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站
作者:词酒      更新:2022-04-06 16:29      字数:3562
  谢书尧给了这些金陵药科大学来的博士、博士后一周的缓冲时间, 这一周里, 由他们自由熟悉这边课题组的项目, 一周过后,这些人就将正式加入到项目的研究中来。

  这一周同样是给这些博士与博士后在生活上的熟悉时间。

  至于刚到首都就被谢书尧指派去跟着杜岳做实验的秦海,他只是一个特例。

  金陵药科大学来的博士与博士后本以为全国高校都一样, 研究人员虽然有压力,但不至于太累,按‘九九六’的要求走下来, 就算搞科研的心再佛系,也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成果。

  毕竟搞科研并不是纯粹的体力活, 它更考验一个研究人员的心志与毅力, 需要研究人员保持一往无前的气势,也需要研究人员对于那些不了解的东西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可加入到谢书尧的团队中来之后,这些博士与博士后都发现是自己‘井底之蛙’了。

  跟着谢书尧搞科研与在他们原先的研究团队中搞科研,完全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别的暂且不说,像谢书尧这样, 上手就直接丢了一百篇外文文献让他们一周内看完的导师, 金陵药科大学是绝对找不到的。

  谁能吃得消啊!

  博士与博士后还好,有一定的看文献功底, 那四位硕士就变得弱小无助还可怜了, 可怜兮兮地去找包萌和杜岳‘取经’, 得到了杜岳的真传。

  杜岳拿了一个本子交给那四位硕士,“这是当初谢教授给我们讲该怎么看论文的时候,我记的笔记, 你们拿去看吧。”

  “刚起步的时候,确实要难一些,多花时间去看、去学,练一段时间,看文献的速度就快起来了。我们当时跟着谢教授看文献的时候,两百多篇文献,一个月就看完了,后来看文献的速度就提升了,主要是熟练度也跟着提升了。”

  “看得多了,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想,该怎么写了。”

  别说是这四位硕士,就是那些博士与博士后,对杜岳都是相当佩服的。

  这才刚读博士一学期的时间,人家手上已经捏了五篇一区sci高水平文章,还有两篇已经写好,只需要按照谢书尧的要求修改好就能投出去了,目标还是tug这种医药学界的顶刊,许多博士后出站都不一定有这个水准,而人家才博士一年级,往后还有三年多的时间来精心雕琢成果。

  那四个硕士捧着杜岳的笔记本,就如同是捧着《圣经》一样,那些博士、博士后也纷纷过来拍了照片,打算学一学杜岳看文献的方法。

  包萌悄悄问杜岳,“你把方法都交给他们,不怕他们超过你?”

  杜岳看得十分开,“他们要是能超过我,那只能说是我还不够努力,技不如人,这有什么好怕的?再说了,他们都学会那些方法了,才能不拖咱的研究进度,也能帮咱们做很多事情,要是他们什么都不会,看文献速度还贼慢,怎么,咱俩搞个学术界的‘一带一群’?”

  “话说回来,都是一个课题组的,没必要互相攀比,不存在说谁比谁多出两篇论文就牛到什么地方去,到时候就业找工作的时候,是要和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医药学领域博士毕业生比,目光放长远些,现在帮了他们,就是给自己找到了盟友。”

  包萌豁然开朗,对那些金陵药科大学来的硕士、博士、博士后都热情了许多。

  这些金陵药科大学来的人虽然基础略差,但好歹也是能考上211大学的,智商能差到哪里去?这些人为了达到谢书尧的要求,手机全都调成了静音模式,锁进了抽屉来,早晨起床买两根油条一杯豆浆就来研究室了,午饭靠外卖解决,晚饭则是到附近的商圈简单吃点,基本上全部时间都扑到了研究中来。

  一周的魔鬼训练,所有人的效率都提升了许多,只不过同杜岳和包萌依旧有一定的差距。

  跟着杜岳做实验的秦海对这种差距的体验尤其强烈,“这京大医学部的科研氛围就是强,杜师兄不仅文厉害,做实验也是能手,几乎把实验操作标准都给背下来了……我感觉就是练两年都不一定能有人家的那水平。用药匙取药品的时候,他用目测都能将药物分量猜个不离十,绝了!”

  另外一个名叫李越的博士也是一肚子感慨,“人家这边才叫搞科研,咱们那边只能叫混日子。我看包萌师姐最近也在写论文,前几天我看了一下谢教授给的研究安排,一年有六到八个月的时间都在做实验,剩下的时间则是全部用来写论文,杜岳师兄厉害,有时候两周就能写出一篇论文来,包萌师姐稍微菜了些,那也一个月出一篇一区文章没什么问题。”

  说着说着,李越就发现秦海看他的眼神不太对,问,“哎,你这是什么眼神?”

