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
作者:水蓝色的月      更新:2023-07-10 06:17      字数:3693
  晴雪接过方圆手里的书信。

  信笺的封面是金陵老家常用的那种红日东升,滚滚潮水的印面。印面上方寥寥几个大字,写明了收信人的信息,右上角还有一个老太太的私印。

  方圆完成了管家安排的任务,和晴雪寒暄了几句,就回前院去了。

  晴雪转身进入屋内,看到下人们已经打扫好房间了,于是让众人散了,自己也带着书信,寻夫人老爷去了。

  此时已经入夜了。上次老爷夫人摔了杯子后,出门就去了小姐的房间。晴雪此次也打算去小姐住处试试运气。

  果然,刚一穿过垂花门,就看见暮雨正守在小姐房门的入口处。从楼上小姐的闺房里,不时的传来几声夫人的哭声。

  暮雨看到了晴雪,朝她招了招手。

  “你怎么也来了?夫人房间收拾妥当了?”

  “嗯。方圆送来了老夫人的书信,我就过来了。”晴雪向她示意了一下手里的书信。

  她朝对方轻声问道:“夫人让咱们留意身边丫鬟婆子们。你那边如何?有没有发现吃里扒外的。”

  暮雨摇了摇头,小声的说:“之前还有。自从夫人狠狠收拾了香翠她们三人,哪还有这种不长眼的往主子身前凑啊。大家私下都在赞叹夫人的手段,真是果断,直捣黄龙。”

  晴雪笑了笑,骄傲的说道:“可不是么!咱们夫人管家有方,这种小事,还不是动动手指的事情。我听我娘说,以前夫人在贾府就是一等一的厉害。也就是上次刚开始跑步,夫人故意放松了管治,才叫那些下人们寻了机会。你看看香翠和隋嬷嬷的后果,下人们哪个不皮绷紧了,生怕成下一个。你再看今天,老爷夫人在房里把桌子都掀了,有哪个敢进去的?”

  “咱们两个都擦亮眼睛,争取再拿一份夫人的赏金。”暮雨笑着点点头,抬头看了一眼楼上的情况,但是因为夜色,什么也看不到,只是清楚应该没有人从楼上下来。

  楼上,林如海夫妇搂着黛玉又是一顿哭。尤其是贾敏,那眼泪像是关不住似的,不要钱的往下流。

  黛玉正在榻上玩着布老虎,被爹娘弄得手足无措,想来爹爹和娘亲应该是还在为弟弟的夭折伤心,便用幼小的手掌拍了拍娘亲的后背,一边拍,一边像个小大人一样的安慰道:“不哭,不哭。黛玉以后会对娘亲更好的,小弟弟也会再来到娘亲身边的。”

  贾敏听到贴心女儿的安慰,哭的更是伤心了。这么乖巧伶俐的女儿,怎么就会在贾府被欺负,被伤心抑郁至香消玉损。娘家那些人都没有心吧!

  黛玉看母亲十分伤心,终于想到了一个开心的事情,笑着向她诉说:“娘亲,别哭了。最近我身体感觉很好呢!每天早上和娘亲一起跑步,还有那太极,我白天吃饭都多吃了半碗。”

  贾敏听到女儿的话,闪着泪花笑了。

  那发疯了似的晨跑,还央求老爷请了老中医来教授太极和五禽戏,这一切不都是为了黛玉嘛。现在听到黛玉说饭都多吃了半碗,贾敏心中实在是开心啊。

  旁边坐着的林如海也欣慰的笑了。

  他们两人的努力终于在黛玉身上见到了成效。只是,现在单单是黛玉的一家之言,还要等明天白天,请了郎中来好好把把脉,才知道是真的,或者只是女儿安慰他们的话语。

  哄睡了女儿,又安排了奶妈在旁边守着,两人才缓慢的下楼,准备回房间休息。

  晴雪适时的拿出来老太太的来信,递给了夫人。

  林如海看到信封就知道是金陵来的信,说道:“估计是问幺儿的事情。”

  他随即向晴雪问道:“方圆送过来的?”

  晴雪候在身后,及时向老爷回复:“是的,说是和老太爷的信一起来的。”

  林如海点点头,一边走,一边向身旁的夫人说道:“如果母亲措辞严厉,你也别太放在心上。我会在回老太爷的那封信里解释。关于扬州盐政以及回京都的打算,我准备向父亲说道一番,看看他老人家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贾敏听着老爷的安慰,打开了婆婆的来信。大致扫了几眼,信里如丈夫所猜测那般,句句都在责问她如何照顾孩子的。再就是强调目前他们二老年事已高,希望她收起悲伤,早日怀孕,再得一子。当然,信里也委婉的提到了,是否需要再派几个丫鬟来。当然信里提到的丫鬟肯定不是用来干活的,而是侍奉林如海的通房丫头,一旦怀孕,就可以提升为妾侍了。

  贾敏叹了口气,把信递给了林如海。

  院落里光线太暗,林如海拿着信,一直走回到了夫人房里,才仔细的阅读信件。

  读完他就知道自己夫人为什么叹气了。

  他笑了:“夫人不必为难。待为夫向母亲禀告缘由。咱们现在在扬州,内忧外患,实在不易再增加丫鬟们了。”

