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9      字数:4330
  圣人一想到嫡孙,心里的不痛快就散了大半,端起碗,又吃了一些。“老贾啊,走,和我一道去东宫,去看看我孙子去。”贾代善笑笑,“圣人,你等臣吃饱的。臣怕力气不足,抱不起皇太孙呢。”太子立即撂了筷子,站起来对贾代善说:“荣国公,孤敬你是父皇心腹忠臣。这皇太孙,还请以后千万、千万莫提了。”贾代善尴尬,“太子,圣人,臣……”“老贾,坐下,都坐下吃饭。明允,你就是自己小心,也别吓唬荣国公。朕这个嫡孙,是嫡长皇孙,就是皇太孙的。等他大些,出过痘了,就可以册封。”贾代善好像松了一口气,接着拿起筷子了。太子不好意思了,“荣国公,你莫怪孤着急啊。”贾代善不以为意地笑,“圣人,臣看着太子出生,看着您教导太子,看着他长大,这孩子就是太拘礼了。”“是啊,”圣人就喜欢贾代善,一直是和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的做派。“臣是在军营呆久了,变成粗人了。以前陪圣人您读书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不知道恩侯回来,是不是也像了臣现在了。”“恩侯也是个好孩子,像你也没什么不好的。看恩侯和成贤,就像看到我俩年轻的时候啊。”贾代善吃的多,也吃的快,“老贾,你慢点吃,细嚼慢咽,对身体好。”“好,听圣人的。臣这是学好十年,学坏三天。在北边呆了十年,这坏习惯就改不掉了。”吃了饭,仨人也不歇晌了,径直就去东宫看嫡皇孙。太子请圣人和贾代善在正殿坐了,自己回去后面抱孩子。才出生一天的小人儿,已经不那么红了。小人儿软软地贴着太子的胳膊,全心地依赖着抱着他的人。太子把熟睡的小人儿,递给圣人抱着。又小心翼翼地掀开遮盖的包被,给荣国公看孩子。荣国公就着圣人的手,一边看一边说:“皇太孙长的好,这额头像足了圣人了。”太子在心里给荣国公画了大叉——什么眼神儿!呃?!“头发也密实,这也像圣人。”太子心里的小人,要踢这个马屁精了。贾代善犹不自觉,“这孩子手指蛮长的,一看以后就会是高个、大手啊。像圣人,手大掌乾坤啊。”太子心里的小人,在膜拜贾代善了,能人,真是能人啊!圣人一看到嫡孙,就把上午的不快都抛到脑后了。贾代善的话,更让他高兴了。“来,老贾,你也抱抱。”圣人把心爱的嫡孙,递给贾代善抱。这可是天大的荣耀了。贾代善小心地接过孩子,稳稳地抱着。“圣人,臣当年抱过太子,现在又抱皇太孙,哎呀,臣兴奋得,手要抖了。”“你抱好,抱好,莫摔了朕的皇太孙。”圣人亲口说出皇太孙来,在正殿里的所有人,就都是一凛。皇太孙啊,这才出生一天啊。太子还是满了周岁,才册封的呢。圣人只把嫡孙给贾代善抱了抱,就伸手接了回来。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一会儿,把孩子递给太子,小心地给嫡孙遮掩好。“成贤,抱回去吧。让人好好照顾着。”“是,父皇。”太子抱着孩子往后去了。圣人带着人离开东宫,边走还边和贾代善说,他的嫡孙怎么、怎么好,怎么超凡脱俗。贾代善也不是既往不善言词的人了,圣人说一句,他补一句。也不知道才出生一天多点的孩子,那些好,他俩怎么看出来的。太子把孩子抱回后殿,换了衣服,又抱孩子去石氏的月子房。石氏已经知道圣人开口说皇太孙了。“明允,父皇说皇太孙?”“是,多亏了荣国公了。父皇说等孩子大大,出过痘了,就册封。”石氏开心地展颜一笑。“明允,荣国公世子托你办的事儿,你办的如何啦?”“我和父皇说了,父皇说他会斟酌着来的。”“那该很快有结果了吧?”