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0      字数:4491
  “成贤,你有空去刑部看看。”太子摇头,“父皇,儿臣想先把迫击炮,还有戴梓说的联发枪的事情落实了。这两样都需要好精钢,要想炼出精钢,就得有好焦炭。”圣人明白太子的意思了,他要做好迫击炮的事,再去做另一件连发枪的事。对于荐拔谁做刑部尚书,他没有兴趣。圣人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与太子说这些。见太子不感兴趣刑部尚书的人选,就把几天的折子,捡了几份重要的略讲了一讲,就打发太子回东宫去用晚膳。太子看看圣人屋子里的大座钟,站起身说:“父皇,都这时候,您还是留儿臣,让儿臣陪你吃饭吧。您一个人吃饭,多没意思啊。”“不留,不留,留你在这里吃饭,省了东宫的开销。”太子转着眼珠,笑着说:“父皇,您今儿还没去看小乳猪呢。不如和儿臣一起过去东宫?”圣人意动。太子就对梁九说:“把圣人的晚膳份例,送到东宫去。”圣人笑,“成贤啊,父皇想用了晚膳,再过去。”“那儿臣等父皇。”圣人疑惑,问太子,“成贤,你如今怎么这么节省了?”“父皇,这宫里内侍,也各有定量。您吃不完的,赏给内侍了,也还是增加了开支。不若儿子和您一起吃,省下来备儿臣一顿晚膳的银子,够妇产院那边,一个难产的支出了。”圣人只好留了太子一起用晚膳,然后和太子一起去东宫,走去看小乳猪。现在的小乳猪,正是开始闹黄昏的月龄。晚上一到太阳落山,就开始哼哼唧唧地咧咧。奶娘想帮着太子妃抱,他就号啕。太子妃只能自己,把儿子抱在怀里哄。一边哄儿子,一边盼着太子早点回来,好能换换手。圣人和太子一起到了东宫的正殿,太子吩咐六福,去将小乳猪抱过来。没一会儿,六福引着,抱着皇太孙的太子妃过来了。圣人看小乳猪赖叽叽地哼哼着,立即就心疼上了。“这是没给我孙子吃饱吗?”太子接过儿子,掂了掂,晃悠晃悠,小乳猪不哼唧了。太子妃先给圣人行礼,然后解释说:“奶娘说这么大的孩子,在傍晚的时候哼唧,是因为阴气开始上升。父皇您看,到太子的怀里,他就不哭了。”可不是嘛,小乳猪在太子怀里,瞪着大眼睛,东张西望呢。圣人上前,把嫡孙接过来,抱怀里晃悠,孩子也是不哭的。“父皇,每天黄昏的这时候,他都是不肯跟奶娘的,谁抱都号啕大哭。”太子说着,点点儿子的鼻尖。“父皇,您抱着,他不哭;儿臣抱也不哭,石氏抱着就赖叽叽的。您看小乳猪是不是能感知到,谁的阳气旺盛啊?”“嗯,应该是能感知到。这孩子聪明。”圣人对嫡孙知道找父母亲,沾沾自喜于嫡孙的聪明。见孙子到自己怀里后,转着眼睛,也不赖叽了,更是开心了。“明允这么大的时候,有一阵子也喜欢哭。那时候,哪个内侍抱,他也都是不跟的,嚎啕得让人心疼。奶娘抱他,也是一样地哭。太皇太后抱,他也是不跟。朕只好一手抱他在怀里哄,一手批折子。小乳猪这是父子相随了。”圣人说完,与小乳猪碰碰额头。太子在一边,万分感激地对圣人说:“父皇,儿臣那时候不懂事,一定是给您添了很多很多麻烦的。”“自己的儿子,怎么会嫌添麻烦了。”圣人感慨。“朕那时候就是担心啊,担心你像你哥哥姐姐们一样。唉,朕说这些做什么。你要是感念父皇,当年带你的不容易,你就替父皇,多处理些朝政。”“是,父皇。儿臣以后把折子多批了。”圣人翻了太子一眼,这话等于没说,现在所有的折子,就都是他批了的。儿子是在欺负自己老了吗?太子看圣人拿眼翻他,笑着凑前逗儿子。“小乳猪,你赶紧长大,好帮皇祖父干活啊。”小乳猪被太子逗得双手挥舞,圣人赶紧仰脸,向后躲闪。刻不容缓之间,小乳猪就把圣人的美髯薅了一缕。太子赶紧去上前解救,太子妃在一边哄儿子松手。小人儿还不会笑,咧着没牙的嘴,透露出高兴来。“明允,你慢点,别吓唬着我孙子了。”圣人就着小乳猪的劲儿,往前伸下巴。