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0      字数:5923
  林海想了一年了,怎么也想不出抹平这烂账痕迹的法子,索性想,翻出旧账,就只能赖到皇子勒索了。唉,林海这面上的孤臣。然后决定把自己接手以来所得的暗帐金额,交给今上,与今上登基的时间也差不多。看着入京的日期,林海让林谨发快信给京城的林诚,让他准备诸般杂事,又让他把林府西路的院子收拾出来,预备着给贾琏。扬州这面林海让林谦整理御史府邸,该带走的带走,该处理的处理,整个御史府有条不紊地转动起来。而林海在扬州多年,所置办的产业不少,还有贾敏也置办了不少产业,一时间林海也不能完全都处理了,少不得挑挑捡捡,叮嘱留下来继续管着这些产业的林计——林海的陪读,要低调行事,慢慢把勾挑出来的产业都出手了。接手两淮盐政做巡盐御史的人,很快到了御史衙门,来和林海做交接了。继任的是今上潜邸的长吏张浩,见了林海就笑着拱手向林海道喜:“恭喜林大人高升。”林海温和地和张浩拱手回礼,虚泛地应付着,无非是恭迎张浩到两淮盐政衙门接任等等。张浩见林海对自己的话有些虚虚的应对,和御史衙门的众人一番认识寒暄后,摈退众人后,才低声与林海道:“有件事,怕是京中无人知晓,不能传给林大人知道,林大人还是要知道的才好。李老大人为林大人入京的事儿,在内阁众阁臣间奔走,提了几次,都不了了之,甚是艰难。后来还是林大人的舅兄,荣国府贾赦贾恩侯,去找了今上眼前的第一人、吏部侍郎程荫。最后是今上独抗众议,使林大人得以进京入礼部。今上要林大人去礼部,是要保全林大人的。因礼部的陈尚书向来崇尚尧舜古礼,虽已年近古稀,但有他挡在林大人头里的几年,太上当不至于为难到林大人。林大人在礼部虚应几年后,陈尚书也该致仕了,到时林大人入阁,当指日可待了。”林海恍然大悟,这是贾赦出面,替自己投了今上了。顿时放下心,自己从此算是进入今上的队列了。太上即便不高兴,可自己的巡盐御史位置,是被今上夺去,给了潜邸的长吏。那是今上的心腹人,太上就是出手整治,今上也好维护。而其它人若是这时候给张浩行事下绊子,怕是谁都要掂掂,会不会给今上拿到处罚的借口。自己可算是脱离了江南的泥坑,盐税的多少,明帐的、暗账的,从此终于不要再费心了。离开了被江南“土皇帝”甄家人极其党羽环绕的势力范围。想想自己这一年多的提心吊胆,时时、处处、事事,格外小心,就怕盐政方面出了什么纰漏,万幸平安过来了。从实权的巡盐御史,到礼部的侍郎,虽都是三品,可自己算是被今上给降了。只要自己熬过太上和今上为权利较量的这几年,也就可以了。纵观朝廷局势,礼部倒是容易混过这几年的部门。张浩能将这样的内情告知给自己,不管是不是秉承今上意思,就是一个人情,遂也诚心地向张浩致谢。中午就在自家给张浩摆接风宴。酒至半酣,林海想若张浩能顺利地把两淮盐政衙门的事情做好,自己也就不会再被圣人派过来管盐政。故借着与张浩聊的投机,也就把原身林海既往在盐政做事的一些窍门、和自己在盐政御史一年来的经验总结,仔细说与张浩听。最后说道:“坐巡盐御史的位置,就是圣人孤臣,心里、眼里只能有圣人,朝廷的利益。既不能与盐商沆瀣一气,也得抗住官官相护、官商勾结,还得提防着御史衙门的、见银子就伸手的、时不时下绊子的污吏。难啊!每天要打点起十二分的精神,尤其是出去巡盐的时候,每件事都要亲眼看到,真是万分辛苦的。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能贪婪,不该拿的一钱银子也不拿;再为难的事儿,不能做就是不做,才能得保全了自身。”