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
作者:莫二月      更新:2022-04-06 20:45      字数:4369
  叶白杨离开山前大队的时候,天色才刚刚放亮。

  他专程来苏家和苏家人告别,王凤春不放心又对着他嘱咐了一遍,翻来覆去还是那些话,让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隔着石板桥的对面,薛家的大门紧闭,但是一双眼睛却透过门缝观察着苏家门前的情景。

  “大清早的,你趴那看什么呢?”

  薛水生一声吼,把田招娣吓得哆嗦了一下,她回头瞪了薛水生一眼。

  “你说看什么,叶家那小子要走了!”

  薛水生听了毫不在意,“走就走呗,和你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呢?”田招娣有些急,“我可听说了,这小子他亲爹和他亲爷爷都是当大官的,要不能派人开着吉普车来接他?听说他们给队里不少人家送了礼物,一家四块布、四斤点心呢。这得多少钱呀,你说他会不会报复咱们家呀!”

  “你这个女人还知道害怕,是谁让你跑到叶家去骂人去的!咱爹不是说了么吗,现在咱家人更要行事收敛一些,想法子把二胖保出来才行。其他的等以后风声过了,咱们再和他们算账。”

  薛水生的眼神里透着一股恨意,叶家的小子走了,他惹不起,还有苏家那小子呢,敢把他儿子抓了,这事没完。

  田招娣心里有些害怕,“不光是二胖的事,还有当年叶白杨他妈的事呢。当年是我第一个看到她和一个男人私下里见面,又嚷嚷出来的,后来她跳了河,你说这事白杨到底知不知道?”

  “知道又怎么样,他妈就是不守妇道,那个男人虽然跑了,但是队里不少人都看到两人抱着头哭呢,咱们可没冤枉她。她跳河是自己没脸面活下去,和你有什么关系。”

  听到自己男人这么说,田招娣这才安心一些,她又趴着门缝看了两眼,见吉普车缓缓驶离了苏家门口才放下心来。

  苏青梨和哥哥坐在吉普车上,一起送叶白杨去市里坐火车。这一路上,苏青梨和哥哥都试图通过刘同志帮叶白杨多了解一些京市的情况。

  可是刘同志的嘴巴却严实得很,除了关于叶白杨爸爸的伤情说的多一些,其他的都只是神秘一笑。只说让叶白杨到了京市自己去问爷爷。

  苏青梨遮住嘴,在叶白杨耳边悄悄说道:“这位刘同志太狡猾了,他肯定不是你爸爸的朋友,可能是你爷爷的人。你到了京市一定不要轻易被你爷爷忽悠了。”

  苏青梨说话的时候,呼吸就轻轻落在他的耳后,叶白杨红了脸。他神色紧绷,脑海里一片空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苏青梨还以为他是紧张了,心里就更放心不下了。

  “没关系的,白杨,实在不行,你就带着你爸爸回来,还有我们支持你呢!”

  叶白杨的心里暖暖的,他就知道梨宝不会不想看到他的,她始终是关心他的。

  “梨宝,放心吧,我好歹也比你大几岁,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也是一样的……”

  叶白杨想要叮嘱苏青梨几句,可是却发现,现在说什么都是没用的。

  梨宝她聪明果敢,做事一直都有自己的主见,根本就不需要他来指导。他只需要在一旁默默的支持她,护着她就好了。可是现在他离开了,想要保护梨宝也无能为力。

  直到叶白杨乘坐的火车缓缓离开站台的时候,叶白杨才冲动地对梨宝喊道:“梨宝,你等我回来……”

  他的声音消失在嘈杂地火车鸣笛声中,苏青梨心里有些说不清的失落,情绪也低沉下来。

  毕竟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现在分开了心里有不舍太正常了。

  苏青林上前安慰妹妹,“梨宝,不要难过了,白杨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

  “哥,我才不难过呢,又不是不可以写信。再说了,我们为什么要等着白杨来看我们呀,我们以后也可以去京市呀!”