太子在心里翻个白眼,轻轻把自己的手指,伸到小乳猪揪胡子的手里,替换出圣人的美髯。“还好,还好。”圣人晃着脑袋,左右躲着,不肯让爱孙,再抓到自己的胡子。揪得人,可真疼啊。抱孙子玩了一会儿,圣人把小乳猪递给太子抱。出了东宫,圣人边走边想,要不要把胡子剪短一点呢。第353章 废太子57翌日的大朝会,站得离御前近的人, 发现圣人好像变了模样。可谁敢盯着圣人看呢?倒是下朝回了养心殿以后, 太子看着圣人的美髯, 心里发笑。隔辈亲, 果然不错。贾代善看着圣人剪了胡子,笑着说:“圣人今天看起来年轻了十年啊。”几位阁老,都是与圣人, 君臣几十年的相处了, 纷纷都顺着贾代善的话,夸赞圣人看起来更年轻了。圣人摸着短须,呵呵地笑, “皇太孙手快,揪得胡子痛。只好割了, 好不容易养起来的长髯啊。”说起皇太孙, 礼部齐尚书就发话了,“圣人,皇太孙的册封礼, 什么时候办?”圣人一愣, 他原说过待出痘以后的册封, 可是昨天抱了孙子, 软软的贴着他, 把他和太子一样地依靠着, 他心里就想着要早点册封了。“和太子一样, 满周岁吧。礼部该准备的就动, 让钦天监选选日子。”册封皇太孙的事儿,就这么定了?现在朝野歌舞升平,不同册封太子的时候,西北、西南俱不安稳,藩王作乱,必须要圣人御驾亲征。那时候圣人立唯一的嫡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做太子,是固国本的必须。这皇太孙难道因为是嫡子嫡长孙,就确定为是以后的皇位继承者?不看秉性、不看能力、也不看能不能熬过出痘吗?内阁的人互相间看看,老狐狸们心里都明白,太孙一旦定下了,十年八年内,就是太子有什么不好,可能挂掉。但圣人可以越过太子,直接传位太孙。这皇位的承继,别的皇子就再不用想了。张太傅高兴,贾代善高兴,立了皇太孙,与自家只有好处。礼部齐尚书觉得这符合礼法,虽立的早了一点儿,圣人愿意啊。他遂高声应了,承诺礼部会好好准备。有十个月的时间,不怕显示不出来,礼部在这册封皇太孙礼仪上的能耐。有人高兴的事儿,就一定会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也无非是自己儿孙,没能与太子有良好的往来关系。只看贾代善与圣人的关系,就可知道皇子伴读对仕途的影响力。可是心里无论怎么不愿意的,也都等着别人先开口,说一句圣人年华鼎盛,不忙着立太孙的话,自己自然就可以跟下去了。可内阁阁臣,谁也不傻啊。圣人本是遵循礼法的性子,因喜爱孙子,到了可以割须的程度,这时候说什么要等出痘后,立住了再办册封礼,言外之意不就是在说,孩子可能在出痘的时候死吗?那不是诚心地恶心圣人,当圣人是吃素的啊!刑部吴尚书走了以后,任谁都看出来了,太子还是圣人的那颗眼珠子,属于碰不得的。立皇太孙的事儿,没人挑头说反对的话。圣人很高兴,他认为内阁没发话的阁臣,不出声反对,就是默认齐尚书、张太傅和贾代善说的赞同了。一致通过了齐尚书插进来的、最重要的事儿,剩下的朝政内容,无非是例行夏税、秋闱。说道秋闱加题,工部尚书是想立即就改变考试内容比例,把格物的部分,立即占据了试题的一半。内阁反复商量后决定,先加水利的,也加一点儿律法的,合起来占到五成一的比例。他们能做到阁臣,自是知道单纯会读书,写漂亮文章,只能去翰林院。朝政的有另外的真本事的人干。贾代善提出是不是要考虑开考武举?是不是也像科举一样,固定三年一考,还有考试内容,要不要在兵书测试的文字卷,加一些养马、律法等等。贾代善提一条,圣人就微微点头一条。最后张太傅说道:“圣人,贾尚书,臣等都是文举出身。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圣人知悉兵事,不如兵部的事情,让贾尚书在兵部讨论,然后上折子给圣人?”“善。荣国公就如张太傅所言,兵部议好了,上折子吧。”