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8      字数:3380
  “好,老贾,你提的好。让明允和恩侯去,让他俩见见血,练练胆。还有,要派恩侯去北边,你上个请封世子的折子,恩侯有了世子的爵位,再去北边,也不会被看低了。”“谢圣人。”贾代善立即跪下,要给圣人磕头。“得啦,你赶紧起来吧。”贾代善还是给圣人磕了一个头,才爬起来。“听说你家老二在议婚了?”“是啊。求了不少人,都还没个准信呢。要是圣人能顺手给指个婚,也省了老臣夫妻,四处乱寻摸了。”“嗯,那就等明春选秀吧。”贾代善喜出望外。“谢圣人。”又要磕头。“老贾,你要再磕头,我可不管啦。”贾代善笑得见牙不见眼,全不见在朝廷大殿的威武神色。“好,老臣尊圣旨,不磕头了。”贾代善顺手接过魏九端过来的热茶,放到圣人的案头,把圣人面前的冷茶,交给魏九换走。君臣相伴多年,情谊深厚。说完儿子,开始说起孙子来。贾代善眉飞色舞的,“瑚儿那小子手快的很,老臣一个不小心,就被他揪去了几根胡子。”圣人笑着听贾代善显摆,孙子他也有,不是嫡孙,所以他也没抱过。不过嫡孙呢,也快了。只不过是不到三个月,不好往外说罢了。圣人憋得喉咙发痒,端起茶盏,喝了两口,压压。太子回来复命。把太后和贵妃的反应,对圣人一一细说。“老贾,你看看,你看看,朕这些年对郑家的好、陈家的好……唉!”圣人摇头。“圣人,这升米恩,斗米仇的,没办法的事情。”贾代善心里说,得了承恩公的爵位,就恨不能代代都是承恩公。怎么可能呢!“朕就这一个嫡子,郑家和陈家这么算计着,让朕真的伤心啊。”圣人满目怅然,转着手里的茶盏盖子,垂头拭去眼角的些微水汽。“从太皇太后立了朕,让朕接手父皇的天下。那时候真的是内忧外患啊。”贾代善配合着点头,太子前倾了一点身子,听的也专注。圣人看看二人,继续往下说。“朕从总角的时候,就是你老贾和老林俩,一文一武的,陪着朕用功。郑家的子弟,只要有一个半个的,多少能出息一点点,能帮朕担一点点事儿,朕都愿意提拔她们。这些年,朕对陈家,也是这样。可这两家,就只想把着承恩公的爵位,世世代代地,唉。”“圣人,这样的人家,是吃惯了舒服饭了,没办法的。您还是少想这些烦恼事,伤身啊。” 贾代善劝圣人少想这些烦恼事。“老贾啊,他们要是光贪舒服,等朕多几个嫡孙了,朕也不在乎郑家、陈家的姑娘,去东宫生庶出的,以后也能养着他们俩家。可咱们是上过战场的,都知道要想养出好战马来,还得要隔着配种,何况人呢。朕怎么能让朕的嫡孙,由郑家或陈家的女子生呢。”太子惊呆了,这时候的人,就有这样的、回避近亲生育的想法了?圣人看着儿子的表情,“成贤啊,你记着,五代!选儿媳妇的时候,一定要隔了五代以上的血缘的。”“是,父皇,儿臣遵照父皇旨意行事的。”“老贾啊,朕给恩侯指婚,也是想着张家和你贾家,没半点血缘的。你看,你孙子聪明吧。”“是,还是圣人考虑的周全。臣从来没留意这些事情。”圣人笑得自得,自己可是诸子百家、各行各业的书,都爱若珍宝、手不释卷地细读,不比贾代善以兵书为主。太子就说道:“父皇,儿臣曾琢磨过这样的事情:若男子和女子年龄偏小,生的孩子不是站不住,就是身子弱。要是夫妻都在十八岁以上,生下来的孩子,就会比十五六岁时候,生的孩子强壮。”太子的话,勾起圣人和贾代善的兴趣。俩人各自一想周围那些十五六岁生孩子的,尤其是圣人自己,曾夭折了一个嫡子和二个嫡女,而长女就是孝慧皇后十六岁生的。“圣人,老臣这么一想,这周围生孩子的,还真像太子说的,父母年龄大一点,孩子站住的也多一些。”“明允,这事儿,让太医院配合着,先查查皇家。要真的是这样,就让户部在全国查查。”“父皇,您放心,儿臣一定会查清楚的。”圣人欣慰,看着越来越能干、偏还玉面温雅的儿子,突然扔了一个雷出来。“明允啊,今年所有的秋后问斩,都由你和恩侯监斩。”“啊?!”太子愕然,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圣人了。第327章 废太子31太子连午膳都不愿意和圣人一道用了,就满腹心事地告辞, 步履沉重地出了养心殿。