  苏青林为了哄妹妹高兴,赶紧顺着她的话说道:“好,以后我们也去京市。”

  叶白杨走后,过了一个多月,第一封信才寄到山前大队。一封信里装了两份,一份是单独写给苏青梨的。

  信里说,他在京市一切都好,见到了爷爷和爸爸,他爸爸的伤势很严重,需要做植皮手术,眼睛也受到了损伤但好在没有伤到其他脏器器官。而且他住院治疗的医院也是全国知名的医院。

  叶白杨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医院陪爸爸,在给苏青梨的信里,他也表明自己不会放弃学习,让苏青梨不要担心他。

  苏青梨知道叶白杨大概是报喜不报忧的,照顾病人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还有他爷爷的情况,叶白杨显然也不想多说,她猜应该和她原来预想的差不多。

  又过了一个月,苏青梨又收到了苏雨的来信,这才是真正让她意外的。

  苏雨原来在家里的时候,只上过一段时间生产队组织的扫盲班,认识的字很有限。可是到了剧团以后,她很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开始自学,不会的字就查字典请教老师。

  严副团长亲自带她,还教她一些乐理知识。她现在给苏青梨的信。虽然字体有些歪歪扭扭,但是基本的意思已经很流畅的表达出来了。

  宋雨还提了自己的妹妹宋云,宋云在严团长的安排下,在剧团做临时工,负责清洗整理演员的服装。

  当初严副团长为了带她们姐妹两人离开,给了宋家三百块钱。宋雨是决心把这钱还给严副团长的。

  她的工资低,就准备每月还一点,慢慢还完。

  但是宋云根本就不管不顾,不说帮着还钱了,自己领了工资也只顾着买衣服买点心花的一干二净。

  苏青梨给她回了信,原本并不打算搀和这姐妹两个事情,但是最后还是劝了劝宋雨。

  宋云已经工作了,也脱离了重男轻女的家庭,宋雨也算对得起她妈妈的嘱拖了,不需要对她的一生负责。

  至于宋雨能不能听进去,苏青梨就没办法干涉了。

  暑假的时候,苏青梨又收到了一份惊喜,小姨回家探亲了。

  唐秋叶回来的很突然,收到电报的时候才发现她们一家坐的火车第二天就要到站了。

  苏青梨高兴坏了,和舅舅他们一起去车站接小姨。唐大姨不愿意花车票钱,并没有跟来。

  火车进站的时候,苏青梨和舅舅他们分开盯着从各节车厢里走出来的人。

  几年没见了,苏青梨对小姨的样子甚至都有一些模糊了,但是当小姨从火车车厢走出来的那一瞬间,苏青梨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小姨,小姨,我在这里……”

  苏青梨对着小姨跑过去,心里一阵激动。

  唐秋叶听到声音明显愣住了,看着向她跑来的少女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她高兴地落下泪来。

  “梨宝,梨宝……”

  “小姨……”

  娘俩就在这人来人往的站台抱头哭了起来,唐秋英挤到她们身边也跟着落泪。

  “小妹,你可算是回来了……”

  唐大舅几人跟着劝了几句,唐秋叶这才止住泪。

  “几年没见,我们梨宝已经长成大姑娘了,比小时候更漂亮了。小姨都认不出来了。”

  苏青梨笑得有些得意,“小姨,你却是一点都没变,还是和当年一样漂亮,我一眼就认出你了。”

  唐秋叶噗嗤笑了出来,“你这孩子还真会哄人,小姨都老了,哪里还漂亮。”

  苏青梨挽住她的胳膊,头靠在她的肩上撒娇,“小姨一点都不老,就是漂亮吗!”

  “噗噗……”

  一阵笑声在苏青梨身后响起,苏青梨看过去,就见三个男孩按照高矮个排成一排站在她的身后。

  唐秋叶瞪了几个儿子一眼,给苏青梨介绍,“这就是你的三个表弟,你们几个还不叫姐姐。”

  三个小表弟倒是乖觉,对着苏青梨也亲近得很。

  小姨夫落在了最后面,他在火车上遇到了战友,相谈甚欢,直到下车了还在那里说个没完。

  和他们站在一起的女人招手和唐秋叶打招呼,“秋叶,你家里人来接你了?”

