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0      字数:5633
  圣人明白太后在洗白她自己,把责任推到皇子的生母头上。可太后说的话,也有道理。圣人把对甄嫔的喜爱,放去了一边。禁足的甄嫔,几次以女儿生病,来请圣人,都没请过去。反而得了圣人的一句,“再带不好孩子,就交给成嫔养吧。”长春宫的甄嫔就消停了。于是,才入宫的新贵人,面临的就是皆大欢喜、没有宠妃的内廷。东宫的人和事,都被石氏管理的井井有条。无论是陈良娣还是黎良媛,俩人都老老实实地待在后殿。白天按着太子的要求,该带孩子去花园子玩耍的时候,也不折不扣地去做。因太子不往后殿走,石氏也不针对她二人立规矩。请安的事情,从每天该做的,变成年节的时候,意思意思就可以了。不过每天申时末,太子将要回来的时候,石氏就禁止她二人再到前面来。但因太子基本是回东宫用晚膳,石氏也就每晚派自己的人,把徒丌、徒丕接过来,和太子一起用膳,然后再送回给陈良娣。因黎良媛的女儿尚小,太子妃隔三叉五的,把孩子接过来。不接,太子也不过问。石氏觉得东宫的日子过起来,很好,很舒心。现在太子把整理内务府的事情,交给了石氏。石氏就大刀阔斧地,把那些没能力顶事、只惦记往自家划拉东西、且不干活的“宗亲”,凡是有前科的,哪怕是宗室的,都裁了下去。内务府清清爽爽的,四司八局也干干净净的了。被裁的人,前几日还庆幸自己不是管事,没因贪了银子,被发配去盐场、矿山、甚至充军的。这几日,一个个的,都暗戳戳地卯足了劲儿,盯着空出来的管事位置,托人弄景、剜门子捣洞地,想谋划到好捞钱的差事呢。这就轮到自己被裁了?谁甘心啊!眼看着到嘴的肉,不仅没吃到,白米饭碗还被打掉了!哪一个能进了内务府的,混得着差事的,也都是托了关系,有后台的。这后台,转来转去的,就集中到了福亲王那里。那些说是宗室的人,也是离嫡支的血脉远了太多的,没有爵位、没有奉银,可领的那些人家。基本是圣人五服以外,再加五服才够得到的,大概是和太/祖爷,是五服内的远亲吧。至于“宗亲”,多是不能搬到台面说的、正经的宗亲,例如以前的那些老王爷的、侧妃的娘家亲戚,还有就是新一代王爷,如福亲王、宁亲王等人的、受宠的妾侍之流的娘家人了。这些人当初怎么进的内务府,如今就怎么的托人,找去了宗正的府里。福亲王作为宗正,几天的功夫,就被各种门路的、宗室的、求的、哭的、远远近近的亲戚们,吵得脑袋发胀,口角也起了大泡。他烦得不得了。王妃就劝他去找圣人说说情,怎么也不能让这些人,就赖在自己的府上,好像是自己府里,亏了、欠了他们似的。“王爷,这样怎么能行啊。”能见到王妃的人,也不少呢。王妃也被来说情的女眷,围的头大。她干脆就抱病了,一个也不见。“唉,我也不想啊。”福亲王是个好脾气的人,被这些人烦得心气浮躁。“我去了宫里了,梁九那老家伙说,圣人发话了,前面贪了银子的,都不再录用。”两口子对坐,愁得不行。“王爷,您去找太子说说情?”福亲王摇头,“太子才得了圣人放手做事儿,我这时去找他,是往枪口撞呢。”福亲王明白,“咱们要是硬拗着太子夫妻,把这些人收回内务府,就是打了太子的脸。以后咱们孙子,还要在太子的手底下,讨生活呢。圣人这辈子就兄弟三人,他对福亲王、宁亲王也都不错。俩人的嫡长子,在娶亲前,分别都顺当地立做了世子。以后没大的意外,也会是郡王的。但孙子可不同了。这时候为了这些人,得罪太子夫妻,不用福亲王多说,王妃也知道,那是划不来的事情。“可是王爷,侧妃的娘家人,在妾身这里求了几日了。” 王妃的侍女,拦得了别人,拦不了侧妃的娘家人。