张浩听罢,起身向林海深深拜谢下去,“得如海兄金玉良言,浩上可不负王事,下可保身家性命。”怪不得别人一任盐政就丢官弃职,流放杀头的,原来林海是如此行事。张浩万分感谢,澧酒熏人欲醉下,也把自己在今上潜邸二十年,有关今上、今上内帷的等等内情倾囊相告。然后又加了几句,“如海兄,今上虽看着是冷情、薄情的性子,可是对自己人还是颇为维护。也不知为何,对你大舅兄恩侯,有着几分特殊。要是贾恩侯能做得什么入了圣人心的事,怕真的会是恩侯了。”“袤然兄,如此肺腑之言,海定转告舅兄。不过,圣人心里惦记的可是权和钱?”“如海兄你明心如镜,可不就是如此。今上在潜邸蛰伏,除了身边的寥寥数人,再无可用。但凡能早些投了圣人的,即便日后不是股肱之臣,也会得圣人另眼相待。如海兄入仕途二十余载,期间识人无数,但有可用者,尽可向圣人保奏。”“袤然兄说的有道理。可惜我林海一直做御史,不得不以孤臣存于同僚间。若识得的,也就是巡盐御史衙门这些人,再就是自己的幕僚,家里的东席。就是同年,也都疏远的和陌生人了。“如海兄,这御史衙门的人?”林海挑着能说的,把御史衙门的人介绍一番。“如海兄的幕僚?”“都是积年举子,可惜科举运道不佳,还这些年得几位相助甚深。若放出去,也都是能为圣人分担俗事杂务、为政一方的能吏。”张浩沉吟一会儿,问道:“如海兄,可否请来一见?”林海就让林谦去请胡文、赵麟。“袤然兄,因我收了舅兄恩侯长子永琏做入室弟子,另一幕僚周明和东席贾雨村陪着去金陵应试去了。那周明跟随我小二十年,最是勤恳。东席贾雨村原是二榜进士的,可惜卷入上司和同僚贪腐案子里,罢职丢官,好在身上的功名尚在。”“如海兄与贾恩侯渊源深远啊。那贾恩侯的儿子如何?那贾雨村可与荣国府有渊源?”“永琏刚过二十,还有待磨练。至于贾雨村,同姓而已。人是有才干,用或不用、怎么用,还要袤然兄帮着过过眼。”赵麟和胡文很快就跟了林谦过来,林海引着二人与张浩相见。张浩与二人交谈,林海就始终低头饮茶。末了,二人均表示愿意跟着出仕,张浩问清二人履历,指点他们虽林海进京后去找礼部侍郎程荫,他自己会先修书过去。“如海兄不怪我唐突吧?实在是今上如今太缺人手了,而我独来巡盐御史衙门,这两淮盐政还真需要知晓内情的,才好接手具体事务。”“呵呵,袤然兄如此抬举,宗文和玉麟辅助我多年,能有今日,我也为他们高兴。不如我修书一封,让周匡明和贾雨村从金陵回来,与袤然兄也见见?”“如此浩当谢如海兄了。”胡宗文立即说道,“我与玉麟去金陵陪考吧,换匡明和贾先生回来,也晚不了几日进京。”林海赶紧致谢,胡文和赵麟推脱几句,就告辞出去了。二人出门,张浩对林海说:“这举荐之文,还还要如海兄和我同署名。”林海沉吟一下,“袤然兄,这几位幕僚跟我多年,品性我尚知,但贾先生还要你看过。虽然我也想过举荐他出仕,但是想举荐他去京城御史衙门。毕竟他既往是被卷入贪腐案子的。就怕一旦得了实权又想厚禄,误了王事,反是我们的过失了。”“如海兄,太过谦虚了。以如海兄才能,何人看不穿、看不透啊。”“袤然兄过奖了。世间实情罢了,若守不住本心,徒然害人害已哦。”“如海兄说的是。”张浩决定将林海此话写给程侍郎,供他安排贾雨村时参考。一餐饭毕,二人已成肝胆相照的朋友。不管如何,而今已经是今上那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如何也得保了今上的位置固若磐石,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林海一边带着家人收拾东西,一边与张浩交接御史衙门之事。胡文和赵麟去金陵陪贾琏,换了周明和贾雨村回来,与接任的张浩见面。