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2      字数:4634
  没想到在殿试前,贾代善来找圣人。“圣人,文定侯的独子,今年回京参加春闱了。”“是吗?他考得如何啊?”圣人对贡士的事儿,一点儿都没关注,他把心神和精力都放在教导太孙、修缮慈宁宫了。“贡试在前五十名呢。”贾代善的语气里,憋不住地带出了一点儿的小得意,又带着一点儿小小的期翼。“唔,不错啊。老贾,你有什么事儿,对朕直说吧。”“唉,什么事儿都瞒不过圣人的眼睛啊。”贾代善假装叹气,却就着圣人的话,继续说下去。“是老臣的小女,今年也大了。老臣想着文定侯过世的早,五服内也没有什么人了,他家里是没个兄弟能帮衬的。老臣就是念着和文定侯一起长大的情分,想请圣人给这俩孩子赐婚。”贾代善说的非常诚恳。提起文定侯这事儿,圣人不仅是有些唏嘘,他甚至是回想起几十年前了……“老贾啊,你这想法甚好。你先与文定侯的夫人招呼一声,然后殿试后,朕就赐婚。”贾代善满意地离去了。待养心殿只剩了祖、父、子三人了,太孙从一边的小桌椅那儿跑过来。先像模像样地朝圣人掬手,然后稚声稚气地开口问道:“皇祖父,文定侯是哪一个?什么是赐婚?”太子仍是埋头在御案的横头,与日日批日日有、永远批不完的奏折奋战,好像没听到儿子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太孙现在是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年龄,好在他问圣人的问题,都是选在没有外人的时候。圣人从最开始的喜欢给他讲解,到现在也有些怕了孙子的提问了。“文定侯啊是开国的时候,辅助太/祖定了天下的人。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定千里之外的军师、大能人啊。”太子的耳朵不易察觉地抖了一下,哼!圣人不长记性啊。好好地提什么“运筹帷幄”啊。就等着太孙一个名词接一个问过去吧。但愿圣人今儿下午能不说哑了嗓子,能把运筹给小人儿讲明白了,不歪去十万八千里的。果然如太子所料,等到晚膳的时候,太子把所有的奏折都批改完了,圣人的“运筹”已经延伸到韩信和项羽的垓下决战了。太子把所有批完的奏折,在御案上分门别类地摆好,留给圣人晚饭后再检查检查。他看圣人的嗓子已经讲的半哑了,仍还兴致勃勃,就上前劝道。“父皇,先歇歇,吃了饭再讲吧。”“讲完这段的。”今天圣人还不错,给了太子一个回话。“韩信让人在夜色里唱楚国家乡的歌谣,西楚霸王的士兵无心恋战,纷纷趁夜逃走了。”“为什么唱楚国家乡的歌谣,士兵就逃走了呢?”“士兵以为他们的家乡都被韩信占领了。”“皇祖父,楚国的家乡歌谣是怎样的?”“楚国的民谣常带有‘兮’字,如楚霸王项羽最后唱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一种方言特征。当然《诗经》里面也有几十首诗词带‘兮’字,如《简兮》的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还有《绿衣》中的‘兮’字,邶风中的‘兮’用的最多。”太子抢在圣人继续延伸下去前说道:“父皇,吃了饭再讲,他一下子记不得这许多的。”祖孙三人一桌同食,太子看着祖孙俩,你夹给我,我夹给你,当作没看见。什么礼仪,什么食不言,在圣人的隔辈亲跟前,统统消失不见了。吃了饭,太子带太孙回东宫,圣人有他自己的夜生活。太子拉着儿子,配合儿子的小断腿,慢悠悠往东宫走。“父王,谁是文定侯?赐婚是什么?”太孙高高兴兴听了一下午的故事,才想起来还不知道文定侯和赐婚呢。“文定侯和荣国公一样,是你皇祖父的伴读。赐婚就是你皇祖父下一道旨意给文定侯的儿子和荣国公的女儿,说你们两家订亲。”“什么是订亲?”太子开始有些抓狂,十万个为什么现在问到自己这儿来了。