王妃说的这个侧妃,在王府里,以前基本是横着走的。要说给王妃面子,收敛了一些,还是三年前,圣人立了福亲王正妃所出的嫡子,做了世子以后的事儿了。这侧妃,是端顺太妃的娘家侄女,做了亲王的侧妃后,她的娘家,在端顺太妃活着的这时候,是比福亲王正妃的娘家人,在福亲王府里更硬气。当年,端顺太妃把侄女塞给自己的儿子做侧妃,明着和儿子说,就是要儿子拉拔照顾,自己的娘家人。福亲王是个孝顺人。他看在自己生母的份上,把侧妃的侄子,塞去内务府。说来也都是因为端顺太妃的娘家后辈,一代不如一代,个个文不成武不就的。也是运气不好,进了内务府没多少日子,就遇上太子夫妻整顿内务府。人,就被踢出来了。侧妃去福亲王跟前哭诉,福亲王也自觉被打了脸,面上无光。但他还是藏了一个心眼,先去养心殿打听消息。梁九就把圣人的话透露给他,告诉他圣人说了,有贪污前科的都不用。他回来把侧妃的侄子招来一问,才知道,好家伙,进去半个月的功夫,就能在采买上,额外得了百多两银子。太子先前处理内务府贪污的那些人,做采买的这个,也被投进了大狱。还是侧妃求了王府的主簿递帖子,退回了百两银子,才免了他被打被罚。福亲王开始发愁,这样的人,往哪儿安排好。不安排好了,到自己生母跟前,不好回话啊。可这样的秉性,是不能再沾与银钱有关的任何事情了。福亲王还没有理出头绪,宫里的端顺太妃,打发人来问了。原来是端顺太妃的娘家嫂子,为孙子丢了差事,求福亲王无果,跑去宫里哭诉了。太子可不理会内务府那些被裁的人,在宫内宫外的折腾。他叫了工部的巧手匠人去皇庄,让他们研究怎么能把水力驱动磨盘转动的力量,转用到火器枪管的冲压上。第350章 废太子54太子领了工部的管事,还有几个伶俐的匠人, 去皇庄的水边碓房, 看水碓舂米。水碓舂米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就是通过水流带动水轮转动, 将纵向的力,转化为横向的力, 舂米同时,还通过齿轮的转动, 带动石磨的运转。说的简单, 实际上水碓的构造也是很复杂的。几个巧手工匠, 在会做水碓的木匠讲解下,很快就联想到水碓能用在工坊里的, 也理解太子带他们过来的用意了。看工匠的眼神, 就知道他们多少理会了自己的意思。太子循循善诱、满怀鼓励地对这些人说:“如果你们能借用水力, 像水碓反复舂捣稻谷一样冲压出枪管,替代既往的手工敲击、打造枪管模式。不仅快, 而且因为水力均匀,也容易造出均匀一致的枪管。就是打铁, 用水力,也比人力省事。”聪明人是一点就透的。几个工匠和木匠凑在一块儿,琢磨了一会儿,很快就想出了大概的思路来, 怎么用水力来替代人工。“太子殿下, 是不是要把工坊, 搬到水边来?”与太子接触多了,这些工匠也知道太子殿下不反对他们提问的。“需要使用水力的部分,还是搬过来便利。这边是皇庄,搬过来的人,吃住不会比城里差。孤会经常过来看的。”太子把思路引导到了,具体的细节部分,就留给专业的人去琢磨。很多时候,超越时代不多的东西,就差往正确的方向,那么一点的指点而已。太子留下六福,让六福去给皇庄管事传话,让他配合着工坊的需要,准备房子等。他还要赶紧回养心殿,圣人把批折子的事情,都堆到他头上了。因他要去工部监管仿制来/复枪,圣人允他自行可以调配时间,一部分不是重要、紧急的折子,可以挪在晚膳后看,但绝不允许拖过夜的。太子回到养心殿,在圣人的眼皮下批折子。之前圣人在他批折子的时候,常常是做些消遣的喝茶啊、打谱啊,甚至看着无关紧要的书。从他清理了内务府后,圣人就在御案的横头,给他安置了一个位置。他批一本,圣人看一本。有时候圣人看过之后,就给他讲解。