  贾敏听闻此话,娇羞的走到丈夫身后,体贴的给他捶着肩膀,一时间房内气氛十分融洽。

  晴雪两个丫鬟站在门口,相视一笑,悄悄的关上了卧室的房门。

  第二日,贾敏先是派管家安排郎中来诊脉的事情。随后,就叫了丫鬟将黛玉请了过来。

  “晴雪,要回贾府的嬷嬷们都安排好了吗?”贾敏不放心的再次问道。

  “回夫人,都安排好了。除了出门常备的那些东西以外,额外还给每人准备了两身衣服,一件夏装,一件冬装。另外,还准备了各种风干的肉、鱼和常见的中成药。关于此行一起捎回去的节礼,清单如下,请夫人过目。”

  说完,晴雪将清单递给了夫人。

  贾敏仔细看了清单,用笔将清单中的几项勾掉后,又补了几个上去。随后将清单递给了旁边的黛玉,让黛玉仔细辨读。

  此时黛玉在贾敏的培养下已经识字了,只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开蒙老师,所以对于经史子集并不了解,只是认得几个字而已。

  “将她们都叫进来吧。”

  贾敏打算趁着她们临走前,再敲打一番,省的到了繁华的京都,把眼睛和心都给蒙蔽上了,不认得谁是主子了。

  此行的嬷嬷丫鬟们在管家的带领下,鱼贯而入,总共十个人,将堂屋站的满满当当的。

  “刘管家,此行由你主导,你来说吧。”

  “是,夫人。”

  “京都此行一共十人。我和贱内带领洛梅、柔菊,在京都置办房产,并且归置好,等候老爷夫人

  归来。房子的主要要求就是符合林老爷的身份地位,另外就是考虑出行方便。”

  管家介绍着出行安排,余下众人听到自己的名字,便从队伍中站了出来。

  首先站出来的就是田嬷嬷。田嬷嬷是刘大管家的妻子。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刘庆跟在老爷身边做侍从。女儿慧兰因为兰心蕙质,耐心温柔被夫人选作了侍奉贾老夫人的丫鬟之一。

  田嬷嬷站出来之后,洛梅和柔菊也站了出来。

  “另外,此行还有六人,分别是赵嬷嬷、王嬷嬷、曹嬷嬷,李嬷嬷,以及两位丫鬟慧兰和茗竹。”

  余下的六人也根据管家念出名字的顺序,依次站了出来。

  “四位嬷嬷主要是落叶归根,告老还家。两位丫鬟则按照夫人您的安排,送到荣国府,侍奉史老太君。”

  刘管家说完,就站在了这行人的最左侧,等候夫人发话。

  贾敏首先招了招手。

  暮雨听话的从身后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有十个锦囊。

  贾敏说道:“此次路程千里迢迢,你们路上的开销和费用之前都已经发给你们了。这锦囊里有薄银几两,是我和老爷的一点心意。望各位笑纳。出门在外,别忘了我和老爷就行。”

  一声声的“不敢,不敢”和“谢谢老爷夫人”在众人嘴里喊了出来。

  “几位嬷嬷劳苦功高,此次告老还家,我本是有两种选择的,一是去荣国府里。因为各位本就是随我一起出嫁才来到林家,此次回去自当回到原府里。另外就是可以回到我在京都近郊的庄子上生活,只是会略微有点清苦。考虑到几位嬷嬷年纪都不算大,所以我就做主,让大家都回荣国府里,先谋个差事。等过几年,年岁大了,郊区的庄子永远向嬷嬷们敞开,随时去都可以。”贾敏苦口婆心的再次述说自己的心思。

  这几位嬷嬷可是她以后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千万别送回去了,结果造成嬷嬷们心里不舒服,反倒坏了事了。

  嬷嬷们倒也懂得夫人的用心。荣国府里最下等的丫鬟仆人,每月也有五百钱的月例。去到庄子上,虽然自由,无人差遣,但是生活却十分清贫。能去荣国府再攒几年银钱,那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四位嬷嬷忙不迭的道谢:“谢谢夫人!”

  贾敏继续交代:“几位嬷嬷在我身边侍奉多年,这猛一下去到京都,我十分想念。但是各位嬷嬷是回京团圆,我也不好多拦。此次正逢老爷派人去京都置办回京后住的房产,更有护卫保证安全,这才忍痛和嬷嬷们道别。望各位嬷嬷到京后,别忘了在扬州的贾大小姐。”

  贾敏心里也确实不舍,这些嬷嬷从她出嫁,陪伴至今,已经有十多年了。虽然此次派人回京是用

  了手段的,但大家相处这么多年,要说这里面没有一丝真情,却也不太可能。

  “慧兰、茗竹,你们是我用心选出来的,蕙质兰心,温柔体贴,是我心目中极为中意的人儿。此次派你们过去,也是因为我母亲史老太君年岁已高。我这个做女儿的极为挂心,但是又因远在扬州,无暇侍奉,所以才派你们过去替我尽孝。所以,此次过去,除了荣国府发给你们的月例以外,我每个人再额外多给你们一两银钱。侍奉老太君的事情,你们务必上心,有任何情况及时禀告与我。不要吝惜银钱,快马飞书传信。费用与刘大管家沟通,刘大管家不在,田嬷嬷会在京都的府上的。”

  贾敏用心交代完,屏退众人,独留黛玉在房中。

  “玉儿,娘亲刚刚和仆从们聊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你来讲讲。”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