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盖货仓小试深浅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5      字数:9435
  第93章

  黄茂林仔细对梅香说了自己的想法,“驿站里可以寄存东西,但驿丞主要的任务还是接待路过的达官贵人。行商们的货物,驿丞只是背地里偷偷帮着存,按规矩是不允许的。”

  梅香心领神会,“茂林哥,难道你想替人家存货?咱们家这么点地方,能存多少东西呀。”

  黄茂林神秘一笑,“咱们家肯定是不行的,离驿站又远,地方又小。我想找个地方盖一些房子,专门留着租给旁人。原来镇上说有人来建货栈,弄了这几年,也是只有两家小门脸,自家的东西都快放不下了,哪里还有地方给人家放东西。”

  梅香听后也点头,“这个法子倒是不错,趁着还没人搞,咱们走到前头。茂林哥你整日忙忙碌碌的,怎么还有功夫琢磨这些事情?”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耳环,“我想多攒些家业,总得想法子呀。这平安镇就这么大,能让咱们找着机会的,就是驿站了。原来没有驿站的时候,镇子里是什么模样?现在不一样了,到处都有人把东西拉到这里来交易。现在来交易都是少量的货,卖不掉拉走也行。你想想,要是有了存货的地方,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把大宗的货物拉过来卖,长此以往,咱们这里岂不要成了交易重镇了。”

  梅香听的直咂舌,“茂林哥,你想得真远。”

  黄茂林也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想想而已,也没敢说出去。被人家晓得了,还不要笑话我,一个卖豆腐的,倒有这么大的野心。”

  梅香立刻不答应了,“卖豆腐的怎么了,我听说,咱们皇帝老爷的老祖宗当年打天下之前,不也是在市井里混的。”

  黄茂林忙去捂她的嘴,“可不敢乱说,被人传出去,一家子都要遭殃。”

  梅香小声说道,“我就是说给你听,到外头再不敢说一个字的。”

  说完,梅香又问黄茂林,“你要盖屋子,总得先找地方吧?存货物可得不小一块地呢。”

  黄茂林点头,“头先我找菜园子的时候,把这一带都仔细查看了一遍。驿站离咱们镇上有六七里路,这中间有个小山头,山头边上有一块地。那地是沙旱地,种什么都没得收成。原是一家人开荒开出来的,每年也只能种几个豆子,连税都不用交了。我仔细打听过了,这块地的主家就是普通的庄户人家,若想买这块地,也不难。”

  梅香忽然笑了,“茂林哥,你背着我竟然干了这么多事情。”

  黄茂林嘿嘿笑了,“不是背着你,八字没一撇,我自己瞎琢磨的,说出来也没意思。今儿这事儿让我觉得倒是可以一试,不过就怕最后干不成,打了水漂。”

  梅香听到这话,也有些犹豫,半晌之后,她对黄茂林说道,“茂林哥,你若是觉得可行,哪怕有个三成把握,也可以去试一试。谁都不晓得平安镇以后会是个什么样子,说不定忽然一天变得更发达,也有可能一下子又变成以前那样。但我总想着,当初你想做香豆腐,旁人知道了不也说你异想天开。若没有人异

  想天开,什么都是一成不变的老样子,人活这一辈子,又有什么意思。咱们现在还年轻,趁着有精力,好生去闯荡一番,就算不成,一来也不影响到咱们家吃饭,二来以后说起来也不用后悔!你只管去干!”

  黄茂林听得直拍手,“了不得了,你这道理一通一通的,这口气,用明盛的话说,豪气干云!真可惜你不是个男儿,不然我就要和你拜把子了!”

  梅香呸了他一口,“谁要和你拜把子,我要是个男人,说不得早就干出一番大事业了!”

  黄茂林哈哈大笑,“可不就是,你要是个男人,我只能给你做跑腿的!不拜把子也无妨,反正咱俩也一起拜过天地。”

  梅香立刻伸手拧了他一把,“说着说着你就不正经了!”

  小两口说笑了一番之后,把盖货仓的事情丢到了脑后,一起烤火。

  过了一会子,天黑透了,梅香去厨房做晚饭。黄茂林估摸着再也不会有人来买豆腐,把火盆搬到了厨房。

  小柱刚才抱着慧哥儿在正院抄手游廊里玩耍,见师傅师娘进了厨房,也抱着慧哥儿进来了。

  黄茂林抱起慧哥儿,“外头那样冷,非要出去玩!看这小脸冻的,冰凉凉的!小柱快坐下,一起烤烤!”