如果不立即打住,小人儿能问到睡觉。对着奏章奋斗了一下午,他现在不想再做名词解释了。其实他最怕的是一个名词解释,引出更多的问题来。于是敷衍太孙道:“等你长大就明白了。”“儿子明儿问皇祖父。”在太孙的心里,皇祖父是无所不能的。父王和母妃最爱说“等你长大就明白了。”或许他们也不知道吧……殿试的时候,圣人在贡士里转了一圈,最后要点林海做探花。这让人怎么说呢?论文彩,林海是能在前十;要是加上在贡试上的格物、数术成绩,林海这探花就太勉强了。好在内阁诸人在圣人点探花的时候,听贾代善嘀咕了一句“文定侯有此子,也是有人承继衣钵,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得了,大家都明白了,贾代善你这是告诉大家,那林海是文定侯的儿子,背景是老爹与圣人有旧,与你有旧,同是圣人的伴读。那探花就探花吧!礼部陈侍郎是这届的主考官,他不出头,别人才不想为个探花,去顶撞圣人呢。更重要的是,在场的众人都悄悄地知道了、这可能是圣人最后一次主持春闱。圣人已经在前一日和六部九卿吐露要禅位,礼部齐尚书正带着人开始准备禅位大典的礼仪呢。点过前三甲了,剩下的贡士由太子、春闱的主考官,还有内阁阁臣去排名次。圣人在众人加班评卷的时候,把早已经准备好的旨意,让梁九打发人去林府、还有荣国府颁布了。第二天内阁阁臣知晓此事,看贾代善的眼光都泛绿了。荣国公,你还能不能更无耻一点儿?张太傅在春闱前,曾上书要致仕,圣人挽留他。把他叫去养心殿,君臣二人闭门说了好久的话。张太傅从养心殿出来,虽闭口不提致仕之事了,但把户部的工作,慢慢压到陈侍郎的肩上。内阁的事情,也慢慢压到次辅、吏部郝尚书那里了。阁臣们知道,张太傅的致仕会拖延一段时间,他在为致仕做政事的交接呢。第404章 废太子108太后出殡的那天夜里,圣人做了一夜噩梦。乃至他醒来的时候, 冷汗浸湿了里衣, 梦中的一切,都栩栩如生、也还历历在目。圣人梦见——太子大婚的第二日, 俩人一前一后地来拜见自己,他还以为太子是不好意思。可是跟着, 太子与太子妃只共寝了三日, 就与太子妃分屋而居了。圣人着急,不能问太子妃,也不好问太子,把服侍太子的人都叫过来,也还是什么都没有问出来。急得圣人出火牙,痛了好几天不敢吃饭。稍好一点儿,太子在东宫的书房里,闹出宠幸小内侍,然后又把人打死的事儿来。……一连多少天, 宫里都是阴云密布,朝臣也都是战战兢兢,不敢去触圣人的霉头。太子看起来和大婚以前没什么明显的区别,仍旧是昂着头,傲娇地面对所有人。他唯一的能说得来的人,也就只有他的伴读、一起长大的、荣国公的长子, 贾赦贾恩侯了。贾赦是太子从小的伴读。俩人都是天之骄子, 小时候也没少吵架、打架, 吵吵闹闹了小半年,圣人看哪个都不是能让份的,就要给太子换伴读,太子还舍不得。慢慢地俩人吵的就少了,能好好地在一起读书、习武。在读书上,太子略强与贾家的小子一点点儿;在习武上,贾家的小子大概是祖传的天分吧,强了太子不止一筹。为此太子在习武上没少下功夫,直到十二岁以后明白为君之道,在于驽臣而不是在事事要比臣子强,才放松了和贾家小子的明争暗斗。太子出宫讲学,圣人陪坐在一边听着,等太子讲完了,圣人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是完全不用在上书房里浪费光阴了。于是圣人把太子带在身边观政,每天亲自给太子讲授朝政、乃至自己的每个朝臣,从六部九卿的阁臣,讲到新科翰林院的进士等。太子人聪明,学得快记得扎实,对朝政也常常有自己的看法和坚持。有时候和圣人争论起来,能把圣人气得恨不能喊一句“拉出去砍了”。不过更多的时候,圣人还是认为太子的想法是很好的。只不过是太子年轻,尚未了解到不是想法好,就能够去做、也不是能够实施得了的。太子大婚了,就由观政改为听政。圣人苦心孤诣地加快教导太子处理朝政。在太子能够监理朝政以后,圣人筹备了十来年的西征,就已准备充分,圣人要御驾亲征。