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032 一更
作者:红叶似火      更新:2023-07-16 01:52      字数:8657
  谢铮等三名在服装厂上班的知青也放了长假,安心复习。

  这样一来,服装厂的人手就更紧张了。

  好在宋书玉早知道他们干不长,因此并未将他们安置在不可或缺的岗位上,即便少了他们,服装厂也能照样运转,就是有些捉襟见肘。

  刘思勤就问宋书玉的意见:“厂长,咱们厂子里忙不过来,要不要暂时招几个顶替谢知青他们的位置?”

  几个哪够啊,但现在正是收购棉花的高峰期,厂子里资金有些紧张,多招人就意味着要多开工资,而且机器设备也不够。

  宋书玉琢磨了一会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先招学徒吧,正好到了农闲的时间,就当咱们厂开个进修班了,也能帮大家做点事,一举两得。”

  “还是厂长您想得周到,那招多少人?”刘思勤问。

  宋书玉想了想说:“裁缝学徒30人,销售学徒10人,就照上次的规矩来,通过了考核的录入人才库,下次招聘优先录取这批人。”

  上次他们的承诺已经兑现,凡是通过考核的上个月都已经入职了。

  也就是延时入职,肯定好招人。

  刘思勤笑着说:“还是先局限在咱们大队,还是全公社?”

  宋书玉为了减轻工作量便说:“先咱们公社吧,下次正是招工的时候,可以让其他公社有缝纫机和自行车的带工具进厂。对了,你这阵子辛苦了,再给我招聘一名秘书,如果你忙不过来,财务再招一名会计做你的助手。”

  现在厂子里的人多,事情也多,刘思勤掌管着财务,原材料购买,每天的销售业绩,还有发工资,做报表这些事都是她一个人在忙,偶尔还要兼任人力这块。

  可以说,她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这么长期下去肯定不行,而且随着厂子规模的扩大,宋书玉身边也需要一个得力助手。

  刘思勤笑着点头:“谢谢厂长,我这边暂时还忙得过来,暂时不用再额外招人。对于秘书,您有哪些要求?”

  宋书玉顺口就说:“性别女,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做事细致耐心,善于沟通。到时候你挑几个符合条件的让我选吧。”

  秘书毕竟是要经常跟她相处的,除了这些大致条件符合,还得看起来舒服顺眼才行。

  刘思勤一一记下:“好,到时候挑好了人再请您面试。”

  “嗯,招工这事由你跟薛容、齐明负责。”以前已经招过一次,大家都有经验了,宋书玉就不打算亲历亲为了,而是放权将工作分给他们,毕竟是给他们招手下。

  至于宋书玉,她要忙着招商。

  没错,宋书玉准备招商。

  现在货越来越多,只靠销售员走街串巷卖肯定不行,因为随着销售范围的扩大,这个成本会越来越高,销售的速度也会变慢。

  至于去县城找厂子,县里就这么多家厂子,该找的都找过了,只能另辟蹊径。

  鲁斌几人就是宋书玉的试验田。

  过去大半年,他们一直在服装厂拿货,周末摆摊,后来又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将货打包给几十里外的亲朋,自己从中抽取一部分利润。

  他们四人每个月能卖出去六七百件衣服,单提成每个月都能拿几十上百块,比他们的工资还高,几个人对本职工作都没那么上心了,要不是家里人压着,他们都打算辞职不干了,来跟宋书玉混。

  他们的成功也影响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宋书玉透露出这个意思后,他们就介绍了几个人加入兼职小摊贩的行列。

  但光他们介绍的这几个人还不够,宋书玉需要更多的人帮忙卖货,最好是距离远一些的,因为附近的市场都被他们开发得差不多了。

  所以就不能局限在他们公社。

  宋书玉将目标对准了周群英。

  经过一年的友好往来,周群英已经成为了红云大队服装厂的忠实顾客。现在她浑身上下穿的衣服都是出自红云公社服装厂。

  而周群英是做妇联工作的,认识的人多,其中就不乏一些没有正式工作的妇女,还有一些即将中学毕业的职工子弟。

  虽然今年恢复了高考,但考不上的人才是大多数。这些人在城里也找不到工作,现在下乡也少了,无所事事,能有个挣钱的行当,多份收入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总比一直在家吃闲饭,招家里人嫌弃强。

  周群英听完宋书玉的话后确实有兴趣,但也有顾虑:“这……这会不会不符合规矩?”

