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站
作者:词酒      更新:2022-04-06 16:30      字数:3534
  谢书尧同李勤校长通过电话后, 就同京大医学部签订了人才引进的聘用合同,正式成为了京大医学部的一员。

  孙主任去安排人定制挂牌去了, 谢书尧去医学部教务科领到了给自己排的课, 扫了一眼课表,眉头挑的老高。

  医学部教务科是故意的么, 怎么给她安排的是大四的课程?

  还是基础医学系学生必修的临床诊断学。

  从教务科领到了教材,谢书尧又顺手拷到了其它老师上课用的ppt,回去加班加点地忙活了一周时间,将自己上课用的ppt给赶了出来。

  临床诊断学的课时横跨半个学期, 是在期中考试后开始的,根本没给谢书尧太多的准备时间,她就拿着教材和ppt去了教室。

  教室中一阵哗然。

  坐在教室里的学生都有点懵, 课表上写的任课老师是临床医学系的王睿教授啊,怎么谢书尧来了?

  谢书尧不是早就已经毕业了么?

  一个虚幻到有点玄幻的想法在这些学生脑子里冒了出来。

  谢书尧已经准备站到了讲台上,拿出自己的教师卡来, 刷开多媒体设备, 插上u盘, 将ppt打开,清了清嗓子, 拿起小麦克风来, 道:“大家好,我是谢书尧,接下来的半个学期里,我将和你们共同探讨临床诊断学的课程内容。希望大家多多关照。”

  ppt打开, 将只有课程名称与任课教师名字的那一页翻过去,翻到了自己的简历页,谢书尧道:“我本硕毕业于京大医学部,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系,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以下八项,发表论文七十六篇,具体的内容都在京大医学部的官网上挂出来了,你们可以去看,目前的职位是京大医学部直聘教授,哈佛大学生物医学系荣誉教授以及金陵药科大学的特聘教授。”

  “话不多说,我们切入正题。”

  谢书尧讲课的风格是相对固定的,和当初讲雅思与考研英语一样,生动有趣且极具个人特色。

  一节课讲下来,谢书尧自己都出了一身汗,她将一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又将课后任务布置了下去,回头就出了教室。

  教室里的学生看她的眼神实在是太复杂了,要不是她一旦开讲就会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估计她都撑不下这一堂课来。

  她一走,教室里就炸了锅。

  “我靠!我们同时入的学,她都已经博士毕业了,我才念大四?”

  “还是哈佛大学生物医学系的博士!我刚刚去咱学校的官网查了一下,走的是最高级别的人才引进待遇,她发表的文章几乎都是顶刊!别人发《sce》和《nature》费老鼻子力气,她发《sce》和《nature》就和吃饭喝水一样。”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skr人!”

  还有些人围到了张莉莉、姚雪苋身边,故意问,“看到你们曾经的室友变得这么牛逼,你们心里有没有什么想法?”

  张莉莉一脸无悲无喜,“还能有什么想法?她又不是现在才突然牛逼的,人家大一的时候就在生物国重承担项目了,我们还在修思修、近代史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学术理论……这已经不是羡慕和努力就能补得上的差距了。认清现实之后,我觉得这样也挺好,毕竟我和这样的大神还同住过一间宿舍,你们和大神说话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姚雪苋苦大仇深地翻着自己的笔记本,道:“她在课上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教材上有的她会讲,教材上没有的她也会讲,我记笔记的速度根本跟不上。你要问我现在有什么想法,我只盼着她能看在我们是同一级入学的份上,期末考试题目的难度设置得低一些,看在我和她当过一个月室友的份上,不要让我挂科。这临床诊断学……第一节课就让我深感吃力。”

  有人问坐在第一排最中间听课的周桦,“桦桦,你呢?你有什么感想?”

  周桦面无表情地给自己打了一管鸡血,“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追上室友的步伐!”

  问这个问题的人一不小心就说了实话,“能追的上吗?我觉得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了。看看咱们系里那么多的教授,搞了一辈子学术,也没有一个有这么高的成就啊。”

  周桦咬牙立志,“追不上也要追。”实际上她的内心早就崩溃了。

  有一个这么超神的榜样,怎么追?

