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1      字数:5516
  应着太子的话音, 进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内侍。“回太子爷, 总管不在。是后殿的黎良媛, 派人来说小郡主不肯吃奶, 请太子爷过去看看。”太子为黎良媛的智商捉急,唉,以为自己不明白吗?借着孩子的由头,邀宠罢了。太子过去后边、黎良媛的偏殿。见黎良媛打扮的焕然一新,美目含春,等着太子呢。奶娘抱着半岁多的宝珠,坐在一边的绣墩上。一见太子过来,黎良媛笑着上前行礼,请安。不等她说话,太子摆手让她起来,沉着脸,说道:“黎氏,宝珠这几天,已经可以跟着奶娘了。要是再有今天这样的事儿,就把这俩奶娘退回内务府,另换俩奶娘来。或把宝珠,抱去交给太子妃照看。”黎良媛的眼泪就下来了,“太子爷……”如花的少女,声音婉转,如黄鹂清脆,带着让人不容拒绝的哀恳。“黎氏,像宝珠这样乖顺的孩子,你还照顾不好,自然要换人。孤已经因为出花儿,耽误了很多事儿。再没有什么空儿,拿来哄孩子的。你明白吗?”黎良媛含着眼泪点头。她心里明白了,以太子爷的聪慧,哪里会想不到自己请他过来的意思。可太子爷,肯指着宝珠说事儿,就是给自己留脸面。黎良媛心里懊丧,后悔自己不该让人去请太子爷过来。从太子妃进了东宫,太子再不召她司寝,前面可以说她是有孕在身。可看这一个月,太子爷是天天过自己这儿几趟的,原来真的是只看宝珠的。悲哀涌上她的心头,“太子爷……”“还有什么事儿吗?”黎良媛摇头,原来她以为太子爷,这几年对自己是有情义的,现在看来,太子爷是连话都不愿意和自己说了!自己沦落到和以前的陈良媛一样了?不,自己还不如陈良媛。她有两个儿子,都站住了。自己生了二个女儿,已夭折了一个。这一个,还这么小……要是太子再不喜欢自己了,自己这辈子,岂不是就要没儿子了?黎良媛的心思,正在千回百转间呢,他就听到太子仍旧温和,但对自己来说,就是寒冰一样的声音了。“黎氏,你带好女儿。有什么需要的,去找太子妃说。”太子说完,就出了黎氏的偏殿。自己要做的事儿,多着呢。卿卿我我什么的,都得退得远远的。火器、将官培训,都要下大功夫。不然等圣人平了鞑靼,真正的危机,开始逐步加码的时候,拿什么来斡旋?!这黎氏,但愿她从这次以后,能够想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像原身与太子妃大婚前那样待她的。不过,她也不要不满足了,原身在大婚后,她黎氏可是一直被禁足的。从太子殿下去后面看黎氏,太子妃就强自按捺住自己的性子。她万分担心,太子会在黎良媛那里吃晚饭,然后就顺带地留宿了。没一会儿,她攥紧的拳头,几个指甲就在手心里刻下印痕。顾氏觑着太子妃的脸色不对,自己奶大的孩子,哪里不知道她怎么想的。顾氏挥退了屋子里的人,悄悄地说:“姑娘,你可不能嫉妒啊。这是宫里啊!就是外头,姑娘嫁去谁家,能没有妾、没几个通房丫头呢。”“奶娘,你不知道的。”石氏知道自己不能把太子、应允了自己的那些话说出来。她只是感觉心里有些不舒服,却是什么都说不出来。她就那么木木地坐着,下意识地扯着手里的帕子,两眼看着眼前的帐本,却什么也没看进去。“唉。”顾氏叹气,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呢。姑娘是给太子爷这一年多的、表面的举动,晃花了眼啊。