  “是的,秦姐,是我哥我姐他们来了……”

  唐秋叶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见秦娜已经走了过来,她的脸上也带着惊喜。

  “苏大哥、苏大嫂?”

  唐秋英一愣,“你是秦家妹妹?”

  “是,是我,苏大嫂真的是你呀。那这个不就是梨宝了?”秦娜高兴起来,“真的是越来越漂亮了。梨宝,你还认不认识姑姑?”

  苏青梨和秦娜当年虽然只是见过一面,但是她经常去干爸干妈家里,家里有秦娜和干爸干妈一家的合影,她自然一眼就认出来了。

  “秦姑姑,你也回来探亲吗?我干爸干妈见了你们一定会特别高兴的。”

  这边他们认了亲,唐秋叶那里完全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二姐,梨宝,你们怎么会认识秦姐的?”

  秦娜笑了,她拉过自己的丈夫,“老孙,你快过来。这位苏大哥就是当年在河里救下小宇的恩人,这是他们的闺女梨宝,也是我哥嫂的干闺女。”

  这下原本还一头雾水的众人终于弄清楚了几人之间的关系,唐秋叶和张卫国都没有想到二姐一家居然和自己在火车上刚认识的战友居然有这一层关系。大家又是一阵寒暄,耽搁了半天才一起离开站台。

  既然知道有这一层亲密的关系在,唐秋叶和张卫国回家探亲的这几天,就抽时间拜访了秦家,两边的走动更频繁了。

  这些人情往来,对唐秋叶来说并不费心,让她苦恼的是唐大姨一家。唐大姨还惦记着让大丫嫁给军官的事情,一个劲得劝说唐秋叶把她闺女带走。

  见大丫的心性还是和以前一样自私,做人做事更没什么长进,唐秋叶肯定不能答应大姐的要求,为了躲他们,唐秋叶连娘家都没敢住,直接住在了苏家。

  不过这样也也有好处,她可以和梨宝多亲近一下。

  几年没见,唐秋叶接连生了三个儿子,整天被这几个皮小子折腾,她无比想念外甥女小时候乖乖巧巧的样子。

  “当时生下老大我就想,老二一定要生个闺女,就和梨宝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别提有多可爱了。可是老二生下来,还是小子。我不死心,还想生。卫国不同意,他怕我辛苦。但是一想到闺女,我就顾不得了,硬是生下了老三,结果……”

  苏家妯娌几个哈哈大笑起来,王巧慧跟着紧张起来,“那这么说,我也想要闺女,肚子里这个不会又是儿子吧?”

  王凤春看了一眼儿媳妇的肚子,心里觉得不离十了,但是见儿媳这么想要闺女,她也就不多话了。

  苏家人都欢迎唐秋叶一家住在这里,不说别的,这几年他们吃的大米,因为苏青梨和王凤春的刻意隐瞒,大家一直以为是唐秋叶寄来的。

  为了怕穿帮,苏青梨和奶奶不敢放松,紧盯着一家人的谈话内容。听到他们提起大米腊肉就想法子打岔过去。

  十几天下来,祖孙两个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不过很容易糊弄了过去。

  唐秋叶一家在苏家住了半个多月,这才结束探亲返回了部队。

  九月份的时候,白杨的来信中提到了要恢复高考的事情,他现在在京市,好多事情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苏青林高兴坏了,他原本打算高中毕业以后去当兵的,小姨回家探亲的时候,他已经和小姨夫谈过这事了,小姨夫也同意,但还是建议他能去读军校更好。

  原本他还在发愁怎样能获得推荐上大学的资格,现在要是恢复高考制度,他不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

  这么一来,苏青林读书更加用功了。

  果然等到十月份的时候,全国的报纸都刊登了国家准备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下,山前大队的青年都激动起来,大家都忙着准备参加考试。

  苏安平也处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到底要不要参加高考,他还没有拿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