  小柱搓了搓手,“师傅,我给师娘烧火,也能烤火!”

  黄茂林笑着点头,“去吧,自打你来了,我想烧火都轮不上!”

  小柱嘿嘿笑了,梅香嗔怪黄茂林,“得了个这么勤快的徒弟,不说夸赞两句,反倒打趣人家!”

  黄茂林把慧哥儿的小手小脸都搓一搓,“如今我可不敢说他了,有师娘护着他呢!”

  一家子在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说笑。

  天冷,晚上必定要吃些热乎的才好。

  晌午饭剩了些萝卜炒肉丝,梅香准备擀面条吃,煎一些鸡蛋,加几根菠菜,一人碗里舀一勺油炸花生米,至于豆瓣酱和早上炒的腌菜,愿意吃就自己加。

  面条下好了之后,都端着碗围坐在火盆四周。慧哥儿坐在小板凳上,前面放了个高凳子,他的小碗搁在上面,里头加了些面条,面条上面有一些煎鸡蛋,还有从晌午剩菜里挑出来的肉丝。

  梅香给慧哥儿弄了把叉子,慧哥儿把叉子戳进碗里,也能叉起两根面条。

  面条太长,这头塞进嘴里,那头摆在胸口。得亏戴了围嘴,不然衣服就要糟蹋了。

  一家人已经习惯了慧哥儿吃饭吃的一团糟,掉到地上也无妨,家里的小狗早就在一边候着,什么东西掉到地上立刻就进了它嘴里。

  外面的风雪越来越大,厨房的门关着的,灶台上点着一盏油灯,面条吃的人浑身热乎乎的,火盆里面冒着火,整个屋子里暖意融融。

  梅香吃过了面条之后,把碗放在了旁边。锅里还有一些,黄茂林和小柱一人又加了半碗。

  慧哥儿吃饭就是吃个热闹,梅香每次吃完了自己的饭,继续喂慧哥儿吃。

  她一边照看儿子一边和黄茂林感叹,“大

  冬天里,坐在火盆边边吃东西边烤火,真是给个神仙都不换。”

  黄茂林笑了,“你说的不假,外面雪那样大,在屋子里坐着烤火吃东西,可不美呢!”

  小柱插了一句,“师傅家里不愁吃穿,在屋里烤火倒不用发愁。要是家里房子不好,都得愁死了!”

  梅香笑看他,“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倒有一副慈悲心肠!可不就是呢,这雪这样大,怕又有人家里房子要塌了。”

  黄茂林劝慰他们,“如今镇上的活计多,各家各户除了种田,多少也能从外面挣几个零用钱,日子比以前还是好过多了。”

  梅香忽然想起件事情,“茂林哥,以前我家里油坊因一年只有个一二十两银子的出息,故而从来没人收过税。如今咱们家里又是豆腐坊又是喜馍铺,这一年收成也不少,怎么县衙里从来没派人来收过税?”

  黄茂林笑了,“没人收税还不好?我听说,凡开作坊的,一年若盈利不足二十两银子,朝廷是不收税的。看着吧,镇上的店铺越来越多,县衙还能放过这一块,早晚会来的。你们家的油坊挂在明朗名下,不用交税。咱们家的豆腐坊和喜馍铺子,若是县衙来征税,头一个跑不掉!”

  梅香往慧哥儿嘴里喂了一根面条,心想若是明朗能早日中了举人,倒是可以往他名下挂一挂。

  两口子丢开这个话题,又开始说别的。

  这一场雪下了七八天,喜馍铺子里接了两单生意,豆腐坊仍旧日日卖出不少豆腐。特别是张五叔和刘麻子那边,二人往乡下跑的勤,那些嫌路不好走没有赶集的,都从他二人手里买豆腐。

  黄茂林倒不计较这些,反正不管从谁手里买,自己都能赚一些。

  雪停了之后,又是连日的大太阳。三四天的功夫,路面就晒干了。

  有梅香的支持,黄茂林更想去试一把。为谨慎起见,他又去问了黄炎夏的意见。

  爷儿两个背着众人单独说私房话。

  黄炎夏有些吃惊,儿子家里豆腐坊自从开始往县里送货以后,一个月能挣不少钱,再加上儿媳妇喜馍铺子里的收益,还有几十亩田地的出息,就他们一家三口,这一年能结余不少呢!

  他原以为大儿子一家以后就这样慢慢的把家业攒起来,没想到如今又有了这些想头!