  宋书玉笑着说:“周主任,他们摆摊自食其力,又没剥削别人,靠自己的血汗吃饭,怎么会不符合规矩呢?您看,现在县里、公社摆摊的商贩多了不少。”

  他们小地方管得不严,所以已经开始冒出一些小摊贩了。

  现在这些属于灰色地带,没有明文规定可以做,但稍微出格一点的行为,也没有人管。

  而这些胆子大,敢于冒头,跑出来第一个吃螃蟹的,很可能就是未来一二十年市场上的弄潮儿。

  周群英到底是干部,还是很谨慎,怕被人举报,影响到自己和丈夫的仕途,不敢答应:“小宋,说是这么说,但上面没红头文件,咱还是要小心一些。这样吧,市妇联的肖主任是我的老同学,关系很不错,我把你推荐给她。市里单位不少,若能拿下几个订单,你们厂子今年的业绩就不愁了。”

  这虽然不是宋书玉期待的答案,但也不错。

  只要能打开销路,将产品卖出去,哪种方式都可以。

  宋书玉连忙站起来,紧紧握住周群英的手:“周主任,谢谢,谢谢,我代表我们服装厂和全公社的社员感谢您,要不是您,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小宋你太客气了,你们厂子的衣服做好看,质量又好,不然我也不会帮你推荐。”周群英笑着说道。

  她写了一封信,让宋书玉带去给肖主任,又表示会给肖主任打个电话说一声。

  再次谢过她之后,宋书玉拿着信回了厂子里,让厂里赶制几件衣服出来。

  她不知道肖主任的性格,但跟周群英合得来,关系还这么好,两人的性格应该不会差太远再是。此外,凡是女人嘛,哪有不爱美的,往这方便使劲儿准没错。

  除了衣服,宋书玉还准备带上销售经理齐明跟她一块儿出差。

  毕竟这些事以后都是销售部的事,这次就当是让齐明跟着出去学习了。以后要去市里拉订单,找销路也不用她亲自出马了。

  只是她一个女同志单独跟齐明出差,多有不便,宋书玉又点了一个女销售员,让两人准备一下,明天跟着她去一趟市里。

  随后她去找宋建国开了介绍信才回家跟家里人说了这件事。

  去市里,不知道呆几天,家里人都不放心。

  谢铮说:“我陪你一起去吧,咱们俩一直配合默契,成功率更高。”

  宋书玉也想,但还有一个多月就高考了,时间紧迫,宋书玉不想耽误他的时间。

  “不用,你在家好好复习,齐明和田思思陪我一道去。他们俩都是销售部的员工,正好让他们出去见见市面,同时学习学习。”宋书玉解释。

  苗秀英也说:“是啊,厂子里有人陪书玉去就行了,你就安心学习。我听说知青点的那些年轻人天天学到十一二点才睡觉。”

  虽然在老太太眼里,谢铮是最好的,可这些高考生的刻苦还是让老太太升起了危机感。

  她跟刘桂芝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就是为了让谢铮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三比一,谢铮败下阵来,只能算了。

  但吃过饭回房后,他还是将行李包拿了出来,边往里面塞衣服边问宋书玉:“去几天?”

  宋书玉看他这阵势忍不住扶额:“就两三天吧,具体的要看情况,反正不超过五天。这样吧,如果超过三天,我就给公社那边打电话,麻烦梁干事通知你们一声。百雀羚这些东西就不用带了吧?”