从一本禀报春旱的折子,可以延伸地讲到当地的官员的构成、背景、春旱的可信度、风土人情等等。太子每次听完,都深深地佩服圣人,不说全部的州府、郡县,在圣人的心中,中等以上的,基本是了然于胸、了如指掌的。而特别贫困的一些下级县城,圣人投注了更多的注意。“成贤,这些贫困的县郡,你以后要多加注意的。你看历朝历代,一旦遇到天灾**,就是先从这些地方,开始乱起来。一旦不能有效地遏制住流民的蔓延,就会迅速地糜烂出州府。多少王朝,就栽在这些平时不打眼,遇到天灾就流民迭出,流窜起来就毁了祖宗基业的穷地方。”“是,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这样的时候,每天都有。一对一的教学,很快让太子领悟到,站在高处,该如何想、如何平衡、如何及时处理特殊情况。“父皇,儿臣想,对于这些地方,最佳的处理,还是得想想法子,看怎么能让百姓有余粮。光看天种地,好年景能吃饱。没有余粮储备,遇到点天灾,卖儿卖女之后,就卖房卖田,成为流民了。”圣人点头,“朕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让四海之内,无论什么天灾,都不再有因饥馑而出现的流民。”“父皇,儿臣看过《异域山海志》,那本书,父皇还记得吧?”太子看圣人给了记得的反应,接着说道:“那书里说往南走,一年四季都很炎热,没有冬天,稻谷比琼州府的二熟还厉害,一年可以三熟。若是我们能派人找到这样的地方,就不惧西北、西南,可能出现的天灾了。”“就怕民众到了那些地方,就不想回来了。”“父皇,那我们就开疆辟土,设县立府,扩大朝廷辖制地域啊。”前不久,圣人还认为太子,是个稳妥守成的天性,寄希望与皇太孙呢。可太子这一句话,简直要推翻圣人,几十年累计起来的、看人的自信了。从太子听政,这才过去多久的功夫:太子去年推的妇产院,就在京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产褥死亡的妇人少了,难产的妇人,母子平安的数量,增加了几倍。而朝廷投入的,只有初期的稳婆、医女的培训,对所有到产院生产的妇人,都是免费接生,过后以工代赈。还给一岁以内的小儿,提供免费的诊治、药材。银子,全是太后和太子妃的皇家慈善会募捐的。募捐来的银子,圣人听说太子把一半投入到十三行,还有一些投到丝绸绣坊,盈利用于妇产院的开支。假以时日,这样运作的妇产院,若能够在天下推广开来,人口的增加是一定的。而各州府郡县的孩子要识字、读书的提议,内阁当天就通过,也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发下去。而工部的匠作坊,听说火器仿制,进展的也很顺利。再看太子收拾内务府的贪官,夫妻俩配合的默契劲……现在要开疆辟土了!圣人决定再好好看看,自己这儿子。——看他对几个弟弟的教育:有宽——欺负四皇子一次,每天到祖宗牌位前,跪一个时辰,抄写一百遍的兄友弟恭,持续百日。也有严——太子每天派人监督他们,一定要去奉先殿前跪着,还要收他们抄写的兄友弟恭。这惩罚,圣人自己开始还以为轻了。但后来看到东宫报上来的,三、五、六、七皇子,这四个皇子,逐次按了手印的、承认的、欺负过老四的次数,圣人都替他们发愁。愁他们到了几十岁的时候,儿子都比他们现在的年龄大了,他们也还未必能完成得了这些惩罚,那可怎么办好!说起来,也就二皇子好一点儿,只踹过四皇子一次,百日惩罚而已。可是二皇子,那是多大的人了。结婚早一点的,都该当爹的了。