  黄炎夏沉默了半晌,他知道大儿子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不管是当年私自和儿媳妇进山,还是琢磨香豆腐,包括后来到县里找代卖的豆腐坊,哪样事情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若是一味听从家里安排,估计仍旧是每天挑着担子下乡卖豆腐,一个月挣个两银子,一家人混个温饱。

  黄炎夏内心叹了口气,罢了,随他去吧,就算不成,再回来就是了,反正家里的豆腐坊是一直在的。

  黄炎夏直接问黄茂林,“你预备什么时候开始干?”

  黄茂林小声回答他,“我得先去找那一家把那块地买下来,那地方不错。边上就是大马路,离驿站不远,到我家里就算走路也就是吃顿饭

  的功夫。”

  黄炎夏嘱咐他,“你买地的时候,先别说你要盖房子,防止那一家拿乔或是抬价。”

  黄茂林点头,“阿爹说的我都记下了,儿子心里没底,慧哥儿他阿娘说让我只管去干,阿爹比儿子见多识广,有阿爹的支持,儿子干起来胆子也更大一些!”

  黄炎夏笑了,“你还年轻,多想想路子总是没坏处的。等你以后有了个儿子,若是没点家业,分家的时候你会觉得对不起孩子们。”

  黄茂林也笑了,“儿子倒没想那么远,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黄炎夏言归正传,“你家里事情多,若是信得过我,把盖房子的事情交给我也行。你想盖什么样的,提前画好样子,我给你找大师傅。论做买卖我不一定比得过你,说起盖房子,我可比你有经验多了!”

  黄茂林忙奉承他,“阿爹不说我也想求您呢,儿子从来没盖过房子,可不就得您老出山。您放心,我把银子备的足足的,给您开大师傅的工钱!”

  黄炎夏哈哈笑了,“那敢情好,冲着大师傅的工钱,我也得好生干活!不过我可说好了,若是去给你盖房子,豆腐坊里我就顾不上了!再者,你是准备年前盖还是年后盖?年前就剩两个月了,可得抓紧!”

  黄茂林皱起了眉头,“我先去把地买了再说!”

  与黄炎夏说定了之后,过了两三天,黄茂林悄悄的就把地买下来了。

  那块地有三亩大小,黄茂林准备盖个大院子,里面先盖个七八间屋子,若是能成,以后再接着盖也行。

  这块地到没花多少钱,反正是块荒地,黄茂林谎称说自己想种些果树,愿意以下等田的价格买这三亩地。

  那一家人一听说有这样好的事情,满口答应。这地本来就是他们开荒开出来的,一年也就能收几个豆子。下等田一亩地也有二两银子,三亩田一共能卖六两银子,这得种多少年的豆子才能挣得回来!

  签好了契约书之后,这块地就归黄茂林了。

  地买好了,黄茂林立刻从家里拿了银子,委托黄炎夏帮着盖房子。

  这房子是用来存货的,不用什么花样,一要结实,二要防水。

  先黄茂林准备只盖一亩地的,用砖头把一亩地建一个院墙,里面盖几间屋子。

  屋子顶上要双层瓦,地基打牢固,上面多铺几层,防止返潮。屋里窗户开高一些,不能太大。房子一共两排,一排四间。

  黄炎夏听了儿子的要求后,立刻就行动起来。这屋子好盖,只要料子准备足就行。

  黄炎夏一边找人盖院墙,一边找人到山里砍结实的木料做房梁和屋檩。

  院墙好盖,黄炎夏雇了黄茂源和另外一个拉车的,从韩家砖窑里拉了足够的砖瓦回来。又请了两个普通瓦匠,找了三个小工,几天功夫就把院墙盖起来了。

  盖院墙可以找普通瓦匠,盖屋子就得找手艺好的掌线大师傅了。

  整个盖房期间,黄炎夏一直住在荒地上。

  外人见

  他忽然盖这东西,不免好奇,都来打听。黄炎夏只说给儿子盖的,留着以后放东西。

  又有人来问黄茂林,黄茂林含糊着并不明说,只有对张发财等关系亲近的人他才会透露一些。

  张发财一向信服这个兄弟的眼光,听他这样一说,也不再多问。

  如叶氏,听说女婿这个想法之后,也是先沉默了一会儿,继而又开始给女儿女婿打气,“还是茂林有眼光,几年前,谁能想到平安镇能有今天的。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以后平安镇会是什么样子。说不得就像茂林说的那样,天南地北的人都拉了货物到这边来卖。东西多了,总得有个地方寄放。先盖几间屋试试,成的话最好,就算不成,屋子也能留作他用!”

