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第六十三章 侍妾
作者:糯团子      更新:2023-07-03 07:53      字数:3660
  第六十三章

  日落西斜,朱轮华盖香车缓缓在宫道上穿梭。

  红日映照天际,倾洒而下的日光不经意落在沈鸾眼角,犹如缀上的胭脂。

  茯苓静静候在一侧,小心翼翼觑着沈鸾脸色。

  自沈鸾从水榭回来后,心绪一直不佳。

  长长的宫衣曳地,香车精致华丽,红漆八足盆架上设有汉白玉长方形花盆。

  沈鸾手上握着一纸鸢,那纸鸢叫墨汁浇了个透,再不复先前的光鲜亮丽。

  沈鸾双目皱着,眉宇间怒气未消。

  先前裴衡还道,叫她将纸鸢送去东宫,或许他能修补一二。可如今……

  肮脏不堪的纸鸢好似染上裴晏的嘴脸,张着血盆大口嘲讽沈鸾的无能为力。

  沈鸾轻揉眉心,难以释怀。

  不知该向裴衡作何解释。

  茯苓揣度沈鸾的心思,轻声细语:“郡主可是在为纸鸢烦心?”

  沈鸾望她一眼,眼中意思不言而喻。

  茯苓弯唇:“依奴婢的意思,郡主断不该为这死物烦心。左右不过是一个纸鸢,没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

  沈鸾:“这我自然是懂的,只这一个阿衡哥哥送的……”

  茯苓弯眼:“太子殿下送的自然是极好的,只以前太子殿下往蓬莱殿送来多少好物,也不见郡主这般患得患失。”

  茯苓笑笑,到底还是旁观者清:“且太子殿下送纸鸢不过是博郡主一乐,若是适得其反,倒也失了太子殿下送礼的本意。”

  茯苓说得头头是道,沈鸾紧皱的双眉终于舒展,笑望她一眼:“何时你也会讲这些大道理了?真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和绿萼待久了,你也学了她那一套。”

  茯苓:“那郡主觉得是好还是坏?”

  沈鸾唇角下撇,佯装苦恼:“一个绿萼念经就够烦了,偏如今还多了一个你。我不过是觉得愧对阿衡哥哥一片好心……”

  话犹未了,沈鸾倏然怔怔,视线落在那纸鸢上,喃喃出神。

  恍惚间,裴晏那道讥诮似在耳边响起。

  “你究竟是愧对裴衡,还是真的喜欢他?”

  沈鸾面露怔忪,一时之间也分不清,自己对裴衡,究竟是愧疚多点,还是……

  思绪还未收回,忽听耳边传来一阵马蹄声。

  是家里的小厮,那人纵身下马,打千儿遥遥朝沈鸾请安。

  沈鸾挽起车帘一角,隔着车窗好奇:“可是母亲有事吩咐?”

  小厮垂首,单膝跪地:“夫人唤小的前来,问问郡主的车舆到何处了。”

  沈鸾被逗乐:“我不过是离家半日,母亲也太紧张了些。”

  ……

  已是掌灯时分,沈府上下灯火通明,一众奴仆手持戳灯,侍立在府门前。

  沈氏愁眉苦脸,在花厅前来回踱步,她手上还握着一信笺。

  信笺上的内容简单,却足以叫沈氏和沈廖岳崩溃。

  自那日见到那瞎了一只眼的老妪,沈氏日日做噩梦,有时会梦见一女子穿着繁复贵重的宫衣,满头珠翠,眉眼和沈鸾有分的相似。

  那双琥珀眼睛流露着哀愁缠绵,她朝沈氏伸出手,哭着央求她将孩子还给自己。

  有时也会梦见那老妪,蓬头垢面,瞎着一只眼睛问自己,为何自己只是进宫接生了一个孩儿,就落得这样的下场。

  面目全非,家破人亡。

  沈氏无数次从梦中惊醒,冷汗涔涔,汗流浃背。

  那信笺上写的是沈鸾真正的生辰八字,按理说,这事只有他们夫妻二人还有皇帝知晓,然如今……

  沈氏愁容满面,那信笺叫她紧握在手心。

  一日寻不到那老妪的下落,沈氏一日不得安心。

  她不解,明明知晓沈鸾身世的宫人早就被皇帝处理干净,为何这老妪还会存活于世。

  沈氏忧心忡忡:“将军,你说卿卿会不会……”

  沈廖岳拢眉,沉声:“你若是这个样子,长安回来定会生疑的。”

  这些天沈氏看沈鸾看得紧,也幸而沈鸾以为沈氏是因着她落水一事心有余悸,未曾多想。

  沈氏皱紧眉:“我能如何,她今日能隔着门将信笺丢进来,明日就能亲自找上卿卿。若是叫她和卿卿碰了面,那我们……”

  一语未了,沈氏忽的咬紧双唇,她握着丝帕颤巍巍望向沈廖岳。

  防人之心不可无,她不可能时时盯着沈鸾,不叫她出门。

  沈氏抬眸,忽的掷地有声:“……我想带卿卿回老家一趟。”

  暂且避避风头,待抓住那老妪,她再回来。

  且前日她刚从侯夫人那得来药方,若是在府中叫小丫鬟煎制,宫中那位定会知道。然若是回老家,天高皇帝远,总不至于落了把柄在他人手上。

  沈廖岳盯着妻子,青玉扳指在指间转动,蓦地轻叹一声,浑浊沧桑的眸子遥遥望向皇宫。

  ……

  红墙绿瓦,富丽堂皇。

  崇阁巍峨,坤宁宫静悄悄侍立在黄昏之中,红日缠绵,落在檐角。

  廊檐下金丝藤红漆竹帘半卷,宫人穿金戴银,手捧攒盒,缓缓自廊檐下穿过,静悄无人耳语。

  殿内袅袅藏香萦绕,皇后轻倚在美人榻上,秋月手持小木锤,半跪在榻沿上,轻轻为皇后捶着腿。

  忽闻门首传来轮椅滚动声,皇后双眼一亮,睁眸笑道:“衡儿来了?”

