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2      字数:6142
  王夫人看贾政的变幻脸色,就猜到他心里所想。压下对李纨的恨意,柔声劝贾政喝茶。然后才慢慢说道:“老爷可是为妾身要抱兰儿过来?”“不行。”贾政口气严厉地拒绝。“老爷,妾身不过是想着为珠儿媳妇分担些。她既要管家,又要带兰儿,怕她小人忙不赢,疏忽了兰儿。那是珠儿唯一的子嗣,我还能委屈他不成?!”王夫人掏出帕子擦拭眼角。贾政立即又被王夫人说的动摇了。王夫人觑着贾政脸色,“老爷,我们夫妻二十余年,妾身对自己这房……”“你若有精神,就多去看看老太太吧。老太太还在梨香院佛堂呢。”贾政狠心说完这话,就匆匆出了正房,为什么昨晚看到的人和今天不同?今日的妻子,分明还是荣国府里的那个人啊。贾政想得头一跳一跳地痛,他已经派小厮去工部请了假的,要不是早起能看着宝玉读书,他是要多睡一会儿,好好消消宿醉。王夫人在贾政出门后,立即“撕拉”一声,把手里的帕子撕了个两半,反了,反了,李氏那贱人竟然敢忤逆自己!自己就没法收拾她了,哼!这第一个回合,以李纨大获全胜告终。赵姨娘看王夫人吃瘪,高兴地在自己的厢房里撇嘴,美美地高声叫小鹊冲茶,王夫人听得赵姨娘的尖细声音,更是气撞顶梁门。待赵姨娘第二日早晨来问安的时候,就留了她给自己捶腿,一捶就捶了一上午,直到中午李纨来服侍她吃午饭——才算是出了点闷气。这第二个回合,以李纨服侍王夫人三餐吃瘪告终。要说贾赦和贾政分家,还有一个万分委屈、却不敢说话的人——就是宝玉。分家以后,李纨把西路的房子收拾得东路贾兰的一样,照说并没有委屈到宝玉,可是屋里只能有一个大丫鬟、三个二等丫鬟的规定,愁得宝玉揪着李纨的衣袖不依。“大嫂子,为啥要撵了我屋里的丫鬟走?都是老太太给我的。”李纨把衣袖从宝玉手里扯出来,“宝二叔,你坐下好好说话。你都**岁了,再拽着大嫂子的衣袖撒娇,不合适。”宝玉被李纨说的满脸通红,看着李纨不拘言笑的木木脸色,委屈地退回去坐好。“大嫂子,她们在我屋里好好的,不要撵她们走,好不好?”“宝玉,不是要撵谁走。是府里规矩,你屋子里伺候的,就只能有那么些人,你愿意留谁,你就留谁。别的人,我要分派到其它地方的。”“可——以前,我屋子里就有这些人。”屋子里的丫鬟听说要裁人,拉着宝玉哭,哭得宝玉的心都要碎了。李纨很累也烦,家事冗杂,仆妇丫鬟小厮很难指使,琐事多的拖累她都没什么功夫教儿子认字。“以前?以前宝二爷是国公府的公子,现在是五品员外郎府里的。宝玉,你自己再不选留谁,嫂子给你选了。”宝玉就呆在那里了。李纨虽烦,还是耐心给宝玉讲道理,“宝玉,家里一年就能入账那么多银子,养不起更多的丫鬟了。分家,老爷只分到家产的二成,现在府里要算计着一年的收入花钱。以前你是想吃什么点什么,以后你要再点例菜之外的,也要给厨房银子呢。”跟着宝玉过去的鸳鸯、袭人,赶紧哄着宝玉说:“宝玉,你快拿主意。”最后还是鸳鸯帮着宝玉拿主意,留下了除她之外的袭人、晴雯、麝月。晴雯针线活好,袭人稳妥心细,麝月温和听话。李纨见鸳鸯帮了自己,就把从贾母屋里拨过来的鸳鸯定为宝玉屋里大丫鬟,掌管宝玉屋里的事情。其他三个为二等丫鬟,嘱咐鸳鸯管好宝玉屋子里的事情。至于宝玉的奶娘,直接让她荣养了。西路院子其它洒扫的婆子、三等丫鬟就是府里通用的了。宝玉见不到在梨香院的贾母,王夫人又被关进了佛堂。陪着他的小厮,只剩了扫红和引泉,被李纨警告一番,也不敢带他出府或者去佛堂见王夫人。委屈了二日,也就恹恹地认了。贾政每到休沐日就去荣国府看贾母,然后走的时候就反复和贾赦说,要贾赦照顾好母亲。贾赦每次看到贾政那假惺惺的孝敬样,就心里冒火,他是一眼也不想见到贾母的。