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4      字数:5623
  “哪,旻官儿好了以后,还移回来吗?”纪氏揪心,幼子这大半天的功夫,就病的厉害了。长子本与自己不亲,再早早移出去……林海摸摸旻官儿的前额,烧的挺厉害。心疼地贴贴儿子的小脸,让人准备热水、糖、盐等等。“爹爹。”旻官儿蜷缩在林海的怀里,没一点儿精神头了。“乖啊。一会儿多多喝水,再喝药,很快就会好的。”林海抱着幼子,低声安慰。“夫君,都是妾身不好,没看好孩子。”纪氏得不到林海的回答,知道长子再移回来是没可能了。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只是表面看着很好说话,一旦触及他的痛点了,那是一点儿都不容情的。不说别人,就归荑,听说在苏州的十几个姬妾,都送去家庙了,就留了她一个,得是多喜欢。可为了暮哥磕伤的事儿,到现在也没见丈夫在留宿她那院子,应该是还没原谅她。纪氏想着,心里越发打鼓了。前天降雪前,丈夫就反复提醒自己,看好孩子,看好孩子别着凉生病了。可旻官儿这次着凉,还就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虽说是看孩子的嬷嬷、奶娘不用心,趁自己睡午觉,都打盹了。可自己作为亲娘,她再没想到自己搂着旻官儿睡觉,晨官儿还能把雪球给弟弟玩。她自己就是被化了的雪水,弄脸上冰醒的。林海扫视纪氏一眼,“等旻官儿好好再说这些。”旻官儿不肯离了林海的怀抱,林海就只好指挥丫鬟去兑糖盐水,纪氏接手,迅速按林海要求的兑好。林海把儿子抱怀里,“听爹爹的话,喝水好不好?”旻官儿有气无力地想摇头,看看父亲看着自己的眼睛,就迟疑地张开嘴。林海试试水温,一勺勺地喂了进去。一边喂,一边哄,喂完一碗水,旻官儿打了个水嗝。林海把孩子抱起来,轻轻给他拍拍后心。旻官儿的脑袋垂在林海的肩膀,热热的额头,就抵在他的颈窝。林海摸摸儿子的后颈部,微微见了点儿虚汗。心里想,还好,还好,能喝进水能出汗就有救。“旻官儿,想不想吃奶啊?”“不吃。爹爹喂。” 旻官儿赖在林海怀里,不肯换人抱。“吃点白粥,爹爹抱着,让娘亲喂,好不好?。”旻官儿听说爹爹抱,就勉强起张开嘴。纪氏赶紧给儿子喂粥,林海则不停地抚摸旻官儿的背部,在胃俞等穴位施加点点的内力,哄着旻官儿吃了大半碗白粥。纪氏紧张地看着儿子,生怕再吐了。可看丈夫一下一下地抹扯着儿子,等了二刻也没吐,才略略放心。这年头,孩子太容易夭折了。纪氏听说过不少人家,都有夭折的孩子。从旻官儿傍晚吐药,纪氏吓得就手脚发软。但看丈夫哄好了孩子,还能喂水喂粥进去,纪氏放心之余,也心情激荡。从没看过自己爹爹,有这样对待过孩子,也没听说谁家做父亲的,这么抱孩子哄的。可见姨妈说的还是对的,丈夫是把孩子放在心尖上,疼到骨子里了。纪氏暗暗提醒自己,不光是自己生的这两个,就是那三个孩子,也一样是丈夫的禁区。想和丈夫真正地和好,以后怕得把几个孩子顶头顶供着。纪氏心里不得劲,自己做母亲的,得把孩子供头顶?!可她同时也明白,不这样,自己夫妻就会一直停在表面的和好状态。有了这样的清醒认知后,她一边围着林海父子转,递水、递帕子之余,还不忘吩咐人去黛玉院子里送信,让她这几日不要过来了,免得过了病气。让富嬷嬷小心看着俩姑娘。完了,又吩咐婆子去归荑院子里,让她小心照顾孩子,别像旻官儿这样着凉了。