  梅香笑着回答叶氏,“可不就是,自来都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茂林哥想干,

  我们家既然能干,何不试一试!”

  叶氏点头,“不要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你们一不偷二不抢,正正紧紧做买卖,谁都不用怕。当年咱们娘俩到镇上摆摊子,难道就没有人耻笑我们?如今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又在做什么?别怕,只管去干!”

  梅香笑了,“外头人都觉得阿娘软,可我觉得,阿娘看着软,却比一般的男人都要刚强!”

  玉茗在一边插嘴,“姐姐说的对,阿娘这种刚强才是真正的刚强,我且得好生学一学呢!”

  梅香哈哈笑了,“可不就是,像我这样动不动跟人打架的,就是脾气臭!”

  叶氏笑着嗔怪女儿和儿媳妇,“你们两个倒是联起手打趣起我来了!”

  玉茗给婆婆和大姑姐各自倒了一杯茶,“咱们娘们在一起,除了说说笑笑,还能干甚呢。我们不是打趣阿娘,是诚心想跟您学的!

  黄炎夏那头紧锣密鼓的盖着房子,梅香家里的两个作坊也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少了黄炎夏,梅香偶尔要去豆腐坊里帮忙,叶氏时常把兰香和麦芽打发过来给梅香帮忙。

  黄炎夏不在家里,杨氏带着女儿和儿媳妇老实过日子,经常把淑娴打发到梅香家里来打下手,三不五时也会往这边送些东西。

  梅香每次接了杨氏的东西,自然也会有回礼。黄炎夏帮家里盖房子,梅香给黄炎夏和杨氏各做了一身新棉袄。

  既然把盖房子的事情交给了黄炎夏,黄茂林就不再过问太多。干一件事情有一个主事人就够了,若爷俩都在那里发号指令,岂不乱了套。

  黄茂林中途去看了两趟,对老父亲盖的房子十分满意。

  黄炎夏没有吹牛,他带人盖的房子,果真样样符合儿子的要求。

  七八间屋子盖起来快,一个月的功夫就落成了。

  黄茂林给所有工人结了工钱,又按照大师傅的标准给了黄炎夏足足的工钱。

  房子盖好的那一日,在黄炎夏的主持下,黄茂林祭拜了土地神,又放了一些鞭炮,贴了门对子。这屋子不是用来住人的,倒不用请人吃酒席。

  房子盖好了之后的第二日,梅香在家里做

  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请二房全家人过来吃饭。

  因上午家里都有买卖,梅香把酒席定在了晚上。半下午的时候,杨氏带着淑娴过来了。

  梅香忙出去迎接,“阿娘和妹妹来得这样早,我都还没准备好呢!”

  杨氏笑着回答梅香,“你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做饭,长八只手也忙不过来!我们在家闲着无事,索性过来给你搭把手!”

  梅香先请她们进了堂屋,“还是阿娘想的周到,茂林哥不大会做饭,小柱也就只是会烧火。近来阿爹帮着盖房子,茂林哥一心扑到豆腐坊去了,慧哥儿又捣蛋,小柱时时得看着他,家里这些琐碎的事情都落到我一个人头上了。”

  娘儿三个说了一阵子闲话,一起到厨房忙碌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黄炎夏和黄茂源夫妇也来了。

  红莲手里抱着七个月大的榜哥儿,才一进门,慧哥儿就冲了过去,嘴里啊啊叫个不停。

  黄茂源一把抱起慧哥儿,“慧哥儿乖,是不是想跟弟弟玩呀!”

  慧哥儿指着榜哥儿,小嘴里乌拉乌拉说个不停,谁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估摸着是见到弟弟高兴了。

  一行人到了堂屋,红莲坐下后,慧哥儿就过来了,先拉拉榜哥儿的小手,又摸了摸榜哥儿的头。

  榜哥儿有些害羞,连忙往红莲怀里躲了躲。

  众人都笑了。

  黄茂林说慧哥儿,“到阿爹这边来,别吓着弟弟了!”

  黄炎夏看着两个孙子心里非常高兴,“不妨事,他们兄弟在一起多玩一玩就好了。榜哥儿还小,再等个两年,看吧,定是天天跟在他哥屁股后面跑,喊都喊不回来,就跟茂源小时候一样!”

  说的黄茂源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小时候可不就是成天跟在他哥屁股后头,撵都撵不走!

