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二合一
作者:狂且懦      更新:2023-08-21 15:26      字数:8351
  自从下定决心高考以后,学习成了明月每天必须且以为要做的一件事情。

  每天的一日三餐,是前淞下班以后从食堂里买回来的。

  俞淞出任务不在家的情况下,要么俞锐带着弟弟一起去食堂买,要么是苏姚做饭的时候多坐上一些,把他们俞家剩下四口人的饭菜给做出来。

  俞家三个小伙子,两个正是能吃的年纪,给他们家带饭,比给苏姚准备的饭菜还要多。俞锐和前烁这俩小子加起来,比周言安这个成年男性更能吃。

  苏姚给他们家带饭的那几天,突然意识到,这一家的恩格尔系数应该相当地高,前淞的工资津贴怕是全都买了粮食养孩子。

  对比自家,只有一个小丫头,慢慢吃得不多,她身上最大的花费就是买衣服,各种漂亮的小裙裙小袄袄。

  不过给孩子买衣服的钱,向来都轮不到当爹妈的来掏。

  周父周母的工资都不低,他们俩老人几乎没啥额外花钱的地方,给小孙女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俩老人最大的乐趣。

  慢慢的衣服不需要苏姚掏钱,他们家除了吃饭也没有其他要花钱的地方。

  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也是有的,来到首都以后,这边的商场特别大,各色的商品琳琅满目,衣服的种类和样式特别多。

  女同志的衣服多更加偏向中性风,苏姚不喜欢穿那样的衣服,因此她现在穿的衣服,就是随便穿穿。

  男同志的正装则不同,似乎现在跟几十年后没多大的差别。

  苏姚给自己买的衣服都不多,却特别喜欢给周言安买,只因为觉得他穿着有型好看。周言安每日都穿军装,很少有几乎穿私服,即便是买回家,上身的机会不多。不过这都不影响苏姚继续给他买衣服。

  相较于周言安一柜子的衣服,苏姚就朴素得多,极少购买衣服。

  周言安每次叫她去做两件衣服,或者去百货商店买两件花衣服穿穿,她说的都是你穿就行,我就不用了。

  实际这心里想的是,现在那些丑的要命的衣服,她才不穿,等到以后可以随便穿衣服了,她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尤其是苏姚现在也在备战高考,不管是吃还是穿,都不是很在意。给俞家带的饭,也是本着节约时间的原则。

  她虽然底子不差,如今距离考试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

  ,想要考上辈子的学校,还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俞家小哥三,被明月养得在吃食方面有些挑嘴,苏姚做出的饭菜,是没办法跟明月相比的。不过谁都没说一句嫌弃。

  苏姚能在备考之余,还能给自家带饭就很不错了,哪敢说上一句嫌弃饭菜不好吃的话。更何况,也怕那样的话,会影响明月的心情。

  明月现在是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很明显能看出,她现在很容易崩心态。三个小的,在家里都不敢大声说话。

  一来是怕影响明月学习,也是怕影响到明月学习以后,明月发脾气。明月现在的脾气可比以前更差了。明月就像是一台学习机器,每天没有多余的时间管孩子和男人。

  甚至就连一日三餐都不做了。

  虽然几乎天天吃味道很差劲的市场,俞蔚却是最开心的一个,原因无他,明月忙着学习,没有时间督促他写作了。

  督促他写作业的任务,被明月交给了俞锐。前锐对于这个脑袋笨笨的弟弟,不是很有耐心,他只是督促,却不会像是明月那般的尽职尽责。

  对于明月忙着学习,却忽视了男人孩子的行为,邻居看在眼里,对于她这样的行为,意见很大。

  觉得她这样的母亲、她这样的媳妇十分不合格。

  一个人女人,唯一的任务就是照顾孩子照顾男人,她现在的行为就是本末倒置了。

  不想着操持家里家外,反而还想要考大学,真的让人没法子形容。

  许多自诩好媳妇好母亲的女同志,在背后讲究她的这个行为。

  还偏又那好事的人,不仅在背后议论,还要在俞蔚面前说她的坏话。

  俞蔚在楼下野跑的时候,这位大婶子买菜回来,看见他,把人给叫住, &34;你怎么没回家,是不是家里没有人做饭?&34;

  说着,这大婶子用一副真是个小可怜的语气说道, “你妈也真是的,一把年纪了,还说什么要高考,人家都是无牵无挂的小青年才会参加高考,她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可苦了你们哥三个,没着没落的,现在每天吃顿饭都难。&34;

  别看俞蔚在哥哥弟弟面前显得有些蠢笨,这不是因为他太笨,而是前锐和前烁太聪明。

  俞蔚他不是那种没有自己判断的蠢孩子,就觉得这大婶子,可真是脑子有

  毛病,为什么每天就只顾着关心别人家的事情,有那个时间多管管自己家的事情不好吗。

  明月想要考大学,他们作为家里人,还没说些啥呢,她一个外人多管什么事。

  至于说明月忙着考试,他们哥几个人就没人管了?

