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二合一
作者:狂且懦      更新:2023-08-21 15:26      字数:6841
  苏姚和周言安这两口子,关起门来对白秘书的分析,这些外人是不知道的。

  甚至两口子在议论这件事的时候,也主动地避开了慢慢。

  小孩子藏不住秘密,就怕这小祖宗什么时候不注意,把两人的猜测告诉了外人。等到讨论完这件事,才去明月家里把慢慢给接回来。

  慢慢还没到对爸妈动态感兴趣的时候,晚上桌上有炖得软烂的鸡肉,她很开心。汤上浮着的鸡油被撇干净,苏姚给慢慢盛了小半碗的鸡汤泡饭。

  小丫头吃的那叫一个欢实,虽然平时嫌这崽子沉手,看她吃的多,苏姚又很开心。吃完饭,还不忘夸一夸妈妈, &34;饭饭好吃。&34;

  这小丫头的脸在苏姚身上蹭来蹭去,她嘴巴上的油全都蹭到了苏姚身上,苏姚还没等表达自己的嫌弃,这小丫头就被她爸爸抱走了。

  那个当爹的眼神,很显然是不希望苏姚批评他闺女。但是不光闺女是自己的,老婆也是自己的。

  闺女要护着,老婆不能得罪,他说,“慢慢,咱们吃完饭以后,嘴巴上会沾到饭菜的油,你如果往妈妈身上蹭,就会把脏东西给蹭到妈妈身上,妈妈的衣服如果脏掉了,就会不开心。&34;

  别看慢慢人小,已经知道这家里谁是最不能得罪的人,她乖乖地冲着苏姚道歉, &34;妈妈,对不起。”

  这爷俩整这么一出,苏姚就算是心里有气,现在也已经消得差不多了。她没冲着闺女使小性儿,冲着周言安重重地哼了一声,就你心疼闺女。苏姚吃完饭,打算去斜对门找明月。

  下午刚从明月家回来的小闺女提醒她: “不行哎,姨姨上学。”苏姚一拍脑门,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

  明月没有工作,在家也只是家庭主妇,没有别的工作,苏姚就建议她给自己充充电。明月一直有心想见到更大的世界。

  作为一个经历过高考,几乎是因为高考才改变命运的人来说,苏姚是十分支持她通过读书见到外面的世界。

  一个人只要想进步,就永远不会晚。

  尽管距离恢复高考只剩下一年的时间了,哪怕她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或者考上了一个不算多好的学校,这都不要紧。

  没考上可以继续考,一个相对不太好的大学也可以考研。

  反正总比一直在家做家庭主妇要

  好得多,家庭主妇本身没有半点抗风险能力,自己经济不独立,跟人家要钱都矮一头。

  虽然前家的钱,现在都是明月在管,她想怎么花钱,都没人管得了她。明月听见苏姚的提议,虽然觉得新奇,她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去学习。但是作为在封建社会成长,却有一颗叛逆之心的明月,确实是很喜欢读书。她本身就很喜欢读书,即便是在家里受宠,到了年纪以后,她家里就把女先生给解聘了。

  而且如今这个世界,跟她原本的世界完全不同,如果她能通过学堂,学过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就好了。

  明月心里原本就存着这样的念头,苏姚的提醒不过是给埋在土里的种子浇点水,叫她能够成功的长出小苗苗来。

  她决定得很快,第二天就去打听,她如今的这种情况,去哪里能够学习。

  明月是认字的,虽然如今这些字跟她学得不一样,但到底她有过基础,而且还是个成年人,在七团的时候,通过读报纸,就已经摆脱了文盲这一行列。

  她算是有底子,但底子不多的人。最后选择了印刷厂为本厂工人开设的夜校。

  印刷厂的夜校,对外号称只针对自己本校的学生,事实上厂子内去夜校进修学习的人不多。

  工人们已经有了正式的工作,而且平常上本就很累了,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夜校学习,只有少数想要进步的学生才会报名。

  夜校常年报不满学生,后来这招生就不止面对厂内工人,不管是谁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报名。

  不过尽管如此,去上课的人数并不是很多。

  报名学习要交学费,这就让大部分的学生望而却步了。明月九月份报名以后,就每天晚上都去纺织厂那边去上课。所幸纺织厂距离这边近,只是晚上这个时间不好。

  虽然这边的治安好,可明月毕竟是一个女同志,俞淞每天晚上接送她上下课,在家属院这边,都快要成了一个奇景。

  不少人背后议论明月,她一个家庭主妇,去上夜校有什么用,还能考个大学回来似的。现在是肯定不能考大学的,那她学习就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可是啊,选择去学习,从来不是获得某种利益,自己想要学习,这个理由就够了。还有人说明月都这么大岁数了,想也知道学不进去,不过是浪费时间精力。反正知道明月上夜校的大多数家属,都对这件事