周明和贾雨村问过胡文和赵麟,也问不出张浩为何要给他们出仕的机会。俩人一路商议,忖度再三,回扬州府先来见林海。俩人先恭喜林海入京做礼部侍郎。周明接着开口说道:“东翁,我对出仕并没有什么**,一则是习惯多年为幕,二则我已接近知天命年纪,三则举人出身,能谋到县令已是不错,弄不好是县丞,还不如跟在东翁身边。”“匡明,时飞,现在是今上缺少自己的人手,实不瞒你们,这是琏儿的父亲,给大家的机会。县丞倒不至于,就是上县的知县不易得。若你能够做好二届县令,致仕前做到知府也是行的。”见周明和贾雨村吃惊地看自己,林海也笑,接着说道:“我也不知琏儿的父亲有这样的关系,不然有些事早就去做了。你们对琏儿辛苦教导,这也算是琏儿的回报了。”林海又对贾雨村说:“时飞,你的事儿,要回文吏部先查旧档,不过你放心,若你肯去做御史,我自有筹谋。”贾雨村当即起身对林海深施一礼,“大人恩德,时飞以后跟着大人行事。”贾雨村本是桀骜之人,罢官后前途无望的折磨,还和他当初没中举、没中进士时候不同,那时候憋着一股劲,只要中了,生活自然就好了。可自从丢官罢职,连去做先生,都会被挑剔失去官职缘由。若不是林海因女儿年幼,又不需要进学,再不会请他这品德上有“亏欠”的人,来做先生的。周明一旦明白了林海的意思,也就不再推诿。贾雨村甚是有几分聪明,接着对林海说道“大人,见过张大人后,我还是回金陵陪表公子代考吧。这一年,我日日教表公子读书,对他的功课也熟悉些。”林海想想也是的,“时飞回去金陵,换玉麟回来,匡明留下,我这里事情也不少。”在张浩见过周明和贾雨村后,张浩羡慕地对林海说道:“如海兄能得如此些人辅助,浩甚是羡慕啊。”“袤然兄在潜邸多年,不像海宦游各路御史,自是不同。”“是啊,今上在潜邸蛰伏,无人看好,哪里有什么愿为幕僚之人来投。看那贾雨村,也是精干之人,我已经修书去吏部程侍郎处,看看当年旧事再说。如海兄莫怪浩夺尽助力。”林海一笑,“怎会。礼部清闲,他们留在我们身边,不如外放适合。”…… ……贾雨村去金陵前又去找林海。“大人,时飞还有一私事相求。”贾雨村有些局促,扭捏了一下才说道:“大人知我发妻已离世,我想求娶乔夫子。请大人玉成。”这倒是出乎林海的预料了。林海想想打发人叫了林谦进来,“林谦,你娘子和乔夫子相熟,现在贾先生起复有望,想求娶乔夫子。让你娘子去与她说说。”林谦出去办事,林海与贾雨村喝茶等回信儿。“时飞,你教导玉儿和琏儿用心,我是非常感谢的。我这里有几句话送你,或许你起复后能用到。”“大人,教导学生认真,是我该做的。大人对时飞良言指点,还请大人直言不讳。”“做官做事实际就是做人,不欺天不欺心,忠于王事,谦和君子,方能有自己坦荡仕途。”贾雨村想了想,站起来对林如海一礼,“谢大人教诲。”林海回礼说:“谈不上教诲,也不过是我为宦多年的一点儿心得。”贾雨村想到林海这般年纪能做到三品侍郎位置,这话对自己是实在的指点了,“大人放心,时飞日后行事,必牢记大人此话。”二人再就漫漫说起在金陵的贾琏,应考前的紧张,考回来后的万念俱灰,得知过了县试的高兴,过了府试的欣喜若狂。林海笑:“可惜我不得亲眼所见。待来日到了京城,你与我内兄说起这些趣闻,怕他也要后悔,不曾陪着琏儿应考呢。”没多久,林谦带着娘子回来说:“老爷,乔夫子允了。”林海就向贾雨村道喜,“时飞,你尽管去金陵,其它事情我这里替你来做,等到了京城完婚。”贾雨村欢欢喜喜辞别林海去金陵,心里暗道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到御史府来做先生,来的太对了。余下的日子里,林海除了与张浩交接衙门的公事,就是陪着张浩赴盐商商会的酒宴,并把一些盐商常弄的花俏儿,当作风花雪月的无聊事,佐以品茶的闲谈。