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3      字数:5647
  林海和贾赦匆匆吃了晚饭。搁下碗,林海就对贾赦说:“舅兄,我还有几件户部和刑部的事儿,没弄好呢。你和我一起去书房看看吧。”贾赦瞪大眼睛,林海苦笑说,“都不是要背人的东西。你别那么看着我,这阁老,没那么好做的。”贾赦同情地拍拍林海肩膀,跟他一起去了书房加班。第222章 林海85林海有贾赦陪着,也忙了好一会儿, 才把带回府的事情处理个大概。贾赦丢下那些文件, 站起来伸个懒腰, 去叫小厮送茶进来。林海把文件细细收拾好, 然后对喝茶的贾赦说:“少喝点,免得一会儿睡不着。”贾赦点头,搁下茶盏, “如海, 你天天忙到这时候?”林海苦笑,“不然你以为呢?恩侯,你别笑话我, 最多不超过十年,你也得和我一样。”贾赦想想兵部尚书的年龄, 默然。胡尚书再不开窍, 怕是十年都用不上。“你说的是。也就吏部尚书年轻几岁。另几个阁老这十年内,都要致仕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要是识相会做,这一两年调好时机, 还能和才致仕的陈尚书一样, 给儿女谋个以后。不然啊……”林海摇头。复又接着说:“恩侯, 礼部左侍郎空缺了, 我想提名翰林院的顾安, 你觉得成吗?”“顾安?就是金陵那年秋闱的考官?”“是, 我看了顾安二年多, 也是个明白人。他是多年的翰林学士, 四品,升礼部侍郎,跨度大了点点,也不算突兀。”“成。那就他了。回头我和程荫招呼一声。反正礼部、翰林院你们升谁,基本都是礼部尚书提议,很少有驳回去的,吏部考核的事儿,你就不用管了。”“那就谢谢恩侯。”四品升三品,由吏部侍郎负责考核,然后报吏部尚书,拿去内阁讨论,由圣人定夺。像这样尚书提名有属于自己助手成份在的侍郎,一般情况下,为了该部事务能顺利进行,都会顺利通过。当然了,如果是为了牵制尚书、限制尚书的权利,该部侍郎的人选,就不会那么如尚书的心了。“谢啥,还不是为了那小兔崽子。”俩人闲聊几句,林海叫人给贾赦收拾客院,小厮进来回话。“老爷,舅老爷来的时候,大管家就吩咐把客院给舅老爷备好了。”贾赦站起身一笑,“好啦,我也去休息了。明天你上朝的时候别叫我,我去京郊大营的。”林海点头,小厮引了贾赦去客院。林海洗漱完毕,坐在书房的床上打坐。内力运行小半个时辰后,林海缓缓张开眼睛,顿觉疲劳减轻不少,方脱衣入睡。林海这么疲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从赵老大夫说了暮哥儿太小,不好用药后,他就决定自己用内力,助暮哥儿化瘀。他每晚急急地回府,宁可把公事带回来做,也要赶在暮哥儿入睡前,把儿子抱在怀里,用一丝丝内力,在暮哥儿的经脉里地慢慢游走半个时辰。他想趁着孩子小,经脉没什么堵塞的,先保持住经脉的通畅,等暮哥儿再大一些了,教暮哥儿运气,希图能彻底地吸收了脑后的淤血,不留什么后遗症。儿科是林海的短板。暮哥儿脑后的血肿,林海给暮哥儿运气治疗几次后,肯定自己的诊断没错,那绝不是单纯的头皮下血管破裂。暮哥儿摔脑袋、磕头不是一次,甚至说一天不知道摔了多少次。即便没有磁共振,ct,x光,凭他自己的外科经验,他也能断定暮哥儿脑内有活跃的小出血点。就是搁现代,尚不够开颅止血标准,这么小的孩子,顶多静脉给点止血药,做个头皮下的引流术。可现在做不到无菌,又没有抗生素,他怎么敢给儿子切开头皮引流呢。幸好孩子还小,囟门都没有长严实,不然颅内压力,都不是暮哥儿能承受的。