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8      字数:4605
  “孝慧皇后不放心幼子,一直在宫里徘徊。后来圣人请了高僧,孝慧皇后就停在奉先殿里,她不肯离去的。”“真的吗?”石氏浑身发凉,觉得太子提起孝慧皇后,不像是儿子说起母后,倒有点儿外人的口吻。“你放心,你和我是捆在一起的,孝慧皇后会保佑我们的。”第317章 废太子21太子妃不用太子去拉着了,她吓得手都发凉了。她快走两步, 和太子挨得更近了一点儿。“太子爷, 您说母后, 母后还在这奉先殿里?”“是。”太子回答的笃定。太子妃只觉得一股凉气, 沿着尾椎向上,直到头顶心。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她感觉不到一点暖意, 只觉得、觉得凉气逼人。幸好太子的手, 是干燥而又温暖的。石氏歪脖仰头,仔细去看太子的脸。太子垂眸,双眼认真, 满脸诚恳。“石氏,孤没说假话。不过你也不用怕, 你和我是一道的。孝慧皇后, 不,母后,她会保佑你的。”石氏觉得不是自己耳朵出了事儿, 就是太子的脑子出了问题了。太子实在没法子和她说明白, 他见到孝慧皇后的、魂体的事儿。孝慧皇后, 对太子妃的打量, 甚至最后的犹疑、观望的态度, 都表明孝慧皇后, 对太子妃的不那么认可。孝慧皇后, 应该还不知道, 她心心念念的儿子,被换了芯子、重生了。不然,孝慧皇后会像前世、整治二皇子那样,炮制自己吧?太子觉得似乎有可能。也是的,在原身的眼里,太子妃也没起到该起的作用。庶长子生病,太子妃按规矩,给请太医了,也例行去看视了。可她囿与自身与太子没什么情谊,对自己无子,而陈良娣有两个儿子,不说是嫉妒吧,也不能说内心是无动于衷的。作为嫡母的一点点的不经心,对生病的庶子,尤其是身体软弱的庶长子来说,就是催命符。太子希望用情义,能让石氏和自己一心一意,能让她起到太子妃的作用,把东宫看护起来。“太子,妾身害怕。”“莫怕。”太子握紧石氏的手,“孤会护着你的。”人老觉少,天刚放亮,太后就起来,早早也收拾妥当了。圣人宫里生育过的、贵人以上的妃嫔,辰初就都带着孩子,来到了慈宁宫,等着呢。贵妃和太后一样,都因为娘家的事情,忐忑不安,端着茶盏不说话。跟着太后住的几个老太妃,都是生育过儿女的,儿女有夭折的、有站住的,今儿个,也都齐刷刷地过来了。几个老太妃,相互间小声地聊着天。德妃端庄、寡言,揽着二公主,母女笑着看别人说话。贤妃温婉、体贴,看着三公主和成嫔的四公主姊妹俩,凑在一起说话。惠妃是圣人给了特旨,才出的常春宫。她身边的大公主,和母亲一样,绷直了腰,坐的直挺挺的。唯有甄贵人,兴高采烈地,和成嫔说话,成嫔多是温和地点头附议。甄贵人自己个,妙语娇声,撑起了两个人的场子。二皇子长的比较威武,听说更像身为武将的舅舅,镇北侯。六皇子和二皇子一母同胞,二皇子把弟弟紧紧地箍在怀里,不让他和甄贵人所出的七皇子,坐一块儿去。他怕弟弟和七皇子打起来,母妃失宠,弟弟不知道深浅,他可不能由着弟弟胡来。三皇子和五皇子俩人,隔着四皇子说的热闹。四皇子识趣地把自己椅子,拉后了半个身位,人也贴紧了椅背坐着,不妨碍三皇子和五皇子聊天。七皇子独自坐在椅子上,感觉很无聊,左右看看,想欺负四皇子吧,中间隔了二个位置。在太后的慈宁宫,他不敢下地乱跑。阿娘叮嘱了许多次了,在慈宁宫闯祸,圣人会打板子的。太后喝了两盏茶,也不见圣人和太子夫妻过来。她回后头更衣,再回来,就对淑惠太妃、端顺太妃等老太妃说:“这都辰正了,怎么还不见人来呢。”淑惠太妃的儿子,有亲王的爵位。所以淑惠太妃,在宫里的腰杆就比较直。“太子新婚,小夫妻洞房花烛夜,起来晚些是应该的。”