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十二章 华夏历史五千年
作者:丁珰      更新:2023-07-04 06:51      字数:11736
  当李晓诗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天幕之上的时候,离上次仅仅相隔了一天。

  历朝历代,所有具有代表性时期的朝代中,所有人的顶头上,都出现了一道濛濛的白光,散发着盈盈光晕。

  身穿小襦裙的女孩儿走进画面中,头上的两个发包边上垂下的发带随着她的动作一晃一晃的。女孩儿面容白净,笑容甜美。

  【嗨,大家好呀,我是李晓诗。是一名来自未来的初中生。】

  所有正在田里劳作、渠里服役、饥荒等死、战场厮杀、戏楼听曲、登山远望……返乡途中、朝堂之上的人们都呆住了,愣愣地看着这突然出现的、巨大的天幕。

  他们之中,有的人觉得这天幕很是眼熟,好像之前见过,有的则是揉了揉眼,不可置信地望着这再次出现、堪称举世独一奇观的一幕。

  朱瞻基欣喜地来到朱棣的身前:“皇爷爷,仙幕重现了!”

  即将参加考试的苏洵父子三人、犹在饮酒赏景的李白……甚至是无数无数正在街上行走的百姓们,都不约而同抬起了头,看向了天幕。

  李晓诗穿着翻找出来为了出去踏青买的襦裙,梳了双丫包包头,站在了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先人面前。

  纵然心跳如擂鼓,李晓诗依旧没有弱了架势,肩挺背直,昂首挺胸地站着,再一次做了自我介绍。

  郑重其事。

  上一次自我介绍完全是牵线木偶,不明白其中意义,这一次则是背负了五千年的积淀,心情激荡。

  她双手交叠,俯身向下,向着哥哥昨晚出门为她买回来换上的高清摄像头,深深鞠了一躬。

  “前辈们好。”

  她在向上下五千年的所有先人们鞠躬,问好,表示敬意。

  李珉站在镜头之外的地方,望着妹妹墙上他今天背回来安装上的大显示器,视线落到了李晓诗的身上。

  “哥哥,这是真的吗?”

  “哥哥,为什么不让百姓们看到我的录、直播呢?这不公平。”

  “哥哥,帮我修改一下吧。”

  “所有的人,都有资格看到,所有的朝代,都应该要看得到。”

  “人人平等,不是吗?”

  “哥哥,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不过现在我已经不害怕了,我很高兴,这个系统能够选中我。”

  “哥哥,谢谢你呀。”

  “……”

  听说和她对话的都是历史上已经逝去的人之后,妹妹明明脸都吓白了,但等理解了事情的全貌,还是第一时间就说出了她的想法。

  那些大片大片飘过的“弹幕”,原来都是千千万万百姓们看到她直播后的反馈。

  她并不认为统治者、名人,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既然他们能够看到,那么天下之大,万万千千的老百姓们都该有资格看到才对。

  诚然,对于时代的发展来说,这些统治阶级的确是最应该从现代的思想和知识中学到新东西的人,他们的问题也是最应该被李晓诗看到的。即便百姓们不理解,不明白,就算看了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无论如何,一视同仁地观看直播,是他们该有的权利。

  所以,他连夜去买了新的摄像头,又在今天白天出门买了新的显示器,给设置弹幕区留出了更大的位置。虽然他的钱包瘪了,可能要吃好几个月的馒头咸菜,但为了妹妹、为了她的这份心意的话,也是不值一提的。

  李珉目不转睛地看着妹妹。

  小姑娘正在对着镜头说开场白,可他脑子里都是昨天她虽然没有血色但坚定的面庞。

  他忽然理解了为什么须知上写“概率低”、还能选中他妹妹的原因了。

  李晓诗自我介绍完毕,她来到原定的位置上坐下。

  屏幕上已经开始有弹幕了,但内容不多,稀稀落落的。这也和她哥哥坚持要给设置一个弹幕过滤机制有关,被系统平台判定为无关紧要的“灌水”内容,就会被概率过滤掉。

  她笑起来脸上有两个浅浅的梨涡:“我知道,可能很多人知道了我是后世之人以后,都会对我所了解到的历史感兴趣。比如王朝的更迭、或者是帝位的传承。”

  【但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我现在刚上初中,学到的内容也都只是我之前念给大家的内容。不过我特地去查找了资料,从我哥哥那里学会了朝代歌,概括了华夏上下数千年的王朝。现在可以作为前言来告诉大家。提前让大家直观地了解一下我们华夏五千年的历程。】

  朝代歌?