越是这样想,他越是心揪揪地疼暮哥儿。林海把自己的诊断意见说给赵老大夫斟酌,请他为暮哥儿配点止血的汤药。不料根本喂不进去,没奈何只好又给暮哥吃奶,让奶娘喝药。但效果总不如能直接经脉给药来的快,好在是没有继续的活跃的出血了。林海为暮哥儿承担的压力,别人不知道,可归荑每每看到林海接送暮哥儿,神态上的疲惫差异,就知道林海为救治暮哥儿,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人也就越加温婉,可林海到归荑院子,却仅仅限于接送儿子,吩咐她带好孩子了。他没精力、也没体力,再滚床单。林海在朝政上要了解、要掌握、要学的太多,回府还要治疗暮哥儿。他每天疲惫得、在颠簸的马车里,都能睡到需要人叫醒的地步。他还不敢忽略了别的孩子,每晚都要过去看看,哪怕只是简单地问问、抱抱,才能安心回去打坐练气。累,累,累,身心疲惫,就是林海目前的状态。但林海再怎么累,朝政也不敢放松,每晚在书房的这半个时辰,更是雷打不动地不改变。他早吩咐过家人,就是圣旨来了,今上亲临,也不能打扰他。所以才有贾赦的坐等。林计在小年的那天,到了京城,例行的年底交账。他看着府里的气氛不对,叫了女儿青梅来问。等青梅把事情说完了,林计叹气,让女儿回去照顾好大姑娘。林海昔年的四个书童,一起相处多年,彼此融洽,现在都是林海倚重的人。只是因林计所掌的林家生意,多数是在江南,现在每年也就年底能凑到一起了。林计拉着林谨问,“你还记得那年在寒山寺,那老方丈给老爷写的命帖不?”林谨点头。“说老爷妻运的事儿?”林谦叹道,“唉,这命啊。老爷什么都好,就是……”四个人都知道林海那命帖,禁不住为林海掬了一把同情泪。“你们仨,好好照顾老爷吧。三个公子都太小了。老爷三年后还有一坎呢。”四人相对凄惶,心里都明白,要是林海有什么不好,除了林家那五个孩子,他们四个就是最倒霉的了。而时间却不因林海和纪氏的冷战而停滞,又一个春节来了。林海作为新进的阁臣,六名内阁大佬中、最年轻、排名最后的阁臣、礼部尚书,年初一,走在文武百官的前列,去觐见当今圣人、禅位的太上皇。而初一的命妇觐见,林海给纪氏报了病免。李老夫人得知纪氏生病,在初二的一大早就到了林府,过来看纪氏。她实在是心疼手帕交的这个幼女。一大家子的人,就剩了她一个,蹉跎了这些年,好容易嫁了如意夫君,怎么大过年的就生病了呢。李老夫人见纪氏憔悴许多,大惊失色,免不了细问纪氏。纪氏倒不与李老夫人说假话,这世上维护她的人,现在可能就只有李老夫人了。“姨妈,您评评理,我哪里做错了?庶出的,可不就是要唯嫡出是从吗?磕两下,哭几声,算什么事儿。从小不这么养着,等长大了,怎么会听话?”李老夫人从纪氏嘴里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发现纪氏的想法和自己的,是天与地之差。“婉容啊,你这是不慈啊。林阁老不罚你,御史知道了会弹劾林大人的;你不改,也会夺了你的诰命的。你怎么能干这样的事啊?这是违背了礼法的事情啊。”纪氏吃惊,怎么就御史弹劾了?怎么就违背礼法了?“婉容啊,那庶出的儿子,也是儿子,不能被养成嫡子的奴才啊。”李老夫人苦口婆心,想劝转了纪氏。“你这样做,那是虐待庶出的儿子,是要叫娘家来理论的啊。娘家要是没低头赔礼,把夫家哄好了,搞不好,是要被休弃回娘家的。这样的做发,给人知道了,会连累到一族的姐妹,再难寻好姻缘了。”“姨妈,我没有虐待庶子啊。晨官儿才一岁四个月,他懂什么?又不是我告诉他推的。”狡辩!事到如今了,在自己面前还狡辩。李老夫人不用去见林海,就知道林海得多生气了。