  不至于的,他又不是没有亲爹。后妈没时间管他们,前淞却不需要一起高考的。

  明月只是后妈,俞淞却是亲爹。总不能他们哥三个的所有事情,都要麻烦后妈来解决,那就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别看俞蔚年纪不大,这个道理早就被苏姚给念叨了无数遍,达到了正向洗脑的一个效果。不会把明月为哥三个,做的所有事都当做理所应当。

  明月是个好后妈,这一点俞锐俞蔚在看见过不少有后妈的家庭就知道了

  俞蔚不会因为,外人的一个挑拨,就回家去跟明月闹,他真的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傻。而且现在后妈忙着准备考试,根本就没有时间管前蔚,他别提多快乐了。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后妈如果这次没考上,能坚持继续考,最好多考几次。当然这话,他是不敢在后妈面前,甚至不敢在家说出。

  万一要是被后妈知道,他将会遇到史上空前的一次男女混合双打。为了自己屁股着想,有些事还是想想为好。

  俞蔚笑得十分憨厚,事实上他在外的形象就是那种天真没心机的孩子,不然这位大婶子也不会专门从她这里挑拨离间。

  为啥不去找比猴还精的前锐,不去找年纪虽然小却看着一肚子鬼心眼的俞烁。还不是因为觉得俞蔚最蠢。

  然而他只是为人比较单纯,又不是没有脑子。

  俞蔚没想跟这个婶子计较,自己家什么情况,自己知道就算了,没有必要解释,也没必要计较。虽然被人当成是傻子,这有点不爽。

  不过嘛,万一跟人吵起来,这又很麻烦了。

  这位大婶子没得到俞蔚的回应,有点不满意,继续说道, &34;到底只是后妈,对你们这些前头生的孩子哪能是真心的呢,你们兄弟三个,小小年纪也是可怜,要是哪天觉得过不下去,就来奶奶家吃。&34;

  俞蔚真没想跟人计较,是这人主动过来招惹他的。

  在他这个继子面前,说那样的话,不就是想在他和后妈中间下蛆。是真的很恶心了,然而俞蔚脸上依旧是憨

  憨地笑。

  “钱奶奶,你真是个好人,我现在就觉得活着很艰难了。”

  这位钱婶子一听,都到了觉得活不下去的地步了,那这得多严重啊。

  还没等她开口询问,明月都对他们哥三个做了什么,等到明后天她也好跟各位老姐妹一起唠唠,后妈就是不行。

  结果听见俞蔚说, &34;钱奶奶,今天我们能去你们家吃饭吗?&34;

  钱婶子没有注意到俞蔚口中的我们,心想这俞家的二儿子果然是这三兄弟中,脑子最蠢的一个,瞧瞧还没等她先下勾,这人就上套了。

  “行啊,待会来奶奶家吃饭,奶奶家今天有肉,跟你家吃得不一样,可比你后妈大方多了。”钱婶子心想,待会在饭桌上,再问这个蠢小子关于他们家的事情。

  不仅得打听这家的后妈是如何虐待他们兄弟的,还得打听一下这蠢小子关于父母的相处。钱婶子当时觉得,这一小孩子,就算是敞开肚皮吃,又能吃多少,加双筷子的事呗。却没想到,这不只是加双筷子的事,是加三双筷子的事。晚饭的时间,俞蔚把哥哥俞锐和弟弟俞烁一起带来了。

  到了饭点,俞蔚把钱婶子家大门敲得砰砰响, &34;钱奶奶,我来了,你下午说自己买肉了,邀请我来吃肉!&34;

  钱婶子在门里,听见这小子这么说,还想着,这小笨蛋为了能蹭饭,倒是机灵,知道用这样的理由。

  这停在外人耳朵里,也不会觉得她是想要套俞蔚的话。

  到时候跟外人八卦的时候,就说是在饭桌上,这小子主动吐苦水就好了。反正大家都不觉得这小子是个机灵的。

  她应声道, &34;来啦!&34;

  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三张长相相似,却都很帅的小脸。

  钱婶子一时之间愣在原地, “你怎么把……”哥哥和弟弟都带来了。后半句话,被钱婶子及时地咽进了肚子里。

  俞蔚笑得还是很憨厚, &34;奶奶,你说我们兄弟三个人都能来的。&34;

  钱婶子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她那时候说的是你们三个都能来吗,她说的明明是哪天明月如果虐待小哥三,他们再来吃饭。

  她说的是你们哥三个今晚一起来吗!

