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5      字数:3821
  太医来的很快,给凤姐诊脉后,对贾赦笑着道:“恭喜侯爷啊,秋天又能抱得一孙了。”贾赦大喜,贾琏和凤姐也非常高兴,次子过继给了长房贾瑚,只有一个儿子,心里还是不落底,俩人都满心希望这还是一个儿子。太医叮嘱贾赦、贾琏父子俩,“世子夫人生的密集,多了一些,要好好调养着了。”贾赦忙请太医开了方子,又让贾琏记下许多的主意事项,厚厚地赠了诊金,让贾琏把人送出府。与此同时,赵老大夫也诊出了纪氏的喜脉。纪氏的年龄这回可真是大了些,她又是欢喜,又是害怕。赵老大夫却安慰林海和纪氏道:“大人,县主,这女人生产不是全看年龄的。县主这几年调养的好,现在比二公子出生的时候,还强呢。就如怀二公子和四公子时候一样,安心等到秋天,就可以啦。”林海高兴,全府都赏了月钱。自己喝得醉醺醺的,在月下舞剑。等他收势了,却看到纪氏带着五个孩子在围观。他一停,五个孩子以黛玉打头,立即扑了过来,“爹爹,爹爹。”林海赶忙把剑收好。“爹爹,我要学。”黛玉看了父亲的剑招,觉得剑比鞭子更好。“我也要学。”“我也要学。”林海被吵得头大。林旻扯着父亲的衣袖,撮指成剑,大声说:“爹爹,你看我,看我。”小家伙把林海刚才的剑招,比划出来一半。林暮不甘示弱,“四弟,这里是这样。”补充了一点儿。黛玉和林晨又补充了一些。纪氏笑着望丈夫,“夫君,你不教,他们四个也能凑出来大半了。”林海按按太阳穴,这都是聪明的脑袋啊。“等爹爹休沐的时候教,都回去睡觉吧。”五个孩子一听,高兴地给父母亲施礼,分成二伙散去。快出了主院门了,就听林晨说:“三弟,你过我那里睡,我们仨……”不用听下文也知道,定是仨兄弟要商量着,怎么补全剑招了。林海和纪氏一道回屋,丫鬟端水给林海洗漱,又给林海端上一盏酽茶。纪氏笑殷殷的,“夫君,喝了茶,您就去休息吧。明天还有小朝会呢。”林海出点汗,酒气发散了一些,“好,婉容也早点休息。”纪氏等林海走了,打发丫鬟去请周先生来。周先生已经知道了纪氏的喜事,进门就道喜。“恭喜太太。”纪氏忙对周先生一福,“亏得先生教我,谢谢先生。”周先生一笑,“太太蕙质兰心,只是从前没想到那些了。”纪氏赠礼给周先生,周先生推辞,“太太,大人继续请老身留在贵府,这些事,该是老身辅导太太知道的。”周先生坚辞不收,纪氏只好罢手。倒是周先生提醒纪氏。“太太,二姑娘从温泉回来后,像是大了许多,您说是因贾家小姑娘的缘故。等天暖和了,若您有时间,不妨多接贾家姑娘来玩。”纪氏点头,对周先生谢了又谢的,然后才吩咐屋里的大丫鬟,要她们好好送先生回去。三月下旬,林海准备好出行的事宜,与纪氏话别。“婉容,你怀旻儿,为夫就为了朝廷公事,疏于照顾你。这次一走又要几个月。”“夫君,你放心公干,妾身会小心的。”纪氏心情舒畅,又无孕吐,人看着比孕前更有神彩。林海怀疑,这一胎别是女儿吧。“婉容,若是遇到什么事儿,给荣国侯或永琏送信。或张家仨兄弟,或程家,都能伸手帮忙的。”“好。”这些丈夫都嘱咐过几次了。“家里这几个,就都交给晏晏管。你莫为他们烦恼,有什么不妥当的,等我回来处置。”“好。”这些也都嘱咐过几次,纪氏听了不嫌烦,只觉得心里熨贴。几个孩子那里,林海早叮嘱过了。他不想再去招惹俩姑娘哭,就悄悄带着人离府。出了城门,与等在路边的贾敬汇合,一行人几十匹马,几辆大车,一路西去。第269章 林海132林海与贾敬的一路速度不慢,很快就接近了义忠郡王的封藩地。林海一路走一路琢磨老圣人的意图, 封义忠在此地, 可是扼住了西北的门户。老圣人这是要先太子这一支, 以后成为王朝的守护屏障呢?还是要义忠郡王, 以后可以凭险关恃兵而骄呢?但愿是前者吧。原本林海以为说服义忠郡王会费很多口舌的,没想到进了王府,义忠郡王先召见了贾敬。等了一个多时辰后, 郡王召见林海。“林阁老毋须多礼。给林阁老看座。”“谢王爷。”“贾大人和本王说了圣人的想法, 孤应了。孤带内眷回京,承亲王位,世子等留在藩地, 林大人看可好?”“王爷,本官即刻上折子与圣人, 可好?”林海觉得义忠郡王提出这样的条件来, 才是真的想臣服今上,不再存有谋夺大位的念头。不知道贾敬怎么和他说的。看来贾赦选了贾敬来做这件事,太有眼光了。宁国公府的继承人、贾家在贾琏之前的唯一一个二榜进士, 虽然窝在道观二十余年, 果然也是不能小瞧的人物啊。林海顷刻间就按照义忠郡王的意思, 写好要呈送给今上的折子。吹吹墨迹, 交给伺奉郡王的小内侍。“请王爷过目, 看看可有需要改动的?”义忠郡王看得很仔细, 见字里行间确实是自己所要求的, 遂将折子递还给林海。