  即便很多朝代的统治阶层还都不能理解这突然出现的天幕是什么东西,还在为这震撼一幕感到惊疑不定,但此话一出,他们不约而同都转移了注意力,开始关注起了李晓诗话里的内容。

  这是要说朝代之间交替轮换的童谣吗?

  刘彻几乎是立刻就站了起来,为了之前直播内容正在心焦的忧虑也被暂时放下。

  “给朕记!”

  他倒要看看,是谁在大汉之后、取而代之。

  像他这样的还有不下百位的皇帝。

  朱元璋大笑一声,看向身边的太子朱标:“标儿,你说,这是不是老天对我们大明的恩赐?”

  以标儿的优秀,大明的未来也定是一片坦途,大明统治,必千载不灭!

  康熙帝亦是朗声笑道:“记!让朕看看,大清之后,又有哪些杰出之朝!”

  溥仪呆呆地坐着,面前摆放着退位诏书,看不清表情。

  李晓诗清清嗓子,这段她在休息日也早起背下的朝代歌,是她认为的,能够给这些君王们的、她们想知道内容的最简单的途径。毕竟她不是什么老学究,也不是什么资深历史研究者,知道的实在有限,不如直接全告诉他们,让他们先大概了解,在之后的“历史录作业”中再自行寻找相关信息。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夏商周的开国君王们都苦笑。

  他们连王朝的崩溃都已经知道了,现在再次听到这些,真的没有其他想法了。

  嬴政更是脸色冷淡。

  不就是汉嘛,已经知道了。

  昨天得知了秦二世而亡的扶苏微垂着眼坐在下方,渐渐攥起了拳头。

  汉。

  两汉?两汉是什么意思?

  刘彻有点懵了。

  他很确定在他们大汉之前没有别的汉了,如果是和西周东周一样的话……西汉东汉?

  他们是哪个汉?

  大汉又为什么会被分成两个??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李晓诗的一段话,在数不尽的百姓中没有引起什么波澜,或许他们只知道,这仙幕上的小仙童诵的诗歌听起来还挺顺口的。但在懂文识文、有知识有见识的统治阶层和文人士族中,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三国乱世。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天幕,不知道心中该有什么想法。

  三分魏蜀吴他们懂,反正迟早都会称帝。但——魏蜀吴过后的晋是什么意思?

  这场旷世大争,难道胜者不应该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曹刘孙之一吗?

  晋又是哪来的??

  现在还有哪一方势力,是能够横扫天下,夺取这三大头势力,建立新政权的吗?

  唐。

  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或许之前的想法错了。

  他认为,晋之后就该到隋、到唐了。

  没想到这里竟然又把南北朝给算上了。

  可是如果算了南北朝,那晋之后,南北朝之前,这乱世之争,也要全被写进李晓诗的“历史课本”吗?

  那得等多久才能到唐?

  ……

  不敢想象,太恐怖了。

  明。

  朱棣捏紧了拳头。

  朱瞻基见状,连忙贴心地给他皇帝爷爷揉开手指。

  明之后是清,清之后就没了。这放在谁身上都会生气。更何况是他们家这位用实际行动昭告天下要“天子守国门”的永乐皇帝。

  皇朝纷争,能者得之。这本身就没有什么错。

  但你清夺了我们大明的天下,就是这么造磨的?

  要知道,这可不是说“皇朝至此延续”,而是“至此完”!

  如果是你们清能一直守着天下,倒也好说,可皇朝都没了,这是怎么才能弄成的啊,简直无法想象!

  仙童的时代应该是非常好的,但她说清朝已经完了,那她又是身处什么地方?

  不会不在华夏了吧?!

  作孽吧清。

  康熙一掌拍在桌面,震起奏章纸张数本。

  周围人惊慌失措地喊“皇上息怒”,他却都听不到了。脑子里来来回回翻转回响的,都是李晓诗的最后一句。

  皇朝至此……什么?

  ……完?

  天下败在了大清手中??