  ,十分地不赞成,觉得这就是明月在瞎做。

  一个女人,不在家伺候男人孩子,竟然还想着上学,这是多么让人不可理喻的一件事啊。

  明月才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呢,家里人没有反对的就够了。

  俞家爷三个:他们也不敢反对。

  明月去上学,对家里的影响不大,也只有俞蔚有些叫苦不迭。

  自从后妈上学以后,每天晚上都检查他的作业,这就让他很难过了。

  原本俞蔚的作业,明月看不懂,现在等看懂以后,每天盯着他写作业,没写完不许出去玩,也不许睡觉。

  关于孩子盯着孩子写作业,明月跟后世所有的父母一样,只靠一招:吼。

  明月的声音很大,以至于有时候隔着几道墙都能听得见。

  每次晚上听见明月的狮子吼,慢慢都捂住眼睛,一副不忍直视的表情, &34;姨姨,又生气了。&34;

  这段时间,俞家每天晚上都是这样,就连慢慢都知道,是二哥哥惹姨姨生气了。

  每天到了明月要辅导俞蔚写作业的时候,俞淞都会带着老大和老三去楼下避难。

  辅导作业的现场画面太血腥,让人实在无法直视。

  而被俞淞带出去的这两个崽子,一个没有作业,另一个十分自立自强,作业放学以后就写完了。

  俞淞带着老大老三,刚离开家门,房间里就传来明月拍桌子的声音, &34;看书,别看我,我脸上有字啊!&34;

  同一层,最东边那户人家,这时候打开了大门,探头出来一个长相在如今这个年代,能被称作英俊的男同志,手里夹着一根烟, &34;能不能管管你老婆啊,已经影响我们正常生活了。&34;

  前凇心里冷笑,你们家两口子半夜吵架,整栋楼都听见了,这难道就不扰民了,怎么就没看见你自我反省呢。

  俞淞耸肩, &34;我可管不了媳妇。&34;听他说的话,就知道这是一个怕老婆的。

  那人听见以后,不屑的撇撇嘴,随即将大门重重甩上。

  对这人,前淞挺看不上的,就没有男人能看得上吃软饭的男人。这男的是军属,对没错,他们家赚钱的是女人。

  这个男人没有正经的工作,全靠老婆工资高奖金多,养着一个家。两人这年纪也快三十岁了,一直没有生小孩,家里就只有两口子。

  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家的婶子,就说他这是怕媳妇怀孕生孩子以后降津贴,会影响到他俩的

  生活水平。

  这对小两口一直是赚多少花多少从来不攒钱,其实如今攒钱的人不多,不过这都是因为大家手里面没钱。

  但凡工资高,都会多多少少留下一部分工资,以防遇到不可预料的问题。

  反正大家都挺看不上这小白脸,不过这人还挺骄傲,觉得自己长了一张俊脸,能够靠脸吃饭。环境影响人,这句话说很有道理。

  安秀看见明月去上夜校,她也有点心动。然而她现在肚子里揣着娃,已经显怀了,她平日还得上班,实在是没有那个时间。

  苏姚这时候也在看初高中的课本,她以前的高学历,并不影响她在考上大学以后,将绝大部分的初高中知识都忘在脑后,所幸她不是学习新知识,她要做的是把已经学过的知识捡起来,这相较于前者,更加地简单了。

  苏姚白天看书、做饭、去幼儿园接慢慢,她的日子过得普通却充实。晚上去接慢慢的时候,经过食堂,食堂外面的小黑板上,会写上今天食堂供应的饭菜。

  有时候当天供应的饭菜里面,有苏姚或者慢慢喜欢的,就去打上一份,晚上苏姚就可以少做一顿饭。

  食堂大师傅,还是有两道拿手菜的。苏经过的时候,看见小黑板上的炒肚丝,顿时心动了。

  抱着慢慢进去买了一份肚丝,要转身的时候,慢慢盯着一个方向,小手悄悄指给苏姚看, &34;慢慢,那个人好像姨父。”

