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4      字数:4322
  第二日卯初, 在荣庆堂和妻子守了史氏尸身一夜的贾赦,匆忙洗漱, 穿戴整齐了,过去荣禧堂。就见贾代善和保龄候也都收拾好了,贾瑚也穿戴整齐了。“父亲,舅舅,”贾赦先给二人行礼问安, 然后在贾瑚给自己行礼后, 说道:“瑚儿, 你今儿在家照顾你母亲和妹妹, 你要跟在你母亲和妹妹身边。”贾瑚一愣, 想到平日里母亲温婉柔和的秉性和处事手段,父亲是怕母亲压不住府里那些刁蛮的老仆吧。他立即点头, “父亲放心, 儿子会照顾好母亲和妹妹的。”贾赦和老荣国公、史侯爷今日都是乘车去上朝,三人的护卫合到一起就很壮观了。大朝会之后,贾代善提着装着印子钱单据的布袋子,贾赦怀里揣着账本子各自行动,史侯爷也按程序递上秘折,然后等圣人传唤。贾赦踏进圣人理事的文渊阁, 就见王太医在往外走。他心里咯噔一下,幸好舅舅狠得下心了!贾赦不敢再像往日那样进出文渊阁, 规规矩矩地等内侍引路。他见了圣人就万份愧疚、地立即跪下去了。“圣人, 罪臣贾赦来向圣人请罪。”“恩侯, 快起来。你这是要做什么?六福。”六福立即和旺财一道,一边一个把荣国公贾赦给架起来了,然后带着所有的人退了出去。贾赦红着脸,把怀里的帐本掏出来,“圣人这是放印子钱的一本记账册。”贾赦往前递,圣人伸手接过去。圣人翻看了一遍问道:“这是从月前开始的?”“是。”“恩侯啊,从这册子可看不出是印子钱啊。你仔细看看,这是借出第一笔,这是收到的第一笔利钱。从帐本上还没见有人还第二笔银钱。还有后面的这许多,只有借出的记录,尚未到收利钱的时候。是不是高利,要看借据是怎么约定的了。”“借据让我父亲拿给太上了。”圣人看看贾赦,“恩侯,这三十年,朕待你如何?”“朋友、世交兄弟。”贾赦胀红了脸,圣人登基前后对自己都是满朝文武里的第一份。“那你怎么想朕的呢?”“明允,唉,”贾赦抬手一抹扯脸,眼泪就如泉涌一般。“你给朕说实话。这册子是谁的?”圣人不怒不气,但他平和的语气,还是让贾赦听出所蕴含的不快了。贾赦面红耳赤地憋出话来,“明允,这册子是我母亲干的事情。我查出有史家女在月前开始搅进这事儿,怕弄错了,就找了我舅舅一道去查,结果是……”贾赦掏出帕子擤鼻涕,圣人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狼狈的贾赦呢。“我父亲去质问我母亲,我母亲说是南安老太妃约她一起做的。她们是几十年的手帕交。我父亲就给她讲印子钱会逼死人的。我母亲就懵了,只和父亲说原来借银子出去,是为了有的人一时不凑手,没想到会逼死人的。她闹着要寻死。把我父亲气晕了。我照料父亲,史侯过去看她,发现她就真的投缳了……”贾赦压着声音,呜呜咽咽如同困兽一般。圣人又递了个帕子给贾赦,“恩侯,你先别哭了。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哭得跟奶娃娃一般,你不嫌弃丢人,朕还嫌你难看呢。你给朕说说,你对借钱的那些人,都怎么处理的?”“我打发人把利钱都还了回去了,本钱也不要了。我父亲说,要是有人家为了还印子钱卖儿卖女,就赶紧派人赎回来,把人给父母亲送回去。昨儿傍晚开始处理的,现在还不知道结果呢。”“行啦,朕知道了。要是只放了这一个多月的印子钱,应该不会闹出人命。你洗洗脸,跟朕过去慈宁宫。”贾赦闷声闷气地答应,跟着叫进来的内侍去洗脸。贾代善也在慈宁宫哭呢。“太上啊,你知道我老贾的啊。臣活了六十多年了,何时不把太上您的话、圣人的话放在头里的。