这一日,等贾政从梨香院出来,贾赦就拦住他说:“老二,你多久没去给父亲扫墓上香了?”贾政被问愣了,多久?从把贾代善送回金陵祖坟安葬,他们兄弟都没再回去啊。“大哥,你这么问,是什么意思?”“老二,你每次休沐过来看母亲,可看到我有虐待、克扣母亲了?”“没,没有。”“你对母亲是孝顺,记得常来看望。你忘记父亲是被谁致死的,啊?”贾政被贾赦的低吼声击溃,掩面出了荣国府,贾赦在后面狠狠地“哼”了一声,贾政一个月没露面。贾赦感到从废太子以来,从来没有过的舒畅。邢夫人自从贾琏夫妻走后,想着贾赦这回该让她管家了,美滋滋地去找贾赦。没想到贾赦对她说,“邢氏,你想管家?你要是能把这院子里管的明白,管的没有怨气,我就把荣国府交给你管。”贾赦看得明白,邢夫人骨子里的贪婪的小家子气,就是屋子里丫鬟的月例银子,她都要过一手,克扣几个下来。贾史氏、贾王氏做事还要遮拦一下,要个脸面。这个贾邢氏,只要能拿到银子,**裸不管不顾的。真不知道老太太从那里,给他淘换来这么个秉性的人。才来的时候,看着颜色还好,没出仨月,他就发现这人爱财爱到不要脸。十几年下来,脸上余下的除了不甘,就是怨忿,再就是冒着精光的看银子的双眼。府里常驻的就这几个主子,贾赦把各种的事务都分派给具体管事的媳妇子,按照常例办理,拿不准的问管家林之孝和吴新登。有事,林之孝和吴新登再来找自己。半个月下来,一切都挺好的,又舒心有自在,谁说家里必须要女人管家了。还是林海说的办法有用,他一年多的时间没媳妇,府里的日子就用这法子管的。有管家就用管家,不然要管家干嘛,各处还设置管事干嘛。想想林海娶媳妇那么大的事情,也是几个管家、长随张罗下来的,没见哪处出纰漏。贾赦决定以后就这样管家。为此,贾赦还特意请林海喝了一顿酒,好好请教了一番。论:如何在没有媳妇管家的情况下,使自己能过到舒心、省钱的幸福日子。第177章 林海40林海想着纪氏和自己终究是夫妻, 也没瞒着纪氏, 自己去年留贾琏在扬州读书, 提示贾赦荣国府二房的王氏——把金陵贾家祭田卖了许多, 还有回京以后王氏放印子钱等事情,都是他告诉给贾赦的。这些导致贾赦决定要分家。而贾赦调查核实这些事情的时候,又扯出来贾敏当年落胎是王氏下手, 以及后来薛家兄弟年前的赔礼, 纪氏也终于知道了林家和王家结怨的始末。林海向纪氏细致说明, 把贾元春留在宫里的危害。“婉容,以今上的后宫,如不趁着元春尚未被今上宠幸接出来, 一旦让元春得见圣颜,怕是得期待以后的选秀, 选出了能压得过她的秀女。而这期间若是元春生子, 和王子腾内外呼应,以后的日子,不说如履薄冰,也怕是要惶恐度日了。”纪氏听完, 反手捂住林海握着自己的手,“夫君,妾身去参加初一的觐见,伺机看看能不能说动皇后, 让她放了元春。”对皇后来说, 身边有这么一个随时可能夺去丈夫心意的优秀女子, 应该是早打发早好,或许会巴不得自己开口呢。“婉容,能接元春出来最好。不过你一定要好好护好自己,你这是第一胎。”林海对宫里有莫名的畏惧,仿佛宫里是张着大嘴,能吞噬人的怪物。“夫君放心,妾身年年进宫,会多加小心的。”纪氏自己也非常重视这一胎,这要是个儿子,她后半辈子也有依靠了。三十晚上,为着翌日觐见的事儿,林海也没让纪氏和黛玉守夜,一个小,一个是孕妇早早就打发纪氏、黛玉去睡了。林海自己慢条斯理地打着棋谱,直到子时,方命人收了。在书房胡乱休息了二个时辰。林海和纪氏略用了一点儿早饭,就登车去皇宫参加初一的觐见。隆冬天寒,无星无月,阴沉沉的,偏又是一天最冷的凌晨时分。林海命人点了几十盏羊角风灯,又打了十几支火把,把自家的两辆车和跟随的人,照的鲜明无比。