张浩对这样的指点,感激在心。小半个月后,林海腾空御史府,公事也与张浩交接完毕,又与巡盐御史衙门多年的同僚宴饮告别,才离开了扬州府。…… ……林海先带着女儿回姑苏祭扫。林海本是旁支,与林家嫡支血缘已远。回到聚族而居的林家,林海扫墓后与族长、族老长谈,给族里添了几百亩的祭田,约定祭田出息一半给族中向学子弟,一半贴补给孤寡失怙幼子。在林家老宅住了几日,又让林谦留人看护老宅,才带着女儿一路迤逦北上。船行运河,夏日河面蒸腾的水气,暑热令人难耐。白日里,阳光晃在水面,又让人眼晕。所以这船队只能早起拔锚,午时歇下,过了末时再继续前行。饶是如此,船队里还是有不少仆妇、丫鬟等耐受不得中了暑气。黛玉跟着林海运动了一年,就是今年春天林海出门巡盐,黛玉也没停了五禽戏。虽上船后,有些恹恹的,不如往日活泼,但吃饭未见减少,每日里绕在林海身边,下棋、弹琴、对诗。林海见自己打坐,黛玉也要坐到自己对面,就教起黛玉基本吐纳。没想到小孩子心思少,黛玉又聪明,进境快得让林海吃惊不已。第152章 林海15(二合一)林海没有把小姑娘往侠女方面培养的意思,只是拘在船上, 无处可去, 想安静地想点事情, 又不忍心把小姑娘赶走, 只好给她找点事情做。看在伺候的丫鬟眼里,就是父女俩人在船舱里相对打坐。越靠近京城,林海的心境就越发忐忑:一愁前身的烂账, 二愁京城局势的诡异。太上皇大概是琐碎事情推出手后, 身体恢复的越来越快。林海离开姑苏前,得到张浩快马加鞭送来的翰林院李老大人给他的最新消息:礼部陈尚书挑头,和内阁正扛着不让太上皇与今上一起临朝呢。等快到京城的时候, 黛玉拉着林海,悄悄地说:“我知道爹爹说的那气是什么样的了, 细细的、像绣花针一样, 这样快快地跑。”黛玉在林海手心比划着。“不能给任何人知道,记住了。”林海很吃惊,才几天的功夫这孩子就到了这程度了。这要是培养出一个会耍九阴白骨爪的林黛玉, 不知道会不会崩溃了这世界。“为什么?”“等你大了告诉你。不能给嬷嬷知道, 也不能给丫鬟们知道。能记住吗?”“能。爹爹放心。”小姑娘与林海越来越亲近。除了晚上回去睡觉, 其它时间是整天缠在林海身边。林海的船靠了通州码头, 林诚已经带着人在等着了。荣国府的人也在。林诚上前禀告:“老爷, 小的收到信就过来等了, 没想到才出门, 贾家的人就跟过来, 一起在这儿等了几日了。”“无妨,卸了东西回去吧。”那边荣国府的赖大,见林海拉着一个六七岁的、眉目如画的男童下了船,心里咯噔了一下,赶紧小跑过去,“林姑老爷,老太太派奴才们来接姑老爷和表姑娘呢。”“你们回去替我父女给老太太请安,就说等过几日安顿好了,会带女儿去看她老人家。”“这……”赖大为难,老太太可说了,定要接到林姑老爷和表姑娘的。“老太太盼外孙女盼得不得了呢,就盼着早点见到表姑娘。”“我回来在京城任职,见面的日子多呢。你们先回去吧。”“林姑老爷,奴才问多一句,那……琏二爷可和您一起回京了?”赖大见林海要走,他先头见船上也下来不少人,却不见贾琏,赶紧又追问了一句。“没有。”林海愣了一下,贾赦真的是保密了贾琏考试的事情啊,哈哈,那等贾琏考上了秀才,可有乐子看了。“那琏二爷,琏二爷为何没跟林姑老爷回来?”“过几日你们就知道了。”林海也不再多说,转身把身着男装的黛玉,抱上林谨引过来的马车,随后与林谨、林诚吩咐了几句,也上了车。黛玉靠着林海坐着,“爹爹,他们是来接我们去外祖家?”“是啊。我们得先回家,过几日带你去看外祖母。”黛玉眨着眼睛,看着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