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作者:红叶似火      更新:2023-07-05 05:09      字数:4028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喇叭就响了起来,里头传来宋建国粗噶的大嗓门:大队擅长刺绣,针线活好的社员正月初二那天上午九点到我家集合,有点事要大家帮忙,请社员们相互转告!

  循环响了好几遍,将枝头的鸟儿都吓飞了,刺耳的喇叭声才结束。

  苗秀英将头发梳成一个髻,然后用盘发网兜将头发包了起来,放下梳子问孙女:“书玉,你宋叔找会刺绣的社员做什么?”

  马上就要过年了,村里串门的多,肯定会谈到这个,宋书玉怕老太太说漏嘴,笑了笑道:“不知道,兴许是队里有什么事需要大家帮忙吧。”

  “队里能有什么事?会不会让大家去补渔网啊?”桂花婶子端着洗脸水出来泼在院子里,隔着一堵围墙道。

  刘桂芝摇头:“那就不知道了,也许吧,不然找针线活好的去干嘛?”

  桂花婶见自己的猜测得到了认可,拿着盆子站在院子里隔空跟刘桂芝聊了起来:“干一天算几个工分啊?”

  “周书记没说,那应该就是没有吧。”苗秀英呵呵笑问,“桂花,初二你去吗?”

  一听说没工分,桂花婶子就不乐意了,大冬天的这么冷,又是大过年的,她才不想去补什么渔网呢:“算了,我不会刺绣,针线活也不好,就不去丢人现眼了。”

  桂花婶子针线活确实不怎么样,去也是陪跑白搭浪费时间,宋书玉便没有多说。

  有这种疑问的不止桂花婶子一个人,吃过早饭,陆陆续续有人跑到宋建国家打听是什么事,有几个工分。

  搞得宋建国烦不胜烦,干脆中午在喇叭里澄清没有工分,让大家不用问了。

  没工分做白工谁乐意啊?

  社员们顿时没了兴趣,各回各家,准备过年的事去了。不管过去一年过得怎么样,过年都要开开心心的。

  大年三十这天,宋家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一道红烧鲤鱼,一道红烧肉,一道清蒸腊肉,一道韭菜炒鸡蛋,一盆筒骨萝卜汤,还有一个清炒白菜,五菜一汤,荤多素少。

  村里其他人家也一样,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飘出诱人的香味。吃过饭后,孩子们穿着最好的衣服,揣着糖果、瓜子、花生之类的,到处串门,整个村子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初一,因为按规定不放假,大队里组织大家上工,社员们拿着锄头去挖地,可地里不少土冻得硬邦邦的,很不好挖。

  宋建国也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人,招呼大家做做样子,在地里呆了半个小时就宣布下工。

  大家又高高兴兴地继续回家过年了。

  时间转眼就到了大年初二这天,早上吃过饭,宋书玉带着奶奶去了宋建国家。

  他家院子里已经稀稀拉拉地来了几个妇女。大队长施明,大队会计李双全,妇女主任赵淑芬也在,宋书玉过去跟他们打过招呼后问道:“宋叔,几点了?”

  宋建国抬手看了一眼表:“还差五分钟到九点,再等等吧。”

  “叔,要不在喇叭里再催一下,咱们再等二十分钟,要是大家都不来,那就不等了。”宋书玉很不喜欢不守时的人,要是由她做主,那说九点就是九点,迟到一分钟都不行。

  早晨本来就比较冷,让大家一直这么等着也不是事,宋建国搓了搓手说:“也行,双全,你去保管室再催一下大家,就说咱们只等二十分钟,超过时间就不用来了。”

  李双全点头,小跑着去了保管室。

  宋书玉则将奶奶和先到的几个妇女请进了屋里,招呼大家坐下喝水,同时悄悄观察这些未来的绣娘们。

  大家都以为今天是义务劳动,这些妇女却早早就到了,说明她们都是思想觉悟比较高,心眼比较实在的那种。看她们的面相也都是本分憨厚之人。

  宋书玉放心了,她弄这个刺绣小队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奶奶有个轻省点的活干,同事的品行很重要。

  二十分钟后,又陆陆续续来了几名妇女,加起来总共也只有十几名。

  不过人贵精不贵多,刚开始十几人已经足够了。宋书玉帮着陈培云给她们每个人发了一套针线和一块白布,让大家在上面绣一只小鸟或是一朵花。

  这可把妇女们给搞懵了,不是说补渔网吗?怎么让她们绣这种没什么用处的东西?

  可看陈培云和宋书玉都没有解释的意思,大家只好按捺住好奇心,穿针引线干活。

  妇女们能憋住,施明三人可别憋不住了。

  施明从烟盒里抖出一两支烟,分别递给宋建国和李双全:“宋书记,你就别卖关子了,你到底要做什么?”

  神神秘秘大张旗鼓的,搞得过年好几个亲戚朋友询问,他都答不上来。

  宋建国做事老练,现在还没跟刺绣厂那边签订合同,这事并不是百分之百能成,万一不成,岂不是让大家空欢喜一场?对他,对宋书玉都不好。

  所以他打了个哈哈:“就我个人的一点小想法,等有结果了我第一时间告诉大家,今天辛苦你们了,要是有事你们就去忙吧。”

  施明三人都不肯走,反正现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就在这里瞅瞅宋书记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妇女们手里的绣活都完成得差不多了。

  宋书玉拿来一支笔,在刺绣的空白处记上她们每个人的名字,然后将刺绣收了起来。

  陈培云则一人抓了一把瓜子,笑眯眯地将人给送走了:“今天辛苦大家了。”

  妇女们云里雾里地走了。

  倒是施明三人看出了一些端倪。

  宋建国这是又出力又出东西的,劳神费力搞这么一出,不可能只是为了消遣大家,他肯定在计划什么大事。

  只无论怎么打听,他们两口子的嘴就跟蚌壳一样,闭得紧紧的,半点消息都没透露。

  所以只能指望宋书玉那边了。施明和李双全都是大男人,不好追着小姑娘问东问西的,赵淑芬这个妇女主任就没这个顾虑了。

  而且她还是赵文军堂姑,算起来也是宋书玉的长辈,她开口,宋书玉肯定不好拒绝。

  赵淑芬没直接找宋书玉,而是拉着苗秀英聊天:“婶子,这年也过了,很快就要忙起来了,书玉跟文军啥时候办事啊?”