  红莲在堂屋坐了一阵子后,抱着孩子去了厨房,梅香搬了个凳子让红莲坐下,逗了逗榜哥儿,又问了问红连养孩子的一些事情。

  红莲都说好,“有阿娘和妹妹照顾我们,我带榜哥儿松快的很。倒是大嫂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照看喜馍铺子。换成我,怕是早就累的撂挑子了!”

  梅香笑了,“淑娴常来给我带孩子,我阿娘和妹妹三天两头也会过来,小柱也勤快的很,大家伙儿一起干的活,把功劳都算到我头上,可不就显得我能干!”

  娘儿几个在厨房里一边说笑一边做饭,很快就把酒席准备好了。

  堂屋里,黄茂林兄弟二人把八仙桌摆好了,碗筷和酒盅也一一放好。

  梅香带着淑娴开始上菜,黄茂林又在八仙桌底下烧了个炭盆。

  家里如今卖着木炭,韩敬奇入冬以后又和叶厚则合伙烧木炭去了。每次他来送木炭的时候,黄茂林一一称好重量,当场把钱结给他。韩敬奇会另外送一些木炭给黄茂林自己家用,不要钱。

  这两个冬天,黄茂林家里木炭充足,他给叶氏和黄茂源家里也送了一些。

  继续说酒席,黄茂林请黄炎

  夏和杨氏坐了东面上席,淑娴一个人坐在西面。黄茂源两口子坐在北面,黄茂林夫妇二人坐在南面。因南面靠着门,梅香去厨房拿东西或是下桌都方便。

  今儿是大房请客,梅香自然要担负起伺候一家子的责任,故而坐在了南面。

  慧哥儿一岁八个月了,单独坐在了自己的高脚椅上。梅香在他前面的木板子上放了他的小碗,往里面加了不少饭菜。

  黄茂林今儿在酒肆里打了两壶好酒回来,他先起身给黄炎夏和黄茂源都倒了酒。黄炎夏坐着受了儿子的酒,黄茂源忙起身自己把酒杯举起来,方便大哥往里面倒酒。

  梅香也起身,给杨氏和淑娴各自倒了一碗米酒,红莲要给榜哥儿喂奶,且榜哥儿又小,梅香不敢让她吃米酒,单独给她盛了一碗汤。

  倒好了酒之后,黄茂林自己拿了一个酒壶,另外一个酒壶交给了黄茂源,兄弟两个轮流给父亲斟酒。

  父子三个你敬我我敬你,一边喝酒一边吃菜。

  黄茂林多次起身,举起酒杯对黄炎夏说道,“这些日子多谢阿爹帮我盖库房了,儿子说是单独过了,若是没有阿爹,不知家里要忙乱成什么样子!我敬阿爹一杯!”

  黄炎夏笑眯眯的喝了酒,“能给你们出些力,我活着才有意思呢!要是整日坐在那里等饭菜吃,我浑身都难受!”

  杨氏在一边笑了,“当家的真是操心的命,多少人想当老太爷只管吃喝,你倒是只想干活!”

  一桌的人都笑了。

  今儿的酒菜丰富,桌子上炖鸡、炖肉、炖鱼一样不缺,中间还有个羊肉暖锅子,至于炒菜更是应有尽有。

  两家离得近,倒不用担心回去迟了。一顿饭吃了半个时辰,直等到两壶酒都喝完了,一家人才陆续下了桌。

  吃过了酒席,黄炎夏和黄茂源在那烤火,杨氏和淑娴帮着梅香收拾了剩菜剩饭。

  等一切妥当了之后,黄炎夏就要带着二房人回去。

  临走的时候,梅香把新买的一条猪腿让黄茂源扛回去。

  黄炎夏这些日子天天帮着大房盖房子,二房里黄茂源的事情就照看不过来了。为表谢意,梅香特意买了这条猪腿,还有剩下的一坛酒,加上几斤糕点,全部送给二房。

  黄炎夏也不客气,让黄茂源全部带上了,拿了东西,大儿子两口子也能安心一些。

  盖房子不难,只要愿意花钱,盖起来快的很。买地加上盖房子,花了二十多两银子。

  但房子盖好了之后,想让它能生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黄茂林开始往外面放风,说自己家的货仓对外出租,可以按天也可以按月。

  他自己也经常跑到驿站那边去揽生意,但十几天过去了,一桩生意都没做成。倒是自己家里存放的那一批货,挣了几个钱儿。

  平安镇有不少人开始笑话黄茂林,有人说他就是钱多烧的慌,这样拿去打水漂!二十多两银子呢,可以买好几亩地,就这样白白扔到水里去了!那荒地上盖的房子能干甚

  ,又不能住人,岂不白费钱!