“应该就这几天吧。秀女都进宫一个多月了。”因着石氏生了皇太孙的缘故,圣人高兴地大赦了天下。至于孔家子弟的事情,莫九查的非常地仔细。等莫九把结果呈送给圣人,圣人震怒,吴尚书的致仕就成了定局。吴家这一代的家主就是吴尚书,他的致仕,对吴家的打击是塌天一般。他刚刚到六十岁,可一夜之间,就由原来精神矍铄的人,变得萎靡,好像凭空老了十年。二皇子到了长春宫,跪在惠妃的膝前,把头埋在惠妃的膝上,抽噎出声。“母妃,母妃。”惠妃一下、一下地抚摸着儿子的肩背。“我儿,出了母妃这屋子,就把这些收起来吧。母妃当年也是皇后的人选,最后却以贵人的身份进宫。母妃看着皇后,生嫡长子、嫡长女、嫡幼女,看着她一个个孩子夭折,看着她和圣人心心相印,如今她在哪儿?”“母妃,”二皇子抬起通红的双眼。他从来不知道还有这些呢。“我儿,你看,母亲生了你,封惠嫔。生了你妹妹,封惠妃,生了你弟弟,晋淑妃。就是如今是惠妃如何?有起有落的平常事。陈贵人最后还是太后呢。儿啊,你要耐住心性。你父皇身体好,万事都还早着呢。”第337章 废太子41圣人顶着日头回了养心殿,没心歇晌, 也没心处理朝政。眼里、心里, 都是自己那才出生一天半的嫡孙。想着想着, 他想起还没给爱孙取名字。拿出早前, 满满写了一页的备选字,挨个细细看着,想着字义。不知不觉地想的入神了, 连太子什么时候进来的, 都没发觉。太子看圣人,手里拿着一页纸,皱眉思索, 瞟了一眼,心里猜测, 这是为嫡孙想名字喱。也不打扰圣人, 悄悄把御案的奏折上的奏折,按紧急和部门都给分了类,随手把自己的处理意见, 写成小纸条夹了进去。圣人教太子看折子已经有五年了, 处理朝政, 批示折子, 是这一年的事情。不过太子对看折子不反对, 处理朝政就是不问不开口, 开口也只是斟酌着提参考意见, 才不像原身那样, 为是非、厉害,和圣人争执。圣人终于拟定了要哪个字,抬头一看,太子在处理折子。他随手拿过标着紧急的那叠折子,看了折子,再看里面夹着的纸条,舒心地笑起来。这儿子养的贴心啊,终于能帮父亲分担朝政了。太子是他一手教导培养的,而且俩人的大政目标,也基本一致。于是圣人这一下午的工作,轻松惬意起来。他偷懒把太子的批示黏在折子里,后面加一句,准。等太子把大部分的折子,都夹了纸条处理好了,圣人的准,也也写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那部分折子,是一些没事儿干,写了折子给圣人问安、变相提醒圣人,别忘记世上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的、都是奉承话的拍马屁的。这类折子,早就属于太子批的了。太子直接在后面写上:圣躬安,已阅。或是圣躬安,卿当努力等等。“成贤啊,批折子这事儿,算起来朕干了三十多年了。”太子抬头看圣人,“父皇,前面那几年……”“前面那几年,更苦啊。从朕能看懂折子,太皇太后不仅要朕读折子,给她听,还要分析,再听讲解,最后才能批注。”圣人满脸的缅怀表情。那是啊,学习阶段,谁都苦。太子心有戚戚地点头,表示赞同圣人的话。“可这三十年,那天也没有今儿下午,这么轻松、惬意啊。成贤,为父想好了,以后你每天下午,来养心殿处理这些折子。”“父皇,儿臣这是……”这事儿,就是总助的活,不是二把手的。不过所有的折子,圣人肯让二把手先过目,并拟订处理意见,好像是重用了哎。圣人摆手,语气坚定,不容反驳,“就像这些,喏,就这么做。”圣人指着那些加了纸条的折子,颇欣慰,语气欢畅的不得了。“哎,终于有人能帮朕一把了。成贤,父皇不让你白干啊。回头在这批秀女里,给你挑两个好的。”这样的不白干?太子羞涩,笑得腼腆极了。