大朝会后的内阁小会,今天进行的很顺利。太子例行的奋笔疾书,记录阁臣的发言。等内阁成员离开后,圣人问太子对武举的看法。“父皇,儿臣不知兵事。儿臣凭空设想,要是百户、千户,有一半是武举出身,对军令的贯彻执行,定会比不识字的要好。”“军中识字,还要等几年,才能见成效。”“父皇,不如成立个低阶将士的进修学堂。”圣人明白太子又有新想法了,他温和地看着太子,等太子继续说。“儿臣想,军中的伍长、什长是最基础的,如果把这些人中优秀的,选出来学习3个月到6个月学习,以后他们成为百长的时候,百户的时候,既能够了解下面的兵士,还能理解上面的将官指令。对军令的严格执行,只有好处。”“成贤,你准备让他们学什么呢?”“唔……第一,一定先竖立牢牢的忠君爱国思想。”圣人赞赏地等太子继续说。“第二,”太子笑笑,凑到圣人耳前说:“父皇,第二是军人只能忠君爱国。要忠于皇室,不能忠于领兵的将军个人。”圣人瞪大眼睛。“第三戍边是先保家、后为国。国不在,家难存。”太子笑这加了最后一句,“其它的均是读书了,就让哪些致仕的老将军,去教兵法吧。父皇是演武堂的山长,从演武堂出去的,都是天子门生。至于武举选□□的,也要在演武堂学习一期,再分派下去。”圣人沉默,如果能把士兵的思想,都稳定在忠君爱国了,就不虞遇到弱势的子孙登了大位了,重蹈被重臣颠覆了朝纲之旧辙了。而且,也不用再担心,兵士被军将把持,尤其是下层的兵士。对了,重点是中下层的将官。“成贤,那些中层的将官,似乎应该,不,是最应该到演武堂来学习的。”“父皇,那些武举得中的,要到演武堂学了后,才能去军中做把总等。儿臣想,那些勋贵子弟,是不是也应该到演武堂学几年。等考试合格了,才能进军营。而不是凭前辈功勋,就直接进军营做将官?”圣人频频点头。“如此二十年,中层将官将都是演武堂出身的天子门生。下层的伍长什长等,年年月月有到演武堂学习的,总会有人能爬到中层的。”圣人抬手想捻长须,一下子抓了个空,讪讪地一愣,忘记自己的美髯长须,已经割掉了。太子把圣人的茶盏端起,递到圣人手里。“父皇,军队稳定,才好北征。”圣人点头称是,现在太子有提出这个演武堂,圣人深知这个演武堂大有文章可做的。他端着茶盏,一下子一下子地划着盖子,琢磨着该怎么做,才能让演武堂,发挥最大的作用。至于原来计划的今年出征西北,他决定在等等。等等戴梓的连珠枪,还有太子说的迫击炮。现在应该再加上演武堂。整肃了军队,再有了利器,凭这几样,定能达到教训鞑靼的目的,把西北的军防,也好好地重新部署一番,定要令鞑靼十年不敢再犯边。“成贤,这事你看这事儿,交给谁做好?荣国公?”“柳国公也可以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总让人不安心。”圣人到没想到太子会这么说,他愣了一下,说道:“恩侯和你,可是不错啊。”“是啊。那儿臣也不能事事,都交给他荣国府。前几日,父皇才教导过儿子啊。”圣人清咳一声,“成贤,你去做如何?”太子摇头,“父皇,儿臣分/身乏术,先做好工部这些事情吧。”圣人只觉得自己的心,忽悠一下就平稳落地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看着身边长身玉立的儿子,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父皇,您在想……”太子见圣人皱着眉头看自己,情绪好像有点低落。“成贤啊,父皇老了啊。”圣人满是感慨。太子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圣人,看得时间久了一点儿,把圣人看得有点毛了。太子看圣人沉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