  秦海对着李越身后的包萌讪笑了一声,“包萌师姐好。”

  李越的头发丝儿都一根一根站了起来。

  僵硬地转过脖子,强行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来,李越向包萌解释,“包萌师姐,你听我说,你的实力特别强,特别强!真的!我说的都是真话!”

  包萌翻了个大白眼,“一杯奶茶,不和你计较。”

  李越赶紧美团下单。

  坐回工位上,包萌双手捧脸对着电脑发了会儿呆,又默默调出杜岳发表的那几篇文献来看了一会儿,将所有窗口全部叉掉,咬牙将手机上的那些娱乐性质的app全都卸载,心道,“不能再混着了。”

  -------------------------------------

  别看包萌平时拖延症挺严重,她一旦下了决心,那可是比杜岳还狠。

  原先包萌来研究室的时候,脸上还会画一个淡妆,衣服每天都会换一套……这些精致的习惯,她全都改了。

  每天早早地来研究室,坐在桌子前,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啃谢书尧给她找的那些文献之外,她自己也下载了许多文献,一有空就对着文献死磕……完全没把自己当人看。

  到了晚上,若不是因为一个人回去有点不安全,包萌估计会是最后一个离开研究室的。

  杜岳大概是察觉到了包萌的改变,整个人也再度绷紧了发条。

  两位原先就有研究基础的人暗暗较上了劲,同在一个研究室里的人怎么会察觉不到?除了整天都沉迷学术无法自拔的谢书尧外,金陵药科大学来的那些人都快看懵了。

  读个博士而已,用得着这么努力吗?

  心里吐槽归吐槽,他们为了不被杜岳和包萌甩的太远,也都开始发力了。研究室就在这些人住的地方楼下,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睡前十分钟才回住的地方。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谢书尧将自己的硕士论文整理了出来,让杜岳和包萌做的实验也出了阶段性成果,谢书尧决定开一次组会。

  有了新的办公场地,谢书尧也不是缺钱的人,她直接在这办公场地里配置了一间能容纳二十人的小会议室,是一间玻璃屋,投影设备也全都配套齐了,省得她再和之前一样用白板写。

  杜岳、包萌加上金陵药科大学来的那十三个人坐在会议室里,包萌和杜岳一脸紧张,若是仔细看的话,他们脸上的那些紧张下面,其实还藏了兴奋,金陵药科大学来的那十三个人有些不理解。

  不就是开一次组会吗?至于这么紧张么?

  要是杜岳和包萌能听到这些人的心声,肯定会格外笃定地回一句,“至于!真至于!”

  谢书尧开组会的次数很少,过去一年中,开过的组会次数一巴掌就能数过来,但每开一次组会,谢书尧都是干货满满,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性质的组会上,谢书尧会确定下来一大堆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向,由他们来完成论文。

  换句话说,每一次开组会,都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井喷的时候。

  在组会上,谢书尧会将论文是什么题目,该用什么方法去分析等都给他们讲清楚,他们只需要带着耳朵去听,一区文章就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果不其然,谢书尧经过短暂的归纳总结之后,ppt上就放出了十一条论文的题目。

  谢书尧用激光笔指着这十一条题目说,“杜岳,包萌,这十一条题目是我根据你们俩这段时间的实验成果想出来的论文题目,你们各自选三个题目,两周之内完成,剩下的五个题目我来。如果你们要选标红的题目,那会后再和我联系一下,这些题目是一些学术期刊找过来的约稿,我详细给你们说说思路以及注意事项,写得漂亮点。”

  两周完成三篇文章,平均四天半就得写完一篇,就算是写论文速度相当快的杜岳,这会儿都感觉到压力山大,没想到包萌却咬牙答应下来,“行,我选第六个题目、第九个题目以及第十一个题目,涉及到这些研究内容的数据我熟,很多图件我都已经初步分析过了,不难上手。”

  关于谢书尧标红的那些论文,包萌一篇都没碰,她有自知之明,期刊约稿的论文难度肯定大,如果谢书尧说一个月完成一篇,她可能还会考虑逼自己一把,谢书尧给的时间这么紧张,她只要没疯,就不会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作者有话要说:  看了一本大神的文,真是太香了,再看看我自己写的文,嫌弃嘤嘤嘤

  感谢在2019-12-07 09:27:42~2019-12-07 16:13: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花开成雪 50瓶;小花花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