  慢慢口中不加姓氏的姨父,说的就是俞淞。

  苏姚顺着慢慢小手指着的方向看过去,这时候那人已经转身离开了,看不清面孔,只能看见这人的背影。

  那是一个身材有些魁梧的男同志,单纯看背影的话,跟俞淞是没有共同点的。即便是看不到正脸,但仅凭背影就能看出,这不是年轻人。

  苏姚抱着慢慢回家的路上,有些心不在焉地,在慢慢的提醒下,她想起了原书中一个大致的剧情。

  关于俞淞身世,他表面上是普通农妇之子,且父母早亡,全靠同村人照顾。实际上,他并不是农妇

  的亲生子。

  俞淞的亲生父母大有来头,不过俞淞的母亲丢失孩子以后,自己郁结于心,月子里没有修养好,加上受了抢上,以至于早亡。

  俞淞父亲确实是在四九城中工作,慢慢看到的那个男同志倒有可能是俞淞父亲。

  不过这父子两人什么时候重逢,因为什么事情重逢,这苏姚已经记不大清楚了。苏姚再碰见明月的时候,还询问过她知道俞淞父母的事情吗。

  明月连俞淞的老家都没有去过,哪里知道她父母的情况,就只知道她公公婆婆早就去世了,俞淞小时候吃百家饭长大。

  俞锐俞烁他们亲外婆,还有整个村子的人,都与俞淞有恩。

  俞淞还跟她说过一件事,明月倒是没有瞒着苏姚, &34;对了,他说我名义上的那对公婆,其实不是他的亲生父母,他是解放军剿匪的时候,被寄养在老乡家中的。&34;

  什么玩意,剿匪又不是部队转移,带不走孩子,只能托付给当地的老乡抚养?而且如果真的是剿匪,俞淞的亲生母亲,也不至于郁郁而终。

  苏姚半是玩笑半认真地说道,“那说不定,你家那位还有点来头呢。”明月摇摇头, “也不一定,说不定已经成为烈士了。”被苏姚今天遇见还活着且混得不错的俞淞亲爹: &34;……&34;

  苏姚又问她, “那当时把俞淞寄养给老乡家,这也是权宜之计,就没留下一点的信物,可以方便以后寻亲?&34;

  &34;这我不知道,不过应该很难再找到了。&34;

  子

  苏姚看过原著,知道故事的具体走向,但她还不能跟明月说,这玩意没法子解释。

  不过很显然,俞淞本人对于寻找亲生父母一事,完全没有上心,不然的话明月也不会是这种不在意的反应。

  可能就像是明月说的那样,俞淞觉得亲生父母已经成为烈士了。反正俞淞最终都会认回亲爹,苏姚就不替他操心了。

  不过她还是在结束话题的时候,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今天这么问, &34;上次慢慢在食堂,看见一个男同志说那人长得像他姨父,我没看见正脸,但这小丫头跟姨父亲,应该是不会认错,所以才有此一问。&34;

  “那可能是人有相似吧。”俞淞总不可能跟这边的领导扯上关系,那

  就只有长得像这样一个说法了。

  明月是完全没有把苏姚问的话当回事,毫不在意地说, “也许是长得像吧。”

  明月都这样说了,苏姚便自然而然地转开话题,询问她最近上课的情况,有没有觉得学得吃力。

  苏姚已经学过一遍,自己在家学得进度很快。小学的课本只需要看一遍,初中的课本也已经认认真真地复习了一遍。

  她现在正在认真研究高中的课本,进度比明月要快,她如果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过来问苏姚。

  明月目前的学习进度,还没到上难度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眼看着冬天几个娃放寒假的时候,明月依旧每天晚上上夜校。不过因为北方天黑得早,厂子上下班的时间,会根据日出日落的时间调节。

  总的来说,就是大家上班的时间提前,同理下班的时间也会提前。下班时间提前以后,明月每天会早半小时去上课,相应的下课时间也会提前半小时。

  她现在正是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时候,甚至恨不得每天往后延长半小时再下课,可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老师也不是她自己一个人的老师,其他人不像是明月这般地期盼晚一点下课。

  明月自从上课以后,每天过得都特别充实,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每天围着老公孩子。

  白天不上课,明月就会复习昨天学习的内容,以及老师即将要教学的内容。预习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内容,就去敲苏姚家的门。

  课前预习、课上教学以及课后复习,同样都是上学学习,明月要比其他的同学多学两遍。越学越有劲头,知道明月的夜校放假,竟然已经到了小年。

  苏姚不像是明月忙着学习,进入正月以后,她经常往公婆那边跑。

  周父周母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现在身边有苏姚和周言安在,自然不可能叫他们外出办置年货,以及对家里进行大扫除。

  苏姚和周言安跟着周父周母一起过年,小家里就不必准备年货,周言安单位发的那些年货,就足够这一家三口的小家庭了。

  周父周母的单位也会发年货,甚至发的年货还不少。

  单位虽然很贴心,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却不会发穿在身上的衣服。衣服还是需要自己来买。