  “带上,最近天气比较干燥,每天涂抹上,以防皮肤脱皮。”谢铮还是塞了回去,又给宋书玉准备了两套换洗的衣物,牙膏牙刷水壶都没落下,“你看看还缺什么?”

  要宋书玉就带一身换洗的衣服就完事了。

  她摇摇头:“够了够了。”

  谢铮一把抱住她:“真的够了吗?不将我一起打包带走吗?”

  宋书玉推了他一把:“好啊,你变小,变成拇指大小,放在我的口袋里,我去哪儿你都跟着。”

  “真的?那我变了。”谢铮用额头蹭了蹭她的脸说。

  宋书玉撑着他的额头:“还是别变了,我怕我睡迷糊了把你给压扁了。对了,你要不要暂时搬回知青点住?”

  “为什么?”谢铮不乐意了,对着她的脸蛋不轻不重地咬了一口,“想赶我走?”

  宋书玉拿他没辙:“你想到哪儿去了?我这不是看他们每天都学的很晚,你却每次都要迁就我十点就熄灯睡觉,我怕耽误了你的学习。你去了知青院,学习的氛围更浓,还可以每天跟蒋正奇挑灯夜读。等高考完,你就搬回家。”

  “不要,我有媳妇儿了干嘛还要跟蒋正奇睡一个屋。”谢铮一口回绝,有些耍赖地抱着她,“跟你一起我睡得更香,精神更好,事半功倍。”

  宋书玉想着反正自己明天就要去市里了,便由着他:“行吧,你要是觉得学习时间不够就跟我说,回来后我搬去跟妈睡一段时间。”

  “你不说我都忘了,你明天就要走,不知道多久回来,你得补偿我。”谢铮关了灯,将她扑倒在了床上。

  肖主任剪着齐耳的短发,看起来比周群英要严肃一些。

  看完信后,她笑着说:“你们的来意群英已经跟我说了。最近这几个月,她可没少跟我提你这个小同志。说你多么多么能干,今天一看,果然不错。”

  宋书玉的长相偏向英气,端庄大气,这种长相颇受长辈喜爱,在同性之中也很吃得快。

  肖主任是个雷厉风行的职业女性,就欣赏这种干脆利落干事的姑娘,最烦的就是哭哭啼啼请她做主,最后真要处罚她家男人又跑出来求情的女人。

  宋书玉可以说从长相到性格都符合她的审美,再加上周群英了这层关系,因此她很好说话。

  宋书玉察觉到她亲近的态度,语气也从客气有礼转为了亲昵:“周主任跟您一样疼爱小辈,照顾我。她也跟说,肖主任您做事最是干脆,让我有什么就跟您直说。那我说了啊,肖主任,我还带了几件样品过来,您先看看我们的衣服。”

  不管有多少关系,最后还是要用产品去说话。否则只能利益交换,或者是将这层关系当作一次性消耗品。

  “好,你这小同志还准备挺充分的。”肖主任笑道。

  宋书玉示意田思思将衣服拿出来,展示给肖主任看。

  “肖主任,您瞧,这件干部装……”

  宋书玉从布料到手艺,再到衣服设计上的优点,一一介绍给了肖主任。

  然后又拿出一件他们给钢铁厂做的衣服:“肖主任,我们还可以根据每个单位职工的特性对衣服做一些适当的改进。您看,钢铁厂工人们兜里揣的东西都比较重,我们特意将口袋加厚了两层,这样不容易破。如果是钮扣厂这样的单位,我们会将两边的口袋一分为二,这样可以放更多种类的东西。”

  肖主任摸了一下,赞道:“还真是,你们厂子做得可真好,这相当于定制了啊。”

  现在的国营单位都没有服务的意识,纺织厂、服装厂都是按照计划指标,按部就班地生产。

  因为没有经营上的压力,也就不会去求变,为客户着想。

  宋书玉他们就主打这一点,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随时调整,当然价格相对也会便宜一点。