  裴衡端坐在轮椅上,任由来福推着自己。

  来得匆忙,他身上的长袍未换,慵懒华贵。

  “儿臣给母后请安。”

  拱手抱拳后,裴衡细细打量皇后的脸色:“母后可是又犯了头疾?”

  皇后挥挥衣袂,自榻上起身:“到底还是衡儿心细,比不得那不听话的煜儿,日日夜夜往外跑,只知叫我悬着心。”

  裴衡弯唇:“军中事务忙,六弟离不开身罢了。若非如此,他定日日来母后宫中请安。母后可请太医来瞧过了?”

  皇后点头:“瞧过了,只说是老毛病,没什么大碍。”

  裴衡:“天冷,母后自当当心些,莫叫……”

  倏然,湘妃竹帘卷起。

  佛堂香烛辉煌,一人莲步款款,自佛堂走出,素白缎袄,月白绵裙。通身素净淡雅,无半点金器。

  忽而撞见皇后和裴衡,女子面上闪过一丝慌乱,急急福身:“臣女见过皇后娘娘,见过太子殿下。”

  她怀里还抱着厚厚一沓佛经,是刚抄录好的。

  眉目清秀,样貌虽算不上出挑,然胜在气质脱俗。

  皇后近日多梦忧思,故在寝殿后又设了一方佛堂。

  她扶着额角,好似方想起:“我倒是忘了这事。”

  皇后转身抬眼。

  秋月会意,自女子手上接过佛经,亲自端至皇后身前。

  皇后随手翻阅,她唇角挂着浅浅笑意:“这手字倒是写得不错。”

  皇后不叫起,那女子自然不敢有多余的动作,始终保持着福身请安的姿势。

  连着抄了整整一下午的佛经,双手酸麻。皇后虔诚向佛,手抄佛经时,必是要跪在蒲团上。

  连着跪了好几个时辰,这会膝盖更是疼得厉害。

  皇后轻瞥她一眼,不动声色收回目光,她转而望向裴衡:“衡儿,你瞧瞧如何?”

  裴衡面不改色:“母后喜欢,自是好的。”

  皇后笑而不语,将手中佛经交由秋月手上,方缓缓看向那女子:“起来罢。”

  苏融轻声道了句:“是。”

  眼眸轻抬,视线不经意自裴衡脸上掠过,苏融忽而一惊,双颊泛起红晕。

  她也曾随母亲进宫,远远见过裴衡一眼。

  太子殿下身份尊贵,高高在上,只有对着身侧女子时,方会低头。

  后来苏融才知,那叫裴衡低头的,是长安郡主沈鸾。

  而如今,裴衡近在咫尺。

  一身象牙白暗花祥云纹长袍,温润如玉,贵气雍容。

  苏融不敢再看,怕失了分寸。

  “你先下去罢。”

  皇后的声音轻轻在耳边落下,苏融陡然一怔,匆忙福身退下。

  好似刚刚的撞面,不过是意外。

  殿中又只剩下服侍的宫人,皇后和裴衡相对而坐,由着秋月案旁布让,伺候用膳。

  “这几日我心中总是不安,所以想着抄抄佛经,可惜我眼睛不好,抄多了眼睛疼,幸而苏融写得一手好字。她家里虽只是三品小官,家教却是极为森严,人也不错,这些天都是她陪着。”

  话落,又抬眼望向裴衡,见裴衡面色淡淡,皇后收了声,不再言语。

  饭毕,自有宫人端着攒盒退下。

  秋月扶着皇后的手,在园中走动消食。

  四下无人,只余皓月高悬,树影婆娑。

  青石板路静无人烟,隔着花障,隐约可见佛堂烛光绰约。

  秋月踮脚去瞧,只依稀看见裴衡颀长的身影。

  他在为皇后抄剩下的佛经。

  秋月声音轻轻:“娘娘放心,该说的奴婢都和苏姑娘说了,她是个聪明人,自然晓得如何做。”

  一语未了,秋月仍忧心,“娘娘,若是太子殿下知道……”

  皇后冷眼横扫:“知道又如何?”

  沈鸾身子欠安,子嗣艰难,她自是要为裴衡谋划的。

  “不过只是宠幸一个女子,有什么大不了。”

  苏家小门小户,至多也只是添一房侍妾,沈鸾再怎样骄矜任性,也无可奈何。

  且这事,本就是沈家做事不周到。

  沈氏自以为做得隐蔽,讨要药方偷偷摸摸,殊不知天底下没有不漏风的墙。

  且总有人愿意为皇后效力,讨她的欢心。

  夜凉如水,皇后勾唇,目光自佛堂移开,她轻声。

  “我听闻,绿萼身子欠安,还在蓬莱殿。”

  秋月福身,道了声:“是,说是嗓子不舒服。”

  月色笼在肩上,如影随形,皇后轻启朱唇:“我记着上回西域进贡的枇杷香膏还在,你亲自送过去,就说……”

  皇后轻抚衣袂上的暗花,“……她照顾长安郡主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