“姑娘,别说太子爷了,就是老太爷、老爷当初的时候,还有现在,您那俩哥哥,谁的院子里、屋子里,又少姨娘、和伺候的通房了?”顾氏看自己姑娘,无动于衷,像没听到自己说的话一样。唉,怎么还是想不开啊。“姑娘,皇太孙还小呢,你可不能在这时候,争这些啊。赶紧给皇太孙,生多个弟弟,那才是正经事儿。”石氏静默,不理会奶娘的劝说。她知道奶娘后面的话,无非就是劝自己,立即给小乳猪忌奶。她抬头盯着屋里的大钟,看着指针一圈一圈,飞快地转着。才想张嘴和奶娘说句话,外面传来夏荷给太子爷请安的声音。石氏的双眼,立即绽放出光彩,她的嘴角,也忍不住地翘了上去。“奶娘。”石氏娇娇地望向顾氏。顾氏在心里叹气,吞回自己要出口的唠叨。她在太子进来后,躬身给太子请安,然后退了出去。“在和顾氏说什么呢?”“她劝我给小乳猪忌奶呢。”石氏轻俏地笑着回话,招呼人给太子端茶水。“不急,再过渡一段时间吧,孤担心天气遽然变冷的时候,万一着凉了,他又不肯跟奶娘的,还是等过了年的吧。”“好。明允,黎良媛有什么事儿?”“是宝珠闹脾气。小乳猪还睡着?”“嗯。中午找了你好一会儿,我哄他说你晚上才能回来,也不知道他懂没懂,哭了好一会儿,才哄睡了。”石氏拿起桌边的几张纸,递给太子。“明允,这是六福从内务府抄来的乾清宫的、慈宁宫的,还有东西六宫的宫门尺寸。听说父皇要你扩门?”“父皇进来的时候,被堵了一下子,发觉是门太窄了。”太子边看边和石氏说话,几个宫门的尺寸,他一一都看过后,拿了石氏对账的笔,写了前星门的尺寸,连着祥旭门的尺寸也写好,打发夏荷,送给六福。“告诉总管,按这个尺寸做门。”夏荷接过太子手里墨迹未干的纸,小心地捧着出去了。这一个月,太子天天在东宫,与太子妃共同经历了,对几个孩子的担心。先是害怕染了天花,然后担心孩子发烧、不能顺利出花,出花以后又愁小乳猪不肯吃奶。再后来,则害怕孩子们脸上留疤,总算是几个孩子都是福大命大的人,一步步地、都平平安安地过来了。现在二人的心里,都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明允,你说父皇最后会如何处置二皇子?”“圈禁吧。”“就只圈禁他?五公主、六公主,可是被他害死的!”“不然如何?父皇不会为已夭折的俩女儿,再赐死一个儿子的。”“那大公主呢?”太子摇头,“孤想父皇不会对大公主如何的。”太子把屋子里的人都撵了出去,凑近太子妃说:“大公主已经选定了驸马,太后的嫡侄孙。”太子妃的脸色,变来变去,最后哭笑不得地说道:“也不知郑家是有福气,还是没福气,得尚了大公主。”太子笑,“对郑家来说,能尚公主就是好事儿。何况还是这样的一个公主,定然不会不把郑家放眼里的。”“太后知道吗?”“太后早知道的。不然怎么把大公主放去慈宁宫了。就是不知道经过这事儿,太后会怎么想了。”太子不想继续这话题了,他看看桌上摊着的帐本。建议石氏:“也有几个月了,该在年底前,把记账的、管库的那些人,换换个。”石氏点头,“好。要不要先通知他们要调换?”“不用。你这几天把这事儿,安排妥当了,等冬月的时候,宫里的事情,恐怕会多起来的。要是你忙不赢,不如让成嫔帮帮手。她一定会不遗余力的。”石氏明白太子的意思,成嫔只有一个女儿。要是东宫露出交好的意向,成嫔一定不会放过的。“好,谢谢明允。到时候,就请成嫔帮手。东西六宫的、那些妃嫔的、琐碎的事儿,交与成嫔去管,这宫里,再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了。”