林海看着纪氏忙的团团转,也不管她是不是做给自己看的。他心想着,能知道这些事儿,该她管就好。慢慢磨吧。林海也不阻止她,只顾着哄怀里的儿子。“旻官儿,一会儿把药喝了,喝了药很快病就好了,就能和哥哥一起到院子里玩雪了。”“苦。”旻官儿瘪嘴。“喝了药可以吃糖。”林海耐心地哄。又是林海抱着按压穴位,纪氏喂药,好容易把一碗药喂进去,旻官儿咧嘴啊,啊,给父亲看,等着吃糖。林海赶紧让纪氏喂了两块枫糖,旻官儿苦着脸又有含糖的甜,那纠结的小表情,逗笑了屋里的所有人。“婉容,你带人去吃饭,我先看着旻官儿。”纪氏看儿子就扒着丈夫一人,也只好先去吃饭了。等纪氏吃了回来,儿子已经在丈夫怀里睡着了。林海想放下儿子去吃饭,旻官儿却紧紧地抓着他的前襟,一放炕上就惊醒。林海没法就只好一直抱着儿子,食不知味地由纪氏喂着吃了一些东西。夜里,夫妻合作,又给儿子喂了几次水,还喂了一次药。上半夜,一切好好的,下半夜凌晨的时候,旻官儿果然又烧了起来。主院的人,林海给分了两拨,小厨房彻夜留着火。林海小心地用温热的水,给儿子搽拭颈部、前胸、后背、腹股沟,手心、脚心等处。忍着心疼,把旻官儿唤醒,又喂水,又喂退烧药,到快天亮的时候,旻官儿的温度略退了些。林海打发林谨去告假,儿子病危,他才不管忌讳不忌讳,什么小朝会了,先保住儿子再说。第235章 林海98林海还是头一次请假, 而今上听说了林海的小儿子病危, 赶紧让太医院派两位擅长小儿科的太医,去林府帮忙诊治。两位太医被林诚直接领到纪氏的主院, 跟着林诚的小厮进去禀告后, 迅速出来说:“老爷请大人们进去呢。”俩太医一见林阁老, 两眼凹陷, 熬得都是血丝,胡子拉碴的, 没了半点美男子的风采。袍子是皱巴巴的,一看就是揉搓了一夜的。可怀里,还稳稳地抱着一个没声的小孩子, 轻轻地拍着。俩人吓了一跳,别是孩子怎么地了吧。“老爷, ”林诚轻声提醒林海。“坐。”林海把怀里孩子露出来, 声音轻的几乎不可耳闻。孩子看上去过了周岁, 眉眼精致, 和林阁老几乎一般模样。却鼻翼翕动,脸颊发红。一看就是在发热。太医心下暗呼侥幸,不是要死的模样,甚好。林海把儿子在怀里轻轻转了个方向,把细嫩的小手臂的衣袖, 轻轻捋了上去, 递给俩太医诊脉。二人仔细诊脉后, 又看了赵老大夫的方子, 退到一边小声商议一会儿,方回来轻声说道:“林阁老,这方子是对症的,极好,没什么可改的。”林海点头,“谢二位费心,也替我谢谢圣人关怀。”林海示意林诚。林诚引着俩位太医离开主院,边走边说,“还请太医见谅,我家老爷到了这年纪,快知天命了。前几年在江南,大公子三岁的时候,开始就是着凉,后来就夭折了,然后先太太也跟着去了。昨夜都是我家老爷抱着四公子,喂水喂药的,一夜没合眼。”俩太医点头,表示理解。林诚送上厚厚的诊金,太医还不敢收。林诚只好说道:“我家四公子除了老爷,谁也不跟,谁也喂不进一口东西的。”俩太医立即明了,知道回去该怎么说了,也就笑纳了林诚送的诊金。林海抱着儿子,照顾了三天,孩子的热度终于退了下去,也肯让纪氏和奶娘抱了。赵老大夫又给换了方子,旻官儿眼看着一点点地好起来,纪氏却在熬了三天后,病倒了。“大人,县主不比大人,身体壮实。这连产二子,多少是损伤了元气。年前那一病,看着是好了,还是不能和以前一样。这次是累的,好好休息几天,当没什么大事儿。”赵老大夫开了方子,絮絮地和林海解释纪氏的病况。林海点头表示理解,在现代,俩大人照顾一个病娃,也常常是娃好了,妈妈病倒了。一是累,二是心理压力。孩子好了,当妈的心里一放松,就躺倒了。