圣人在太子走后, 对贾代善说,“老贾, 你看看这孩子,唉,就是缺了那么一点儿啊。”“圣人, 太子殿下, 已经很优秀了,莫求全责备。他现在要是对杀人砍头的,没有丝毫顾忌, 所有人都要担心了。”圣人点头,仁君好过暴君, 而且看太子既往打杀小内侍的时候, 也不是一味的、心慈手软的、任由人欺辱的孬种。“以后啊,要是遇到得狠心一点儿的事情,你得提醒朕, 让太子去练练。”“好。”不提圣人和贾代善共用午餐, 商量怎么让太子狠心一点儿。六福见太子在午膳的点, 要回东宫, 赶紧打发小内侍, 去御膳房, 让他们给太子做午膳。“算了, 孤去太子妃那里吃了。”从太子在圣人那里混早膳、午餐, 太子就让六福通知御膳房取消他的早膳、午餐,这二顿的开销。而且从迎娶太子妃后,东宫每日吃什么、吃多少,都要给太子妃核帐,一个月下来,发现东宫的人多了不少,吃的花费,却是原来的一半不到。六福和三德子隐晦地提醒了赵九一次,也就搁下了。太子妃从嫁进了东宫,就没和太子一起吃过几顿午膳。今日见太子回来吃,非常高兴。太子妃满面春风,凤眼蕴波,红唇含情。“明允,这个仔鸡,炒的鲜嫩。”太子妃亲自动手,给太子舀汤、布菜。“好。”太子把太子妃夹到碟子里的鸡块吃了,是好吃,看来赵九对东宫是很用心的。“这个鲜菇汤,不错。”太子又添了半碗汤进肚。“这个茭白炒虾仁的搭配,我看书了,合在一起吃,是最好的。”太子又尝了一口茭白炒虾仁。“好啦,卿卿,不用给孤布菜了,你坐下来,好好吃吧。”俩人把太子妃的份例,几乎吃的干干净净。秀色可餐,美人殷勤,太子却不过太子妃的热情,然后就、就吃多了。“明允,你回来吃,饭菜都香了几分。”太子妃看着在床前、抚着肚子转圈的太子,笑靥如花。“要是可能,孤就回来陪你吃。”太子妃听了太子这话,笑的非常满足。“明允有这个心就好了,您还是去陪父皇用午膳吧。”太子妃心里明白,自己夫妻俩,得牢牢地抓住圣人的心,不然离死也就不远了。太子和石氏一对视线,俩人的眼睛互相传递着、太子得天天陪圣人用膳的理由。太子妃如此明白事理,太子觉得压力小了不少。他走到床前,握住歪在床边的石氏的一双柔荑。“得妻如此,孤之幸事。”太子妃的凤眼,在太子的深情注视下,立即波光粼粼、春情弥漫开来。顾氏在外间,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太子还在太子妃房里,就轻轻咳了几声,成功引得太子妃招呼她进去。顾氏对太子爷躬身施礼,“太子爷,太子妃该歇晌了,可得让小太孙好好长。”“好。”太子应声握紧了一下石氏的手。“顾氏提醒的甚好。孤这就去书房。只是以后,切莫再提什么太孙的话,免得招祸。”太子妃点头,“我省得的。”就要起身相送太子。太子按住石氏,“你就这么歇着吧,不必折腾着起来送孤。”“好,谢明允体贴。”太子妃由着太子给自己盖上夹被,目送着太子的背影,离了屋子。顾氏送太出子寝殿,她看着太子往前院书房走了,才转身回来。石氏尚未合眼睡觉,她看着奶娘,轻声叮嘱。“奶娘,你以后记得莫提太孙这名头啦,那会给太子招祸的。”顾氏不大懂,但看自己姑娘说的郑重其事,忙点头说:“姑娘放心,我再不会提的。”太子妃看看萧嬷嬷。萧嬷嬷立即表态。“娘娘,老身会和三德子一起,约束东宫的后院不再提了。太子身边的内侍,还要六福去约束。”“记得提醒我和六福说。”“是。”顾氏和萧嬷嬷伺候太子妃睡下,叮嘱春杏和夏荷小心候着,别让人惊着了太子妃。然后俩人才放心地、各自回去歇晌了。太子隔日就在朝会后,扎根在太医院了。和高院判一起,先把皇家的所有孩子,出生时候,父母的年龄,都统计出来。然后,把十五岁以下夭折的孩子,与生母的年龄,按照几个年龄段做了数个表及坐标图。做完以后,太子又去宗室,从宗正那里,拿到宗室的所有出生资料。幸好朝廷不过百余年,宗室子弟的人数也有限。剔除那些记名的孩子,同样做了数个表及坐标图。贾赦跟着太子忙了几天了,开始他不理解太子这忙乎是为啥。太子只叫他按要求统计,都做完了,才指着自己画好的坐标图,解释给贾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