“麻烦林阁老转呈当今了。”林海站起来躬身施礼, “王爷客气了,本官职责所在。”义忠郡王又随便问了二人几句,一路上的事情,继续说:“林阁老,你和贾大人就先住在王府吧。要出府,跟长史说一声,带齐了人手。”变相软禁了?不会吧?“王爷,一路听及贾大人谈太上老君,本官想与贾大人一起,去太乙宫走走。可会给王爷添麻烦?”义忠郡王一听,笑着说:“贾大人沉湎炼丹多年,林阁老不会要跟着贾大人修仙吧?”林海微笑,脸上带出被义忠说穿心事的尴尬来。义忠郡王也不难为林海,叫了长史,吩咐他派人先去太乙宫安排,口里还客气着,“林阁老不如和贾大人多休息几日再去?”贾敬看看林海,与义忠郡王行礼,“谢王爷美意,就明日再与林阁老去终南山。”林海和贾敬带着随从,身后跟着王府的百多名护卫,浩浩荡荡去了终南山。等终于踏入楼观台的地界,林海放慢脚步,时刻与他紧密相随的贾敬,拉开了一些距离。跟随二人来终南山的护卫,很尽职地散布到楼观台的四处。林海慢慢踱步,用心查询楼观台的旧迹。“很好,很好。”林海放心了。贾敬走了一会儿,回头看林海,他不觉得这些建筑,有什么值得这么专心看了。楼观台的待客道长,前俩日得了义忠王府的传讯,听说有京里的贵客要来,早就上上下下,好好准备了一番。不想这贵客,却是对这些砖瓦石块更敢兴趣。“林道友,楼观台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道祖讲经之处,现在则是天下道林张本之地。”林海点头,“听说你们道观有至宝心香,不知可否一见?”“这个?”接待林海和贾敬的道长一顿。但看二位贵客的态度,又不敢否认。“心香是本观无上至宝,向由观主收藏。”“烦请道长引路,领我们去见见观主吧。”“如海,那‘心香’是何物?”贾敬看道长进去见观主,悄悄问林海。“敬大哥,供奉道祖的香。传说遇到难关时,可以请来真人相助的。”林海话音一落,就听到一苍老浑厚的声音宣了道号。林海和贾敬转头一看,却见刚才陪同他们介绍楼台观的道长,谦逊地跟在以为须发洁白的、宛若仙人的耄耋道长身侧。“京中贵客,是林阁老吧,请。贾道友,请。”林海和贾敬一愣,这观主怎么知道他林海的身份了。“打扰观主清修,恕罪恕罪。”林海和贾敬跟随观主入静室坐好,小道童捧来四盏清茶。“林阁老怎么知道本观的‘心香’?”观主好奇,他听说京中有贵客来,占卜得了一卦,此人当为阁臣之列。才听说有姓林的道友要见“心香”,再见其人气度,猜测是林阁老,果然不错。林海一笑,轻轻问道:“观主,林某冒昧,想借一支‘心香’,可否?”“借?莫非林阁老以后还会还出来不成?”这心香道观代代观主相传,非掌教或掌教弟子不能知,更有其独特的使用方法。这林阁老来此是福还是祸?“‘心香’若真的有用,林某借了定会还的。若是无用,观主继续留着也无趣。”观主沉吟一会儿,“林阁老说的有道理。”他旋开自己随身携带的拂尘手柄,从中取出半尺长的细细竹管。“这里有一根‘心香’。”观主毫不犹豫地递给林海,仿佛那就是一根再普通没有的香。林海谢了观主,接过那细细竹管,倒出一支约五寸长的半截香,嗅嗅,是那个味道。他逼出一滴心头血,极认真地、轻轻地、缓慢地抹着,好像是怕碰碎了那支香。待血珠涂抹均匀,也都凝固在香上了,林海用灵力引出一朵无根火,点燃了那支半截香。贾敬呆呆地看着,这,这,这林海,是在做什么?和贾敬一样发呆的还有观主和他的弟子,二人心里翻涌起惊涛骇浪。知道‘心香’已经是奇闻,二人一直在猜测是谁泄露了这秘密,不想这引燃方法,林阁老也知道。那香引燃之后的味道很奇特,要是浓烈了,怕得说是狐臭味。可这淡淡的一点儿,就变成一种奇特的、说不出来的味道。尤其是还抹了一层薄薄的血膜。贾敬一直以为自己读书多,见识广,可这样的道香,他是从来没听说过的。他觑着观主仕途的脸色,知道林海引燃的方法是对的。林海遇到什么难关了?为什么要到楼观台这里求助?贾敬心里顿时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他张张嘴,还是把到了唇边的话吞了回去。半截的香,一会儿就燃到了头,最后一点儿,在林海的指尖化为灰烬后,林海把香灰在手心里搓到一起,装到随身携带的荷包里。“观主可有静室,借林某用一用。”观主示意弟子,“林阁老,请。”林海躬身施礼,跟着出去了。观主召了小道童过来,“贾道友,不妨先去歇息一会儿吧。”贾敬到此时,只好起身与观主施礼,跟随道童离开。林海独自在观主的静室打坐。他入静以后不知时间的流逝,等他再睁开眼,就见胡老先生坐在他的对面。胡老先生疑惑地打量着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