  李珉已经坐下,他从楼下拿上来了水果和牛奶,现在正慢悠悠地给妹妹削苹果。

  这段口诀说出来,能给古代的皇帝们造成多大震撼他能想到,更别提妹妹还要求把所有朝代、所有人的观看权全部给打开了。

  只从那骤然翻滚起来的弹幕就能知道那边有多混乱。

  啧,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爆炸啊。

  李晓诗背诵完成,看着涌动的留言,哥哥说是弹幕——他们都好激动,这短短的朝代歌,应该能够把华夏的经历告诉他们一部分了吧?

  偶尔还能捕捉到一些熟悉人的问题,李晓诗只看,一个都没有回答。

  看了一会儿之后,李晓诗挪动鼠标,移到了之前在哥哥的帮忙下、搜索出最理想最合适给他们看的视频的浏览器上。

  《华夏历史发展混剪》

  哥哥说,不仅可以直播她本人,还能在屏幕区域给她划出来一部分,改成捕捉屏幕,用作播放她在观看的视频。

  稳了稳有点澎湃的心潮,李晓诗重新看向镜头。

  “各位前辈们——”李晓诗尽力稳住声音,庄重而严肃地端着嗓子,继续说道,“可能一个口诀不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所以,我同样找来了更为直观的资料。接下来我会和大家一起观看,希望观看直播的无论是谁,大家都能认真对待、我们的历史。”

  把早就组织好的措辞说出,心中默念这是排练好的、排练好的,别紧张,李晓诗点开了早就准备好的视频。

  所有人的注目中,仙童所在的地方移动到了天幕下方一角,而剩余的部分、偌大的幕布,则是突然变成了黑色。

  完完全全的黑。

  把整个天空都要盖住一般。

  正当百姓们都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感到恐慌、高喊着“天罚!”“这是天罚!”时,一道巨大的声响猛然在天地间响起。

  厚重而悠长的钟声遥遥飘来,宛如雷霆乍起,却似云端回味,在天边由远及近。

  而后,纯黑的天幕从中间缓缓向两侧分开,像被什么给撕开了一样,露出了黑幕之下的、另一个世界。

  高大巍峨的山川、滔滔不绝滚滚东去的江河,云卷云舒、日月变幻,壮阔而波澜的山河为衬,一行笔力虬劲、龙蛇凤舞似的大字缓缓浮现。

  ——华夏历史五千年。

  所有人都被这天神般的景象震撼,君臣端坐、目不转睛,文人怔然、无不惊愕,百姓混乱、高喊神明……

  华夏历史五千年。

  能够理解这行字的人都在心中反复地念着,即便天幕山河壮阔,他们也完全无法把视线从这行字上挪开。

  明明字形都不一样,阅读方式也不一样,可是他们发现自己就是能够看懂,并深深地为这行字下深埋的厚重感而感到战栗。

  ……这是我们的史诗。

  人间混乱,天幕之景却不因这份混乱而停滞,依旧按照既定的轨迹播放着。

  钟声不歇,号角声起,昂扬激越的乐声中,有人影出现在了天幕上。

  那人身裹兽皮,臂膀裸露,脖颈手腕都带着兽骨兽牙磨制成的饰品,散乱的头发披肩而落,正高举双臂,目视上天。恢弘的号角声中,镜头拉远,成百上千的人在他身后出现,他们跪地,他们呐喊,他们向苍天叩首。

  【涿鹿之战】

  大字跃起,背景再变。

  兽皮加身的人们手中高举木棍,棍上或绑石块或系兽骨,成两军之势奔跑对峙,嘶吼交战。

  小字紧随其后,叙述着这场原始战争的情况。

  【约公元前2500年,轩辕与蚩尤战于逐鹿。】

  天地变色,旷远空阔的大地一转变为云翻风诡的天空,日升月落,人影变迁。

  【公元前2697年,黄帝纪元元年】

  悠长绵远的钟声陡然停止,鼓声暴起,咚——!