  /

  怪不得大家都说俞家老二是个脑子不够数的,他果然脑子有问题。

  然而人家都上门了,也不能把人给赶出去,钱婶子心里忍痛让开门口的位置,叫这三兄弟进门。

  俞锐和俞烁在上门之前,早就听见俞蔚说过,这个钱婶子坏得很,想要挑拨他们跟后妈的感情。俞锐虽然嫌弃自己弟弟笨,但是别人把自己弟弟当傻子,那就不能忍了。

  俞烁别看年纪小,却不能接受有人说后妈的坏话。

  这小哥三,头一次兄弟齐心,发誓要把钱家今天桌上的饭菜给吃光,给这位钱奶奶一些来自饭桶的教育。

  在家里的时候,后妈说过不止一次,他们父子四个人特别能吃,简直就是三个大饭桶,和一个小饭桶。

  这次一定要叫这位知道,有些话不能随便说。当然,这个道理,饭桌上的钱婶子清楚地明白了。

  她们家有两个闺女,一个下乡了,还有一个年纪大一些已经嫁人了。她只养过女儿,哪里知道男孩子那么能吃。

  饭菜刚被端到桌子上,这三个小子跟抢劫似的,盘子就立刻空了。

  偏偏这三个小子跟嘴上抹了蜜似的,不停地在说好话,像是什么“奶奶你炒的菜可真好吃” “奶奶你可真是个好人”。

  钱婶子这心里虽然非常不满意,觉得这三个小子实在是太能吃了,就跟三只饿死鬼似的。然而这一句一句好话说着,她也不能对着他们恶语相向。

  钱婶子跟她男人在家吃晚饭,钱婶子男人部队出来的,是吃饭还是很快的。

  然而这时候也被这三个小孩子的吃饭速度给吓到了,又不至于跟这三个孩子抢饭吃。于是在钱婶子的震惊之下,餐桌上的饭菜被小哥三给一扫而空。

  吃完饭以后,这兄弟三个跳下饭桌,冲着钱婶子齐齐鞠躬, &34;钱奶奶,谢谢您的款待,我们吃饱了,再见。&34;

  说完这话以后,兄弟三个就撤了。

  只留下慢慢悠悠吃饭的钱婶子男人,以及一口饭还没有吃上的钱婶子。

  钱婶子男人对于家属院的人都认不齐,自然不能将俞家小哥三个,对号入座进俞淞家崽的身份。他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刚才这小哥三个,是谁家的孩子。

  等到人离开以后,他才问钱婶子, “刚才那三个小子,

  是谁家的孩子,为啥来咱家吃饭?”是自己家里吃不上饭吗?

  他不是那种刻薄人,不允许别人家小孩来自己家吃饭,只是比较好奇。别人家孩子来自家吃饭,这样的情况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呢。

  钱婶子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她应该怎么说,想要叫俞蔚来家里说说他后妈的坏话?

  这事就不能叫她家老头子知道,她家老头子正直得很,一旦知道她的目的,肯定会批评她的。

  想起自己的目的,钱婶子就很生气了,那三个小患子过来把家里的饭菜都给吃光这就算了,关于明月虐待他们的事情,还没人告诉她呢。

  关键是,她现在还没有吃饭呢!

  那三个小崽子进来哐哐就是吃,她回过神的时候,人已经离开了。俞烁这小子年纪小,相应地比两个哥哥的胃口也小。

  只是这次,他为了给妈妈出气,塞进肚子里的东西,竟然不比两个哥哥要少。他是吃撑着了,回家的路上,不停地揉着肚子打嗝。

  俞蔚和俞锐对视一眼,糟糕刚才只顾着往肚子里塞,没有注意到弟弟吃撑着了。弟弟在外头吃多了,后妈肯定会批评他们两个当哥哥的,没有照顾好弟弟。两个哥哥这时候不敢回家了,帮着俞烁揉肚子。

  周言安下班回家的时候,看见这哥三个站在楼道里不回家,问道, &34;怎么不回家?&34;突然出现的男声,可把俞蔚俞锐给吓得够呛,还以为后头那人是下班回家的亲爹呢。不过是周言安的话,似乎没比亲爹好在哪里。两个哥哥想了想,还是敲开了自家的门,跟明月自首。