  苗秀英是个实诚人,讪笑着不知道该怎么搭这话。

  宋书玉从堂屋出来,主动接过话茬:“赵主任,我们家倒是想呢,可上次我生病,花了不少钱,如今手里头比较紧,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我不想委屈了文军。”

  赵淑芬拉着宋书玉的手笑道:“都是一家人,说什么委屈不委屈的,手里头宽裕,咱就办隆重点,手里比较紧,咱就一切从简,最重要的是啊,结婚后你们小两口齐心协力和和睦睦过日子,这比啥都强。婶子,你说是吧?”

  苗秀英笑呵呵地点头:“是这个理。”

  赵淑芳又扭头看着宋书玉:“书玉,你们这边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姑姑跑一趟,争取将日子给定下来。”

  恐怕她的希望要落空了。

  宋书玉故作害羞地低下头,将这事推到了赵家头上:“赵主任,我们家没什么要求,都听文军的。”

  “行,你这孩子真干脆,那我下午再去找你。”赵淑芬笑着松开了宋书玉的手,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去赵家了,正好赶上赵家人在吃午饭。

  葛慧玲连忙叫大儿媳妇拿了一副碗筷过来:“淑芬,你今天过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啊,家里都没什么菜。”

  “嫂子不嫌我不请自来就好。”赵淑芬接过碗解释道,“我刚从宋书记家出来,想着有件事要跟你们商量,就没回去,直接过来了。”

  葛慧玲好奇地问:“是在忙修补渔网的事吗?怎么弄这么晚?”

  赵淑芬摇头:“不是,具体什么事,我现在也不知道,但看宋书记的样子,应该是好事。”

  一听是好事,葛慧玲来了精神:“什么好事啊?宋书记连你都没告诉吗?”

  赵淑芬无奈道:“没说。我今天过来是为了另外一件事,过完年文军都24了,他跟书玉的婚事年前就定下来了,不如趁着现在还不忙,办了吧。”

  闻言,葛慧玲缓缓放下了筷子,有些拿乔地问:“是宋家等不及,差你来的吗?她们家还说了什么?”

  赵家其他人也纷纷看了过来。

  赵淑芬笑道:“宋家人口简单,书玉也是个痛快人,她说这事看你们这边的意思。我寻思着文军的腿还没好,宋家也只有宋书玉一个主要劳动力,两家人都有心结这门亲,不如都简单点,请几个亲戚吃个饭做个见证,就把这事给办了。”

  葛慧玲嚼着嘴里的饭,感觉有些没滋没味的。

  宋家可真是一毛不拔,什么都不想出,就想要她一个儿子。就连过年,宋书玉也没上门拜年送礼的,有把她这个准婆婆放在眼里吗?

  她不吭声,其他人也都不说话。

  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闷,赵淑芬隐约明白了赵家人的态度,有些生气:“三哥,这门亲事当时咱们可都说得好好的,你们今天什么意思?想要反悔吗?”

  赵大根有些不自在,摸了摸下巴,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葛慧玲说:“淑芬不能这么说,这乡下谁家娶媳妇不要彩礼的?我跟你三哥辛辛苦苦将文军拉扯这么大,他以后就要去给刘桂芝和苗秀英养老送终,生的孩子也跟她们宋家姓,她们平白得一这么劳动力,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原来是想要钱,赵淑芬放下筷子:“你们想要多少?”

  葛慧玲伸出手掌:“不多,就五十块,咱文军多能干踏实啊,去了宋家一年也不止挣五十块。”

  一副宋家占了大便宜的模样。

  赵淑芬都气笑了:“你要得可真不多,我就没听说谁家去做上门女婿的还要彩礼的,你当是嫁闺女啊。”

  怼了葛慧玲一句,赵淑芬直接对赵大根说:“三哥,你可别犯糊涂。咱们周围几个大队,多少人想说宋书玉,要不是她非要招婿回家,哪能轮到文军啊。宋书记多重视她啊,她自己也争气,大队有什么事都是第一个来的,以后我这位置十有八九是她的。要不是个姑娘家,我看宋书记都能培养她接班。这样好的媳妇儿打着灯笼都难找,你们可想清楚了。”

  宋书玉的能干要强,大队里谁不知道。

  赵大根有些意动,正想开口,就听到门口传开赵文军的声音:“淑芬姑姑,谢谢你,但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你还是让我们家再想想吧。”

  “对,这么大的事哪能嘴皮子一碰就说定的,我们商量商量再说。”葛慧玲跟着附和。

  敢情她成了那个多管闲事的人,赵淑芬气得冷笑:“是我多事,你们以后可别后悔。”

  撂下这句话,赵淑芬不顾赵大根的挽留,甩手气冲冲地走了。

  早知道葛慧玲母子做事这么难看,当初她就不该同情赵文军,撮合这门亲事。眼下这样,她怎么跟宋书玉交代啊。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