他知道自己官位低,沿途少不得要给宗室、高官让位,干脆捡了差不多的时辰,早点出门,尽量避开高官、勋贵。林家马车厚实,林海怕纪氏受凉,特意把马车内层又钉了一层防风的油布。车里放个银霜碳盆,时不时的林海还掀开帘子,换换气。“要是接了元春出来,别和她坐同一辆车。让她和邢氏一起回去荣国府。后面还多备了一辆。”“那夫君怎麽回府?”“若不能一起出宫,你回到家再打发车子来接我。我一大男人,在哪儿都好等车。”纪氏应了,林海又反复叮嘱她多加小心,等宫门开了以后,才把纪氏交给富嬷嬷,搀扶去命妇那边。天尚未亮,文武百官各按官职、勋位、部门排列起来,林海站到自己的位置,随着众人往前走,担心地往女眷那边瞄瞄。杨维纲就扯扯林海,示意他看边上纠察风仪的御史。林海感激笑笑,收回目光。说来杨维纲也是气度宽厚之人,在左侍郎的位置呆了许久了,这次要不是林海谋了右侍郎之位,他是最可能小进一步的人。或许是今上直接点了林海到此位置吧,杨维纲对林海一直很友好,林海对他报以同样的友好、并尊敬态度。杨维纲比他大了十岁出头,又是比他早一届中进士,以科举前辈的礼节待他,更获得了礼部同仁的认可。等金銮殿上净堂鞭三响过后,林海随着众人跪倒磕头,向圣人恭祝新春。有翰林出班,大声朗读了新春贺词,今上就领着文武百官去觐见太上。太上的气色比林海去年夏天见到好了许多,但说话的底气还是略有不足。略说多一些,就有些气喘起来。今上恭敬地站在太上身侧,等太上说完,接过内监捧来的茶盏,双手捧给太上,太上满意,喝了两口,今上自然地接了过去,仿佛今上就是太上身边内伺一般。太上如此以后,方由今上服伺起身,请文武百官入新年宴席。内伺端上来的菜,没一会儿就凝结一层白花花的油,只点心还有些微的热气。林海吃了一个微热的松囊卷,就放下筷子,看着坐在大殿前半部的勋贵给太上敬酒。心里想,自己这三品侍郎都坐在中间了,五品京官岂不是要坐去大殿外?林海正想着呢,就见贾赦起来给太上、今上敬酒,不知贾赦说了什么讨喜的话,竟得了太上的赏赐,他周围的勋贵一通叫好,贾赦自饮了三杯。再说官眷这面,邢夫人往年是跟在贾母身边,站在国公夫人一起。今天贾母没来,邢夫人就要往后,站去武勋一等将军夫人那里。邢夫人被贾赦早早带了出来,见到富嬷嬷扶了纪氏到了,就赶紧照贾赦的吩咐,迎上去照顾纪氏。再说纪氏因是县主的缘故,该站在队列的前面。可她又不是宗室人,所以站的位置就是在宗室的后面、异姓王妃前。每年她都是这个位置,但今年她周围的人,见她换了妇人的打扮,身边又跟着个嬷嬷扶着,有机灵的就猜到她嫁人后有了身孕。问了几句,知道纪氏嫁给了礼部侍郎林海,知道林海的就想:这纪氏真是好命,这么大的年纪了,做填房还能嫁得到那么好的人。有心里酸、嘴里刻薄的,看邢氏过去扶着纪氏了,“她们现在算姑嫂么?都是填房,越年轻,嫁得人才越好。”纪氏这些年看多了人情冷暖,神色不变,当没听到一般。而邢氏只在贾母跟前受憋,忍不住就变了脸色,想去看看是谁说的刻薄话。纪氏拉拉她的衣袖,谁爱说谁就说吧。自己的夫君只是三品的侍郎,能忍的得忍,;能忍的,也得忍。认出是谁说的,能把人怎样?这周围不是比自己夫君官位高的,就是比自己勋位有底气的。邢氏这人有一点好,不敢违逆贾赦的吩咐,说穿就是害怕贾赦那混不吝的性子。出门前,贾赦反复提点她,让她听纪氏的。她见纪氏阻她去看,就低头不去看了。二人跟着队伍走到昭阳宫,上台阶的时候,纪氏有意与前面的人,脱开几个台阶,笑着和后面的人说,“略远些,谁没站好,也别撞了我了。我家夫君年龄可不小了。”听得前面、后面才说了酸话的人,都讪讪地跟纪氏拉开了距离。皇后是分批次地接见命妇。她认识纪氏多年,今年因圣人关照的缘故,知道纪氏和邢夫人的夫君,都算是今上的人了。故皇后就对二人更和蔼三分,也多说了几句话。