  许多正在仰着脖子看天幕的百姓都被这一声吓得顿时哆嗦起来,刚刚定下来的心神再度七上八下,险些直接跪倒。

  而文人墨客天地君臣们注意更多的、则是在这一声之后出现的字体。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夏字比之前的“逐鹿之战”还要大,且夺目。

  铁笔银钩,飞白墨溅。

  而后边作为背景的,则是第一次出现了建筑。

  他们心中犹疑,却又隐隐觉得猜测无误。

  天幕这一次,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将历史的变迁一一展现。

  仙童李晓诗所言的“资料”,正是记录着这份内容的惊世巨作。

  仿佛为了印证他们心中所想一般,天幕上画卷一样的情景再次变化。

  号角不歇,战马奔腾,金戈声声。和逐鹿之战的类原始战争不同,这场交战出现的武器要更为精良,声势也要更为浩大。

  天幕正中,和【逐鹿之战】一样规模、一样字形的四个大字出现,带着同样的一行小字。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桀,夏朝灭亡。】

  还未出现的败仗被用这种形式播放出来,夏王朝众人本该谁也提不起兴致,但他们却全无颓态,专注而认真地看着天幕。

  天幕上叫做“字”的东西,可以学习;

  天幕上那些人打仗用的武器,可以学习;

  天幕上出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学习。

  下次不知道还会不会能够看到天幕,更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继续学习,所以、要抓紧时间,抓紧一切时间,去理解、去体会,去尽可能地记住、去学习去模仿,这上天恩赐、能从后世流露出的东西。

  巨大的商字过后,再出现的是和【牧野之战】【鸣条之战】一样的字体排版。

  【牧野之战】

  【武王克商,商朝灭亡。】

  然而画面再变,却不是什么王朝什么战役,是两行占据着屏幕正中的小字。

  以兽骨龟甲做背景,小字虽小,对于观看天幕的人来说,依旧很大。

  【甲骨文。是华夏已发现的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

  【华夏最早文字可查的历史,自此而始。】

  所有文化峥嵘的朝代,所有意识到这行小字对文化和史学意味着什么的观众们都再忍不住,唰地站起,脸色涨红。

  甲骨文、甲骨文——

  华夏最早可以研究的历史,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些龟甲兽骨可以从哪里得到?好想弄来一观!

  和妻儿一起观看天幕的王懿荣嘴唇颤抖,伸手遥遥抓向天幕,眼眶在一瞬就红了起来。

  这是那些“龙骨”,这是他收藏研究的“文字”,这很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被后世铭记的事……

  它们出现在了华夏五千年的概要中,以一个文化的形式,冲进了被王朝和战争统治的概要中。

  这就是文明啊——

  这就是文明啊!

  王懿荣伏掌而泣。

  天幕之上,鼓声叠叠,巨大的【西周】破跃重重刀兵应然出现,为仁义开国暴虐亡国的夏商画上了句号。

  金戈声消,鼓点渐急。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而随着画面的转变,和【西周】一样的【春秋】两个大字出现,所有鼓声刹那便被筝声取缔,一瞬间,仿佛面前被展开了一副全新的画卷一般。

  【春秋】

  【约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姬发颓然而坐。

  东周。

  原本在听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的时候还在疑惑。

  虽然知道了周被分为了东周和西周,在想或许这个“分两半”是指东西周的两半,但又觉得无论如何东西周也该合在一起说,比如“一统秦两汉”,放在一句里才是,怎么会是一半跟夏商,一半单独说呢?

  而现在,看到这个以朝代名称模式出现的、大大的“春秋”二字,他终于懂了。

  原来“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半”并不是为了顺口而改的“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半”而是真的、字面含义的,东周被分成了两半。

  东周甚至都不配拥有一个像“西周”一样的出场。

  在这浩浩长河中,属于东周的年岁里,“东周”或许将永远地成为一个背景,一个陪衬,一个明明存在、却完全无足轻重、不被任何人放在眼里的朝代。

  而更为辉煌的、被全部人所铭记的,或许只有“春秋”、以及那个还没来得及出现的另一半了。

  乐声铮铮,春秋二字消失,天幕上再次出现了和“甲骨文”出现时同样的一行小字。

  【公元前722年,史书《春秋》编年始于此】

  所有史官纷纷肃容,双目却炯炯,紧紧盯着天幕之上的这一行字。

  《春秋》,一本不过万字的史书,竟能与“甲骨文”这种发现放在同样的位置,以同样的方式,挤进“华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在被战争支配的王朝更替中,占据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后世之人竟从未轻视过它们、甚至将它们与王朝放到了同等的地位。

  许多史官和修史者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为这份敬重,为这份传承。

  铮铮乐声宛如流水,悦耳却不平和,步入佳境。

  天幕之上——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

  齐桓公抚掌大笑。

  那几个称霸的比他都要晚,但“齐桓公称霸”五个字是最大的,占据着这一画面的主导位置。

  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好名字!

