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大雁速度!...)
作者:十尾兔      更新:2023-09-09 00:27      字数:8038
  第111章长路

  其实很多百姓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修路要从宫门口开始。

  宫门口不是有路吗?

  而且宫门口这条路是最宽敞最平整的一条路啊!

  每天都有人整理这条路,只要不下雨,这条路就平整至极,就算下雨,这条路也比其他路好一些,不会那般严重的泥泞不堪。

  然而,就是这么平整的一条路,今日开始重修。

  说重修不恰当,就是让人从新建的工坊挑着一担又一担奇怪的东西。

  而后,几个工部的匠人和安庆王府的匠人一起,将这些东西倒在地上,用两块平整的铲子,将这些东西抹在地面。

  很快,一条深灰色看起来很平整的路就出现了。

  这一幕,霎时间让无数围观者瞪大眼睛,惊叹出声。

  “这是什么?”

  “这是路吗?怎这么平整,可以走吗?”

  “围起来了,应当是不让人靠近。”

  “这到底是什么啊?这是路?”

  ……

  许多人都在旁边围观,十分好奇,还有几个凑热闹的世家子和官员靠近容昭,询问:“这到底是什么啊?”

  容昭微笑回答:“此为水泥,待四日后凝固,就能在上面行走,平整光滑,如平整的石路般坚硬。”

  这年头修路最难的就是搬运石头,平整路面,但有了水泥,这路修起来就简单多了。

  “!!!”

  众人一惊。

  容昭擅长经商,但却不是那种十项全能,就像她不会做热武器一样,她一开始也做不出水泥。

  但她大致知道成分,去年就开始让人府上匠人研究,有了些成效。

  前些日子将匠人送进工部,拿了永明帝的旨意,工匠努力,终于制出水泥。

  于是,水泥路就在这么平平无奇的一天当中,诞生于大雁朝的京城。

  修水泥路招了很多工人,能去修路的需要本事,工资也高,但有把子力气的挑夫也能去工坊帮忙担水泥。

  给的银钱不低,导致周围许多乡村的汉子都入了城,帮忙担水泥,挣些银钱。

  银行不吝啬花钱。

  流水的银钱花出去,每日那条路都能修出去好长一大截。

  目前主要是在修京城内的道路。

  路不能踩,所以每条路都只修一半,官府下了禁令,修好的那一半四日内,谁都不许去踩,否则就算是违法,要赔偿。

  不过四日而已,百姓们都看稀奇,倒是没有意见。

  只因着路只剩下一半,狭窄了许多。

  有些官员就不大高兴了。

  宫门口都修了水泥路,只给他们留下一半,从京城坊市去皇宫,有一条窄道本来就只能过一辆马车,如今还修一半。

  他们去上朝,要不只能走路,要不就是骑马。

  像张丞相这些官员,又要早起半个时辰。

  这几日抱怨声很多。

  “这什么路啊?竟然还不能走。”

  “昨儿有人摸了一下, 是软的, 什么路能是软的?”

  “容昭这个人,就是太会折腾。”

  “据工部官员说,这路的成本还不便宜,真是瞎折腾,浪费钱!”

  ……

  就在这种抱怨声中,四天过去。

  第一日修好的路取了两旁的禁止标识,工人们开始修另一半。

  张丞相早上晕乎乎起床去宫中,先走一段土路,土路的一半是还有禁止令的水泥路,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土路修水泥路,他又得走上修好的水泥路。

  张丞相抱怨了一句:“真是折腾。”

  想到这路是软的,他晕乎乎、小心翼翼踩上去。

  而后——

  嗯?

  嗯?!

  这路竟然是硬邦邦的!

  又平又硬。

  张丞相的眼睛当即就瞪圆了,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他下意识往前走,每一步都踩得很实,还十分平整,这种平整是整修再好的土路都比不上的。

  他越走越快,越走越心惊。

  平整,坚硬,没有灰尘,没有泥泞,一点也不起伏……

  张丞相只觉得这条路走起来都要轻松很多。

  很多,他便走到了宫门口。

  他看到徐尚书正从宫门折返,晕乎乎走着这条路,似乎还在惊讶当中。

  张丞相:“徐大人,你这是作甚?”