甚至还客气地和纪氏说:“有想吃的,外面一时淘换不到的,尽可以到宫里来找。”纪氏立即恭敬地谢皇后,“倒是贾将军夫人有一事儿,想求娘娘帮忙呢。”“说来听听,能帮的,必不吝啬的。”纪氏捏了邢夫人一把,邢夫人赶紧走上前说:“是我家二房的侄女,入宫快十年了。老太君年过花甲,在家为国公爷祈福,甚是思念元春这孙女。”邢夫人说半截,就转眼看纪氏。纪氏只好接着说,“娘娘,贾氏元春也快到出宫年龄了,恳请娘娘看在荣国府数代忠心份上,赏她提前出宫,也好孝敬年逾花甲的老国公夫人。”皇后听说二人要接贾氏出宫,暗子高兴。自己防范贾氏多年,为她一人,常常要派俩人监督着,才能不让她得到面圣的机会。略沉吟了一下,叫来自己的掌事宫女,“你去让贾女官收拾东西,一会儿和贾将军夫人一起出宫吧。记得厚厚赏赐,也算是她为我做女官多年的酬劳。”纪氏提溜起来的心才算放下,只觉得手心都汗鲁鲁的。强自镇定,与邢夫人一起叩谢了皇后恩典,携手退了下去。二人周围,听了邢夫人、纪氏和皇后求说恩典的诰命夫人们,都眼观鼻鼻观心,当自己什么都没有听见。贾家兄弟那点儿烂事,京中大户人家谁不知晓。偏贾母以为,自己拢了二儿子住在荣禧堂,是因为二儿子更孝顺自己。多大个府邸,真孝顺,几步路的事儿。闹得长幼不分,乱了规矩,成了京城大家的笑柄。现在看来,是贾家大房和林海趁老太君没来,合谋着把二房的最后依仗断了啊!够狠。早十年,为着元春人品、模样出众,这些站在觐见前列的人家,不少曾为自己嫡次子或者庶出的,打听过元春,都被贾母拒了去。求亲的人家,一是看贾代善军中余威,二也是看在贾家未分家的份上,认为那还是国公府的嫡姑娘。要是看贾家二房,再好,谁能看上一个从五品官员的女儿哪。及至后来见贾母送了元春进宫,想为二房谋个高枝,却一脚踏空,被分去最冷清的皇子府邸。拍手暗呼痛快的人,当初有多少打听过元春的,差不多就有多少人了。等到元春只谋到个女官,连个侍妾都不是,更多的人则是撇嘴,送进宫如何,不仅没烧到热灶、甄贵妃所出的七皇子,连冷灶也不待见她呢。等今上登基了,才有人想起元春的命格来,怪不得啊,这真是有造化的命格呢。就今上后宫的这些人,哪个比得了元春的品貌。见过元春的人,差不多都会认为,元春坐在皇后娘娘的位置上,都比当今皇后更衬那个位置呢。镇国公府的国公夫人和南安郡王的王妃是表姐妹,原与贾母关系不错的。俩人彼此颌首,眼睛里传达的都是贾母被大房暗算了。可皇家私事又涉及圣人内帷,她们纵然想帮贾母,也没有出口相帮的余地,只能眼看着皇后打发了掌事女官去安排元春出宫事宜了。熬过了宫宴,南安王妃和自己表姐说:“贾氏那人,要强一辈子啊。”言下有无尽唏嘘。“你想想,咱们当初怎么劝她的,她就是不听。偏心儿女,能不让儿女之间结仇嘛。就是按规矩来,才好压得住各怀心思的,也不让儿子们生分了。”“是呀。你听说没,二房分家只拿到二成?都是嫡出,也恁少了一点儿了。她不是偏心老二吗?怎么分家这大事儿,反没有主张了?”“等几天吃酒的时候问问她吧。可惜了的,那二房姑娘眼看就飞上枝头了。”“唉,可怜那姑娘抛费了青春,白熬了十来年啊。”到了宫门处,各家的随扈都赶紧迎主子们上车回府。邢夫人就对纪氏说:“你有孕事,先回去吧。我等着就好。”纪氏也不和她客气,自己先回去了。第178章 林海41白天的事情顺利,林海和纪氏放心地睡了大半个下午, 然后倚靠着主人间的大炕暖墙, 慢慢说着闲话。林海很为贾赦、也很为自己庆幸, 元春还未及见圣颜。“王家女子一直都是那种艳丽出众的人物, 婉容,你未见过年轻时候的大王氏,听说元春尚在她母亲姿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