  她笑着说:“这是应该的,如果各个单位有什么其他的要求,都可以提,我们厂子会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肖主任觉得很新鲜,笑着说:“这样吧,正好明天我们妇联有个会,各大单位的妇联干部都会来,到时候我将你介绍给他们,先初步接触一下,如果有意向咱们再详谈。如果谈不成,我再给你介绍两个单位。”

  宋书玉连忙感激地说:“谢谢肖主任,我都听您的。”

  这可是个意外之喜,市里各个单位的妇联同志基本都会来参加,那怎么也有几十个人。只要能说服十分之一的人接受他们的衣服,这一趟收获就非常大。

  不过这样一来,两三天肯定是回不去的。

  宋书玉预料得不错,这次市里之行,整整耗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但收获也是相当丰富,他们一共拿下了四个厂子的订单,还有几个单位也有意向,只是在犹豫。

  宋书玉决定好好将这几个单子做好,然后拿这些成功的案例再去说服这几个单位就容易很多了。

  从市里回红云大队,先要坐车到县里,然后再坐车去公社。

  县里到公社的汽车一天只有一趟,中午一点发车。为了不错过这趟车,他们一大早就离开了招待所,简单地吃了点东西,坐车前往县里。

  只是汽车开到半路,宋书玉就感觉一阵反胃恶心。

  她捂住嘴,靠在椅背上,脸色发白,眉头紧锁。

  田思思坐她旁边,有些担忧:“厂长,您这是晕车了吗?”

  宋书玉轻轻摇头:“不知道。”

  她身体一向很好,活了两辈子从不晕车,一个星期前坐车的时候也没晕。但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上车没多久就觉得有些不舒服。

  田思思也没办法,只能将窗户打开给她透透气:“厂长,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宋书玉还是难受,但现在在车上也没法子,只能点头。

  “厂长要不要喝点水?”田思思关切地问道。

  宋书玉摇头,闭着眼睛,话都不想说了。

  见状,田思思也闭上了嘴巴,担忧地看着宋书玉,随时留意着她的情况。

  好不容易熬到停车,宋书玉跑下去就吐了,吐得昏天黑地,将早上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

  田思思赶紧递水壶给她:“厂子,你漱漱口。”

  宋书玉漱了口,将水壶还给她:“谢谢。”

  田思思回头看了齐明一眼说:“厂长,你脸色好白,现在时间还早,咱们去医院看看吧。”

  宋书玉本想说只是晕车而已,没必要特意去看医生。但齐明也在一旁道:“是啊,厂长,您可是咱们厂子里的主心骨,以后这坐车出门的事多了去,您要每次都这么难受怎么办?去医院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吧。”

  宋书玉一想也有道理,便去了医院。

  谁知医生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却问:“上次月经来是什么时候?”

  别说,最近这阵子实在太忙了,她都没想起这事。而且宋书玉的月经一向很规律很正常,她也从不会去刻意记日子,只有个大概的印象。

  “好像是一个多月前吧?”宋书玉也记不大清楚。

  医生直接说:“你去妇产科。”

  宋书玉愣住了,跟在后面的齐明和田思思也傻眼了。

  医生笑着说:“你这情况有点像是怀孕了,去妇产科做个检查吧。”

  做完检查,宋书玉拿着单子,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她轻轻抚摸着肚子,眼睛不自觉地湿润了,她真的怀孕了。

  “恭喜厂长。”齐明和田思思都高兴地说。

  宋书玉冲他们开心一笑:“谢谢。”

  出了医院,宋书玉想了想说:“这事你们能帮我保密吗?先别告诉其他任何人。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我不希望谢铮分心。”

  田思思连忙点头,眼神带着羡慕:“厂长和谢技术员的感情可真好。”