  新年当然要穿新

  衣了,苏姚和周言安为周父周母添置了一套外衣,就连棉鞋都有。周父周母就像是小孩一样,新衣服没等到过年的时候,就穿上身了。到处跟同事和邻居显摆,这是儿子儿媳给买的新衣服。

  也不光是觉得孩子贴心,还觉得孩子的眼光很好呢,新衣服穿在身上,人都年轻了好几岁。自从周言安单位放假以后,整个家属院就空了一大半。像是周言安和郭子这样子的,回家是必然的。

  大多数人都回家过年了,不光是家里离得近的回家了,就连离家远的也要回家,这一年到头没回过家,别说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想儿子了,就是当儿子的也想念父母啊。

  因此不管这距离远近,回家的人占了大半。

  俞淞老家那边没有父母,那头已经没有要牵挂的人,因此没有回去的必要了。过年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前家周围的邻居几乎全部回家过年了。

  整个五层,只有俞淞家。以及因为要跟小白脸结婚,跟家中断绝关系的郝美君家。俞淞家孩子多,每天都热热闹闹的。

  这以前周围邻居都在的时候,还不觉得孩子多的家里热闹,等到这周围只剩下两家的时候,就突然感觉到孤独了。

  郝美君对着丈夫说, &34;咱也要个孩子吧。&34;

  她丈夫脸上的表情有些没绷住, &34;怎么又想生孩子了,就只有咱俩这样,不是挺好的。&34;

  &34;你看人家都是热热闹闹的,咱家里就只有两个人,多冷清啊。&34;

  郝美君丈夫, &34;我说回我父母那里,你非不愿意,要是回我父母那里,我们一大家子的人,难道就不热闹了?&34;

  郝美君听到丈夫提起婆家,脸上的表情不大好看, &34;你也知道我不喜欢你们家的人,你妈妈刻薄,你妹妹自私……&34;

  她把婆家人的毛病细数了一圈,她丈夫的表情自然不好。这大过年的,两口子又吵吵起来了。

  所幸现在还留在家属院过年的人不多,明月和前淞听见这声音,已经算是习以为常的了。明月还能自顾自地让俞蔚慢点吃,别噎着。

  这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苏姚跟男人一起回到公婆的房子里,鲁大姐家里也要收拾准备过年,她不能一整天都在。

  苏姚还纳闷呢,这门已经被周父擦得锃亮了,周父为啥还要站在门口擦。知道一个楼上的邻居路过,苏姚听到了两人的对话。邻居,“呦,周院长打扫卫生呢。”

  周父叹气, &34;人老了就没用,也干不了别的劳累活,就只能擦擦门,扫个地。擦玻璃这种辛苦的活,儿子儿媳不让我干,非说我年纪大了,我觉得我自己还能干,这两个小孩子非得自己干。&34;

  十分的凡尔赛。

  这邻居也不知道听没听出来,周父是在炫耀,十分配合地说道, “那您家的儿子儿媳孝顺。”

  周父点头十分赞成: &34;也确实是孝顺,你说咱为人父母的,不求孩子长大以后能有多大的出息,只要能孝顺父母就行。&34;

  邻居知道人家孩子现在挺有出息的,所以邻居此刻的母语是无语。苏姚: &34;……&34;谁能想到,周父现在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炫耀小孙女,炫耀孝顺的儿子儿媳。

  不上班吧的时候跟邻居炫耀,上班的时候可以炫耀的对象就更多了医院的同事领导,只要是能炫耀,周父是不挑对象的。

  周言安已经不止一次听见周父的凡尔赛了,这一次等周父关门回家洗麻布的时候,周言安接过周父手里的抹布搓洗,他提醒道, “您再这样下去,小心嫉妒您的人背后拍板砖。”

  周父轻哼一声,他都这个年纪了,还在意有没有人背后羡慕嫉妒?&34;臭小子,少管我。&34;

  谁能想到,这话竟然是从温文尔雅的周父口中说出的。周言安摇摇头,继续回去擦玻璃了。

  这大概是周家这么长时间以来,最热闹的一个年了,孩子们都在身边,周父周母别提多开心了。直到大年初二,黄老厂长过来拜访,身后还带着一个人。

  目光在看清这人的面庞时,周父原本含笑的表情,立刻冷了下来。

  黄老厂长笑着打哈哈, &34;这不是出来拜年,我就带着他一起过来了,毕竟你也是长辈,于情于理都应该过来一趟的。&34;

  苏姚杵了杵周言安的胳膊,无声询问, &34;这人谁啊?&34;周言安面无表情的说了一个名字,苏姚也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