林海又休了几天,一边照顾儿子,一边照顾妻子,要不是帮忙的人多,林海自己都得躺倒了。夫妻这几日日夜相对,林海也就有空与纪氏详聊,从纪氏在李老大人家的生活、问到纪氏的外祖家、问到纪氏在娘家、最后问到纪氏最初的记事时候的事情。林海把纪氏所有的经历一捋,深深为纪氏惋惜,这就是一块璞玉,没落到好工匠手里,被一般的石匠凿个囫囵个,就打发出门了。“婉容啊,京里读书人家与武官门户教养孩子不同,而我们家还是个两不靠。说是读书人家,却是靠功勋封的侯爵。说是勋贵,到我这一代却没了爵位。还好,我考了出来了。”林海很是感慨林家的际遇。“夫君自谦呢,探花不是谁都能考得的。”“也是,呵呵。先祖的功勋是谋略,虽是和武官勋贵是一起分封的,却还是与他们不是一道的人。我这个探花,在翰林院里,要不是有张家照应,也会和宁国府的贾敬一样,被真正读书考上来的清流们排斥。去了御史台,还是荣国侯的大舅兄照应我。就是以后外放去江南,主官两淮盐政,也是荣国公的遗泽。”“所以夫君与张家、贾家走的这样亲近。”“对,我家这多代都是独子,五服里没人。不与他们走近些,就没人往来了。可我与他们走的再亲近,你说能近得过咱俩的那兄妹五人吗?”纪氏摇头。“这五个孩子,以后个个都得成器,才能彼此相助。婉容,我给曼曼选了贾家的琮哥,一是两家门第相当;二是俩人出身相仿;三呢,琮哥是由张家长子发蒙。要是没什么意外,以后翰林院的掌院,很可能就是他的了。荣国侯是打算让琮哥,拜到张家大房门下。张家啊,在当今的这一朝,是又要起来了。”“夫君,贾家的大姑娘不是要嫁过去张家了?我们还需要再与贾家结亲吗?”“张家如今没分家,是因为二房张钰还在,他该往六十数了。瑛儿是嫁去三房。以后的张家,掌舵的是大房。可惜我们……”“不能与大房直接结亲?”“是啊,不然我何必要转弯呢。弟子和儿子也差不了多少。琏儿呢,是我和张家二房的张钰一起教导的。你明白吗?”纪氏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二房老爷不在了,张家就要分家。张家在朝几世,门生故旧遍及朝野,口碑好,威望高,现在朝里还有不少人,顾念张家前代的人情。这些个她听丈夫说过。“晏晏的婚事,是我和荣国侯合力得来的。程家,如今可不好攀。”程荫是今上唯一能信任的心腹,这个纪氏知道,她还为继女得了这门好婚事,暗暗兴奋了几天呢,这是对儿子只有好处的亲事。现在看来,庶女的婚事里面,还是牵扯了许多她不知道的。“我们林家不如荣国侯,在军方曾根深柢固。先祖因谋臣封侯,自是要与武将、文官都保持一定距离,免遭了圣人疑心。而为夫在两淮盐政多年,那就是个孤臣的位置,不得不把故旧同年都疏远了。如今入阁,看着高高在上,却是浮萍一般,半点根基皆无。要不是去年暮哥儿磕伤了,得日日用内力给他疗伤,今年的春闱,为夫该去做主考官、或副主考,多少也能收几个门生。”“夫君,是妾身不好,误了夫君的谋划。”林海笑笑,“婉容,过去的不提了。都说三岁看小,五岁看老,咱们的晨官儿啊,也二岁多了,也该上规矩,好好管管了。”“是,都听夫君的。”纪氏被小儿子这次生病吓着了,觉得大儿子自己管不来,还是交给丈夫去管吧。“咱们家不仅要晨官儿得长好,就是暮哥儿和旻官儿也一样。婉容,不瞒你,我让琏儿读书的时候,是想把他当儿子养的,你懂吗?”“夫君。”纪氏抓住林海的手,“夫君那时候?”“我怕寿数不够,等不及儿子长大了。”纪氏心里泛酸,涌起深深的怜悯。“夫君,老天会给你百年寿数的。”