  徐尚书:“这路真是奇哉怪哉!”

  张丞相:“……”

  前几日的抱怨声,在踏上水泥路的那一刻,全部消失,甚至全都变成了惊讶和期待。

  这样的路若是铺满大雁朝……

  从水泥路正式能行走,每日上面都有许多看稀奇的人,他们走来走去,时不时发出惊叹之声,十分震惊。

  从官员到商贾,再到百姓,无一不好奇。

  “这路竟然是硬的!!”

  “天啦,若是有这么一条纵横南北的坚硬路段,从此以后,南来北往,多方便啊。”

  “别说纵横南北,就是只修一段也是好的呀,以后下雨再也不会泥泞。”

  “果然不愧是容世子,竟然做出这般神奇的东西!”

  “世子说修路时,我竟不知道是这样的一条路,真是太稀罕了。”

  ……

  有一因为交易市而来到京城的商贾蹲在地上,一脸震惊:“前些日子这东西不还是软的吗?怎变得这般坚硬?”

  他甚至下意识捡了块石头去砸这路。

  “干嘛?!”

  “你作甚?竟然敢毁坏道路!”

  “快快住手!”

  ……

  周围人立刻拦住他。

  然而,晚了。

  他的石头已经脱手,砸在地上,“砰”一声响,水泥路完好无损。

  霎时间,周围一阵倒吸气声。

  包括前来围观的世家,同样一脸惊叹。

  那商贾还蹲在地上,他确定了,这条路十分坚硬,若是家门口有这么一条路,若是他老家的村中有这么一条路……

  在惊叹过后,他和那些围观的许多人脑海中闪过同一个念头——

  我要水泥路!!

  但是很快,别说这些世家与商贾,就是想要水泥用来做其他用途的官员也没辙了。

  工部的人说:“方子在容世子和他的匠人手上,工部官员无人知晓。哦,如今在工部的谨王可能知道,去找谨王问问?”

  谨王知道,但谨王不说。

  于是,安庆王府每天都要收几大箩筐的帖子,全都表示想买水泥。

  这样的路若是能修成,真正意义上的利国利民。

  百姓当中,安庆王世子容昭的名声更加响亮,百姓们对她也更加信任。

  这就有人不满了。

  于是,就有官员说:“这路是很好,可水泥成本不算便宜,修这么一条路,实在是劳民伤财,若是用徭役,恐还会……”

  永明帝淡淡道:“容昭不兴徭役,这条路他来负责。”

  众人:“……”

  她负责?她怎么负责?

  古代修这么一条纵横南北的道路,参考一下秦始皇修直道,真要不短时间,而且需要太多的人力。

  这人力如果付钱,这得花多少钱?

  如果不付钱,那简直是劳民伤财!

  如今又是战争年,战争年修路,容昭这行为,不可谓不大胆!

  不过,永明帝都这样说了,官员们倒是不再说话。

  他们都等着看容昭接下来怎么办。

  也有一些圆滑之人,以及一些聪明的商贾,他们找到容昭,对她道——

  “容大人,如今你修路肯定要不少钱,若不然把水泥做出来卖?”

  “是呀,容世子你多建几个水泥工坊,定然能赚不少钱!”

  “容大人,你如今修了一段路,当知道得花多少钱……银行和交易市挣的钱,肯定不够的。”

  ……

  容昭笑着听这些人说完。

  而后,她抖了抖衣袖,轻声道:“我倒正好有关于水泥的事情要与诸位说。”

  她往后退,站在了台阶之上,扬声道:“水泥我不准备售卖。”

  瞬间,所有人面露失望。

  同时又十分不解,容昭缺钱,为什么还捂着水泥不肯售卖?

  容昭一双凤眼深不见底,嘴角始终带着和气的笑容:“水泥不卖,但水泥方子可以赠送——从今日起,为我用水泥修一段路者,便可得水泥方子与朝廷颁发的水泥生产许可证。”

  你修出一段路,我就给你水泥方子!