  齐明也保证,同时有些羡慕,谢知青可真命好,找了厂长这么能干又处处替他考虑的媳妇儿,如今连孩子都有了,要是再考上大学,简直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回去的路上,齐明和田思思为了宋书玉的身体考虑,干脆找熟人借了两辆自行车,轮流载她回去。

  宋书玉想自己骑车的,她没那么虚弱,现在的妇女快生了还在地里干活,她这才刚怀孕而已,要不是今天吐了,她都不会发现。

  但两人生怕她有个闪失,说什么都不答应。

  宋书玉便享受了一次专车接送的待遇。

  不过到了公社,就有另外一个人接过了这个任务。

  宋书玉从齐明的车上下来,惊讶地看着谢铮:“你怎么来了?”

  谢铮接过她手里的包,笑着说:“学习学累了,来公社透透气,你们怎么没坐汽车?”

  宋书玉说:“没赶上,错过了,就借了两辆自行车回来。”

  “难怪刚才停车的时候没看到你们,走吧,咱们回家。”谢铮拍了拍自行车的后座。

  宋书玉坐了上去,四人一起进了村,到了村口谢铮就停下来了,因为宋书玉离开这么久,还有很多工作要坐。

  谢铮把她的行李包拿走:“我回去了,你忙完也早点回家。奶奶炖了你爱喝的排骨汤。”

  宋书玉捏了捏他的手,满心欢喜地看着他:“好,你快走吧。”

  再不走,她怕自己会忍不住告诉他怀孕的事。

  宋书玉现在明白电视上那种无法抑制的喜悦是怎么回事了,她现在就很想告诉谢铮他要当爸爸了。

  但依谢铮的性格,恐怕他会高兴得好几天睡不着觉,也无心学习。

  眼看高考在即,宋书玉决定还是先忍忍,等下个月考试完了再告诉他。

  回到厂子里,一大堆的事需要处理,她忙得脚不沾地,也没心情想这个了。

  但等回了家,宋书玉就提出晚上要跟刘桂芝睡,直到高考结束。

  谢铮盼了一个星期,好不容易盼到媳妇儿回来,结果还是要独守空房。

  他很不乐意:“我已经复习得很好了,书玉你不会影响到我的,而且早睡早起对身体也好。”

  宋书玉瞅了他一眼:这话你自己信吗?

  她之所以要跟谢铮分房睡,一是为了让谢铮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二是医生提醒怀孕前三个月两人最好不要同房。

  为了孩子,也为了谢铮,分开睡是最好的。

  谢铮现在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两人有时候晚上说着说着就滚到了床上,暂时分房睡对谁都好。

  苗秀英和刘桂芝也支持,高考可是人生中的大事,实在不应该为了其他事分心。

  三票对一票,谢铮再次落败。

  但他不甘心,等吃过晚饭,宋书玉回房拿衣服的时候,他缠着不让宋书玉走:“你去市里这么久不想我吗?妈的床那么小,睡两个人太挤了,你今晚就留下,我保证认真学习到十点。”

  宋书玉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我们家的床都是一样的尺寸,我跟妈睡太挤了,跟你睡就不挤?”

  谢铮低头亲了她一口:“我可以抱着你,一点都不挤。”

  宋书玉看他又要往限制级上跑,赶紧推开了他:“我嫌挤,我困了,去跟妈睡了。”

  说完抱着衣服跑进了刘桂芝的房间。

  谢铮不好去丈母娘房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媳妇儿又飞了。

  起初两天,谢铮还试图将宋书玉拐回房。

  但见宋书玉异常坚定后,加上高考迫在眉睫,他也歇了这些花花肠子,老老实实地学习,白天去知青点,跟蒋正奇他们一起复习,晚上回家吃过饭还要点灯学习到很晚。

  有好几次宋书玉半夜醒来上厕所都看到他房里的灯还亮着。

  宋书玉有些心疼,想办法弄了一些票,让刘桂芝每天换着花样,多做些好吃的补补身体。

  现在他们家一个要高考,一个是孕妇,还有一个老人,都是需要补充营养的,必须得把伙食跟上。

  刘桂芝虽然节俭,但也心疼孩子,女儿女婿天天这么忙,这么辛苦,确实该吃好点。

  在谢铮高考前三天,她还把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炖汤给他们喝。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因为太过仓促,各省的高考时间也不统一,但都在公历12月,农历冬月。