“真有百年就好了。可你说琏儿对他们三兄弟能与和晏晏一样吗?”纪氏笑的勉强,“他们兄弟与永琏没血亲,和晏晏自是不同。”“对,得有血亲。当初为夫在江南谋回京师,只有荣国侯,不声不响地找了程荫助我,那是看在他妹妹份上。要是我父亲有庶出的兄弟,婉容说说,我们是不是有亲戚可走动、可互相臂助?”“难怪老爷与贾家、程家这样亲近呢。”“那是雪中送炭的情谊。还不就因为有血亲在里面。晨官儿,暮哥儿,旻官儿三人,他们是亲兄弟,要是他们长大了以后,能互助互利,岂不是比荣国侯与我亲近?!婉容再想想,咱们这三个儿子,都要养得好,得品行好、读书好、为人有担当、知进退。这样,才都能结到好亲家。婉容算算,以后会得到多少姻亲助力?”林海沉默一会儿,“像张家,这样的转折亲,我都要费尽心力去维持。婉容懂吗?”“夫君,妾身明白了一些。您是说要让他们三兄弟亲近?”“是。让他们三人之间,就像他们与晏晏的亲近,是一样的。”林海走过去,拍拍纪氏的手,给她身后的靠垫提起来些,让纪氏靠着更舒服一点,又给她把被子往上拉拉。“婉容,你看晨官儿与晏晏亲呢吧?曼曼与晏晏也是这样。晨官儿是长子,以后林家由他继承,所以晨官儿要和晏晏学会怎么对待弟弟妹妹,怎么成为兄弟姐妹中的主心骨。”“晨官儿有赖夫君教诲了,妾身惭愧。”“晨官儿以后为夫来教,以后他和暮哥儿一起启蒙。旻官儿这里,婉容要多费心了。”“是,夫君,妾身会看好他的。”“等他大好了,抱他和曼曼多到一起玩玩。他俩个是一样大小。”林海把该说的,都掰开揉碎了,和纪氏细说,他是真盼着纪氏,能把内宅的事情管好、担起来。等纪氏能起身了,林海才回去礼部。礼部的事情有杨维纲和顾安,没什么要林海操心的。杨维纲本与林海合作的甚好,而顾安,更是林海的荐拔上来的。就是旻官儿这一场病,拖拖拉拉地到了冬月底,才彻底地好了。原来和曼曼看着差不多大小,抱起来还比曼曼沉手的。这一病,看起来像比曼曼小了月份,更轻了不少。纪氏好了以后,整肃了一番后院,该打该罚的仆妇,都被处置了。对在归荑院子里的暮哥儿,也不再是不闻不问的样子。吩咐归荑该注意暮哥儿的事情,和吩咐晨官儿院子里、照管晨官儿的嬷嬷一样,都是指派自己的丫鬟过去说,指派自己的丫鬟过去查。桩桩件件的,多是实事。至于归荑会不会有想法,主母把她当暮哥儿的嬷嬷看的,纪氏不予考虑。林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却还是吩咐林诚、林谦多加小心,只照顾好五个孩子。进腊月了,纪氏深思熟虑后,向林海提了一个要求,令林海吃了一惊。第236章 林海99事情源于黛玉和迎春的结业。二人跟着周先生学了三年,腊八以后, 周先生就要离开林府了。“夫君, 妾身知道这事儿有点勉强, 可妾身反复思量过, 还是想夫君出面挽留周先生。”纪氏认真说着话,也没忘了看林海的反应。“夫君,妾身在娘家受过一些教导, 但这十几年, 也没机会用。来京城选秀,也是父亲无奈之下的临时决定。与京中闺秀比,妾身少学了许多必要的。听说周先生教过的女孩子, 嫁做宗妇都可以,所以想跟着周先生学几年。”林海对纪氏的想学习, 非常赞成。可他还是先对纪氏说:“婉容, 你这想法好,我们去问问周先生。不过,也不是周先生教过的女孩子, 嫁去做宗妇都可以。她是挑选了可造之人才, 收为学生的。且她只教十二岁左右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