只为让自己同胞的幼弟,去踢个痛快,就踹倒无辜的亲兄弟。这品性……这样被罚,别说圣人自己,从来没有让二皇子继位的念头。就是惠妃还活着,看到二皇子因此被罚,也该没脸为二皇子争位了。圣人每次想到,每天准时去奉先殿前、跪着的那几个儿子,他会觉得脸皮隐隐发烫。他甚至觉得,太子这样不给弟弟们留脸面的惩罚,好像也有在罚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失职、也有在罚自己为父不慈的感觉。他要再好好想想,太子的温润守礼、谦恭有度的表层下,还有多少令自己吃惊的东西。如果圣人知道,后世有个专门形容这类行为的词——黑芝麻汤圆,他一定会把这词,贴到太子的额头。——一次废掉五个可能竞争皇位的兄弟,够黑够狠。偏他还纯洁无瑕地是个好人。圣人想的入神,太子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批完折子,招呼魏九,给圣人换白水。然后另拿一张纸,把圣人才讲解的记下来。“父皇,天晚了,就不要喝茶了。”太子对圣人解释一句。“好。”圣人下意识地应了一声,接过魏九递过来的茶盏,喝了一口才发现是白水。回过神来,想想自己才说的好,笑笑,又喝了几口。圣人扫一眼儿子,见太子在记自己才讲过的内容,颇为欣慰。等太子写完了搁了笔,看圣人在验看自己才批的折子。太子就在一边画图,一张简略的、迫击炮的线条图。太子画完了,左看右看,想想,大概也就是这样了,收工。辛苦一天了,该回东宫去抱小乳猪了。“成贤,你这画的什么?”“这是一种小炮。可以人背,可以放马上,要是再大一点儿的,可以用马车拉。不像红衣大炮,不方便挪动。”圣人听说可以用人背,就猜到这东西应该不会重。“多重?能打多远?多大范围?”“预计五十斤重左右,希望能达到千丈,范围三五丈吧。至于能不能达到,还要再看能不能练出铸炮的用的精钢,现在只是个想法,是纸面上的东西。”圣人一听,眼里立即燃起热切的渴望,要是征西北的时候,有这个东西,那可就太好了。“多久能做出来?”圣人急切地问。“父皇,这只是儿子的一个想法。尚未和工匠们商议呢。”圣人仔细看那张纸,他不怀疑太子的设想,他只是想怎么能尽快见到实物。“父皇,这个圆形的底盘,对炮弹打出去产生的后坐力,能均衡地承受,或直接分担给地面。前面这支架,调整一下,就能决定是远的平射,还是近的抛射。这个扳机,搬下去后,就能发射炮弹。炮弹若是开花/弹,应该能给敌方的骑兵造成伤害。实心的铁蛋,还可以反复用。”太子给圣人介绍迫击炮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里面的点火,怎么最好,要等戴梓来研究了,儿臣也是看他仿制来/复枪,想到弄这个的。”“好,让戴梓好好研究。他把来/复枪仿制出来,朕就应你赦了他的罪。弄出来这个,给他一个工部五品的主事,封他一个世袭的云骑尉”太子替戴梓先谢了圣恩,向圣人保证,加紧让工部研究、制作迫击炮。第351章 废太子55端顺太妃把福亲王叫进宫。当着娘家嫂子的面,问起内务府裁员的事情来。“母妃, 前些日子, 那些在内务府手脚不干净、贪银子多的, 被圣人发配去了盐滩、矿山, 再就是充军了。剩下贪的少的,圣人说再不录用了。”“再不录用?”福亲王的舅母,尖叫起来。原来她家里筹划的好好的, 现在内务府做几年, 之后再让福亲王想法子,转到户部去。这么一绕,比捐官省了银子, 还能得到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