出发的前一夜,太子在圣人的养心殿,磨到入夜还不肯回东宫。圣人明白太子是舍不得自己,又哄又劝才把红了眼圈的太子,劝回去睡觉。没想到第二天送大军出征,太子居然起得迟了。圣人忍着心里的不快,仔细叮嘱了太子,把太子托付给张太傅和荣国公,才恋恋不舍地、带着大军离开京城。三年的时间,圣人在西北征杀,太子在后方监政。每日里加急信件往来不断,从太子批示的奏折里,圣人看到太子越来越成熟,他甚至有时候会想,如果自己回不去了,太子也能做好下一任的帝王了。最后,圣人的西征取得了完美的胜利。待圣人班师回朝,犒赏、分封了西征的有功之臣,然后问起朝中的政事,他发现自己有点儿插不进手了。虽然太子仍是尊敬自己做父皇的,在群臣面前仍旧是那个恭恭敬敬的太子,圣人明显感到父子之间好像有了什么。后宫也不是一片安宁。圣人西征前,解了惠妃的禁足。惠妃是和元皇一起入宫的,育有二子一女。其兄长镇北侯戍边小十年了,西征的时候将是大军的先锋。三年西征,镇北侯立下了汗马功劳,临终前只恳求圣人看在给皇子和公主的面子上,恢复其胞妹的淑妃位分。圣人应了镇北侯的遗言。在返朝后,就立即将惠妃复位为淑妃。甄贵人在七皇子之后,又生育了一个小公主,从而晋升为甄嫔。圣人西征回来,立即晋升甄嫔为甄妃,把甄妃移到永寿宫。没多久圣人就发现淑贵德贤四妃,合着伙地排斥甄妃。这令圣人很恼火。太子也是不省心,三年未曾添一个嫡孙,且与太子妃仍旧如同陌路。真让圣人怀疑自己的眼光,是不是没给儿子选对媳妇。可二皇子在三年的时间里,添了俩嫡孙。唉!在东宫再一次爆出太子打死小内侍之后,圣人把太子找到养心殿,苦口婆心地和儿子谈话。讲自己和元后的情深意笃,讲自己为生嫡子,将后宫的其他人做摆设。和太子讲了自己对嫡孙的期盼后,问太子是不是石氏有哪里不好,要是太子实在不喜欢石氏,就废黜石氏,另换太子妃好了……还好,还好,太子把自己这个父皇放在了心里。没过半年,石氏就传出了喜讯。朝上孔家的势力空前高涨起来,圣人有时看着那么多姓孔的,莫名地觉得恐惧。什么时候开始,外戚可以占据了徒家朝廷这么重的份量了?难道太子不知道用外戚是把双刃剑?没等圣人把孔家的事情清理明白,太子和老好人福亲王对上了。对上的原因是为了宁亲王。也不能说太子是错的,但太子为什么看不到,福亲王维护宁亲王的背后,是为了维护他自己的那几个庶子的、将来的利益呢?圣人看着和福亲王针尖对麦芒的样子,开始失望。对自己的伯王这样,以后对自己的兄弟呢?太子与福亲王的争执没多久,就发生了在东宫门前鞭笞二皇子的事件。淑妃揽着一儿一女,哭得如同泪人一般,跪着哀求:“圣人,二皇子再犯了什么错,冒犯了太子殿下的威仪,也是太子的兄弟啊。圣人您对福亲王、宁亲王,还友爱甚重呢。”圣人问太子为什么要鞭笞二皇子,太子梗着脖子不肯回答。圣人深感失望。自己那么好的儿子、亲力亲为地教导了二十余年,如今怎么变成这样了?后来接二连三地爆出太子鞭笞内侍致死。圣人不能容忍太子继续这样胡作非为下去,不恤怀孕的嫡妻,与内侍鬼混,鞭笞内侍致死数人。再查下去,东宫居然豢养娈童。宓九更报上来孔家卖官鬻爵,收受盐商贿赂,为太子拉拢百官,东宫属臣自成系统,居然密谋怂恿太子取代自己。圣人大怒之下,先是圈禁了太子,将太子东宫的属臣抓的抓、流放的流放,却始终问不出太子谋反的证据来。张太傅用自戕承揽了没教导好太子的罪责,这消息被圈禁的太子知道,太子也自戕了。太子葬礼期间,太子妃初生的幼女夭折,太子妃投缳自尽。没多久,贾代善也去了。圣人的心抽抽地疼。然后隔年江南发大水,江南世家囤积居奇,宁可粮食腐烂,也不肯拿出来救济灾民。一件件的事情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政局不稳,逐渐长大的皇子,开始为太子的位置争斗起来。越都越激烈,彼此构陷,各种手段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