  把为什么哥三个去钱婶子家吃饭,小哥三个一起去,把钱婶子家饭菜给一扫而空,结果俞烁现在吃撑着了。

  原本是不想跟明月说这件事,怕明月说他们出去惹是生非。

  不过又怕小弟吃撑着,伤着身体,还是希望明月解决一下。明月确实是忙着学习,但也不至于孩子吃多了,都没有时间去管。

  她家祖上是御厨,这种跟吃有关的小妙招,明月从小就学到了不少,就俞烁现在遇到的情况,吃撑了要怎么处理,她是知道的。

  明月交给前锐几个穴位,叫他帮着弟弟摁一摁。

  她没有批评哥三个,只是说去别人家吃饭,结果把餐桌上的饭菜都吃光,这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以后不要这

  样做。

  俞锐点头, &34;我知道了,以后不会那样做。&34;

  至于以后怎么做,明月没问,她忙着背单词。

  对门苏姚看见周言安又比正常下班提前了十几分钟,有些吃惊, &34;怎么今天这么早?&34;周言安把军装脱下,挂在衣架上,换上了自己的衣服, &34;今天那个白秘书又来找我。&34;苏姚挑了挑眉, &34;她来找你干什么?&34;

  她随即站起身,前后打量周言安。

  周言安知道她的意思,回答道, &34;不是送吃的。&34;

  一听说不是送吃的,苏姚的表情更难看了, &34;那她过来干嘛?&34;

  她表情凶巴巴的,像是监狱里在审问犯人似的。

  周言安有些嘲讽地笑了笑,这表情不是对着苏姚,而是针对白秘书。

  要说这白秘书为啥过来找周言安,理由很简单,因为周父不许她上门,她希望能通过周亚安,叫周父回心转意。

  然而情况是,周言安听见说有人找,以为周父周母还敢让这人过来送吃的。过去以后,看见这人两手空空,周言安甚至没有理会她的请求,转身就走。要说一个被窝里谁不出两种人,这句话还真不是开玩笑。

  周言安跟苏姚结婚之前,如果像是这样被人纠缠,他肯定不在意对方拎着的是白家的肉。绝对不搭理对方,连吃的都不要,直接离开。

  现在被苏姚给影响,对方虽然恶心,但是白家的肉不能不要。他媳妇和闺女最爱吃肉了,吃到肉就会很高兴呢。

  “听她的意思,似乎是爸妈不允许她上门,她可能想让我帮忙。”

  周言安见到白秘书没带肉,转头就走。白秘书还没跟他说上话,自然不愿意他离开,但是哨亭站着的小战士不会允许他进去。

  白秘书赶紧冲着周言安的背影表明自己的来意,试图唤醒周言安的恻隐之心。周言安就是对谁产生恻隐之心,也会被一个想要破坏自己家庭的女同志唤醒恻隐之心。

  苏姚听见他这个答案,没忍住笑了,这时候也有心思跟周言安开玩笑, &34;你说这白秘书也是的,有求于人也不知道带两块肉上门。但凡她能自费买两块肉,也不至于跟你一句话都没能听说上,你就直接离开了。≈

  34;

  不过她也忍不住感慨,自己公婆的行动力还真强。

  说是不让人进家门,她就果然别想再进家里。

  虽然苏姚总说周言安嘴硬,不喜欢说自己的真实感受。但事实上,她偶尔也会喜欢叫周言安猜她的心思。

  苏姚将之归结为,夫妻间的小情趣。她跟周言安不一样,他那是嘴硬,自己这是故意的。苏姚和周言安这小两口,是不存在互相隐瞒的情况存在。

  周言安以前,是那种无论喜忧都不会回家跟媳妇说的性格,现在每天晚上回家,都会跟苏姚说自己工作中遇到了哪些趣事,当然涉及保密的内容,他就不会说了。

  就连白秘书后续还不止一次地找过他,每次白秘书找他,即便是他没有去见白秘书,但这不影响周言安回家以后告诉媳妇,就跟小学生告状似的。

  苏姚都有些无奈了,你说你都没去见她,还有啥要跟我汇报的。

  不过她倒是对这个白秘书,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这人真是相当的没脸没皮了。

  白秘书这接二连三的骚扰,就别说被骚然的当事人周言安了,就是苏姚都来了两分的火气。虽然这人足够的蠢,目前来看不仅没有对自己造成影响,反而让自己多吃了好几顿的肉。但是你特么想撬走我的男人,真把我当死人了。

  啥也不做,就任由你挖墙脚?