  乐声逐渐急促、音转激昂,节拍也越发明显。简笔的舆图之上,一道红线蜿蜒勾住联合了晋楚二地,为这春秋史上的第一次弭兵之盟勾勒出了形状。

  【公元前579年】

  【晋楚盟和】

  周灵王二十六年,第二次弭兵会盟前夕。

  十四国的士大夫齐聚商丘,正待会盟,谁知天幕于此时出现。

  此刻,所有代表本国君主的士大夫们都肃穆地仰视着天幕,对那一行小字进行了庄重的注目礼。

  弭兵会盟,停战协议。他们身负重任,为了一时的安和,来代表国君向晋、楚示弱,奉晋楚两国共为霸主,大家一起上贡,以求和平。

  但这次和上次完全不同,这次前来,剑拔弩张、危险重重。能否成功暂且不论,但参会过程一定是在凛然的杀意之中。

  士大夫们俨然长叹,又都暗定了决心。

  此次大会若成,他们也会和天幕上显示的一样,被史书铭记。

  且看成败!

  西周君臣已然颓丧。

  春秋,春秋。

  这还能算是周的天下吗?

  周天子之下,这么多国在纷争、联合、夺掠。

  大周国君全无威势。

  他们此刻才清楚地意识到,李晓诗先前读课文时所提到的:周天子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是个什么意思。

  竟是如此慽慽。

  天幕再转,士兵列队的画面不见,一尊巨大的方鼎出现在天幕之上,鼎身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公元前536年】

  【子产铸刑于鼎,法理成文】

  看到这一幕的子产却并没有激动兴奋,他正在晋国的宾馆中,袖手而立,身旁落着一地的院墙。

  他目光凛凛,姿态谦和却不谦卑,对冷脸责备他的晋国臣子解释着拆墙的缘由。

  他原本陪着国君来到晋国上缴贡品,却不想晋国国君竟不接待。就算是小国,也有小国的尊严,国君都在此,晋怎能这么侮辱他们的国君?他便命人把晋国宾馆的围墙给拆了,才让带着贡品的车马入内。

  拆墙之前就已经打好了解释的腹稿。谁知天幕出现。

  但这也不影响,还是要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再说。

  子产侃侃而谈,哪知对方却没有分心来听他长篇大论,只是抬头看着天幕上一闪而过的“郑国子产”,而后愣愣转向面前的子产。

  天幕画面又变,浩浩平原,旅人行走于天地之间。路绿田,过黄土,登山林,渡河川。山云变幻,这一行人却脚步不停、踏过了许多个春冬。

  【公元前498年】

  【孔子开始周游列国】

  “先生!是您!”

  由布衣学者们围成的团体中,许许多多的弟子面露激动,看向早已显出年老的孔子。

  孔子捻着胡须,双眼凝视着天幕上的场景,神态安和,面庞慈宁。

  他不急不躁,微微一笑。

  史上留名,终究是能令人开心的。

  旅人隐入山间,乐声陡然高昂,舆图再现,兵戈起。

  【吴越之战】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见天幕把这一载入史册的功绩展现给全天下人共看,夫差哈哈大笑。周围臣子纷纷恭贺。

  然而笑声未完,画面却已然改变。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除了脸色刹那难看起来的吴王夫差,在此之前的朝代,所有人都骇然瞠目,不可置信地望着这一幕。

  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一共只有二十年。

  二十年的时间,一个亡国之君、称臣拜服的亡国之君,竟然能够亲手向敌人复仇,一举反败为胜、兴复旧国。

  勾践、越王勾践,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真的能够做到的事情吗?

  后世之人却皆心态各异。

  刘彻冷哼,毫不留情地点评:“愚蠢。”

  勾践有没有才都是虚的,吴那么强大,灭越后更是国力雄厚。那还留着勾践做什么,直接拉去杀了不就行了,一了百了啊。

  非要留着勾践,这不就是在给自己养心头患吗?