太子见石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笑笑,拉了石氏起身,一起去用晚膳。太子陪着石氏,用了两天的时间,把宫里这段时间荒芜的人和事,都好好地清理了一遍。石氏也不等到冬月了,清理之后,就把东西六宫的一些琐碎事儿,交给了成嫔去管。成嫔也不推辞,认认真真地听萧嬷嬷讲了新的记帐法,接手了那些烦不胜烦的鸡毛蒜皮、却没有一件是含糊得了的小事。第374章 废太子78时隔一月,太子又重新出现在大朝会的朝堂了。不论是否支持太子的人, 都不得不承认, 这世上应该是有什么天命所归的事儿。看东宫的四个小孩子,最大的不过四岁, 最小的才百日多点,一起中了二皇子的黑手, 得了天花, 结果四个孩子都没事。要知道即便是圣人,也是夭折了二个公主。更别提其他市井人家了,要不是太子妃当机立断封宫、圣人关闭紫禁城,说不定这就是一场大灾难了。圣人斋戒了一个月,太子现在也开始斋戒。待十日后,圣人就要举办祭天典礼。感谢上苍、感谢祖宗,保佑了皇太孙及其他几个孩子,从天花的魔掌下逃脱,安然康复。对了哦, 搞出此件事情的二皇子,被圣人关在养蜂夹道也一个月了。不知道以后,圣人会怎么处置二皇子。还有吴家的闺女,也够倒霉的了。本就比二皇子大,婚期还随律法,被延期了两年;现在二皇子被圈禁了, 又被贬为庶人, 这一辈子, 唉!想以前的二皇子选皇子妃的时候,比当初争夺太子妃也不差到哪里的。二皇子兄妹三人,在宫里,有淑妃这个亲娘做依靠;在朝廷,还有圣人信重的舅父镇北侯。最后是前刑部吴尚书的侄女、吴巡抚的嫡女成了赢家。当吴氏女成为二皇子妃的时候,不少人觉得机会来了。虽吴尚书与人不拘情面,但架不住吴巡抚,那是个与任何人都能有交情的。虽然不知道多少人背后酸吴家,但当面与吴家、吴巡抚的联系,可没见谁疏远了。可如今呢,以前那些曾经与吴家竞争二皇子妃的勋贵、官员们,现在都在暗暗庆幸,自家姑娘没被选为二皇子妃,也没被指为侧妃。有那好奇的人,私下里纷纷议论,二皇子被贬为庶人了,那指婚的俩侧妃,还能娶吗?其实大家最关心的是,三皇子明年出了孝期,他与吴氏女的婚事,会怎么办?!更有那刻薄的人,知道惠妃被禁足的,就说从二皇子指婚了吴氏女,先是淑妃被降位、禁足;然后就是吴尚书提前致仕;再就是镇北侯被夺爵、全家被流放、惠妃暴毙。现在轮到二皇子被贬为庶人了,都是吴氏女剋的。还别说,这种论调是颇有市场的。这几个月,作为京城大族的仕宦人家、,吴家儿女的婚嫁,被吴尚书的致仕而影响。现在虽没出现退婚的事儿,可有意向的婚事,纷纷都杳无音信了。对太子回归朝堂,最开心的还得数圣人了。有了太子这个特别助手,圣人原来自己要反复思考、掂量,然后才能处理的一些朝廷事务,现在有了商量的人。虽然以前有贾代善,有内阁诸人,但比起自己手把手教导出来的太子,显然圣人更倾向与儿子商量。现在父子俩商议过祭天的事情后,就是商议明年要外放的、那些官员的去处。“父皇,儿臣担心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真交给他们一个县去治理,只会祸害了百姓。不如让那些能去下等县城做知县的,先让他们去中等县城做县丞,学习一年至三年。指导他们的县令,吏部的考核,就添加一条,是否有用心地指导做县丞的。考核的标准,就用那些以后做知县的业绩做参考。父皇,您看这样是否合适?”因前段时间,要外派的官员,在培训前,统一参加了一次考试。圣人言明,考试合格的,直接外派;不合格的要参加培训,什么时候能力够了,再去做一方父母官。