  他们省安排在了12月5、6、7这三天,考点设在县里的几所学校。

  大冬天的,这么远,要是每天还要回家,太麻烦了,万一路上因为什么事耽搁了时间就更不好了。

  所以宋书玉找到宋建国,给谢铮开了一张介绍信,让他去住招待所。

  手里稍微宽裕点的考生都选择了住招待所或者是县里的亲戚朋友家。

  谢铮和蒋正奇住一间屋。

  宋书玉本来是想陪考的,但县里房子紧张,而且厂子里还有很多事等着她,所以将谢铮安顿好,又塞给了他二十块钱后,宋书玉就回去了:“三天后我来接你,加油!”

  谢铮送她到楼下,帮她围上围巾:“厂子里忙,你就别来了,考完我跟蒋正奇当天就回去。你和妈、奶奶在家里等我的好消息。”

  宋书玉没答应,但也没跟他争,只是笑了笑说:“我走了,你也回去吧,吃过饭好好休息,加油。”

  谢铮冲她挥了挥手,目送她骑上自行车离开,这才回了招待所。

  三天的时间过得很快。

  7号那天,宋书玉早早就去了县里,守在考场外,等着考试结束。

  这会儿的高考虽然重要,但还没养成后世那种送考的习惯,所以考场外空落落的,只有零星几个人在等,估计是县里考生的家属。知青和乡下的考生别想有这个待遇了,前者家人基本都在千里之外,后者乡下人要上工,哪有这个功夫来守着孩子考试。

  宋书玉将手插进兜里,慢慢地在考场外踱步。

  冬月,天气已经很冷了,呼出的气都是白的。好在今天阳光很好,中午后气温有所回升。

  等到下午四点多,考场终于传来了动静,靠生们陆陆续续地结伴出来,有的满脸喜悦,意气风发,但更多的是愁眉苦脸。

  这次高考宣布得太突然,留给考生们复习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

  而且很多考生都好多年没接触过课本了,早将学到的知识还给了老师,所以考完后,大部分人心里都没底。

  宋书玉站在路边,盯着大门里出来的人。

  几分钟后,她在人群中第一眼就找到了谢铮。

  他就像是鹤立鸡群一样,让人下意识地将目光聚焦到他的身上。

  蒋正奇和那群知青都围在他身上,仰头跟他说话,看样子是在对答案,每次他一开口,就有人沮丧,也有人欣喜。

  二十岁的谢铮,已经初露锋芒。

  等高考成绩一宣布,他会成为全市最亮眼的一颗星星。

  忽然谢铮停下了脚步,抬头四处张望。

  其他人见状,也跟着停了下来,问他在找什么。

  谢铮看到了宋书玉,眼睛发亮,笑着说:“我媳妇来接我了,我走了。”

  说着拔腿就往宋书玉跑去。

  蒋正奇见怪不怪了,撇嘴说:“走了,走了,咱们这些孤家寡人就别去凑热闹了。”

  男知青们乐呵呵地笑,女知青们有的附和,有的沉默。

  谢铮一口气跑到宋书玉面前,抓住她的手说:“等久了吧,不是让你别来吗?我又不是小孩子了,考个试而已,还要人来接。”

  口是心非的家伙,真不想她来,那他刚才在校门口找什么?

  宋书玉心情好,没戳穿他,拉着他的手放在腹部,笑容满面地说:“阿铮,我怀孕了,已经两个半月了,开心吗?”

  谢铮瞬间石化,两眼放大,手抖得不知道往哪儿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