  就好比匈奴——

  算了,不提也罢,提起这些就生气。

  吴。

  勾践匆忙收拾东西,回头深深看了一眼他挂起来的苦胆,匆匆离去。

  天幕能够记得他、能够把他成功了的消息告诉他,他是很感激的。

  但是……

  夫差一定会来杀了他的!

  越的残民也不再注意头顶的天幕,纷纷帮忙帮助勾践逃离,哪怕叠上自己的性命。

  天幕可是说了,他们的王成功了。

  那么只要王还活着,他们无论生死,都是值得的。

  越迟早会大败吴。

  他们迟早能够回去。

  即便是死,他们也坚信,天幕之上的事情绝对能够成真。

  天幕说了: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千越甲可吞吴啊!!

  春秋终于滚滚而过。

  【战国】两个大字跃然幕中,乐声已然达到了又一个,然后顿然休止。

  厚重的大门如同历史,被缓缓拉开。

  流水高山,琴音缈缈。

  层层书卷、斑斑墨痕之间,白须老者手握竹简,溘然长逝。

  【公元前479年】

  【孔子逝世】

  孔子的学生们都愣在了当场,直到画面再转,【《左传》本春秋编年记事停止】出现,他们才懵懂回神,泪流满面。

  “先生!”

  “老师!”

  孔子微笑着,缓缓摇了摇头。

  逝者如斯夫,流水长年,人世变化。

  生死之事,全待天定,没什么好伤心的。

  琴声携筝,拨点婉转,悠然如轻。竹制的书简缓缓铺开。

  【李悝变法】

  【公元前445年,李悝变法,著《法经》。】

  魏国。

  身为孔子弟子的弟子,李悝正在为天幕提到的孔子逝去而感慨,却不想下一刻就轮到了自己。

  他惊讶地看向手边正在整理的各国刑典汇总。

  难道他的计划真的成功了吗?

  这还未编撰成功的《法经》、以成文的律法来保护变法的成果,竟真的成功了。

  正待他欲再度提笔,却听天幕上的乐声越来越和缓,比之孔子逝世相差无几,而后又猛然一震,瞬时再度激烈起来,甚至伴有马蹄踏踏。

  【公元前390年】

  【墨子逝世】

  【战国七雄】

  四个大字随着奔腾不休的马蹄黄沙浮现,下方,一行长长的小字,解释着战国七雄的含义。

  【秦、齐、燕、楚、韩、赵、魏,七雄争霸。】

  不止嬴政,所有观看天幕的秦国先辈们都在这一瞬坐直了身体,还有的扶上了腰间的剑。

  秦。

  秦在最前。

  几世秦王却都忍不住在想:难怪之前的朝代歌里没有听到其他几个国,原来都在“战国”里含着呢。

  但春秋战国,战国之后又有秦。

  一统秦两汉。

  一统。

  是哪位秦王终于实现了这一宏愿,不枉秦数代之奋斗?

  而现在看到【战国七雄】中排在最当先的【秦】,他们已然肯定了猜测。

  眼看离结果越来越近,所有秦王都忍不住呼吸急促,双眼死死盯着天幕。

  是我秦国哪代的好儿孙!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画面之上,法鼎重现,竹简铺开,一人束发黑衣,站立于法鼎旁,遥望着竹简上的“法经”二字。

  魏国。

  正欲再度与人说法展现自己才华的商鞅凝视天幕和天幕上的人半晌,蓦地转身往回走,收拾起了行囊。

  那个人不是他。

  但他有种感觉,那个“人”就是他。

  【百家争鸣】

  【约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学术界空前繁荣。】

  百家争鸣意味着什么,战国及之前的人们可能不是特别能够体会得到,但后世朝代的学术人却无不心生向往。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却有不少人被感动到落泪。

  思想、学术,虽然道途坎坷,却从来没有被遗忘。

  【公元前350年】

  【秦迁都咸阳】

  【公元前349年】

  【秦推行二十等爵位】

  二者连出,秦王秦臣皆与有荣焉。

  秦的一条法令,都能够被后世铭记,被纳入这具有代表性的“史书”中。

  要知道,此时仍然是七雄争霸期间,可天幕连续播放了许多独有秦的画面了。

  秦并不强。

  但,秦国君臣却都大笑起来。

  何等的荣耀。

  这亦证明了,他们那位大一统的儿孙秦王,实现霸业一统,是何等的英武!