端顺太妃的儿子也是亲王,现在是宗正,且她儿子一直和圣人的关系都不错,听及此言就笑着说:“听闻仪程,太子和太子妃,要先去乾清宫叩拜圣人,领了圣人的赏赐。再去奉先殿,叩拜祖宗和孝慧皇后。然后再和圣人一起过来。”太后捶捶自己的腰,“人老了,从卯正坐到现在,都要僵了。”端顺太妃脸皮一僵,自己比太后大了快十岁呢。淑惠太妃却赞同地点点头。惠妃和淑惠太妃同出一族。惠妃自然而然地接口说:“今儿事儿多,怎么也不该……总要早起一些。才是太子对祖宗的恭敬,对太后的孝顺。”惠妃没说出来的话,一屋子的女人都懂。太后点头,认为惠妃说的对。这太子妃,才进宫,就有当年皇贵妃的品相啦?一会儿,可得好好提醒提醒太子。德妃就说:“太子最是孝顺的,只不过还年轻罢了。”贤妃抿嘴笑,“有了太子妃,以后太子行事,就有章法了。”成嫔只生了一个女儿,这样的场合,即便是问到她头上,她也从来都是抿着嘴笑。可甄贵人不同啊,圣人现在最宠爱的就是她,她不仅有了儿子,肚子里可能还有了一个呢。她笑着接话:“是啊,都要看贤良淑德的太子妃了。”贵妃只默默看着,这些女人话里的套套,现在没人给她解说,她也能听明白了。不就是转着圈地说太子不敬祖宗、对太后不孝顺、鲁莽、行事无章法嘛。圣人还宠爱甄贵人呢,让他来听听,他宠爱的甄贵人,给太子妃挖了的,是什么坑。以后但凡太子有什么不好,就是太子妃不好,不够贤良淑德……陈贵妃低头,仔细打量自己的一双手。自己进宫小二十年了,从十指纤纤的豆蔻少女,如今眼角都可见细纹了。年轻的时候,自己的一双手,漂亮到谁都比不了的。如今呢,再怎么养护着,也不如以前好看了。唉,好不好看的,又能怎么地呢。反正圣人,是不会来看的。自己就是在这深宫里,枯守的命。都说圣人重情义,不过重的是死了的孝慧罢了。可要是孝慧皇后活着,这屋里的莺莺燕燕,会少一个吗?惠妃和德妃,可是孝慧活着的时候,就选秀进宫了的。还都说自己有福。自己有什么福气,唉!圣人要是真的重情义,对母族也就不会是这样了。怎么也会对母族,有点儿什么格外的照应吧。二哥家的姑娘,自己费尽心力安排到东宫,都伺候太子了,就不能做个贵人、良媛什么的吗?可怜自己那侄女啊!那么娇美的小姑娘,从见了太子,一颗心就在太子身上了。要是她晓得她的父亲、兄弟,为她,都折到这宫里了,她……唉!再怎么不甘心,又能如何呢。应该是陈家,没有那个命,出个活着的太后吧!这宫里,好命应该是孝慧皇后。人都死了。圣人还记挂着她,给她留着皇后的位置。可她真的是好命吗?二十多岁就撒手,生了四个死了仨,剩下这个,好容易娶了媳妇,还有这么多女人,各怀心思等着呢。进宫了,想好命,难啊!贵妃的心情落寞,她不知道圣人最后会如何处置陈家,会不会牵连了大哥一家,会不会牵连到自己。也许听母亲说的,自己顾好自己地活着。可自己在这深宫里,只能靠着想念过去在家的时光,挨过漫漫的、一个又一个的长夜。那时候二哥对自己多好啊!二哥不想自己进宫的,自己那时候要是听了二哥的话,坚决不进宫,或许父亲和母亲,也会同意的。可二哥为何又把侄女儿送进来了呢?自己那娇花一般的小侄女,还不像自己有个贵妃的名义,抬进宫里的。是小选进宫、是没名分地爬了太子的床,最后被那没心的爷俩,给扔到冷宫。贵妃想到圣人父子,有时候是恨,有时候是怕,更多的时候是无奈。看吧,看那从紫禁城正门,抬进来的太子妃,是不是真的有好命。不过,就看这些人,看她们的说话,也够太子妃,喝一壶的了。贵妃有些幸灾乐祸。说道太子妃,一屋子脸上洋溢着欢快、祝福笑容的女人,都有些不服气。就太子妃的出身,这屋子里,有几个不比她高的。可就她这个太子妃,才是从紫禁城正门抬进宫的。就是太后这继后,都没这个资格。一屋子的女人,除了太后,谁想到太子妃,都感觉自己失了体面。太子妃,从进了这宫城,就比她们体面。