她活了六十岁了,自诩也见过不少事,看纪氏不以为然的样子,也气了起来。“那你有让奶娘劝阻、纠正晨官儿的行为吗?”纪氏摇头。李老夫人又气又愁,“婉容,你想教出个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小时候,得把心往正里养。不然长大了,怎么纠正得回来?你是晨官儿的亲娘吗?”纪氏的表情显然不认同、不接受李老夫人这话。李老夫人觉得心累,她还想拼一把。继续问道:“那孩子磕了,你抱着哄没?”纪氏摇摇头。“你和我说实话,那孩子磕了几次?”李老夫人有些怀疑了。“晨官儿顽皮,暮哥又刚学走,冬天只能在一炕玩耍,免不了会摔的。”李老夫人叹息一声,问道:“那就是天天、时时会发生这样的事儿?”纪氏不语,半晌儿,点了点头。李老夫人简直要哭出来了,这,这,自己那手帕交是怎么教导的女儿啊。“婉容啊,你也是做娘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学过这话没有?你明白这话不?”纪氏点头,“可是,姨妈,那是庶子、庶女……”“庶子、庶女,又怎么啦,不是比别人的‘幼’,与你更亲近?不是比你跟我更亲近?我是如何爱护你的?那孩子还叫你一声母亲的啊。那么小,你怎么就舍得这样对他?!婉容啊,姨妈和你说,你这样对待自己的庶子,看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没慈爱之心的。就是再和命妇们一起去施粥、舍药、送寒衣、做善事,都不会有人跟你走近的。以后没人敢和你交好,没人敢理会你,都怕自己被看成和你一样是不慈的。你以后可怎么在命妇圈里见人啊!”第223章 林海86李老夫人难过的眼圈都红了。自己活了六十年了,从没见过这样心性的女人。那么多文官家里有庶出的孩子, 可哪个做嫡母的, 不是在面上, 怎么也要做出一番慈爱的模样来。再怎么苛待庶出的, 也都要拘着这个面,最多就是不理不睬、不管不教, 任由姨娘教导——还要贴上一个舍不得拆散人家母子的慈爱名目。哪有她这样的,打着视同己出的旗号, 把孩子接过来, 明目张胆地虐待啊。“婉容, 记得我和你说庶出子时,你和我说, 你先提出允了姨娘生孩子, 是吧?”纪氏点头。“你还说把孩子和嫡出的一起养, 养大了感情好。这样的养法,长大了感情怎么会好?”“怎么不会呢。我庶兄就是和我哥哥一起长大的, 从来都听我哥哥的。打仗也是挡在我哥哥前面,比奴才忠心多了。”把庶子和奴才相提并论?“婉容啊, 那庶出子和你的儿子,在林阁老心里是一样的,都是儿子。你不能把庶出的当奴才养,也莫再说这样的话了。好好和林阁老认错, 以后把庶出的, 和你生的一样放心上, 至少面上要一样。你要信姨妈是为你好,你就按姨妈的话去做。你信不信啊?”“姨妈,嫡庶天生有别。庶出子怎配和嫡出的一样?”“嫡庶是天生有别,这话只能放心里,不能说出来,更不能做的让人看出来。清流传承不同武将,在清流各家里,谁也不知道哪个孩子有读书的天分,哪个孩子考试的运道好。不少人家,还就是庶子以后的官位高,撑着一大家的人面呢。婉容啊,你家那姨娘平时也是规矩的,那是个聪明人,她生的孩子也笨不了。晨官儿的性格,你早说了更像你娘家人,他大了是不是读书种子、还是只能去做武官呢?你要为孩子以后打算啊。可不能为了庶出、嫡出的差别,坏了兄弟间的情谊。要是为这坏了夫妻的情义,就更不值了。你想想,林大人这岁数就入阁了,京城里那个女人不羡慕你,你的好日子在后头呢,可不能就因为一个庶子毁了啊。”李老夫人苦口婆心,把清流和武将的家风、传承不同,掰开了揉碎了和纪氏说,就是当初教导女儿,都没有这么用心、费力。