  马蹄踏过,烽烟重重。

  标志着战争的字体隔了这许多的事后再次出现。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齐大败魏军,庞涓自杀。】

  齐军阵营中,田盼看向孙膑。

  孙膑微微颔首。

  计策已定,且行便是。

  即便庞涓见到天幕,也并不会知道他是如何败的。

  【公元前338年】

  【秦国车裂商鞅】

  秦孝公猛然瞪大了眼。

  他的重臣,他的能臣,就这么被秦国自己车裂了?!

  魏国。

  即便天幕如此说,商鞅依旧没有停下收拾行囊的动作。

  他将李悝所著的《法经》珍重收起,带上行囊,踏上前往秦国的道路。

  秦国势微,国力也确实并不如何出彩。

  什么大一统什么霸主,什么车裂,那都是后世之事。

  即便知道了未来的发展,商鞅依旧没有犹豫,仍然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废井田制、重农耕业,削贵族权利、统一租税……他回望着魏国城池,心中慨然。

  他的想法,他的理想,他力求的明君雄主,会在秦国吗?

  【公元前334年,魏齐互相称王。】

  东汉末年。

  荀彧端坐,见此,遥遥望了首位的曹操一眼。

  周天子衰微,诸侯国也只称“公”,无论如何,他们也都是供奉着同一位天子的。

  直到魏齐,称王伊始。

  那么他的主公,又是否会像魏齐王那般,有朝一日……自立称帝?

  正当后世文人在感慨着天幕上孟子庄子接连逝世时,天幕的乐声鼓点越来越急促。

  画面之上,大军列阵,君主会盟。

  当中四个大字,笔锋凛然。

  ——【五国攻秦】

  小字紧随其后【赵魏韩燕楚联合攻秦,秦被迫割地求和。】

  未经此事的秦王虽有恼怒,却也忍不住挑眉:齐王这精的。

  听着这些内容的老百姓们则是在掰着指头算过之后好奇了:“为什么少一个国?不是七国吗,除了秦国,剩下那个咋不打呢?”

  齐王冷笑。

  齐自春秋就是“春秋五霸”,现在又是“战国七雄”,能跟其他人一样吗?

  吃力不讨好的事儿,谁爱干谁干,让他们去打吧,打赢灭了秦这个发展最快的,那是好事。打不赢也没关系,秦也够不着我们。

  倒是这个天幕,他倒要看看,什么是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这个秦两汉的秦,到底是不是他们现在这个秦。

  天幕上战争场面极其热烈,看起来就像是战马在天空奔腾一样,而乐声不歇,鼓点急促,一场又一场的战争闪过。

  【公元前278年】

  【秦将白起攻陷楚都】

  【楚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白起坑杀40万降卒】

  中间还掺杂着一幕【范雎入秦】【献策“远交近攻”】

  刘彻眼红地看着天幕上的字。

  白起,白起。

  白起好啊!

  他想要啊!!

  而历代秦王,皆是屏住了呼吸。

  他们有种预感——

  要来了。

  快来了。

  【周朝灭亡】

  【公元前256年,秦攻洛邑,东周公降】

  【公元前249年】

  【秦相吕不韦灭东周公】

  姬发苦笑。

  差不多了。

  国家成了这个样子,亡不亡的,也没区别了。

  难怪要把东西周分开,东周这王朝,本就名存实亡。

  东周的天下,是诸侯国的天下啊……

  这一幕过后,天幕上的乐声已经急促到让人听着听着、感觉压抑到喘不过来气的地步。

  而画面中,万马策驰奔腾,兵戈啷当相接。

  伴随着接连的战争而起的,是漫天的黄土、轰鸣在众人耳畔的,是震天的擂鼓。

  【公元前230年】

  【秦灭韩】

  【公元前228年】

  【秦灭赵】

  【公元前225年】

  【秦灭魏】

  【公元前223年】

  【秦灭楚】

  【公元前222年】

  【秦灭燕】

  【公元前221年】

  【秦灭齐】

  小字闪烁之快,一层叠一层,让人差点捕捉不到其间字究竟是什么。唯一能看懂的、不变的,就是“秦灭——”二字。

  画面骤转,兵戈尽消。

  所有激荡的琴筝号角擂鼓一瞬皆寂,四下无声。

  泛黄的舆图之上,一行大字立于正中——

  【秦一统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