哪里会想到史氏她……”“行啦,老贾,你不是十来岁的时候了,可别这么嚎丧啊,既难看又难听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朕怎么你了呢。你拿来的这些借据,是全部吗?”“太上,从办事的奴才家里,就搜出来这些。和帐本上也对得上。”“账本呢?”“恩侯拿去给圣人了。”贾代善觑着太上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回答。“老贾啊,你是怕朕护不住你了?”太上有点儿不高兴了。“太上啊,老臣也是不想您太为难啊。那史氏也是恩侯的母亲呢。”贾代善急急忙忙辩解,话说的非常情真意切。太上的心里就得到满足了。贾代善不管做啥事儿,都会为朕考虑的。唔,不错,有恩侯先去和明允说,也好也好。“那这些借据你准备怎么处理?”太上心里舒服了,就问起下一步的处理。“恩侯昨儿查到这事儿,就立即派人去返还利钱,本钱也不要了。昨夜老臣从您这里回府,听说这事儿还加了一句,要是有为还利钱卖儿卖女的,就一定要把人赎回来。要是出了人命……”贾代善说不下去了。要真的才一个多月,应该不会出人命的。“哎呦,老贾,史氏才放了一个多月的债,虽然是九进十三出的,这还未到收本的期限,你们父子这么干,是连本带利都蚀掉了,真亏大发了。”太上笑着调侃贾代善。“太上,老臣哪里需要史氏赚这除爵去官、断子绝孙钱啊。”贾代善抱屈。太上点头,贾代善家底的丰厚度,在满朝的文臣武将里,不说能排到大景的前十位,那也绝对不会跑出前二十的。“那史侯怎么说?史氏你准备怎么办?”贾代善一抹眼睛,“臣被那蠢妇气晕了,恩侯守着老臣,史侯去看他妹妹。后来王太医要走的时候,史侯派人叫住王太医……史氏投缳自尽了。”太上沉默,贾代善也不敢吭声了。“史侯倒是舍得,也能下得去手啊。”贾代善点头。自己原来还想着怎么商量通史侯,不休妻就病逝。没想到史侯直接动手了。那也是个能狠得下心的。那是他放在心尖上、疼了几十年的妹妹啊。他们君臣相得几十年,太上知道贾代善对史氏是诸多包容、体贴、疼惜。就是史氏找老太傅的女儿、贾赦媳妇的麻烦,贾代善也是护着史氏,让史氏继续捏着管家的权利。谁家的孙媳妇都要进门了,还是六十岁的祖婆婆管家呢,但荣国府就是啊。差不多是京城里唯一一份了。太上自己的夫妻缘浅,可他就乐意看别人夫妻过的好。对那些与正妻情深意笃的臣子,他都愿意大胆去用。就像他教导儿子孙子的话,“凡是不遵守夫妻之道,宠妾灭妻的人,也未必会把朝廷的法度放在眼里。”守规矩的人在哪里都会守规矩的。“老贾啊,你也莫伤心了。”太上看贾代善两眼揉搓的红肿,就开口安慰他。“史氏不是短寿夭折。你平日里就是太纵容了她,才出了这样的事儿。”贾代善略略窘迫,“太上,臣去西北那些年,府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史氏在操持。她从重孙媳妇做起,孝敬伺候了三辈的老人……唉,行差踏错了一步,万劫不复。老臣就是再舍不得,也不能容她蔑视法度。”贾代善说着说着,声音渐低,太上要不是与他坐的近,该听不清他说的什么了。君臣二人把话说的差不多了,圣人携了贾赦进来。见礼以后,太上把那些按日期装订的借据给圣人看。“九进十三出?还真是高利啊!”圣人一边翻看一边与自己携带过来的账册比对。贾代善和贾赦听圣人这么说,立即离座跪了下去。太上不叫起,圣人也不搭理他们父子。等圣人多比对完,差不多也用了小半个时辰了。“老国公,恩侯,你们起来吧。要是没出人命,这事儿就到此为止。要是出了人命,就另说了。旺财,你去把莫九叫来。”莫九来的挺快的,圣人示意六福把账册和单据都拿给莫九。