  为了能让白秘书不要每天不是骚扰她公婆,就是变着法地骚扰她男人。苏姚决定把白秘书继父的亲女儿给请回来,按理说她才是最有资格接班的人。她是亲女儿,白秘书只不过是继女。

  那位龙姓女同志如今的地址,苏姚是托了好几手的关系,才跟人打听到的。

  苏姚写了一封信过去,简单说了一下现在的情况,她后妈把原本应该传给她的工作,交到了白红欣的手里,她现在也已经成年了,如果想要这个工作,是有资格的。

  苏姚这封信寄出去半个月以后,才到达收信人的手里。

  龙珍正是白红欣的继妹,她插队的这个村子极为偏僻,信件很久才能寄到。距离龙珍下乡已经五年了,这是她第一次收到来自四九城的信件。自从家里有了后妈以后,亲爹早就变成了后爸。

  一同在知青点的知青,即便是家庭条件不好,大约一两个月收到一次家里寄来的包裹,没钱的家庭会寄一些吃的

  穿的,有钱的家庭寄过来的便是钱和粮票。

  唯独她一个人,从来没有收到过来自家里的包裹,也没有什么补贴,都是靠着在生产队挣工分才

  能养活自己。

  当然下乡的这几年,她也从来没有回过家,一来是没有往返的路费,二来是家里已经没有自己的亲人,自然没有了回去的必要。

  知青都窝在知青点看书学习,只有龙珍一个人上工。

  自打前段时间,从广播里知道恢复高考的这件事以后,知青们就像是打了鸡血似的,这是他们这些普通人,为数不多能够回城的机会了。

  别人都在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只为了能参加高考,好能回城。

  龙珍却从没想过自己能够考上大学,下乡的时候早,那时候自己还在读初一。

  本身年纪就小,没有学到多少的知识,那还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而且即便是自己撞了大运,能够考上大学,实际上她也没钱去读。

  这些年来,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就下乡,能不被饿死,这都是老乡对她的照顾了。

  她赚到的钱,勉强能够糊口,再多一分都没有了。

  读大学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对于她来说,还真是未必。

  龙珍在首都没有别的亲人了,都在解放前死绝了。

  好笑的是,恶毒后妈和继妹竟能称得上是她唯一的亲人呢。

  因为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龙珍便以为是恶毒后妈和继妹写给她的。

  即便是那两人主动破冰,龙珍丝毫不觉得这对母女找她是有什么好事。

  她在每日重复不变的劳动之中,早已经对这母女二人恨之入骨。

  打开信,才发现这不是恶毒后妈写来的。

  是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人,信上说她后妈将原属于她爸的工作,传给了她的继姐。

  随信寄来十块钱,如果她愿意回到首都想把工作要到自己手里,这钱全当是她的路费以及住宿钱了。如果不愿意回去,那就把钱留下,改善一下生活,她现在的生活不容易。

  龙珍自己磨破滚打多年,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小姑娘了。

  她猜测,有可能是恶毒后妈和继姐得罪了谁,人家偏偏知道自

  己家的情况,于是使出了一招借刀杀人。想让自己这个刀,把解决后妈和继姐。

  明明知道那人是在算计,龙珍却并不讨厌对方。

  对方是不是算计自己,龙珍并不在意,重点是自己能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一个正式的工作,以及父母当时留下的一套房子。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人是后妈和继姐的敌人,那就是她的朋友啊。

  瞧瞧那位好心的同志,怕她没钱回家,就连差旅费都给报销,这真是个大善人。

  收到信以后,没过多久,龙珍就跟村里请假,回家探亲,给出的理由是母亲病危危在旦夕,很快就要死了,她必须回去一趟。

  当然,这位马上就要死了的母亲,指代的是她后妈。

  这也是对于后妈的一个美好祝愿了,希望她能早日痛苦地离开人世。

  龙珍下乡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回过家,身边知青以及村里人对于她不回家,有很多的猜测。这冷不防听见她要回家,都惊了一下,还以为龙珍家里人都死绝了,她没有家人呢。

  五六年来,从来就没有请过探亲假的人,要请假回家,还是母亲快死了这种原因,自然不会不许她回家。

  村里很快批准了她的假。

  龙珍带上了自己的介绍信,以及自己可怜的几件行李,用那封信里面夹着的钱,买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篇,坐上了回首都的火车。

  龙珍坐在火车上的时候,心里一遍遍的在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从后妈手里要到工作。龙珍现在跟几年前完全不同,经过了外界的捶打,现在的她知道一个工作的重要性。她必须要把工作和房子给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