这些好东西都是给你用的,你不用惦记给我配乌发的药丸子。我就是想用乌发的首乌,随便去药堂买那十年八年的用就可以了。”贾母看看贾代善,合着这货现在是把自己当圣人一样对待了,看这递话的作态,真是几十年如一日啊。“国公爷为了荣国府出生入死,辛苦谋划,才是府最劳心劳力的人,合该用府里最好的首乌配药。不过国公爷,要是圣人看你更年轻了……”贾代善眼睛一转,就想出贾母为什么这么说,他颓然一摆手,“算啦,我一个大男人,头发、胡子白就白。唉,就是夫人不要嫌弃为夫老朽了。”贾母笑笑说道:“不会嫌弃国公爷的。听说国公爷这几个月早晚都骑马、练枪的?”贾代善略略有点自得地说:“入了武将这一行当,只好拳不离手了。黄忠八十岁还能上马杀敌,为夫只愿七十岁还能骑马抡枪了。”夫妻说着话,鸳鸯带小丫鬟把东西收拾好,然后又端了茶点来。“国公爷,可要再睡一会儿?”“用罢午膳再歇息了。那孩子我跟着瑚哥儿给他取了琏字,取自《论语》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贾代善见妻子笑看自己,知道她没读过论语,就开始耐心解释瑚琏的来源。“《论语》公冶长第五里子贡去问他的老师孔圣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说他是个器也。因为有君子不器的说法,子贡很不甘心就继续问他是什么‘器’,孔圣人回答他是瑚琏也。这瑚与琏皆宗庙盛黍稷之器,甚为贵重的。孔圣人有七十二贤德弟子,也只有颜回称得上君子。咱们的瑚儿、琏儿,不敢乞求他们将来做君子,只要能做不愧与宗庙祭祀的有用之器,与吾此生心愿足矣。”贾母迎合地点点头,“国公爷大才,对孙儿期盼也高,方给孙儿取得如此好名字。”贾代善在妻子的赞扬声里飘飘,还不忘捻着胡子做谦虚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去,贾母要掀桌,谁喜欢看他摇头晃脑地拽这些。“国公爷,有时间教我一趟枪法可好?”贾代善愕然愣住,“夫人怎么想起学枪法?那长/枪也不是夫人能拿动的。不好不好。”贾母抿嘴不语。贾代善看妻子不乐意,想想说道:“我原教你拳法,你可还记得?”贾母摇头,那拳法稀松平常哄人玩的,是史氏初嫁贾代善,俩人闺房的玩笑。“要不学剑?我为夫人挑个轻薄的短剑,耍起来也容易。”贾代善现在处于要拢回妻子的状态,积极为妻子设想,“我吩咐人先给你预备一把木头剑,用做练习的。”“我又不是道士,用什么木剑。”“为夫不是怕夫人你伤到自己嘛。先用木头的学,等熟练了再换、再换。”在贾代善的心里,或许妻子不等学熟练了,就忘记这码子事情了。午膳后,贾代善知道妻子的子午觉是不能打扰的,他就自回书房去休息,还不忘打发人去准备木剑。贾政、贾瑚、贾珠都在东府读书,整个荣国府沉浸在安宁气氛里。贾赦送走来看孩子的魏九和三德子,把圣人和东宫赏赐给次子的礼单,读给妻子听。张氏很开心,次子能够得到这样的好亲事。“夫君,琏儿得到这样的好亲事了。瑚儿可怎么办呢?”“瑚哥儿还小呢,总得要十年呢。你莫想这些,安心休养。”张氏顺从地笑笑点头,从得了丈夫说婆婆不要抱儿子过去,她整个人就放松下来。张氏这样的状态,要是二年前或是一年前,贾赦会感到非常满足。可在他抄了几个月的流水账以后,想到母亲这些年就是日日在做这些琐碎的事情,他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当初母亲留下瑚儿,让张氏管家,府里会想如今这样安稳平静吗?东院里的事情,多是由着张氏的奶娘在帮着她打理。张氏很快睡着了。贾赦心里却是很不舒服的。他回书房简单地对付一口,满脑子都是岳母说过的话,他难堪不已。自己作为荣国公世子,朝廷的三品实权将军,从来只有自己说人的份,没有别人说自己的可能。为了懿贞,自己忤逆了母亲。瑚儿都八岁了,岳母想起说这事儿来,其实是在怪罪自己的话让张氏提前发动了?贾赦可不信把瑚儿抱回来的原因,张氏的奶娘能不告诉给岳母知道。说张氏不懂事,倒不如说自己不懂事。可自己那么做是为了谁?母亲可以为抱回瑚儿来说自己不懂事,甚至说自己忤逆、不孝,也没说差的。岳母凭什么说自己呢?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