要是让太子妃如意了,她的体面,就要压制她们一辈子。以后还要辈辈地、压着她们的儿孙。有儿子的妃嫔,心里都是什么想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了。屋子里的沉默,好像是一碗热水,被罩上了一个冰盆。只是每个人脸上的笑容,略凝了一下,然后都不减半分。转而说起昨天,太子妃的嫁妆来。浩浩荡荡的一百六十台嫁妆,其中有多少是皇家准备的,礼部下聘的东西,抬回来多少了。这话题安全,所有的女人都加了进去。热热闹闹的,一扫刚才短暂的冷凝气氛。正说着话呢,外面传来净鞭声。有小内侍跑进来报信,圣人和太子、太子妃坐步撵,来慈宁宫了。第318章 废太子22除了太后, 慈宁宫正堂里的人, 都站了起来。几声净鞭之后, 是几个小内侍, 一边拍着巴掌、一边轻快地跑进来。见殿里的人都站立起来了,就分立到门口的两侧。然后圣人的妃嫔和孩子们,伺候的宫女、内侍, 都各按自己的位置跪了下来。几个老太妃, 都到太后的一侧站好, 敛手低头,躬身地候着。圣人神采奕奕,满脸含笑, 率先走了进来。他大步到了太后的跟前,给太后打躬请安。太后满脸是笑, 似朵花似的, 语气轻快、亲热,“圣人免礼,快坐,快坐。”圣人坐好, 才说道:“都平身吧。”人数虽多,起身不闻半点动静,所有人都各自回到该坐的位子。二皇子早在小内侍进来的时候,就放了怀里的弟弟, 让六皇子回到他该在的位置。原跟着母妃的三位公主, 也回到皇子的那一排, 顺序坐好。“母后,太子成婚,朕带太子夫妻,来给您行礼。”“好,好,好。”太后笑着连说三个好,丝毫不见刚才的辛苦模样,仿佛那抱怨着坐僵了身子、等了一个时辰的,是别人。太子和太子妃逆光走进大殿,俩人都是大红基调的大礼服。同样是高挑身材,一进大殿,凝聚在二人身上的目光,就发现太子夫妻,夺去了所有人的光彩。太子略前了半个身子,步伐缓慢沉稳,原就是俊朗不凡的人才,今日的气象更迥异日常。一步一步,走进来的时候,连高坐的圣人,都感到了儿子不同早晨在乾清宫、不同寻常寻常的气势。只见太子头戴九旒冕,身着的绛红色大礼服,肩上绣着金色的四爪蟒龙,胸前也是金色的四爪蟒龙的图案。两袖则绣有火、华虫和宗彝各三,背部绣山。太子的礼服,只与圣人的礼服差了日、月等。但太子渊沉岳停的气度,使圣人感觉儿子一下子长大了。眼前的太子,使他想起自己年幼的时候,自己父皇也曾这样气度庄严地走过。不对,还是太子的气度,更胜先皇一筹。太子妃紧跟着太子身后,头上戴着九翬四凤冠,身穿翟衣,满绣了鸾凤,身上的服饰也依例配有玉革带、大带、大绶、玉佩、小绶等等。满殿人的目光,很快从太子身上转到太子妃身上。太子妃确实是好相貌、好气度,端庄沉稳,不急不缓地随着太子的脚步。单这份冷静沉着,就获得了圣人和太后的点头。二人来到太后跟前,跪倒在早准备好的拜垫上,向太后行礼。太后万分地慈爱,一边伸出手说:“好孩子,快起来,快起来。”一边招呼人,把自己准备好的贺礼,端出来,赐给太子和太子妃。太后拉着太子妃的手说:“真是个好孩子。几年前,圣人就为太子看好了你。总算是迎进来了。圣人,也只有太子妃这好模样,才配得起我们太子的。”圣人点头,太后越老越会说话了。端顺太妃赞道:“圣人好眼光,为太子选得佳妇。来日宗室指婚,圣人可不要忘记你弟弟的那几个。”圣人点头允了,“顺太妃放心,明年选秀,朕会多留几个,也会为宗室多挑挑人。”圣人的话,如一石入井,砸的他的嫔妃们人人怔忡,也激得她们心澜翻涌,却不能溢出一点儿涟漪与人前。宫里多少女人了?给太子选太子妃的时候,圣人就留了几个贵人等,小选又挑了几个答应、常在;给二皇子选妃的时候,圣人还留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