纪氏听了以后,沉思半晌。“姨妈,庶子和嫡子一样,这不合规矩。林海为庶子,这样待我,还要我以后把庶子和嫡子一样对待,”纪氏摇头,“我做不到。”李老夫人觉得自己这一番苦心白费,开始生气了,这纪氏,自己疼爱她十年,却是一点儿也听不进自己的话。她气得颤颤地站起来,难掩伤感,边说边晃头,“婉容,良言逆耳利于行。你好好想想我的话吧。你要想过好日子,就按老身说的做。不然,怕是你们的夫妻之情就到头了。随你选吧。” 李老夫人加重语气,“老身因和你母亲年少时候的那几年交情,爱护你十几年。就是再见了你母亲,也都不愧对故人。老身不亏心啊。”“姨妈,姨妈。”纪氏想拦住生气的李老夫人。李老夫人浑身发抖地离开纪氏房间。还是丫鬟扶着架着,才爬上了马车。她一路抖着手,也抖着心地回到了家。李老夫人回去就对丈夫说:“老大人啊,把婉容嫁给林海,错啦。”李老夫人说着,就在老伴跟前流下了眼泪,“我们疼她,可怜她,可她对那么小的庶子,都能狠下心搓揉。哪里有一点点的……”李老大人惊愕,忙劝老伴儿,“快别伤心。太医说过了,你不能大喜大悲。”招呼伺候的人赶紧拿药丸子过来,亲手服侍老伴儿吃了药。“别急,别急,你慢慢说,有什么事儿,我来想办法。”俩人结縭四十多年,老伴儿从来都对任何人都抱着一份善念、慈心。自己做了十几年的翰林院掌院,为啥有那么多才高八斗的同僚,都对自己礼让三分,还不就是夫人在谁家有难处的时候,都伸手去帮一把嘛。“老大人啊,”李老夫人把纪氏的话对丈夫一句不留地都复述了一遍。“嫡出、庶出,那都是儿子。林海他四十多岁了,前头儿还因丧子而丧妻的。现在这每一个儿子,怕都是他的心尖肉啊。可那婉容,在武将家里长大。她啊,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她是把庶子当成奴才养。老身怎么劝导都拗不过来她,就是劝她顾忌夫妻之情,都没有打动她。”“夫人,你说的对。在咱们这样的清流人家,教导孩子,从小就要立正心。婉容这心,从根子上就歪啦!她三十岁了,这年纪都有做祖母的了。不是你一句两句话,能劝导得了的。你快别自责了。你要是病倒了,让儿子们怎么办?这婚事,是我想左了,是我做错了。”李老夫人听老伴儿提起儿子,不敢再去想纪氏的伤心事儿了。太医说过了,自己大悲大喜,极容易出事儿的。俩儿子都在仕途的要紧时候,长孙就要娶亲了,这时候可耽搁不起三年啊!李老夫人想到要紧处,不用老伴儿再劝,自己就想开了。立即与李老大人说些杂事,转移下情绪。李老大人安慰好老伴儿,即刻打发人去林府投帖子,求见林阁老。李老大人的心啊,简直如同在油锅里翻滚。他后悔啊,后悔。林海不是初初踏上仕途的穷进士。他千不该万不该,在林海谋划进京的时候,拿纪氏的婚姻做交换。林海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能屹立多年不倒,虎落平阳的时候,他要挟人家……他就要致仕了,可儿子、孙子怎么办?唉!自己当初怎么就那么糊涂呢。幸好纪氏争气,连生了二子,林海看在这两个嫡子份上,以后就算对他儿子、孙子不加关照,也应不再计较与纪氏的婚事。等纪氏子长成了,纪氏自会对自家的照拂做回报。可现在。李老大人撞墙的心都有了。李老大人想了一路,愁了一路,后悔了一路。自己就是不帮忙,也不会得罪了林海。聪明了一辈子,怎么临致仕了,干出了这样的蠢事!他可不能给俩儿子留下祸患,唉,一大把子的年纪了,他都多少年未对别人赔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