  大多数的人都是持观望态度,如吴掌柜赵老板这些人,刚开始听说黄茂林想建货仓,觉得倒是可行,但想做起来怕是不容易。

  果真,房子盖起来容易,眼见着都要过年了,却没有一桩生意。

  黄茂林也不急,每日仍旧把主要精力放在豆腐坊里。要过年了,县城里每隔一天都要送许多货过去。在家里的时候,他一大半的时间不是在豆腐坊做豆腐就是在倒座房卖豆腐。

  豆腐是家里的根本,趁着年前,他想多挣一些!

  梅香的喜馍铺子也忙得很,夫妻俩各干各的,总体来说还是黄茂林更忙碌一些,梅香有时候上午会在倒座房帮着卖豆腐,慧哥儿基本上不是叶氏母女就是淑娴在带,连小柱都忙得很。

  货仓那边黄茂林暂时顾不上了,先放着吧,等年后再说。

  但这世上许多事情都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黄茂林不去揽生意了,生意反倒主动上门了。

  这一次的生意,就是上一次那个小商人给介绍的。

  行商之人在外走动,多少都有几个至交好友。黄茂林盖货仓的事情,头先那个小商人是知道的。因黄茂林尽职尽责把他的货物看好,不管是茶叶还是药材,都没有损失一丁点,而且黄茂林并没有问他要太多钱,就当是帮他个忙。

  有了这个人情,那小商人就帮他拉来了一桩生意。

  这回来的是个大主顾,压了一大批货,想在周边几个县城里卖。年前是铺不开这个买卖了,就想把所有的货找个地方存放,等年后再过来拉走,到各州县去卖。

  得了这桩生意,黄茂林喜上眉梢。他与这大货商签订协议,帮他保存一个月。

  黄家货仓一共八间,至少一间屋起租,十天之内按天收前,十天以上按月收。

  大货商一共租了五间货仓,时长一个月。黄茂林验过货物之后,双方签订契书,并付了一半的租金。

  生意到手之后,黄茂林又犯难了。这货物放在这里,总得有人看着呀。没得办法,黄茂林又去找老父亲黄炎夏去了。

  儿子有困难能想到自己,黄炎夏也不拿乔,与杨氏说了几句之后,再次出山给儿子看货仓,但要求黄茂林给他工钱。

  黄茂林满口答应,并与他商议,“阿爹,要不以后您就在这里给我看货仓,我每个月都给您工钱,每天我让小柱来给您送饭。要是以后生意好,再雇一个人,你们可以轮着回家。”

  黄炎夏看了他一眼,“先把这一次的货看过了再说,马上要过年了,货物更要看紧。你这里屋子多,索性我就住在这里算了。”

  黄茂林有些为难,“那阿娘那里?”

  黄炎夏摆摆,“你只要按时给我开工钱,我把工钱给了你阿娘,她再也不会说什么!”

  黄茂林又有些担忧,“阿爹一个人在这里,儿子也不放心!明儿子再找个人来陪阿爹!”

  黄炎夏笑话他,“你这挣得钱还不够给两个人开工钱呢!”

  黄茂林摇头,“挣钱是挣钱,工钱是工钱,再也不能为了挣钱委屈阿爹一个人住在这里。有个人轮换,阿爹也能经常回去!”

  黄炎夏点头,“你也不用给我送饭菜,把东西送过来我自己就可以做饭吃!”

  黄炎夏不是开玩笑,当年郭氏刚刚去世的时候,他自己带着黄茂林过日子,以前他从来不进厨房,慢慢也学会了做很多饭菜。

  黄茂林想了想,“这样也行,我给阿爹送东西来!我把家里的狗也送过来,晚上它也能看看门!”

  爷儿两个说定了之后,黄茂林立刻回家,给黄炎夏送了一车的东西过来。

  床、铺盖、锅碗瓢盆儿、柴米油盐,还有家里的狗。

  黄炎夏住在了货仓里面,中途,杨氏过来好几回,甚至有一天晚上也住在货仓里。

  一眨眼,又要过年了。

  ≈lt;/≈gt;作者有话要说:亲亲们早上好,如果看的高兴,就留下个欢快的脚印吧!

  感谢在2020-04-1918:39:31~2020-04-2014:12: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迷10瓶;小太阳是大吃货5瓶;23155266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