“父皇,儿臣想学父皇年轻的时候,多生几个嫡出的。”圣人眼眸,暗了暗,然后沉重地点头。“也好。”这才是自己的儿子,连夫妻要恩爱,想生嫡出的,都像自己。好!都好,可就是让自己,又想起皇后了。“成贤,朕圈了一个‘亘’,做皇太孙的名字,你看如何?”“父皇选的字好、义也好,延绵不断,又贯通到永久。”“嗯,那就定了这个字了。皇太孙大名徒亘,你们夫妻,自己想个乳名吧。”“谢父皇赐名。”太子站起身向圣人郑重道谢。圣人得意,捻着几缕长须轻笑。“徒家有了徒亘,以后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延绵贯通到永久。”“父皇,可就是这皇太孙,就这么定啦?”太子有点担心,“要是以后发现他,文武不成,不堪承受社稷呢?”“傻儿子,你我父子合力教导,难道还担心,教导不出来一个合格的皇太孙?!你是朕唯一的嫡子,他是嫡长孙,符合礼法的。况且早点儿定了,所有人也都早点儿省心。免得有不安分的人,竟想些有的没的。”圣人就这样把太孙定下来了,非常出乎太子的意料。这样的圣人,竟然废了原身,太子默默地为原身掬一把同情泪。凡是做父亲,心里想要的,就是一个行事像自己的儿子。在此基础之上,才是比自己强的儿子。像圣人这样尊重礼法的,看到原身偏爱宠妾、冷淡正妻,心里一定是不爽的。原身啊,可真是被圣人宠的,忘记慈父的另一面是帝王了。“父皇,东宫里还有三个孩子呢。您一起恩赐了名字呗。”太子看圣人心情好,就请圣人给那三个庶出的起名。“也好。”这时候,孩子的取名,都是祖父的事情。圣人搁开那页纸,想了一下,说道:“皇长孙名丌ji,取其底座的意思。皇次孙名丕,取尊奉的意思。成贤,你明白吗?”“儿臣明白。是要徒丌、徒丕,时刻记得为徒亘的基础、尊崇徒亘。”这名字取的:土鸡、土坯,也真是醉醉的了。不过好在也没什么人,敢拿皇孙的名字开玩笑。圣人见太子理解的很好,满意地点头。“自古嫡庶有别,规矩就要从开始就立好的。你那闺女,你自己取名。”太子咧咧嘴,抽动着嘴角,这、这、这,对孙女未免太轻视了啊。“你那是什么样子?”圣人笑着啐了太子一下,“行了,等册封皇太孙的时候,给她一个郡主的封号。你回去用晚膳吧。”“魏九”圣人高声叫魏九。“端盘子上来。”太子知道,圣人这是要点那些,记不得名字的小答应、小常在来伺候了。他朝圣人行礼,谢过圣人给三个儿子的赐名,回东宫吃饭。太子一路走一路想,黎良媛生的那个女儿,娇娇小小、白白嫩嫩的,非常惹人怜爱。可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总不能哥哥弟弟都有名字了,而她没名字吧?不过圣人允诺以后册封皇太孙的时候,给她一个郡主的封号,也不算是轻视她了。太子回东宫,先洗澡换了衣服,才往后殿去见石氏。石氏差不多睡了一整天,这时候精神甚好,正在和石老夫人,还有顾氏在拗呢。原来石氏自己想喂儿子几个月,石老夫人和她的奶娘顾氏,劝的口干舌燥的。石老夫人气得点着女儿的额头,“你怎么这么不省心,不明白事儿,现放着好几个奶娘,你不想着赶紧养好身子,再给皇太孙添几个弟弟,啊!”这也就是太子妃的亲娘,换个人谁敢、谁会这么说。顾氏在一边点头,表示支持石老夫人。唉,姑娘进宫做了太子妃,奶娘的话,是基本听不进去了。太子进来,打断了石老夫人和奶娘顾氏的劝说专场。二人赶紧行礼,然后在太子免礼扬手的瞬间,一起退了下去。“卿卿,孤没想让石老夫人退下的。”太子对石氏解释。石氏心里明白母亲的想法,太子不忌讳,过来看坐月子的女儿,她才不会留下来碍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