  她站在高两个台阶的地方,嘴角带着笑容,似十分和气,可脊背挺直,又有一股锐利如刀的锋芒遮掩不住。

  霎时间,所有人都是一怔。

  而第二日的报纸正式刊登了这件事。

  如今报社在当地世家的推动下,已经开遍大雁朝。

  京城日报发出当日,无数块板子就快马送往大雁朝各个州,速度几乎与朝廷下公文相当。

  也就意味着,报纸上刊登的事情,会在一段时间内,被整个大雁朝知晓。

  前一期的报纸还在对水泥大夸特夸,甚至用了许多文人的文章和笔墨来渲染,将水泥的模样描述得十分真实,让不在京城的人都很好奇、惊叹。

  后一期就是修路得水泥方子的报道。

  朝廷从京城派出两个钦差,带着容世子的人,以及工部修路使。

  他们从京城出发,一队往交州,一队往云州,沿路确定南北直道的路线,基于原本道路情况,划分成十里一段。

  而后,以就近原则为标准,交由当地想要换水泥方子和水泥生产许可证的商贾、世家、乡绅承包。

  没人承包路段,大雁银行出钱修建。

  消息一出,当即震动整个大雁朝。

  “什么?修路换水泥方子,这可是一件稀罕事。”

  “水泥方子早晚漏出来,倒是这个水泥生产许可证麻烦,得有这东西才能制作水泥售卖。”

  “这方式当真可行吗?”

  “咦?就近原则,岂不是我修的路在我自己地盘上?”

  “好像还可以……”

  “都传闻那水泥路坚硬无比,长期不坏,而且下雨无泥,极为平整,当真?”

  ……

  茶楼。

  张长言有些好奇:“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直接卖水泥方子,你再用卖方子的钱去修路不就好了?”

  容昭摇着扇子,如今五月,天气已经渐渐热了起来。

  她看了眼裴承诀与裴关山,见两人正在沉思,便道:“你让他们给你解释。”

  张长言看向两人。

  裴承诀想了想,这才开口:“方子其实不值钱,只要这东西开始制作,早晚都会透出去,关键是许可证,但水泥生产许可证这东西直接拿出来卖,终归不好。”

  就像盐铁一样,大家是不知道怎么做吗?

  不,是没有做的资格。

  水泥能卖出价格,是卖许可证。

  这件事皇帝肯定知道,不然容昭颁不出许可证。

  裴关山补充:“一条贯穿南北的道路,想要修建出来,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但交给当地世家和商贾、乡绅就容易了许多,十里路,也出得起这个钱的人太多。

  “那些人在当地盘根错节数年,势力极大,手下人和钱都不缺,修路比朝廷直接派人容易许多。”

  裴承诀点点头:“对,而且,一条南来北往的直道,并非完全笔直一条路,或许要经过他们所在州郡,他们修建的,其实是他们自己要走的路,如何不上心?”

  大雁朝如今还算平稳,南来北往,无论是商业还是其他,都挺发达。

  世家大族虽有根基,但也不是在老家待着避世,与外界不少接触。

  他们也会走那条路。

  所以,他们也是给自己修路。

  裴关山:“便是远一些的世家大族和商贾,修好一条水泥路,还拿到水泥方子和生产许可证,日后无论是赚钱还是修路连接上这条南北直道水泥路,都不亏。”

  名义上是给朝廷修路,可他们怎么算都不亏。

  张长言恍然大悟,“所以你将每段路都划得不长,水泥虽然不便宜,但生产起来也不是多贵的东西。他们各自出力修路,就能在最短时间、最小花费下,将南北直道修通?”

  容昭颔首:“聪明。”

  她微微偏头,轻轻一笑:“除此之外,还有一目的。”

  “什么?”三人忙追问。

  容昭慵懒地靠着窗户,声音淡淡:“足够多的人掌握水泥方子和生产许可证,这东西就不可能成为暴利行业,卖不上价格,日后若是还有人想修路,也不会花费太多。

  “这一路上修路的人太多,需要无数的人力,附近世家大族和商贾家的奴仆都能撬出来使用,那些距离远的商贾和世家,就要雇佣当地工人与挑夫,又可给许多普通百姓带去一份收入。”

  只要不是垄断,百姓的选择就多,压榨就能少。

  而修一条路可能遇到的问题,当地盘根错节的商贾与世家、乡绅去处理,绝对比容昭、朝廷去处理更好。

  ——这是最快且最有利最全面的办法。

  三人没想到,这种时候容昭还会想到百姓,他们深深看着她。

  半晌,张长言道:“一个水泥方子,一个水泥生产许可证,就能修出一条南北直道,此法极好。”