  医学生的学制是五年,在大四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准备考研或者是出国了。

  相比起其它专业,医学生想要出国拿博士学位的话,难度比较高,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读研深造,有些人在读研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科研,读研结束之后就走上就业岗位了,有些人想在学术道路上走下去,会选择一所不错的高校继续深造。

  并不是所有‘好学生’都会走上科研岗位,有些人只是按部就班地学就可以把成绩搞好,但他们对于学习并没有太大的热情,对于搞科研,不少人甚至会觉得枯燥难当。

  也会有一些成绩并不是那么出色,但是耐性够好的人,会在读完本科之后选择读硕士,读完硕士之后选择读博士,一路深造下去。

  很多人对于京大与清大这两所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都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这两所学校的学生都会成为科学家或者是高精尖技术人才,其实不是,很多人会在本科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只不过天赋与学习能力放在那儿,不管他们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都不会混的太差罢了。

  京大医学部基础医学系大四的学生们就在面临这样问题。

  升学or就业?

  张莉莉和姚雪苋的大学前三年都还算努力,成绩也不错,站在了保研的范围之内,二人感觉自己可以先试一试学术这条路,因此都确定了保研这条路。

  周桦比张莉莉和姚雪苋努力多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卡在一个能保研与不能保研的边缘线上。

  更要命的是,周桦清晰地意识到,她并不适合走上科研这条路。

  不知道是从谢书尧身上找到的挫败感太多,还是她感觉自己入错了行,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反正她就觉得自己与基础医学格格不入。

  她打算去考公从政,走上仕途!

  周桦的性格一直都是藏着掖着的类型,当初她偷偷跟着雅思智能学习计划学习雅思而不想让张莉莉和姚雪苋知道,这会儿她想要放弃基础医学这条路,去仕途上经营,自然也不会让张莉莉和姚雪苋知道,她把两位室友都给瞒的死死的。

  -------------------------------------

  谢书尧的工作定在了京大医学部,杜岳和包萌的工作就也跟着定了下来。

  得益于谢书尧‘一带一群’的科研能力,杜岳和包萌发表出来的学术成果都挺优质,数量也足够,留在京大医学部绰绰有余,只是京大医学部对于他们这种国内学校毕业的博士有一个‘3+3’的要求,做三年,达到京大的要求,那便确定留校任教,并且直接享有副教授的待遇,再做三年科研,若是能达到第二个要求,直接升任教授职称。

  每年入职京大的博士能以百计,但三年后能留下来的人,绝对不超过三十,六年后能留下来直接升任教授职称的,更是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

  谢书尧同杜岳和包萌说,“京大的这个要求确实严苛了些,你们如果觉得困难,也可以考虑一下其他高校。以你们的水平,会拒绝你们的高校应该不多。”

  杜岳反问了谢书尧一句,“谢导,你会离开京大吗?”

  谢书尧噗嗤一下笑了,“怎么,博士毕业之后还想跟着我继续做?”

  包萌和杜岳也不害羞,齐刷刷地点头。

  谢书尧耸肩道:“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不会离开京大医学部的。你们要是想跟着我做,那就同孙主任说一声,博士毕业之后还是留在我的课题组就可以。如果你们跟着我做,‘3+3’肯定不用担心,甚至都不用‘3+3’,只要一个‘3’,我就有把握能让你们俩都达到教授的要求。”

  她这可不是吹牛,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项目才刚刚展开两年,第一年的成果出了不少,第二年因为她不在国内,积压了很多成果还没出,而搞科研又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出意外的话,在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才会迎来成果的井喷期。

  而且,因为前三年的研究都处在基础研究与局部研究的层次,到了第四年、第五年,科学研究会集中到一个具体的大课题上,层次会直接拔高许多,产出的研究成果也会得到升华。

  而包萌和杜岳如果要留校的话,赶上的就是高质量科研成果井喷的那两年,哪怕她不‘特殊照顾’这俩人,凭借这两人的科研能力,完成‘3+3’的指标都不会太难。

  当然,谢书尧也是在考虑了包萌和杜岳的研究方向以及综合研究能力之后,才做的这个决定。

  自个儿辛辛苦苦带出来的科研小能手,怎么能轻而易举地放到其它学校去?那不就便宜其它学校了吗?

  最最最重要的,她留在京大医学部之后,就需要直面一个问题——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

  亲手带出来的包萌和杜岳自然是最佳人选。

  要是盲选的话,万一挖来一个科研能力不怎么行的水货,那该怎么办?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章!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