“莫九,你仔细去核对,这些借了印子钱的,在昨日申时前,有没有因为还不上利钱寻了死路的。去吧!”莫九给圣人行礼后,快步出去忙了。快到午正时分,太子过来了。太上留儿子、孙子、还有贾家父子一起午膳。太子还挺殷勤地让人给老国公、荣国公布菜,然后自己给皇祖父、父皇布菜。太上看着忙个不停的孙子,取笑道:“老贾啊,太子就是出宫的阵仗大了点,不然朕看他逮空子就会溜去你府上的。”贾代善笑笑,“太上,你教出这么好的孙子来,就得让他多出宫溜溜,让臣民们都见见我们神武不凡、英俊倜傥的太子爷。”太子被贾代善夸的红了脸。虽然皇家祖孙三人待贾家父子如旧,午膳也仍很丰盛,贾家父子二人也是勉强自己塞饭食进肚,不是味同嚼蜡的感觉,也与食不知味等同的。用完午膳,圣人带走了太子。快日落西山了,莫九才带着调查结果回到文渊阁复命。第439章 铁血帝王35史侯爷从一大早等到日暮, 终于得了圣人的传召。他一进文渊阁就跪倒请罪。圣人等了一会儿, 才开口说话“保龄候, 史家数代男儿征战沙场,为大景立下颇多功劳。今令妹史氏之事尚未涉及人命,又有太上皇为老国公和荣国公、还有你求情,故按急烈时疫即日落葬吧。朕就不再追究你两府了。以后贾家、史家教女、教媳,用大景律启蒙吧。”贾代善和贾赦父子二人,跪着陪史侯听完圣谕,三人悬了一天一夜的心才放回了肚子了。三人都清楚,圣人这么做是给了两府天大的恩典。在齐齐磕头谢了圣恩以后, 相互搀扶着出宫, 径直回去荣国府料理后事。史家的三兄弟已经在荣国府等了一天了, 如今见父亲和姑父等一起回来, 立即围上来就想问个究竟。那料想史侯一挥手说道:“你姑母染了急烈时疫,我们在宫里等处置。”一句话震呆了兄弟三人。史鼐性子急躁, 立即就开口质疑:“京中何时有了急烈时疫?”史侯把茶盏一搁, 冷着脸叱道:“太医诊视过的, 你要质疑圣人认可的事儿?”史鼐看父亲这样说,立即闭口不再说话。“妹夫,安排人吧。”史侯苍老憔悴, 渗进声音里的疲惫、伤心,如阴云一样罩到贾代善父子头上。贾赦听舅舅这么一说, 呆愣片刻后, 泪水黯然落下。“恩侯, 去吧,你让人去准备吧。”贾代善忍着悲伤,敦促儿子赶紧去准备。荣庆堂的院子里,贾代善和史侯互相搀扶,看着下人把裹得严严实实的史氏,放到架好的柴堆上。贾赦带着妻子儿女跪在一侧,另一侧是史家的三兄弟。“大哥,”贾代善语含悲戚,举着火把,抖着手扔不下去。史侯抢过贾代善手里的火把,一闭眼把火把投掷到已经洒满了火油的史氏身上。火苗腾地一下窜起老高,把柴堆周围的人,吓得不由地向后侧身躲避。大火一下子把史氏都裹挟起来,熊熊火焰映照着泪流满脸的贾代善、贾赦那一家人。史侯掷了火把,看大火瞬间就把史氏吞噬了。在熊熊的火光里,他看到史氏突然坐了起来,火光里是一个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向他扑来的小丫头,是那个整天叽叽喳喳欢快无比的小姑娘,是那个满头珠翠穿着嫁衣,娇羞等着自己背上花轿的新嫁娘,是那个抱着儿子高高兴兴回娘家的幸福小妇人……是昨晚那诧异地瞪着自己、满眼都是不肯置信目光的雍容贵妇。最后就只剩了在火堆上坐起、又倒下的死不瞑目的脸。“妹妹。”史侯大叫一声,向后撅倒。把和他相互搀扶的、哀恸欲绝的贾代善,差点带倒到火堆里。史家几兄弟扑上来,搀住自己的老父亲和姑父。搀人的,按人中的,一阵手忙脚乱,终于弄醒了史侯。……贾代善抱着一个白色瓷瓮,对史侯略略弯腰,“大哥,这以后会与我同棺共椁的。”史侯点点头,由儿子半掺半扶地弄上了马车,离开了荣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