  他每次觉得跟着容昭学了很多的时候,她又能教他更多。

  这家伙总是算计人。

  可这家伙也总是惦记着人。

  怪不得他明知万劫不复,还是控制不住,一头栽了。

  裴承诀也深吸一口气,轻声道:“你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那我们便期待南北直道通畅的那一天,敬阿昭。”

  他端起茶盏。

  容昭笑着举杯,另外两人也端起了茶盏。

  在他们说话间,在京城的许多人已经让人快马回家送信——

  修,必须修!

  见识过水泥路有多好,谁不愿意给自己修一条?

  那些各州的世家大族、豪门乡绅都有人在京城,他们迫不及待让人回去传达自己的意思,水泥路真的太好了,这水泥方子与生产许可证,他们必须拿到。

  而且,要快!

  修一段路,得一方子与许可证,实惠到手,若是运作得好,还能得到名声。

  那条路贯穿南北,他们还都能用上。

  怎么看怎么划算,那一段路的一些花销,他们出得起。

  快马加鞭,消息从京城送往了四面八方。

  而朝廷派出去的两支队伍,已经沿着南北两个方向,离开京城。

  从他们出发开始划出一段又一段,这条路就已经开始修建,他们留下方子离开,身后热火朝天地动工。

  等到路修好,就能去官府领取许可证。

  商贾和世家、乡绅着急拿到水泥方子和许可证,这东西一旦见过,就知道有多实用,可以用到多少地方……他们就会有多想要。

  容昭不吝啬花钱,那些缺了人承包的地段,银行的钱如流水般花了出去。

  后面的路还没修好,前面的世家和商贾就已经准备好人平整路面,做好准备工作。

  只等钦差队一到,规划好路段,拿到方子,直接修建。

  因着后面的路已经修好,水泥方子需要用到什么,消息灵通之人都已知道,他们甚至连需要的材料都已经备好!

  两个钦差队,一个张丞相古板的大儿子张长知带队,一个是京城赵家的赵公子。

  北边。

  赵公子吃过干粮,深吸一口气,“继续出发,等我们回来之时就能走上水泥路,到时候就舒服了,大家辛苦一些,回去有赏。”

  来时是艰难泥路,归去是水泥直道。

  再没有这般令人期待的事情了。

  南边。

  张长知规划完一段路,就有人快马加鞭过来。

  “大人,小人是前面徐州方家的人,徐州境内,方家已经规划好路段,一切准备就绪,可否先把方子给我们,让我们开工?家主说,两边若是有几里偏差,方家全部承包!”

  “……”

  这种他只管与车队前行,确定直道方位,其他不管,后面就能有一条路诞生的情况,他真的是生平第一次见。

  容昭此人,将所有人的心思都拿捏得透透。

  但此时此刻,张长知却不是忌惮,而是由衷的笑意。

  ——只因这条长路,利国利民。

  长路漫漫,但在容昭的谋算下,众人拾柴,竟如此顺当。

  这种修路方式是第一次,但无疑,这方式是成功的。

  十天,京城与临府水泥路畅通。

  二十天,北边淮州水泥路许可证颁发。

  二十天,南边郑州水泥路建成。

  三十天……

  ……

  大雁速度!

  一个个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因此而震惊,此时再看容昭,他们的眼神更多了几分复杂。

  原以为最难完成的南北直道,原以为一不留神可能出事的战争年修路,竟然如此顺利、高速。

  动用了当地世家和商贾、乡绅的力量,银行不吝啬银钱,一切都顺利的不可思议。

  容昭此人,还有她做不到的事情?

  张丞相最近都没找容昭麻烦,虽然见面依旧板着脸,但在朝上,容昭说话时,他安静如鸡。

  毕竟,他儿子还因为容昭,在外得政绩。

  而且这长路,百利无一害。

  永明帝朝上大赞容昭,下了朝,也将她带到御书房。

  “容大人,这是皇上最喜欢的茶,今年统共就供了二两,皇上谁都不舍得,就只让给容大人泡上……” 小黄门满脸带笑。

  户部侍郎容昭,绝对是御前第一红人!