按照太子的建议,考试题目是由各部出题,然后由圣人从中选取。考试卷,则由内阁阁臣,对应只改有关其所辖之部的。标准答案在考试结束的时候,就张贴出去。至于个人的成绩,有疑问的,可申请查卷。这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太子困在东宫。圣人打发人,把考试结果,专程誊写了一遍,送进东宫。太子当时就复信给圣人,这培训,按半年到一年以上吧。圣人看了暗合自己心意的信,把太子的信,给阁臣传阅了一番。翰林院的掌院,也是看过考试题,看过考试卷的。他看了太子的信,只觉得越发羞愧。翰林学士被当成储相培养,接过这些选出来要外放的,真知道稼穑的没几个,知晓水利的更少,偏个个引经据典的说的头头是道。考试成绩,并没有让他们所有人心服口服,所以太子才提出,让外派的官员,先跟在经验丰富的知县身边实习的建议。圣人想想,对这些纸上谈兵的翰林学士,只能这样培训、实习后再用了。父子俩一个个的县城圈过去,哪些现任的知县,适合带人,哪些不适合,圣人说、太子记,父子俩配合着,好容易选定了二十几个,就到了午膳的时候了。父子二人食不言地用了午膳。太子一边吃一边想,圣人这活儿,要想干好,真的是不容易的。那么多的中等县的知县,圣人不仅都能知道知县姓名、履历,连性格、爱好、特长都知道,这半上午的工作做完,太子对圣人油然而添了三分敬佩。午膳后,父子二人在养心殿的院子里,转着圈消食。圣人又想起了自己的宝贝嫡孙。“成贤啊,小乳猪可瘦了啊。你和石氏说,让她多放心思在孩子身上。宫务就让四司八局,多用心一点儿,让成嫔多干一些。”“好。父皇今晚也过去看看小乳猪吧,他昨儿还找您呢。”“哼,找朕的玉佩吧。”圣人说完,自己就摩挲着下巴笑。他的长髯先变短须,如今越来越短,虽捋不成了,可也不会让孙子揪的再疼了。每当摩挲着下巴的时候,想着是因为爱孙,而剪短了长髯,圣人心里就高兴。因他那天拿九龙佩逗了小乳猪之后,他再去看孙子,小乳猪的眼睛就盯在他的玉佩上。一次一块地给孙子,他舍得,太子却不肯,说会把小乳猪教坏的。可他不带玉佩去呢,小乳猪又不跟他抱。圣人也意识到自己给孩子玉佩玩,是闯了祸了。所以昨天就没去看孙子。积压的事情多,父子俩也没歇晌,就继续工作。太子拿了一份折子,简略一看,是吏部郝尚书请旨,问询湖广总督出缺,以何人继任的。太子读给圣人听了以后,把这份折子放到重要的那一叠。这样的事情,当由圣人自己决定为好。太子则去拿下一份。“成贤,你认为派谁为好?”“这个,”太子沉吟一下,“父皇,儿臣无任何人选能推荐。以儿臣对朝臣的了解,尚不能选出这样的人来。但儿臣想,湖广总督,一督两省,责任非常重大,非能吏不可承担。还有紧要的一点儿,为备西北战事,湖广的农事,就更需要能担得起的人了。”圣人看看折子,想了一下说道:“调河南巡抚李辉祖为湖广总督。这个人是前朝李成梁的后人。二榜进士庶吉士出身,做过知县、知府、太常寺卿、大理寺卿,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这几年,能够肃清吏治,统一河南昔日各派纷杂的乱局。这几年,往西北督送军饷等,沿途不曾扰民,也不曾以次充好。”圣人说,太子边听边点头。他对前朝李成梁有印象。李成梁家族自叙为唐时避战乱而去朝鲜的宗室,朝鲜记其为陇西李氏。李家这一支到底是不是李唐宗室,世人多存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