  容昭也笑:“谢皇上,那臣现在就尝尝。”

  她品了一口,立刻赞道:“好茶!”

  永明帝笑点她,戏谑:“你若是这一口少喝点,朕就信了你在品茶,你是渴了吧?”

  容昭满脸狡黠,这次不掩饰地喝了一口,“皇上知道臣渴了,还这般戏弄臣?”

  永明帝无奈摇摇头。

  随即,他真诚感叹:“大雁银行在扩建,国债越卖越多,国库不缺钱,你这南北直道,也以一个水泥方子修建。容昭,你虽年少,确实是国之栋梁。”

  若是所有朝臣都像容昭这样,他该多舒心?

  金娃娃,绝对是金娃娃。

  容昭一点没有脸红,反而正色起来,“皇上,臣当日提过的减税与轻徭役,不知如今可是时机?”

  永明帝看向她。

  永明二十六年五月三十日。

  此时北边还在打仗,南北直道也在各地的努力下,加速修建。

  这一日,朝廷下了公文——

  今年夏季,减赋税、免徭役……

  徐州。

  雷二最近都在修南北直道,今日收工,他与村里同样出来修直道的汉子们一起回家,脚步轻快。

  往日里修路都是徭役,累还没有收入,遇上当官的苛刻,更是吃都吃不饱。

  但这次不一样。

  这一次是商贾和世家承包修路,而且每十里就有一个不同的承包人。

  若是这个承包人不好,给的铜板太少,或者吃得太差,他们就会直接跑掉,去另一个承包人那里。

  雷二这个承包人原本给的价格是三十文一天,一个月就是九钱,这个价格算是很不错了,所以周围壮劳力都来了。

  但是旁边那个承包人给到了五十文!

  这更是天价,他们原本准备跑,承包人着急拿许可证,就给他们也涨到五十文,管饭。

  这个路段最近,雷二他们就在这里继续干。

  虽然也很累,但想到收入,这点累就不算什么了。

  承包人说了,等这段路修完,就让他们去帮承包人修家门口的那条路,到时候就不给五十文,给四十文。

  这个价格依旧很高,雷二他们全都同意。

  “这活计可真好,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修路这么好。”

  “是呀,而且这条路修好,以后出去多方便啊,那水泥路真是太好了,若是以后有钱,定要给我家也修一条!”

  “以前修路都是徭役,如今还能多挣钱,容世子这主意真好。”

  “只有容世子才会想着我们,那团团也好,我家给容世子供着长生牌位,求他身体康健。”

  “唉,今年徭役也该来了,赋税倒是不怕,最近修路挣了些银钱,布和粮也都准备好了,就怕徭役耽误我挣修水泥路的钱。”

  “不知道今年徭役是什么?”

  “别是打仗吧!”

  ……

  雷二听着他们说话,黑瘦的脸上带着憨憨的笑容。

  用水泥修路,这活不算苦,比原本背石头的土路好了太多,他虽然年纪大了些,但也做得下来。

  他儿子在团团做外送员,月银也很是不错。

  这几月,他们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等给儿子攒些钱,娶个媳妇,儿媳妇若是踏实肯干,可以去云容工坊试试能不能聘上,到时候家里多几分收入,生个孙子孙女……

  不拘男女都要习字。

  男的让他多读书,以后奔个前程。

  女的也让她读书,日后没准儿能入徐州新开的大雁银行做业务员,那也是又体面又好的工作。

  想到这里,雷二笑得更加灿烂。

  就在他们摸黑回到村子的时候,有许多村人快步迎了出来。

  “怎么了?!”

  “怎这么多人?”

  “莫不是徭役和赋税下来了?!”

  ……

  村长笑得露出没有牙的嘴,高声道:“公文下来了,容世子向皇上谏言,今年减赋税免徭役,皇上爱民如子,同意了,今年夏季没有徭役,赋税免了钱和布!”

  “当真?!”

  所有人顿时狂喜。

  雷二那一瞬间只有一个念头——

  回去定要拜一拜长生牌位,求老天保佑容世子无病无灾,平安健康!

  为了能继续更新维护本站内容,请书友们动动手点一次广告,再开启广告拦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